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财务管理 > 列表页

扬州大学财务管理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8  分类: 财务管理 手机版

篇一:扬州大学各校区简介

(3)管理学院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是在原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和原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现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八个本科专业,拥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两个硕士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两个专业学位点及“技术经济及管理”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扬州大学财务管理)学位项目,扬州大学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3000余人。

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2人,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担任兼职教授。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建有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实验室以及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德国、澳大利亚、澳门、台湾等多所高校有合作关系和学术联系。

学院以“规范、创新、发展”为建设思路,努力以规范保质量,以创新谋优势,以发展求生存,实现“培养学生认识环境,整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智慧与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学院将立足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在教学风格、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特色,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方向迈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1)法学院

扬州大学法学院毗邻风景秀丽的扬州荷花池公园(影园旧址),是一所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

扬州大学法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1995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998年8月,学校按学科群重新调整院系结构,成立政法学院法学系。2004年1月,为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学校组建法学院。

学院现设有法理与宪法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与经济法学、国际法学与比较法学、诉讼法学五个教研部和一个综合办公室,拥有一个模拟法庭、一个法学实验室(下设模拟庭审、痕迹验证、影像技术、计算机房等分室),一个图书资料室。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以青年教师为主、富有朝气和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为14人;教师中,博士11人,在读博士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81.6%。近年来,学院1人被评为江苏省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院法学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710人。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主体,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学院设有三个校级研究机构(法学研究所、教育法制研究所、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和两个院级研究机构(法学理论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拥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同时,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分别为校级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重点学科。目前,全院共承担省级以上项目5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5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3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1项。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向未来,学院将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建设高水平学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2)外国语学院

扬州大学具有近60年的外语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5月全国高校调整时组建的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外语专修班。

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59人,同时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和副教授44人、讲师88人,其中有博士17人(含在读)、硕士111人(含在读),硕士生导师17人。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1143人,在籍全日制研究生180人,教育硕士67人。设有英语(含英语教育和翻译专业方向)、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等5个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本科、硕士和博士外语公共课教学,同时设有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英美语言文学研究所、韩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韩国语水平考试(KPT)扬州大学考点、托福(TOEFL)扬州大学考点、日本语能力考试扬州大学考点、剑桥商务英语(BEC)扬州大学考点、江苏省人事厅口语/口译培训基地、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SIA)扬州考点等教学研究单位。现有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二类优秀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5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学院建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同时还设有“课程教学论”硕士点(英语方向)和“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英语学科教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设有“语言理论与应用”、“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3个学科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设有“外汉对比与翻译研究”、“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法语语言与翻译”、“现代朝鲜语研究”等5个学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别为校级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电教室、资料室和外语教学电台。电教室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25套,其中有数字语言实验室14套;建有同声传译室1个;建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配套的自主学习室19个1020座,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3套,可接收包括CNN、BBC(小语种的电视节目,如日本NHK、韩国KBS)等外台节目;此外,还拥有声像资料室、计算机房等。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8630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76种994册。

近三年来,教师出版著作37部,在《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学刊》、《国外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10篇,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等各类各级科研项目32项、教改项目10项、教学科研成果奖12项。英语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并遴选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6年,扬州大学被列为全国首批31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08年大学英语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和2008年学院连续获得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有1名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1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学院教师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先后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和省“创新计划”立项;先后获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经历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类型、层次、学科和服务面向,即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重点建设“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加速建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努力增设“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学位点;立足苏中、苏北地区,服务江苏,面向全国;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在全省同类学院中具有领先

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围绕“融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外语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合理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和优良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正确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和创新教育观,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级外语人才。

(1)农学院

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大,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大的影响。学院目前设有农学、作物遗传育种与应用生物技术、农村区域发展与信息技术3个系,设有农学、农村区域发展2个本科专业和农学(农业信息技术)1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和各类研究机构8个、农业部创新工程中心2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和校级重点学科4个,为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挂靠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农业部种植指导专家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5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66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5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8人、博士研究生65人、外国留学生1人。

学院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创新,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学院在研科研项目163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9项,省(部委)级项目50项,在研项目经费达7000多万元。近三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13项,育成作物新品种6个,申请国家专利8项。不少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学院现有植物基础、作物学2个校级教学实验室,有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等校内实习场所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校外实习基地19个。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农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国家特别是江苏培养了大批高级农业专门人才,并获得了一大批推动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居国内领先,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2)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是2006年9月学校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组建而成的二级学院,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张謇先生创办的通海农学堂。1971年原江苏农学院调整设立植物保护、果树、蔬菜专业,1982年在全国农业院校中最早将果树、蔬菜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1987年增设观赏园艺专业。学院现有植物保护、生态学、园艺、园林4个本科专业和植物保护(农用化学品工艺与营销)与园艺(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方向。

