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村情民情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3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村情民情调研报告

XX乡XX村村情民情调研报告

XX乡XX村坐落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集贤关,境内有三所学校:安徽化校、安徽理工学校、独秀武校。交通十分便利,合九铁路、206国道贯穿其中。全村面积6.4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现有耕地面积1830亩,建设用地2200亩,水面1000亩,林地3200亩。下辖11个村民组,农户756户,人口1998人。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6400元,完成入库税金760万元。

一、 XX村的目前状况

(一)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健全,村党支部5人,村委会5人,年龄平均为49岁。村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党员97人,其中男性83人,女性14人,党员会议成员有22人,村民代表52人。两委班子团结互助,作风民主,每月定期组织召开村干部、党员、群众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所思所想,每周定期召开支部、村委会议,讨论研究村中重大事项和问题,并设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其监督。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以争创省级“五个好”党组标兵为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村民增收为核心,认真学习、积极工作,正在带领村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迈进。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还建小区的建成入住,切实提高XX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并且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更好的引导农村人口向居民点集中。村两委在此基础上,修建改造了13公里“村村通”道路,促进了各村民组之间的沟通交流往来。并加速推进消除“脏乱差”工作,改水改厕改圈,建立实施垃圾处理清运机制,加强绿化和危房整治力度,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三)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发展情况

XX村从事农业人口较少,目前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以土地

家庭承包为主的小农经济类型,种植夏秋两季的普通作物,加之地处丘陵地区,耕地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很难进行推广运用,因此农业经济效益差,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亟待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和途径。

2、工业发展情况

2005年之前,村里依托自有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建材、水泥和混凝土产业,村集体企业发展迅猛。2005年后村集体企业改制,引进了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开采加工企业,现拥有XXXX、XXXX等几家公司。工业的欣欣向荣,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环保问题。这种情况引起了乡政府和村两委的重视,正在积极协调,监督厂家协助解决好环保问题,做到不已环境换利润,走好可持续发展路线。

3、旅游业发展情况

XX村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饱含着文化资源。随着XX园投资建设的开展实施,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村两委在认真研读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开发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农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现正处于起步阶段,村民们的热情较高,发展进度令人满意。相信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的文化旅游产业会逐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4、村民就业情况

XX村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效益差,在比较效应的引领下,更多的村民愿意去周边企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70%的中青年村民从事运输行业,剩下的一部分被周边企业吸纳就业,选择出去务工的村民不超过60人,占村人口的3%左右。目前,依托村周边企业和其附属服务产业,70%的村民已经就业工作,人均纯收入6400余元。

(四)文化教育情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村两委一班子的共识。因此村两委对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关注和热心,成立了XX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

想道德文化素质,做到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青年人人有初中以上文化。2011年,XX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原因,年龄较大的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村图书室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购臵农业科技类、饮食卫生类、文化娱乐类、文学类、少儿类5大类图书共计800余册,使他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了解生产生活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医疗卫生情况

本乡各村已经全面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全体村民基本都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村设卫生室一间,基本可以做到常见病症不出村,重病能够及时救治。此外,由于村两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开展顺利,村民们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均患病率逐年下降。

(六)治安情况

尽管XX村的人口众多,但是民风较为淳朴,村组治安环境良好,近些年来未发生过重大刑事案件。美中不足的是,每年都会发生几起因纠纷而吵架斗殴现象,并且每逢节日临近会发生偷窃案件,对村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给村里带来了一丝不和谐的因素。

二、 村民关心问题

(一)发展经济,强村富民

这是全体村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求。村民希望村干部有有魄力,心怀群众,一心一意为民众谋利益,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

这是村民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尤其是财务公开,直接涉及村民利益,更受村民关注。XX村两委认真听取村民意见,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凡是上级规定和村民要求公开的村务财务事项,一律监督村两委及时公开。

(三)福利政策,保障生活

这是年老和家庭困难村民最为关注的政策,他们因为年龄和地区环境原因,缺少生活保障,基本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对政策文件的理解程度不够,他们迫切渴

望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变动,做到心里有数。同时,希望能够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应对日益上涨的通货压力。

(四)宅基地的审批使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村宅基地的审批更加严格,村民群众对此十分重视。希望宅基地的审批能够更加公正、公开,住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布局相一致。

三、 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资金问题

在村办企业改制后,XX村经历了大的产业变动和转移,村经济水平下降了不少。经历了阵痛之后,村两委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先后前往江苏、浙江等地的全国百强村学习经验方法。但回来以后,缺少了农村金融和资金支持,一些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无法进行建设或建设缓慢,压抑了村两委的发展热情。

