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 列表页

文化艺术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7  分类: 艺术论文 手机版

篇一:文艺部论文

我与我的部门

2013年9月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那一天,我告别了故乡,告别了亲人;那一天,我带着母亲语重心长的嘱托和亲人们的殷切希望第一次出远门,不远千里来到福建泉州这座著名的沿海城市;那一天,我怀着好奇和忐忑的心情步入了华侨大学——这所曾经对我来说极具陌生感甚至连名字都闻所未闻的学府。

来到华园的这段日子里,我从工学院举办的一个个规模不大但丰富多彩、反响热烈的活动中深深感受到工学院的两委会是一个人才济济并极具活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集体。于是,我十分渴望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为这个集体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并从中得到锻炼,获取一定的能力和经验。 由于我个人比较喜欢文艺方面的东西,于是在两委会纳新的那天,我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文艺部的面试,并顺利通过,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文艺部的成员,用同学们开玩笑的话就是“文艺小青年”。

刚进部门不久,一系列的活动就接踵而至。

我参加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就是9月30日晚上举行的全校一年一度的游园活动。那天晚上,整个华园大道以及三号排球场、3号篮球场都挤满了代表各个学院组织游戏的同学们以及游园的人们 ,当时的盛况不言而喻。而我则作为文艺部的一员从头至尾参与了工学院大本营的装饰、布置以及

活动开始后游戏的组织和活动结束后对场地的清理。一天下来,虽然有些累,但给其他同学们带来了欢乐,所以自认为很值得并乐在其中!

接下来,文艺部又承办了工学院一年当中最大型的晚会——工学院迎新晚会。从前期的熬夜构思晚会策划,到中期的饿着肚子对节目进行预审、复审并最终敲定,最后到为演员们化妆并安排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在台上完美地展现给大家。这一路上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文艺部的小伙伴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段经历令我永生难忘,我非常感谢文艺部给了我这样一次宝贵的经历,它让我领略到做成一次大型活动从始至末要经历怎样一个曲折而又复杂的过程。

如今,我依旧是那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感和探索欲望的热血青年,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就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文艺部这个舞台上好好地历练一番吧!

篇二:文化艺术管理系本科毕业论文

学校代码10126 学号00905063 分 类 号 J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公共事业管理

年 级 09级

学生姓名 程姝语

指导教师 王光文

2013年5月13日

《中国好声音》的运营模式

摘 要:从音乐产生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思考。音乐是什么?艺术,意识形态,游戏?音乐的功能是什么?娱乐,宣泄,教化?这些问题都在深深地印在我们祖先的脑海里,在中国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是诸子百家争论的一个焦点。到如今的各种真人选秀节目,我国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以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模式也已经成为了一种竞争趋势。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的分析来挖掘这一种现象的内在实质。

关键词:音乐、模式、竞争、发展前景

目 录

绪论??????????????????????????????????(1)

一、《中国好声音》的社会效应???????????????????????(2)

(一)国人的音乐观???????????????????????????(3)

(二)打造全产业链???????????????????????????(3)

(三)核心竞争力????????????????????????????(4)

(四)营销 ???????????????????????????????(4)

二、当音乐遇上功利???????????????????????????(5)

(一)我国的音乐史???????????????????????????(6)

(二)好声音的创新之路?????????????????????????(6)

1、模式创新??????????????????????????????(6)

2、节目创新??????????????????????????????(7)

3、整合创新??????????????????????????????(8)

4、营销创新??????????????????????????????(8) 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绪 论

2012年夏天,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是一档电视节目的庆典。

随着《中国好声音》的出现,短短两周时间它已经被我们熟悉,喜爱。每个周五的晚上不管老小都准时坐在电视机旁边等着它的播放。

音乐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桥梁,而传播音乐的媒介多种多样,哪一种才是我们观众所认可的成为了每一个媒介的共同奋斗目标,然而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做到了。它之所以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幕后的操作程序是密不可分的,加多宝的投资无疑是物超所值的。然而,对于项目本身来说,并非一帆风顺。在寻觅冠名商的过程中,浙江卫视在很多以往的大客户面前都碰了壁,原因无外乎对于“中国好声音”项目本身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高额费用所带来的高企风险。

对观众、对浙江卫视和加多宝而言,“中国好声音”是“the voice”这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节目的成功依赖项目的管理和多方的共同运营,“合力,才能多赢”。于是我们看到三方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开始了分工明确的合作——灿星制作负责节目内容,浙江卫视负责线上整合,加多宝发力线下营销。

要说《中国好声音》独特在哪里,最明显最直观的一点,就是那四把旋转的椅子。这四把椅子一转,让长相、身材、年龄等常常能左右选秀结果的因素的影响力尽可能地降低,让励志的效果尽可能地加大;这四把椅子一转,让大牌导师们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选手们拉近了距离,同时,当多个椅子转过来时,导师们就处在被动地位,大牌们互相争抢选手也使得节目的戏剧性大大提高

一档成功的节目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同的反响,《中国好声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它的成功究竟有怎样的过人之处呢,我想每一位国人都心照不宣的想去一探究竟。

一、《中国好声音》的社会效应

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

从2012年的那个夏天开始的一个多月里,“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这句口号伴随着一档横空出世的音乐节目迅速变得耳熟能详。越来越昂贵的广告费挡不住兴奋的品牌商挥舞着手中的支票,让人暂时忘却了经济危机的阴霾;稳步上升的收视率,各具特色的人气导师,时刻强调的盲选标准和众口一词的光明前途,让人忘却了这个曾经充斥着绯闻、潜规则和信任危机的选秀市场。

