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案例 > 列表页

乌头运用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案例 手机版

篇一:中药乌头应用辨析

中药乌头临床应用辨析

湖北省郧西县中医医院 柯昌桥

摘要:中药“十八反”中有“半蒌贝蔹芨攻乌”之说,说的是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与乌头相反,不宜配伍。但由于乌头并非单一品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混淆。而乌头类中药,一般都具有毒性,有的毒性还很大,一旦用错,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有必要从其来源、加工炮制方法、功能主治、临床应用、毒性反应与治疗措施等方面加以辨析。

主题词:乌头 临床应用 辨析

一、乌头的来源与分类

常用乌头属中药可以分为三种:川乌、草乌和附子,同为毛茛科植物,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川乌、附子系栽培品,草乌为野生植物。也就是说,三种药实际来源于两种植物:川乌和附子均来源于乌头,一个为母根,一个为子根,草乌来源于北乌头。根据加工和炮制方法不同,三味中药又以九种饮片形式存在:川乌分为生川乌和制川乌,处方别名有天雄、千秋,草乌分为生草乌和制草乌,附子则更多,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五种,处方别名有熟附子、侧子、乌附子、乌附块、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记载的乌头入药品种还有草乌叶,系毛茛科植物北乌头干燥叶,为蒙古族习用药材。

二、乌头的加工炮制方法及原理

1

生川乌和生草乌,顾名思义,就是未经炮制,直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尽晒干即得。制川乌与制草乌方法相同。据文献记载,二者的炮制方法有70余种,当代有蒸、煮、黑豆甘草煮、生姜豆腐煮等炮制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其工艺流程如下:取原药,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凉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附子的炮制方法如下:

1、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到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为止,称为盐附子。

2、取泥附子,大小分等,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液(黄糖及菜油制成)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川乌、草乌、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乌头碱,其中双酯二萜生物碱毒性极强。但双酯碱性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可水解为乌头胺。乌头炮制的目的就是降低双酯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去除或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研究表明,乌头2

经炮制后,其毒性可降低为原生药的二百分之一。

三、乌头的功效与主治

川乌、草乌、附子均辛、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在毒性方面,草乌最强,川乌次之,附子相对较弱;在功效方面,三者各有异同。川乌具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善治风寒湿痹,疼痛难忍,兼治寒湿头痛、心腹冷痛及寒疝腹痛。草乌与川乌同样具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作用,只是川乌侧重于祛寒湿痹症,草乌侧重祛风止痛。二者还可用于局部麻醉(外用)。附子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主治亡阳欲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脚弱、阳痿尿频等证,也可散寒止痛。与川乌相比,附子散寒止痛作用较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头具有抗炎、镇痛、降血糖、强心、致心率失常、抗心肌缺血缺氧、影响血压、防止休克、抗癌等作用。

四、使用注意事项

乌头类中药均具有毒性,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是川乌、草乌还是附子,生品只能外用,绝对不可内服。

2、严格控制剂量。川乌、草乌内服剂量一般不超过3克,附子最多不超过15克。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一定要先煎、久煎。入煎剂要先煎30~60min 以上,以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先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毒性。临床实验证明,附子煎煮时间越长,其毒性越低,而其强心作用愈显著。

3

4、注意用药禁忌。临床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川乌、草乌还不得与犀角同用。孕妇忌用。

此外,要注意白附片与白附子的区别。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其主产于河南、甘肃等地,以河南禹州产为道地,因此又名“禹白附”。白附子是化痰药,长于祛风化痰止痉,适用于中风痰壅、半身不遂以及破伤风抽搐等证。二者在来源、饮片性状、炮制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不可混用。

五、毒性反应与治疗措施

乌头内所含乌头碱毒性较大。因品种不同,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以及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均可引起中毒反应。乌头碱中毒常表现为:

神经系统: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或小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等。