学院现有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点1个,植物保护和园艺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拥有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蔬菜学、果树学、农药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有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省级研究机构1个,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扬州大学经济林研究所和风景园林设计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和扬州大学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有植物保护、园艺与园林2个校级

教学实验室,有实验农牧场、智能温室等校内实习场所及中国农科院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是中国银杏研究会挂靠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63人(含校外)。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博、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外国留学生数名,成教生300多人。

学院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昆虫学),省级一类优秀课程2门(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省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1个,校特色专业2个(园艺、园林)。“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部省级科研项目31项,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不少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共承担省级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先后取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20多项。

学院一直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香港、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与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6)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是在1994年成立的生物技术系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教学型学院。全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讲师及相当职称人员2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6人。专职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82%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467人,博、硕士研究生212人。

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系(部)以及教学实验中心、辐照服务中心,拥有酶工程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发酵工程研究室、细胞工程研究室和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室等一批研究机构。此外,扬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功能基因组联合研究中心、扬州市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扬州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中心、扬州大学草坪科学研究所等也设在这里。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含师范)和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植物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另有三个共建硕士点。

学院立足于高起点内涵式发展,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迈进。近5年来,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合作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9项;承担 “863”项目3项、“973”项目5项,以及国际合作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教育部、江苏省科技成果奖3项,年均发表科研论文90多篇,其中SCI论文10多篇。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实行“宽口径、厚基础”、按生物大类招生、高年级按兴趣重选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创新教育,认真实施研究生创新培养工程,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作品在第

六、七、八、九、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得一等奖三项、

二等奖一项、巨龙最佳制作奖一项,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保持在3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重视拓展办学空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国内兄弟院校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与研究合作,已与英国DMU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和生物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办学协议。

(7)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创建于1972年,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三个硕士点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拥有运动场馆总面积为177783平方米,学生人均面积5.63平方米。专业教学实验楼1幢,分设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计算机6个实验室,配有实验用房22间,面积为213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08台(套)。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3个本科专业。体育专业下设田径、体操、武术、球类、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6个教研室。体操、体育保健学、球类和武术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40人、硕士研究生93人;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10人 ,副教授54人,博士后2人,博士7人,硕士19人;硕士生导师19人;国家级裁判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2人获曾宪梓师范教师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2人次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体育教师。

近年来,学院出版专著近4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主持、参加部省 、厅局及校级课题近40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校级及各类学会研究成果奖50项。荣获'99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2005年在全国第十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校田径队荣获甲A组男、女团体第八名。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院。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2年中国大学144个体育学学科排名中,我院名列第17位。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我院重点发展的另一特色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曾有师生多次赴美国、出境访问、表演,赢得广泛赞誉。2003年8月经江苏省体育局批准,江苏省武术散打训练基地正式在我院挂牌,培养了一批国家级优秀散打运动员,在2005年全国“武林风”武林至尊争霸赛中获得75公斤级“武林至尊”称号。2004年2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我院列为民族传统体育单招院校。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努力拓宽办学思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品牌,以硕士点建设为支撑,以博士点建设为突破,在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术层次和办学效益上狠下功夫,为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地方综合性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7)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设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及中澳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五个本科专业,有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四个硕士点,经济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苏中发展研究院、扬州大学经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挂靠我院。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联系。

全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讲师38人。专任教师中,

篇二:资料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简称扬大。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也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学校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先河。

1992年-2004年扬州大学历经松散型联合、实质性合并、全面改革调整等三个阶段。

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重组了13个二级学院;

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又进行院系重组;

2002年,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联建宿迁学院;[2] 2011年,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在省内具有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2012年5月19日,扬州大学迎来110周年华诞;学校举行建校110周年、在扬州办学60周年、合并办学20周年校庆活动;

2013年2月,学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3]

2014年10月,学校被列为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高校。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3月,扬州大学拥有7个校区,27个学院,116个本科专业。[2] 校区学院分布

荷花池校区(中心校区):新闻与传媒学院、广陵学院

瘦西湖校区: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文汇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淮海路校区:医学院

扬子津东校区:旅游烹饪学院、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扬子津西校区: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江阳路南、北校区:广陵学院

校训坚苦自立

校风求

教风厚德抱朴弘道树人

扬州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和省学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的全校学生的群众性组织,现为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单位。

校学生会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于2007年由活动型向管理型、服务型转变,服务于学校党政的中心工作,致力于校风、学风建设,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团结带领广

大同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切实做好同学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做好联系学校和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并在不懈努力下不断提高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校学生会宗旨编辑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以发扬我校同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学风、广泛开展学术实践活动、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工作目标为己任,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校学生会职能编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科学的管理规范学生会,以全方位的学习提高成员素质,以热忱的工作态度服务扬大学子。[1]

