饮食礼仪
当前位置:首页 > 礼仪范文 > 饮食礼仪 > 列表页

如何弘扬中国饮食礼仪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2  分类: 饮食礼仪 手机版

篇一:中国餐饮礼仪习俗

中国餐桌礼仪习俗禁忌

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

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

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用筷禁忌:

吃饭用筷有八忌:一忌舔筷;二忌迷筷,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三忌移筷,刚吃过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四忌粘筷,用粘了饭的筷子去夹菜;

五忌插筷,把筷子插在饭莱上;六忌跨菜,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菜;七忌掏莱,用筷子在菜中间扒弄着吃;八忌剔筷,用筷子剔牙。这些禁忌大都是与卫生、谦让、礼貌有关。

中国餐桌礼仪个人习惯禁忌:

打嗝:在席间打嗝是非常不礼貌的,若真是无法控制,则可以喝水,屏息方式使症状减轻,若仍无效,则最好去洗手间打个够,等废气消了之后再返回坐位。

打喷嚏:若只是暂时性之喷嚏当然可以以餐巾掩口方式,将污染减至最低。若是喷嚏不断则最好离席至它处处理,若真的无法处理则不妨先行离席,没有任何人会介意的。

补妆:国人女性同胞有不少均不知此项礼仪,补妆应该在洗手间或是人较少之处为之。公开场合补妆就好比是在梳头发,穿衣服等一般是不妥的。

吸烟:几乎所有的餐厅均以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为了避免其它人吸二手烟,瘾君子最好尽力克制烟瘾,如果真的烟瘾太大则可利用正餐用完,在场人士已开始用甜点、咖啡时再离席前往室外吞云吐雾,如此既不算失礼亦不会妨害别人健康。

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当恶心,真的要吐也请以餐巾纸掩口,吐在纸巾上。牙签用完放在盘中即可,千万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签与人交谈,状似流氓无赖状,非常难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后,口中仍叨着牙签到处走动,那更是离谱的举止了。

刀叉掉落:进餐时若刀叉不小心掉落地面,此时只需要告之服务人员换一干净的即可,不自行清理掉到的刀叉,更不可以用餐巾擦拭过再继续使用。

中国餐桌礼仪用餐形象禁忌

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可以劝别人多吃一些,或是建议品尝某道菜肴,但不要擅自作主,主动为别人夹菜、添饭。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会让对方勉为其难。

取菜的时候,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会显得缺乏教养。

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取用适量。不要好吃多吃,争来抢去,而不考虑别人吃到没有。距离自己较远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用餐时要由尊者或尊者先动碗筷。在用餐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加食物,如有长辈,要尽可能主动给长辈添饭。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要道谢。

吃饭要端起碗,应该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

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不能直接吐到桌面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如果宴会没有结束,但自己已用好餐,不要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离席。

如果需要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住“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礼仪规则。 中国餐桌礼仪点餐禁忌

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这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少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

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

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另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

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二桌礼仪

餐桌礼仪大致可分为:邀约与赴宴前的准备、入座与介绍礼仪、订餐与点菜礼仪、席间交谈礼仪、结账与离席礼仪。

一、邀约与赴宴前的准备。

㈠邀约:首先,要做到对请客吃饭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以不让对方感到为难作基准。其次,在邀请时需要特别注重语言的斟酌,要千锤百炼,精于口才,以获赢得主动。此外,要使用得体的语言,提出约请要讲究礼貌礼仪。

如果遇到拒绝的情况,首先,需要我们注意把握好请柬上措词的使用是否得当,以及上面所提到的事件安排是否合适等等一系列因素。只有把这些因素把握好了,才有更大的可能不会让受邀者找到拒绝的机会或理由。

㈡赴宴选择服饰的“TPO”原则:

1.“T(Time)”原则即时间原则,主要是指穿戴服饰时应考虑时代特点、四季更替、早晚差异等。

2.“P(Place)”原则即地点原则,主要是指对赴宴者将要参加的宴会地点的选择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赴宴者对即将到达的场所有一个了解和估计,然后再选择自己应穿的服装和应戴的饰品,尽量做到在种类、质地、款式、花色等方面与所要赴宴的地点相协调。

3.“O(Occasion)”原则即场合原则,主要是指服饰打扮应顾及宴会性质、场所的气氛、规格等。

二、入座与介绍礼仪。

㈠入席礼仪:在现代社会宴请中,桌次与座位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恰当的桌次和座位的安排能够显示出赴宴者的地位,表达对赴宴者的尊敬,将会为赴宴者的赴会好宴请增添礼仪之邦的风采,并取得特定的效果。在餐桌礼仪中,如何就坐非常重要,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是主座,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可以暗示出主人对客人的重要程度。

㈡介绍礼仪:介绍时要把握分寸,不要过分地颂扬一个人,要掌握分寸把握适度的原则。1.他人介绍: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实在不愿意时,应说明理由。介绍者和被介绍者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原则,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姿势。2.自我介绍: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这样就不会打扰对方。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还要注意简洁,言简意赅,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