循环系统:表现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等。

消化系统:表现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 如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轻者可用生姜、甘草各15g或绿豆12g,甘草6g,水煎服,或甘草、黄连各6g,水牛角粉5g,水煎冲服解救,严重者要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包括及时洗胃、导泻、利尿、稀释毒素等措施;

二是进行毒理对抗。关键是使用阿托品要遵循早期、足量、反复4

并维持阿托品化的原则;及时进行心脏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损害迅速给预处理。

三是心脏保护。采取阿托品和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是最为合理、恰当,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使用地塞米松抗炎、抗毒。

四是併发症处理和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关键是正确处理肺水肿、脑水肿、心律失常与稀释毒素间的矛盾。应给予大量输液,稀释毒素配合强有力的利尿措施以促进毒素排泄。在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时,先给予大剂量速尿,待产生利尿效果后再使用20%甘露醇等脱水剂,避免血容量膨胀导致心衰。

乌头碱中毒其诊断并不困难,救治中重要的是阿托品、利多卡因正确使用和心脏监护,同时合理应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则抢救成功率很高。

作者:柯昌桥

电话:0719-6227168 6236710

邮箱:sysyxxzyy@163.com

联系地址:湖北省郧西县城关镇上津路4号

邮政编码:442600

5

篇二:乌头伍麻黄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乌头伍麻黄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乌头;麻黄;关节炎,类风湿;综述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麻黄配伍乌头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现将这一配伍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理论渊源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之寒痹,筋骨关节冷痛剧烈,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得温痛减,遇冷加重。《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方中麻黄发汗宣痹;乌头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配麻黄增强散寒除湿之功。尤在泾云:“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乌头味辛苦,性热,有毒,其力猛气锐,内达外散,能升能降,搜风胜湿,通经络,利关

节,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长沙药解》曰:“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痹、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疗效。”麻黄辛微苦而温,入肺、膀胱经,其性轻扬上达,善开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景岳全书》曰:“麻黄以轻扬之性,兼辛温之味,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发散恶邪风,祛除寒毒。”二者配伍,同气相求,药力专宏,外能宣表通阳达邪,内可透发凝结之寒邪,外攘内安,痹痛自无。

2 临床应用

乌头配伍麻黄临床应用广泛。王平东等[1] 用乌头加味汤治疗寒邪偏盛的痛痹180例。药用:制川乌头、麻黄、干姜、白芍药、黄芪、细辛、桂枝。平均疗程45日。结果:治愈7例,显效77例,有效83例,缓解13例,总有效率92.8%。王绍海[2] 用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32例。药用:川乌头、草乌头、黄芪、麻黄、白芍药、防己、鸡血藤、甘草、伸筋草。偏寒加桂枝、细辛;湿邪较重加苍术、薏苡仁;疼痛较甚加制乳香、制没药;偏体质虚弱加太子参、枸杞子;病情顽固加制雷公藤。结果: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6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83例,自觉症状减轻11例,症状未见改善12例,总有效率为90.9%。雷琨美[3] 用乌头汤加味治疗痹证42例。药用:川乌头、附子、麻黄、黄芪、白芍药、威灵仙、伸筋草。病在上肢、肩背加防风、羌活、姜黄、川芎;下肢疼痛兼见沉重、麻木、肿胀加独活、苍术、薏苡仁、蚕砂、怀牛膝、木瓜;久病体虚、