3部门设置编辑

主席团

负责召集学生会常委会和学生会委员会会议,主持学生会日常工作;根据学生会章程和工作需要向学生会委员会提出学生会干部人选,及时向校党委、省学联汇报学生会工作情况,与校团委保持密切联系,以求得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学生会主席团对学生会委员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办公室

负责处理学生会内部日常事务,负责各种文件、报告、条例的起草、打印、登记、分发工作,建立并管理学生会干部档案和文书档案,协调学生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负责学生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对各学院学生会的评估、考核工作,完成主席团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力资源部

负责对校级和院系学生会成员进行专业培训、职业教育,学生会文化建设等,对校学生会内部进行星级部门和先进个人评比,向整个学生会系统输送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会良性发展。

学习部

以培养广大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为宗旨,致力于介绍综合、实用的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学习沙龙”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校园优良学风的形成。

科创部

致力于繁荣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为广大同学提供接触高科技、拓展视野的机会,引导同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同学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宣传部

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在同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充分展示我校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个人等,在社会上树立我校良好的形象;充分发挥内宣职能,利用海报、简报、电子杂志等宣传媒介,及时做好学生会活动的宣传、场景设计、布置;配合其他部门做好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的有关宣传活动。 生活部

以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基础,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丰富学生生活,了解和反映学校膳食、宿舍工作状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生活遇到的困难,协助伙食管理委员会,配合做好学生生活的管理工作。

文娱部

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健康向上、艺术性强的文娱活动,让更多的同学走上心中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利用学校广阔的文艺资源,帮助同学活跃身心,陶冶情

操,协助做好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工作。

调研部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主题调研,为学校和同学提供交流的平台,及时、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及对学校各项措施的意见和要求,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

体育部

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激发广大同学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大力宣传、普及健身知识,介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让大家在体育知识上更丰富、体育锻炼上更自觉、体育欣赏上更专业、体育社交上更自如。

实践部

积极与校内外各单位、部门建立友好通联关系,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见习行动,在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同学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为校学生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争取社会支持。

网络信息部

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第四媒体的资源,努力引导网上舆论,弘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引导广大同学健康上网,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优势资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及时更新学生会网站,做好网站的建设及维护工作。

权益部

通过开展各种维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同学的维权意识,并提供适当的维权咨询支持,使同学们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充分发挥作为学校与同学们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1]

安全服务中心

与保卫处紧密联系,力求以各种创新有效的方式向扬大师生宣传普及安全及社交礼仪知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患和自我修养意识;负责学生会其他部门大型活动的现场秩序维护,为各类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1988年5月共青团十二大决定,从1988年起,用两三年时间在全国逐步实行团员证制度,并决定《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共青团代团歌。共青团的机关报刊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

五角星,黄星周围环绕以黄色圈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旗为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

团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自审定,并经中国共产党中央批准,于1950年5月4日由团中央委员会公布的。

宽高比3:2,旗面对分为4等分长方形,左上长方形上下12等分,以此长方形中心点为圆心,3等分及4等分为半径画两圆周,两圆周之间就是黄色圆圈。再在内圆周上定出5个等距离的点,其中一点位于圆周正上方。将此5点中各相隔的两点相联成直线,此5直线之外轮廓线就是黄色五角星之外沿。

团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审定批准,于1959年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颁布的。

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团徽涂色为金红二色。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上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五个字都为金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团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是《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由胡宏伟作词,雷雨声作曲的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1988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为代团歌。2003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确定为团歌。

入团仪式

重温入团誓词活动,一般以基层团委或团支部(总支)为单位组织开展,参加人员不仅包括全体在册团员,还要注意组织流动团员参加,并可以吸收入团积极分子到场观摩。仪式应严肃庄重,富有教育意义。现场应悬挂团旗,团员要佩戴团徽。

仪式的主要程序是:

全体人员唱国歌

团员代表谈感受

团员宣誓(在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

全体团员唱团歌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3月17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习近平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表示,到中国共产党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921+100=2021,即2021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949+100=2049,即2049年)。 指定群体:2013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中国梦的特色: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梦想系列:自2012年11月推出中国梦后,全国各地纷纷作出响应,相继推出了行业梦与各地的地方梦,掀起了梦想热潮。梦想系列分别有:强国梦、强军梦、体育强国梦、中国航天梦、中国航母梦、河南梦、四川梦、贵州梦、湖北梦、湖南梦、重庆梦、吉林梦、广东梦、江苏梦、江西梦、云南梦、陕西梦、甘肃梦等等。

实现路径: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1]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四进四信“

”四进“即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

”四信“即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

2015年首期高校团委书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在北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李立红)3月14日至16日,2015年首期高校团委书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在中央团校举行。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以此次培训班为标志,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即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和团学干部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全面启动。

篇三:扬州大学各校区学院专业分布情况表

扬州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扬州大学现设有27个学院,分别为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共设104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