三、订餐与点菜礼仪。

㈠订餐礼仪:饭店要提前预约,预约时要说清人数、时间、宴会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另外菜式的准备要查明主客所喜欢的口味,

篇二:中华传统文化礼仪的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礼仪的弘扬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造福人类的宝藏,是全人类的珍贵遗产。礼仪规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礼仪规范讲究提升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谈吐高雅,举止文雅,待人处世合乎道德规范。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活水源泉。民族力量的核心动力。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充分重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品质的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礼仪,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并以礼仪文化的历史悠久及影响深远为世界所景仰。我国传统礼仪,即儒家所提倡的“礼”,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其典章制度、宗教、法律,以及伦理风范、生活方式、做人本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我国传统礼仪在其延续中不断扬弃和完善,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礼仪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如礼貌、礼节、礼宾等,还具有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即思想道德及品格修养。显然,礼仪上升到一个

新的境界,更合乎人性,并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

礼仪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既表现为外在行为方式,又表现为传统的民俗习惯。从深层次看,它体现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不断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外显地体现在民族风俗习惯、饮食建筑、生产生活内容甚至各种经典、文献、制度当中,而且它已经内化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就非要了解“礼”不可,而学习礼仪,也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丰厚的基石,只有融入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把握礼仪之精神内核。

当今,人类处于一个文明、开放的时代。无疑,一个时代的开放意识愈浓,其社会交往活动愈显示出它的价值,而作为维护健康和正常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则更体现了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断言,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的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因而处在社交活动中的个人仪表、仪态及礼貌规范,通常对其交往效果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大量实例证明,一个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其端庄的仪表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

高雅的修养品味等,令自身形象生辉,在各种社交场合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不免要把中华传统礼仪的弘扬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礼仪教育由来已久,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在高校,开设礼仪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和人文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礼仪素养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高校礼仪课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不足,促使高校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历史的惯性,一些人仍缺乏对青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有不少欠缺。据调查表明,不少大学生对中国历史、哲学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这种欠缺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与弘扬,也影响着学生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国家的未来发展。这种情况的存在,客观地提醒我们,在加强对大学生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教育,其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礼仪教学的内涵。在高

校礼仪教育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不是让学生们简单、机械地因袭传统,我们应本着辩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传统儒家文化中维护封建皇权与宗法等级制的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存理灭欲、义利对立的价值取向等,都已落后,就要抛弃。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诸如自强不息、谦和好礼、见利思义、笃实宽厚、修己慎独、诚信知报等则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值得继承和发扬。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礼仪的精神源头,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内涵的丰富。如礼仪的规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有礼有节,友善相处,求得“人和”;要顾全大局,化解矛盾,求得“和谐”。因此,在进行礼仪学习时,就要正确地理解礼仪规范的目的和作用,认识礼仪规范中蕴含的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帮助理解和谐是一种秩序,协作是一种美德,学会合作共事,协调关系。共同发展;保持宽容的心态。把礼仪作为增进感情的催化剂,互相尊重、友爱,从而牢固树立团结和谐的思想观念。在礼仪学习中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之精髓,使礼仪学习摆脱实用和功利性,将现代与传统更科学地结合起来,从中汲取力量,进一步完善创新。

(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如何弘扬中国饮食礼仪)

宣扬传统文化的崇德理念,着力塑造内外兼修的美好形

象。“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礼仪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教会我们做文明人,学会自尊和敬人,塑造内外兼修的美好形象。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避免学生因接受外来文化、功利思想等影响,而走向片面性、表面化,忽视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崇尚道德为首要价值取向。儒家认为道德教化和人格修养才是人生之要件,同时,强调通过“内自省”、“外慎独”的方式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与礼仪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礼仪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德理念,用以养成学生自制与整饬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稷下学宫的《弟子职》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学规,它从尊师敬长到敬德修业,从课堂纪律到课后复习,从饮食起居到衣着仪表,都对学生提出丫明确的要求,这对当代大学生礼仪习惯、美好形象和高尚品德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过在中国传统文化课中加强中国传统礼仪的熏陶,可以在精神上提升大学生的内涵与境界,让我们自觉养成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不断提高道德素养,真正塑造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篇三:略谈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略谈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摘 要】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我国餐桌上的礼仪也继承和发展了几千年。如今,餐桌上的礼仪的大致程序已确定下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宴饮之礼、待客之礼、进食之礼。这三个方面对于餐桌上的礼仪来说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和分量,缺一不可。本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简要的来谈一谈中国餐桌上的礼仪,进一步的帮助我们学习餐桌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以免以后闹出笑话。

【关键字】饮食文化、餐桌上的礼仪

引言: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治权利和经济制度也有一定的差异,故各国的饮食文化也是不一样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思想、文艺艺术、饮食审美等的影响下源远流长,中国餐桌上的礼仪也继承和发展了几千年。最迟从周朝开始,我国餐桌上的礼仪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随后周朝的礼仪又受到了孔子的称赞,一直持续发展到了今天。

