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水利工作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6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水利工作调研报告

市水务局十二次党代会专题调研材料

仪征市水务局

(2011年4月30日)

根据市委通知精神,我们结合十一届市委成立以来仪征水利水务总体工作和基本经验,就围绕仪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有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一届市委成立以来的总体工作情况

自十一届市委成立以来,仪征水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突出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民生水利四大任务,加强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创新,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水利水务工作。五年来,先后投入近5.3亿元资金,完成城乡防洪工程、区域供水、农村河塘清理、灌区节水改造、小水库除险加固、血防工程、城乡污水管网等一大批城乡水利水务工程。

(一)五年来,水利建设跃升新台阶

1、全面完成区域供水工程。完成了省及扬州市下达我市的区域供水目标任务,实现了山区22万群众期盼已久的饮上长江水的愿望,这在扬州各市县(区)中乃至于全省争得了位臵。三年来,投入2.5亿元,铺设一级主干管网35.4公里,二级管网124公里,三级管网2496公里,完成乡镇103家小水厂回购。

2、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工程。投入资金7776万元,先后实施清真寺排水沟截污整治、四中(环卫)排水沟截污整治一期、

荷花塘整治、大盐塘截污整治等工程,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实现雨污分流。通过对管网的改造,城区遇雨积水的区域明显减少,雨后排水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污水主干管和截污管道建设,提高了城市截污能力,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明显提升城市居住环境。

3、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塘田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工程地处市中后丘陵山区,总投资为2431.93万元 在2011年5月底可全面完成工程。塘田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静态总投资为2431.93万,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灌区农业生态环境、村容村貌、灌区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实现灌区农业现代化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五年来,农村水利实现新跨越

1、农村河塘清理整治工程。2010年10月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生态市创建工作要求,投入2亿多元,按照“抓大顾小、抓近顾远、抓清理顾绿化、抓当前顾长远”的原则,对全市17条县级河道(总长约112.7公里,清淤量322.3万方),611条乡村河道(总长约1305公里,清淤量2085.1万方),1万多口庄塘、当家塘(面积54215亩,清淤量4451.9万方),75座水库(清杂面积2459亩),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干净彻底地清理。我市河道疏浚省级项目提前两年通过考核验收,不仅恢复和提高了河道的引、排能力,还有效增强了河道和当家塘的蓄水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将改善排涝面积118万亩、灌溉面积32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12.5万亩、蓄水量近5500万方。

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自2006年起,累计投入5860万元,分别实施了朴席镇、十二圩办事处水利血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东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潘家河水利血防工程、仪征市通江河道水利血防工程,共计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5万人。

3、水土保持项目工程 。2006年青山镇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总投资为20.81万元,该项目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项目实施后,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大地缓解了过去水土破坏的现象,改善灌溉面积0.12万亩,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仪征市刘集镇达天冲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400万元,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项目实施后,使得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区域内植被得到恢复,对水蚀的抵抗力进一步加强,减轻了洪、涝、旱灾害的发生,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

4、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2007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670.2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00万元,省财政补助167万元,乡村及群众自筹403.28万元。(2)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工程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300万元(中央财政60万元,省级财政240万元)仪征市财政配套200万元,其它清杂费用由项目受益群众通过投劳投资或通过“一事一议”解决。

(三)五年来,防汛防旱得到新提升

1、长江沿线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投入1150万元,,组织实施了仪征市轮船站西至东方化工厂段应急护岸工程和仪征红

旗河口西侧长江江滩坍塌应急抢险抛石处理工程,护岸抛石10.5万方,在防洪保安和稳定河势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

2、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投入5800万元,开工建设仪扬河应急除险加固工程、石桥河整治工程、红叶排水沟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四中排水沟截污排涝整治工程,河道堤岸防洪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排水排涝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3、防汛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5年来,全市的防汛防旱工作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有备无患”的指导思想,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我们严格按照“查全、查细、查实”的要求,对江港堤防、骨干河道、水库、涵闸站等重点水利工程设施,开展汛前、汛中、汛后大检查,落实防汛行政、技术负责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同时,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的落实。

(四)五年来,水资源管理取得新成绩

1、取水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直接从河流、水库及地下取水的单位或个人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计划用水制度,装表计量和有偿使用制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全面实行“五个一”管理。

2、水污染控制。编制出台《仪征市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的处理对饮用水水源构成威胁或造成污染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保证公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管理与保护成效。为了规范水资源使用,强化水资源

信息化管理,我们根据全市用水量情况,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农业等活动,对全市8家用水和排水量较大的企业进行在线监控检测,通过以点代面,最终实现全市所有供、排水企业联网监控。宏观性地把握企业的水资源占用概况、监测无证采集地下水行为和监控其污水乱排乱放行为。