(二)农林业生产问题

农林业生产水平落后,农民群众对种植果林和经济作物缺乏兴趣,宁肯去工厂打工,也不愿在家种地,致使不少田地和林场荒废,这也是XX村目前农XX发展的难题。

(三)制度建设问题

刚刚设立不满一年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制度实施和监督上还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如:重大决策如何更好的征求群众意见,怎样保障大多数甚至全体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如何更好的建立组织村民监督建设等。

(四)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经济发展,村民富裕了,但是文化建设发展缓慢,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因为农村文化总量偏少,呈现偶然性,农民终日为改善物质生活忙忙碌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赌博、封建迷信等不健康活动趁虚而入。

(五)组织发展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村里年轻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信息,所以他们在比较之后更愿意去城市工作。同时人口流动性的提升,致使发展新党员的速度缓慢,优秀的青年未能及时吸收进党组织中来,存在党员年龄断层的问题。

四、 有利条件

(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XX村位于市郊结合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产业发展会逐渐影响蔓延覆盖到本地区。村内有六米大道直通集贤关,交叉纵横的水泥路连接着各村民组,企业的物流进出和村民出行都十分方便。

(二)人力资源富足

XX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拥有充分的富余劳动力。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为村民致富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三)林木矿石资源丰富

XX村得名于其林木业的发达,加之地处丘陵地区,拥有花岗石、钙质土等一系列矿物质资源。故而可以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实际,自主创新,发展一批深加工企业。既减轻了环境保护的压力,又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更为迅速。

五、 关于XX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现代化的农业道路,促进新型农业快速发展

XX村的区位优势明显,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转变土地家庭承包的粗放经营模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推广一些投入低效益好的品种,充分调动有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村两委领导通过多种渠道关注市场变动,将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种地农民,使他们能够合理的组织安排生产种植活动,保证农民种地不吃亏、有钱赚、盼头足。在此基础上,可以合理适当的规划一些花卉培育业、苗圃种植业、水塘养殖业、大棚蔬菜业等新型农业,甚至可以在发展畜牧业养殖,农业深加工等方面立计划做文章,促进本地农村农业的大发展,大进步。

(二)坚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十分严峻。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好自然资源,不能损害后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环境基础。一时有争议的开发项目就应该停一停,等到经过各方面充

篇二: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第一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缘广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经济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4、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根据对所走访困难户所见的实际情况分析,首先病、残是导致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力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5、村容村貌无完整规划,环境意识薄弱。村内发展没有远景规划,肆意发展,凭情而为。房屋横七竖八看起来很乱。村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有待提高,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6、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致富意识淡薄,据初步调查,全村村民至少一半以上未找到一条真正符合自身情况的致富道路,对自身致富没有长远规划和构想,并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在发展道路上只能依存现状,望富兴叹。有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也想在致富道路上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但是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差,致使想法和思路难以实现。

六、建议对策

1、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为就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内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争取上级各职能部门对村内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内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内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2、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主要是争取上级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村内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外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解决农民浇地难问题;三是解决夏季村内用电量不足的问题。

3、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三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第二篇

一、历史沿革

据该村张氏宗祠家谱考证,明朝时期,官府授该村为武官百户营,设有公堂衙门,有判刑杀人之权,因当时该村家户很少,百户营所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之多,遂改此村为,民国期间叫乡,后又叫,解放后因村小人少,群众惯称至今。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后叫大队,一九八三年建立乡政府后叫村。

二、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貌

1、区位优势。村地处县西南10公里处,距镇区1公里,地域面积12万平方米,镇新的总体规划将村规划为镇区,中州路贴村而过,交通便利,城镇化优势明显。

2、人口概况。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98户1280口人,全村18-45周岁之间人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约160人,其中经商20人。全村有低保31户,五保户3户,均为散养老人。

3、土地利用。全村有耕地1200亩,其中流转518亩,已种植树莓1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近年来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千亿斤、土地整理等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配套机30眼,排河1000多米,基本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

4、基层组织。党总支共有党员4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委员1人。现任班子自2007年组建以来,在村党总支书记张百有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重干,连选连任,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找准定位,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3年被中共市委评为五好农村党支部。

(二)经济状况

村主导农业产业为小麦和玉米。全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60%,其中夫妻联手粘地板砖又成为近年来村群众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目前全村共有此类夫妻搭档20多对,年收入达10多万元。全村共有养殖户35户,其中养鸡场20个,养猪场15个,另有特色养殖,其中养鸽3户(500队),观赏鸟3户(4000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其中养殖1家,种植1家。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在5600元左右。