腰膝软弱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狗脊、熟地黄;久痛夹瘀,见皮下瘀斑或关节周围结节,舌质紫黯加丹参、红花。结果:总有效率为92.9%。周端求等[4] 用蠲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药用: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头、羌活、地龙、黄芪、白芍药、杜仲、牛膝、桑寄生、乌梢蛇。结果:总有效率为96%。陈湘君等[5] 用风湿骨痛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35例。药用:制川乌头、制草乌头、麻黄、红花、甘草、木瓜、乌梅。治疗2周后,晨僵好转86例,关节整体功能好转52例,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及握力明显改善,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降低。总有效率74%。陈纪藩等[6] 用通痹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37例。药用:桂枝、白 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川乌头、水牛角等。通痹灵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握力、20m行速、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滴度,增加血红蛋白(Hgb)、白蛋白.球蛋白(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0.51%。表明通痹灵能显著降低血清IgA水平,升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低下的CD3 、CD8 ,降低CD4 .CD8 比值、B细胞总数,使之趋于正常,从而协调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Th.Ts)之间的平衡,抑制过亢的体液免疫。耿元卿等[7] 用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药用:麻黄、桂枝、制川乌头、蜈蚣、桃仁等。痹痛灵颗粒不仅能显著减少类风湿寒湿阻络证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数,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程度,而且能缩短晨僵时间,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的作用,总有效率为93.3%。袁利[8] 用痹痛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2例。药用:制川乌头、制草乌头、制乳香、制没药、桂枝、白芍药、白术、炙麻黄、知母、防风等。结果:总有效率96.2%。王伟[9] 用自拟仙藤风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2例。药用:忍冬藤、鸡血藤、威灵仙、海风藤、牛膝、制乳香、制没药、制川乌头、麻黄等。结果:缓解13例,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4(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乌头运用案例)例,总有效率93.6%。

3 实验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10] 。陈荣民等[11] 研究麻黄不同提取物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所分离出的麻黄-9905能减轻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使胸腺萎缩,调整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血液中CD4 .CD8 的失调,说明麻黄-9905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乌头中的有效成分乌头碱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织胺及5-羟色胺(5-HT)等多种致炎剂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及组胺、5-HT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炎性渗出液中白细胞的渗出[12] 。李广清等[13] 用正交t值法对痹痛灵进行拆方研究,发现作用显著者(主药)为麻黄和川乌头,具有肯定的抗炎镇痛作用。汪悦等[14] 观察痹痛灵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发现痹痛灵颗粒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4 结 语

乌头配伍麻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源于《金匮要略》乌头汤证,乌头汤全方药力强大,是汉代以前医家防治风寒湿痹证的经验结晶,一般认为用其治疗寒湿偏盛的“痛痹”最为相宜。方中以乌头一味散寒除湿定痛为君,麻黄发散风寒为臣。现代临床应用中乌头配伍麻黄的方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药理实验也表明乌头和麻黄配伍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但乌头和麻黄配伍后的增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机制也尚不明确,因此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便为乌头与麻黄配伍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治疗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王平东,李天虹,庄敬才.乌头加味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0例[J].中医药学报,1999,27(1):26-27

2 王绍海.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1):26-27

3 雷琨美.应用经方乌头汤治疗痹证42例临床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1):42-43

4 周端求,刘弟性.蠲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86-387

篇三:案例分析

治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背心常冷。四肢不和。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白术(一两)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高良姜(一两锉)川乌头(一两炮裂去皮脐)桂心(一两)右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原料剂量和安全用量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麻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替换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搏心

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脾胃失调,和脏腑功能失有关;通过调理,传统与现代结合,达到促消化功效。

配方白术、人参、厚朴、高良姜、姜黄、肉桂、枣。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用于脾虛食少,腹胀泄泻。现代研究表明白术中含有苍术酮单体,可起到保护胃黏膜和保护肝脏。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脾虚食少。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具有抗疲劳作用,对机体功能和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预防和治疗机体功能低下,尤其适用于各器官功能趋于全面衰退的中老年人。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现代研究表明,厚朴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能保护胃黏膜,抑菌。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暖气吞酸。现代研究表明高良姜黄酮类物质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菌作用。

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用于癥瘕。现代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保护肝脏,姜黄粉能保护胃黏膜。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于虚寒吐泻。现代研究表明肉桂挥发油具有增强免疫力,保护胃黏膜作用。

大枣甘,温,归脾、胃、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现代研究表明,大枣三萜,多糖,皂苷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护肝,促进睡眠作用。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