一、宴饮之礼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实践中都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规范化的餐桌礼仪。其中以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用的最为广泛。

在古代正式的宴席中,座次的顺序以及对宴饮礼仪的要求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时还相当严肃,不能随便行事。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互致互候,请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请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的为二座,首席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请客入客厅小坐,上茶,下地至辞别【1】。

以上的这些座次的要求主要是中国古代宴饮之礼中的一些要求。在现代的宴会中,往往是为了斟酒布菜方便,已经采用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于主人的右侧,第二主宾坐于主人的左侧或第一主宾的右侧,通常是随机应变的。对于席间的斟酒上菜,在现代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的标准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时,应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小吃时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时,不能将头尾朝向正主位。

类似于这样的程序,在清朝就已经形成了。在徐珂所写的《清稗类钞·宴会》中,就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2】。

二、待客之礼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中,待客之礼也占据着举足经重的地位。

(1) 安排筵席

在安排筵席时,佳肴的摆放位置也是要按一定的规定进行、也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

例如:带骨肉要放在净肉的左边,饭食要放在用餐者的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调味品则可以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可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样安排也是从实际出发,并不是单纯的理论,主要还是以方便为主。

(2)器皿的摆放

在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方面都有着一定的陈文规定。

例如: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鱼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上干鱼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将鱼背朝右,便于取食。

主人待客的诚意,都是从这样的细节中一点点体现出来的,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难免会闹出不愉快。

(3)待客宴饮

待客宴饮,并不是单纯的仆从将酒肴摆满,主人也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如引导、陪伴,同时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就会更复杂些。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位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

对于年长位尊的人,年少者还得记住先吃几口饭,作为“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年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有喷饭的事情发生。 凡是熟食制品,侍奉者都要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须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食用。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你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些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必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给你时盛器不干净,要先倒入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继续享用,否则将有碍于饮食的卫生【3】。

三、进食之礼

在餐桌上进食时,一般是彼此独立的,各个人都有自己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的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同时又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在社会团体内,这又使得个体的行为都必须要纳入到正轨。

在进食中,存在着很多的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年幼者要坐着比长辈靠后一些,以表示自己的谦恭。在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位。

(2)宴饮开始时,馔品端上来时,作为客人要起立;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3)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这时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4)宴饮将近结束时,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进食完毕才停止进食。若主人尚在进食而客人停下,便视为不恭。

(5)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用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才可坐下。

(6)同别人一起进食时,不应吃得过饱,要时刻注意谦让。

(7)吃饭时不可当饭绕成大团,大口地吃。

(8)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如果这样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9)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像没够似的。

(10)咀嚼时不要让舌头在口中发出响声,这样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出不满意。

(11)不要刻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好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12)自己吃过的鱼肉,不得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13)不要喜欢吃某一种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

(14)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15)吃黏饭时不应用筷子,也不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黏饭时必须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的菜的,不能出现混用。

(16)羹中有菜,应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接饮食即可。

(17)饮用肉羹时,不可过快,也不能有太大声发出。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来吸取。

(18)客人自己不要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19)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20)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因为调味料一般会比较咸,主要用于调味,不是用来直接饮用的。

(21)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撕;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叉来帮忙。

(22)对于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果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极其不佳。

(23)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让自己沉浸与享受美食当中【4】。

四、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中国餐桌上的礼仪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礼仪是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而存在的。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社会文明全面的、直接和间接的表现,几乎包括了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所有方面;礼仪是人类社会内部交流的基本语言,是人类与自然界交流的重要内容;礼仪规范了基本的社会秩序和规则,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往的基本工具和重要内容。可以说,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基础【5】。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传统礼仪也在受着一定的影响。我国的社会正处于价值转型期,水准低、不文明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骄傲。而我们即将走上新的起点,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融入社会。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

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

问题。大学生学会如何对待中国餐桌上的礼仪,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中国传统礼仪内容之多,是每个中华儿女知道的。但在当我们踏入社会中后,想必和餐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样,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表现出无奈和无知。为了减少自身的尴尬,为了让自己以后能很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在这种形式的逼迫下,我们也要认识到学习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成才成功的内在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学习传统礼仪的意义及学习餐桌上礼仪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我国古代的宴饮之礼》 百科知识 2007-12X http://paper.dic123.com/pdf_94a10cab-a246-4091-9df9-9a6d10ee653f/lunwen.pdf

【2】饮食礼仪:宴饮之礼 食指有礼 美食文化 吃遍福州美食网 /article.php?id=2562

【3】饮食礼仪:待客之礼 食指有礼 美食文化 吃遍福州美食网 /article.php?id=2561

【4】饮食礼仪:进食之礼 食指有礼 美食文化 吃遍福州美食网 /article.php?id=2560

【5】社交礼仪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作用 通史教育类 陈荣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