民俗文化

独脚舞,俗名独腿猴,是民间一种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是镇春节文艺汇演的保留节目,目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9年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2011来,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整修村内道路1000多米。投资12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所,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村委会大院建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等。重视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全村共争取沼气项目117户。拆除原橡胶厂(8.7亩)并进行了复垦、承包。新修村外农田道路833米,总投资25万元。争取千亿斤项目,新打机井17眼,配套老机井17眼,地埋管道6710米,地埋线8000米,修成桥涵一座,整修村南道路550米。村内水泥路率90%以上,移动、联通通信设施全覆盖,固定电话、手机、摩托车入户率98%以上,全村有家庭轿车50多辆。建立了垃圾清理长效机制,保证村内环境整洁卫生。

三、民情民意反映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家电有补助,农资农机有补贴,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走访的绝大部分农户都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从内心里拥护党的领导。

2、“三农”发展形势好。从走访的情况看,共同点是变化大,势头好,而变化最大的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医、食、住、行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观,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大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或土地流转的机遇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行条件大为改善,代步工具正在由摩托车上升为家用轿车,大多数农户有固定电话、手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用品。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有望建成千亩树莓基地。

3、农村社会治安较好。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现象,偷盗抢刑事案件较少,村两委竭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民事纠纷、生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一方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没有获得系统性政策信息的平台,相当一部分村民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缺乏适用的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或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清楚农业发展方向、不懂市场需求,不能从政策中抓机遇,只能是望富兴叹,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是虽然考察了前景广阔的项目,但资金缺口较大,不知道该往何单位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不知道投资的项目还有资金扶持,导致项目发展缓慢或半途而废,不仅没有致富反而欠下累累外债。

2、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全村共有五保3户,低保38户。因病致贫的特困户2户,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救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遇到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症病患,不仅能耗去多年的积蓄,还会欠下累累外债,这样就会造成正常的家庭逐步贫困,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3、政策性信息掌握不深不透,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一是土地流转速度慢,主要原因是农户

惜地心理和纯农户思想观念保守,导致特色农业规模不大,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二是现有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差,产业化农业发展缓慢。

4、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作为支撑,直接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

五、关于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项制度”活动,大力推广正能量工作机制,深入学习了解并大力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各项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好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执行全面控建办法,创新旧城改造途径。村在全镇的总体规划中属旧城改造区和拆旧区,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工作就是全面控建,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入住新镇区,同时引进开发商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老年村,创新旧城改造的发展空间,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3、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立足于农业办工业,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占50%以上,今年要选择连片效应大、有发展潜力的地块先行流转,力争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发展生态观光,做大做强树莓产业,倾力打造县千亩树莓基地和树莓深加工基地。二是加强养殖小区的规划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的基础作用。

4、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村级经济实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招商引资的对象是企业,如果说市场是汪洋大海,那么最熟悉"水性"的,无疑还是企业,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比传统的政府招商甚至中介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世合创办的安达电气有限公司,2013年实现总产值3383万元,实缴税金89万元,下一步,村将围绕安达电气发展电器配套产品项目,切实做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5、主动做好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农田水利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凸现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纯农户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应做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处理好各种潜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群众解难题,传达落实好群众反映的诸如规划、水利、修路、个人补助等各方面困难,让老百姓和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政府和工作人员的

篇三:2016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2016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第1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缘广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经济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4、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根据对所走访困难户所见的实际情况分析,首先病、

残是导致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力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5、村容村貌无完整规划,环境意识薄弱。村内发展没有远景规划,肆意发展,凭情而为。房屋横七竖八看起来很乱。村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有待提高,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6、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致富意识淡薄,据初步调查,全村村民至少一半以上未找到一条真正符合自身情况的致富道路,对自身致富没有长远规划和构想,并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在发展道路上只能依存现状,望富兴叹。有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也想在致富道路上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但是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差,致使想法和思路难以实现。

六、建议对策

1、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为就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内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争取上级各职能部门对村内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内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内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2、针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问题,主要是争取上级职能部门帮助解决村内实际问题。一是对村外道路进行整修建设;二是解决农民浇地难问题;三是解决夏季村内用电量不足的问题。

3、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三是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第2篇

一、历史沿革

据该村张氏宗祠家谱考证,明朝时期,官府授该村为武官百户营,设有公堂衙门,有判刑杀人之权,因当时该村家户很少,百户营所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之多,遂改此村为,民国期间叫乡,后又叫,解放后因村小人少,群众惯称至今。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后叫大队,一九八三年建立乡政府后叫村。

二、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貌

1、区位优势。村地处县西南10公里处,距镇区1公里,地域面积12万平方米,镇新的总体规划将村规划为镇区,中州路贴村而过,交通便利,城镇化优势明显。

2、人口概况。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98户1280口人,全村18-45周岁之间人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约160人,其中经商20人。全村有低保31户,五保户3户,均为散养老人。