(五)五年来,水利改革又有新成效

一是根据仪征水利发展实际,在完善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的基础上,创新建立规划许可制、立项审批制等,水利建设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二是基本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公益性工程政府保障、经营性工程推向市场、准公益性工程民办公助的水利工程保障机制,政府对水利投入显著增长,水利市场融资平台发挥重要作用,农民“一事一议”投资水利政策更加规范。三是水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实现省、市、县三级防汛防旱指挥调度系统视频联网,水文站网自动化改造基本完成,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已经运行,以信息化、智能化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快发展。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城区生活供水保证能力达100%,农村生活供水保证能力达95.5%,工业供水保证能力达98%,农业灌溉保证能力达到7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地下水超采面积为零,老城区水域面积率3.40%。至2009年,万元GDP取水量为231m/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6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林地绿化率达到21%。通过干渠改造、河道整治、护岸硬质化、土地3

篇二:水利调研报告

水利调研报告

按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本次调研组建南、北两

个调研组,深入安坪镇、五马镇、吐祥镇、朱衣镇、竹园镇、公平镇和兴隆镇等10乡镇,通过现场查看海角村、下坝村、回龙村、红霞村、红马村等村社的水利工程,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和征求群众意见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下发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优先解决工程性缺水、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和城乡防洪工程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家和市上水利工程的立项,县财政安排水利建设资金,不断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至2007年来,累积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4.59亿元,新竣工投入使用1座中型水库和1座小型水库,解决36.95万城农村人口和6.2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8座病险水库的应急排险,修复堤防4.09千米,开工治理中小河流6.29千米,共完成水系绿化面积2.11万亩,新增农村装机容量2.35万千瓦。

虽然水利建设取得不错成绩,但水务局负债重,流动资金

短缺;骨干性工程少,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安全饮水不达标;河堤坍塌损毁严重,防洪能力弱,部分水利工程已成为威胁群众生命财产的炸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我县水利设施主要为沟渠、塘、库、坝和河堤,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沟渠损毁、淤沙严重,小型水库、山坪塘和山湾塘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维修,现已趋向报废,防洪工程设防标准低下,已经丧失防洪功能。甲高镇、吐祥镇、竹园镇境内沟渠基所存无几,有水来也是“先浇沟,后浇路,最后流到河里头”的局面,唯一发挥效益是场镇周围平坝内的沟渠,也是年年修修补补。安坪新治河堤、五马厂河、甲高河堤、竹园崔家河和吐祥河堤虽然都经过一些治理,但是治理范围太小。新治河堤全长10km左右,仅仅治理了场镇边两岸600m,其上游和下游河堤或垮塌,或堤坝被冲空虚,或没有河堤,下雨天就看河水长势,河水上涨人就跑。

(二)水利债务沉重

(三)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不健全

1.工程选址与设计不合理。水利规划不完善、水利设施布局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设计方量与管辖范围内人口、灌溉面积不相对应,无水源水利工程多,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实地

勘测地质构造是否适合建设水利工程。五马镇人畜饮水工程设计到竹园镇地界上,吐祥镇河流治理工程按照图纸放线,要拆除奉利公路和群众合法的老房子。

2.工程项目层层转包。全县水利工程转包现象突出,各级承包商追求最大利益,不断压缩工程资金款。设计工程方量与实际建设不符;偷工减料;有水利主体工程,无附属设施等。安坪镇87口人畜饮水池,经县政府多次督促,基本能正常蓄水,但配套设施不完善,能按照设计要求发挥效益的不到总数1/3。吐祥河堤整治工程竹园镇纸厂湾工程多次转包,资金断裂,已是半拉子工程。

3.工程监理未正常履职。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监督。调研组在实地调研工程建设时,了解到监理员业务技能低,基本不到现场监督。吐祥镇河堤整治工程的项目监理身兼几个项目的监理,基本半月难见一次,河堤水泥标号低,砼面出现蜂窝状。据了解,我县水利工程监理单位均由重庆市江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而该公司在我县工作仅有一名员工,负责监理全县水利工程项目,天天忙于写监理报告。

4.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全县没有统一规划水利建设,水务、烟草、国土、农业、扶贫等九部门各自修建水利工程项目,按照各自项目选址,资金分散,工程不配套,或同时扎堆到同一

村社,或者十年没有水利建设。安坪镇下坝村同一地块有3口大小不一水池。最大一口饮水池有6根出水管,却没有沉沙过滤池,饮水池是几家单位共建,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就让那单位水管引水。羊市镇灯渔社区两口饮水池相距不足5米。