有一群人把它带回国内,然后就火了——中国好声音。

从第一期的到第六期的,“中国好声音”一夜之间成为大街小巷的热议话题。每到周五的时候,似乎全国的老老少少都在为周末这场悬念与梦想并存的音乐盛会而期待。节节飙升的广告费用和收视率都在证明着《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运营。从最初的每十五秒十五万,到后来的每十五秒三十六万的广告费用,以及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的持续保持,《中国好生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赚钱工具。

而这个赚钱的工具一出手后的两周之内,就帮它的播放平台——浙江卫视收回了成本。都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站在了其原版——荷兰《The Voice》这一巨人的肩膀上,但两者在赚钱的模式上却不尽相同。并且与以往国内的一系列同类型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在商业模式上都有着不少创新之处,这兴许也解释了它为何能将商业效应发挥到极致的原因。

(一)国人的音乐观

音乐是一种艺术,在自己的理解上体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特色,它的艺术表现力要体现在一系列音乐所构成的节奏及旋律在抒发内心情感时所具有的表现力上。虽然许多个歌手现在都在极力模仿一些成功的大歌星,但毕竟缺少了自己最本身的特质,而观众最喜欢的还是那份属于歌者本身的特质,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它的艺术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艺术品的艺术性越高,感染力就越强,发挥的社会作用也就越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性越来越重视,音乐的艺术性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所以每位歌手带给听者的艺术感受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于每位歌手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四位导师在争选门徒时的不同要求及所要体现的价值都在歌声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深深的抓住了每位观众,听众的耳朵,每一位歌手都具有各自特色的爆发力,而正是这一点,

篇三:流行文化与艺术研究论文

流行文化与艺术研究论文

一、流行文化的内涵

流行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定生活方式。它是以大众为消费对象,以现代传媒为载体,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这是一种被大众普遍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流行文化包括超级女生类选秀活动、博客、网游、手机短信、韩剧、网络歌曲、动漫等新形式,小到从一支小小的笔,大到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几乎无所不能成为流行文化。当代青少年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他们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既紧跟时代潮流,喜欢流行元素,追求前沿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流行文化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自我张扬又恰恰与这年青一代接轨,所以青少年成了流行文化最主要的传播者和消费者。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双重影响论证

随着人们对快速占领青少年意识形态的流行文化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流行文化有如一把双刃剑,一方丰富了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拓展了教育资源,繁荣了校园文化,但另一方面某些不健康的文化内容却正在浸润着青少年单纯的精神家园,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流行文化丰富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精神家园。

当代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各种文化的融合中,流行文化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青少年喜爱,如流行歌曲、红歌会,DV,写博客,组群、Q聊等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日常生活。在课余生活中,青少年们常常借助于流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表演节目、组织开展群体性活动,互相交流,表达自身对现代生活的思考。此外,有些优秀的流行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如很多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发布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学生网上开博、年轻白领们为发泄压力和呼

吁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组建“解压团”、“抱抱团”,这些都是流行文化对于整个社会的积极面所在。

青少年是流行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消费主流,流行文化通过作用于青少年,同样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对当前流行文化的深刻剖析和理解下,校园民谣、校园流行语、校园DV校园话剧等也迅速走进人们的视线,让人们看到了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进程的发展与完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

{二}、流行文化具有张扬个性、追求民主的积极意义

流行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自主性、自由性。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培养和促进了青少年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缓解其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同时,流行文化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展示了当代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青春风采和文化品位,有如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青少年能够广泛地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

{三}、流行文化也淡化了青少年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观教育是当代青少年应当学习、接受的主流思想,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无法与形式多样的流行文化相媲美,容易造成青少年常常沉溺于多种流行文化之中,影响其学业与健康成长。有些学生痴迷(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文化艺术论文)网络游戏,对港台歌星的崇拜不已,为看一场演唱会不惜偷抢同学的钱,花费大量的时间聊QQ,打扮得怪里怪气,写一些谁也不懂的字,亲人的生日不记得却喜欢过洋节,这些都导致当代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认同危机。

三、应对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流行文化的正面引导与教育

流行文化形式是青少年张扬青春风采,展示其个性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以流行文化的形式展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被誉为中国摇滚乐之父的崔健,其1990年为第11届亚运会、1995年为“希望工程”所作的巡回义演都集聚了大量资金。深圳歌手丛飞10年来参加义演400多场,资助贫困失学儿童170多名,捐赠钱物近300万元,刘德华、成龙这些明星艺人在汶川地震时的慷概解囊这都表明流行文化中也有值得我们社会所学习的道德榜样。由此可见流行文化本身并不是人们颠覆传统、玩世不恭的借口,它反而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展现精彩自我的一种良好方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正面引导与教育。

(二)、全社会弘扬积极的流行文化, 还青少年一片洁净的天空

从拇指文化、网络游戏,到看西方大片、哈韩哈日,再到追星、学跳街舞等,无不体现了校园流行文化的多元化。随着“泛偶像”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除了传统的政治偶像、经济偶像、文化偶像和道德偶像之外,搞怪、搞笑、搞俗者也开始成为一些人崇拜和追随的对象。青少年是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应该树立高尚、进步、优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全社会应积极弘扬向上的流行文化旋律,提倡并保持校园文化在多元化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利用流行文化带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化开展,在全社会、全校提倡健康、积极向上的青少年文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干净与纯洁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随着流行文化的日益流行,与流行文化相关的道德因素也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发展,利用网络实施高科技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网上规范十分需要道德的力量,需要网民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这就离不开法制和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面对流行文化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提高对流行文化的认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