3、土地利用。全村有耕地1200亩,其中流转518亩,已种植树莓1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近年来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千亿斤、土地整理等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配套机30眼,排河1000多米,基本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

4、基层组织。党总支共有党员4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委员1人。现任班子自2016年组建以来,在村党总支书记张百有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重干,连选连任,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找准定位,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6年被中共市委评为五好农村党支部。

(二)经济状况

村主导农业产业为小麦和玉米。全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60%,其中夫妻联手粘地板砖又成为近年来村群众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目前全村共有此类夫妻搭档20多对,年收入达10多万元。全村共有养殖户35户,其中养鸡场20个,养猪场15个,另有特色养殖,其中养鸽3户(500队),观赏鸟3户(4000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其中养殖1家,种植1家。201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在5600元左右。

民俗文化

独脚舞,俗名独腿猴,是民间一种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是镇春节文艺汇演的保留节目,目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6年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2016来,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整修村内道路1000多米。投资12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所,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村委会大院建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等。重视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全村共争取沼气项目117户。拆除原橡胶厂(8.7亩)并进行了复垦、承包。新修村外农田道路833米,总投资25万元。争取千亿斤项目,新打机井17眼,配套老机井17眼,地埋管道6710米,地埋线8000米,修成桥涵一座,整修村南道路550米。村内水泥路率90%以上,移动、联通通信设施全覆盖,固定电话、手机、摩托车入户率98%以上,全村有家庭轿车50多辆。建立了垃圾清理长效机制,保证村内环境整洁卫生。

三、民情民意反映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家电有补助,农资农机有补贴,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走访的绝大部分农户都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从内心里拥护党的领导。

2、“三农”发展形势好。从走访的情况看,共同点是变化大,势头好,而变化最大的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医、食、住、行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观,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大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或土地流转的机遇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行条件大为改善,代步工具正在由摩托车上升为家用轿车,大多数农户有固定电话、手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用品。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有望建成千亩树莓基地。

3、农村社会治安较好。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现象,偷盗抢刑事案件较少,村两委竭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民事纠纷、生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一方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没有获得系统性政策信息的平台,相当一部分村民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缺乏适用的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或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清楚农业发展方向、不懂市场需求,不能从政策中抓机遇,只能是望富兴叹,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是虽然考察了前景广阔的项目,但资金缺口较大,不知道该往何单位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不知道投资的项目还有资金扶持,导致项目发展缓慢或半途而废,不仅没有致富(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村情民情调研报告)反而欠下累累外债。

2、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全村共有五保3户,低保38户。因病致贫的特困户2户,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救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遇到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症病患,不仅能耗去多年的积蓄,还会欠下累累外债,这样就会造成正常的家庭逐步贫困,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3、政策性信息掌握不深不透,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一是土地流转速度慢,主要原因是农户惜地心理和纯农户思想观念保守,导致特色农业规模不大,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二是现有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差,产业化农业发展缓慢。

4、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作为支撑,直接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

五、关于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项制度”活动,大力推广正能量工作机制,深入学习了解并大力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各项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好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执行全面控建办法,创新旧城改造途径。村在全镇的总体规划中属旧城改造区和拆旧区,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工作就是全面控建,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入住新镇区,同时引进开发商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老年村,创新旧城改造的发展空间,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3、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立足于农业办工业,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占50%以上,今年要选择连片效应大、有发展潜力的地块先行流转,力争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发展生态观光,做大做强树莓产业,倾力打造县千亩树莓基地和树莓深加工基地。二是加强养殖小区的规划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的基础作用。

4、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村级经济实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招商引资的对象是企业,如果说市场是汪洋大海,那么最熟悉'水性'的,无疑还是企业,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比传统的政府招商甚至中介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世合创办的安达电气有限公司,2016年实现总产值3383万元,实缴税金89万元,下一步,村将围绕安达电气发展电器配套产品项目,切实做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5、主动做好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农田水利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凸现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纯农户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应做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

协调处理好各种潜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群众解难题,传达落实好群众反映的诸如规划、水利、修路、个人补助等各方面困难,让老百姓和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政府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8、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制度和舆论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第3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2130人,512户,村内总面积1215亩,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人均耕地0.7亩,村内有10个村民小组,党员56名,低保户90户90人,重残2人,五保户1户,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特色种植有二花7亩,竹柳5亩,大棚2个。另有运输业,成立了昊盛运输公司,车辆有35辆,以货运为主。企业有两个小型铝粉厂,主要产品为铝粉,养殖有7个小中型养殖厂,鸡场2个,5个猪厂。

三、组织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8人,支部3人,村委5人,党员56人,群众代表20人,村民小组长10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经济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0眼,地埋线2500米,变压器3台,还有修路问题,主要是村南至大林路,需要硬化解决,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只看脚下不看路。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