(四)管护机制有待于加强

近年来,我县水利事业建设取得不错成绩,但工程项目的效益发挥差,主要是“重建设,轻管理”这一思路没有被打破,往往是“工程太多管不来,工程建好无人管”,发生重大故障或是碰到洪涝灾害,损毁严重而不得不重新建设,没有做到建设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主要原因:一是基层水利技术力量薄弱,2012年前,乡镇没有水管站。乡镇都按照全县水利工作会精神,成立了乡镇水管站。大多水管站专业技术水平低,人员数量少,年龄结构大,还兼职其他工作,无法适应当前增加的水利建设工作量和技术新要求。二是水利设施的产权问题密不可分。不少工程项目建成后产权归属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有关部门并未加以明确,由此导致的主体责任的缺失,群众只管用水,不管护和不敢管护。三是水利工程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都缺乏切实有效的机制加以监管,无人看管维修,也缺乏资金维护。群众等乡政府,乡政府盼着县政府,小毛病等出大问题,最终是工程报废。四是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田地荒芜。在维护管理中,一些村组动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

仅就渠道清淤工作,政府拿钱请都请不来当地村民。

(五)资金短缺

全县水利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开工建设项目多,竣工验收少。朱衣河堤整治于2005完工,至今欠款160万元;竹园镇2009年实施整镇推进饮水工程,至今没有验收。主要是:一是按照现行项目立项规定,前期可行性研究、地勘、设计图等立项资金县政府自行承担,立项争取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资金配套难。县级财政保运转压力很大,在配套资金上只能勉强支持,难有较大投入。三是群众发动难。农民工外出务工流动性大,在农村务农的青壮年逐年减少,在开展“一事一议”和“以奖代补”筹资筹劳比较困难。

(六)水利执法有待于加强。长期以来,不太重视将水利建设纳入法治化的轨道,甚至认为加大执法力度会阻碍水利建设的发展,搞水利建设的往往就是争资立项。在调研乡镇中,开挖河堤、乱搭滥建、非法采砂取石、倒弃土,乱排污水等现象突出,乡镇和部门发出通知,但违法者我行我素。

(六)历史遗留问题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难推进。我县水库大多数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工程用地主要采用减征购和划拨调整解决,2008年国家实施大型水库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不涵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群众堵工、上访,要求解决失地养老保险。安

篇三:关于全市水利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水利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根据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议程安排,市人大农业与

农村委员会对全市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其间,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水利局的汇报,征求了各县区的意见建议,实地察看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和工程现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阅。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水利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坚持依法管水、科学治水、节约用水,努力促进人水和谐,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供水保障、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0年,投资9000多万

元,实施了双河、麻湾等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了宫家引黄闸前提水泵站等多项工程,投资2300多万元对7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投资达14.6亿元。目前,已建成高标准防潮堤200公里,全市30条、981公里骨干河道已周期性治理一遍,节水衬砌渠道达517公里,田间节水灌溉面积达60万亩,防洪除涝面积达5363平方公里。

(二)水利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行政

首长负责制,健全防汛应急预案,建成覆盖全市的视频会商系统,确保了安全度汛。引蓄黄河水能力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需求。全市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入户率达95%,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绿化骨干河渠、海堤1300公里,面积达7.7万亩,水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争取省及省以上各项水利补助资金4.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三)依法治水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加强水利法律法规宣传

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水资源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和节水意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东营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强化水资源和河道管理,认真落实涉水许可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执法网络。2010年,征收各项水利规费1.93亿元,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5起。

(四)抗旱救灾工作扎实有效。当前,我市遭遇40年以来

的大旱,受旱面积316万亩,其中,重旱面积186万亩。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去年入冬前发动群众对98.5万亩小麦和蔬菜普浇了一次越冬水,春节前已将所有饮用水库蓄满。现已启动III级应急响应,全市共派出129个督导组分赴乡镇、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已投入抗旱资金2353万元、设备3001台。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和水法治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

部群众对我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缺乏应有认识,危机感、紧迫感

和忧患意识不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还没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部分建设项目没有落实水保“三同时”制度,污染水源、侵占水域的现象时有发生。取水许可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部分取用水单位法治意识和水商品意识不强。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发展需要。田间灌排工程

不够配套,重灌轻排的问题比较普遍,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防潮体系还不完善,仍有150公里防潮堤亟待建设。生态河建设刚刚起步,沿海区域受地下海水侵蚀、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油田部分水库被闲置或废弃,无法发挥作用,耿井水库和南郊水库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利于水源地保护。

(三)水务一体化管理需加快推进。在水资源管理上,城市

与农村分割,水源调度与城市供水分离,管理机构职能交叉重叠,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无法足额收缴,影响了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依法治水,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要坚持依

法治水,大力加强水法律法规、水资源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宣传教育,使水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注水利、重视水利、推动水利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健全完善执法体系,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肃查处涉水违法案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水利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深刻理解加快水利改革

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制定实施好我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市水利事业发展谋划宏伟蓝图,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广阔空间。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要紧紧

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特别要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快推进防潮堤、生态河等沿海重大基础设

水利工作调查报告

施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库容闲置和水源地保护问题。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尽快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入增长机制,切实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有效提升水利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扎实推进水务一体

化,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要不断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加快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切实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全市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2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