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6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 调查人:杨娟(所在小组:杨娟,刘光茂,牛雨薇),2014级商学院贸易经济一班,学号:201422361417 ? 调查时间:2015年8月11日-8月30日

?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 调查地点:所在乡镇,农村,社区

? 调查原因:空巢老人的增多,社会问题严重

? 调查对象和范围:1。农村和社区的孤寡老人,其子女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的家庭;

村委会、居委会等相关部门; 医疗救助机构;

社会帮扶组织等。

2.调查者所在村庄,社区

3.调查对象10个以上

? 小组分工:

一、选题背景: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二、调查内容:

?

?

?

?

?

? 空巢老人基本情况: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 空巢老人经济状况:经济来源;收入状况;工作状况。 空巢老人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子女状况;子女工作状况 空巢老人健康及医疗保健情况:健康状况;医疗保障情况 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 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状况:子女探望情况;亲朋照顾情况;与亲朋联系情况

三、调查过程:

1. 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调查。造成“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长期外出不在老人身边,子女们外出75%是外出务工,13%是外出经商,求学的占2%,剩余的10%在外居住,调查发现,2010年,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大体相当,男性老人占44%,女性占56%,预计到了2050年,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要多出3000万,中国的空巢老人比例将达70%,这表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的比例增加,同时,空巢老人的性别比例也严重失调。根据空巢老人的界定,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两个概念,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的是60到65岁以上的人,而空巢老人则不是对年龄有严格定义,空巢家庭定义是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组成的家庭。这样的界定使得空巢老人的范围进一步增大。据数据显示,65岁到69岁的空巢老人占所有空巢老人的73.7%,70岁到79岁的空巢老人占总数的21.3%,其中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比例为5%,根据世界老龄化的标准,我国空巢老人中65岁以上老人占大多数,年龄偏高,对于社会养老的要求加剧。据调查,空巢老人的职业也不尽相同,离职退休人员达到34%,另外,农村的空巢老人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员占51%,除此之外,自谋职业以及无职业人员占到15%,这表明,空巢老人的职业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集中于农村的农业人员,加大建设农村养老制度迫在眉睫。

2. 空巢老人经济状况。从调查的数据来看,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自己的主业收入,主业收入占到74%,另外低保金占12%,子女赡养占14%,据调查问卷的显示,可知农村的空巢老人占据多数,大多数老人仍然是自己去参与体力劳动和一些甚至繁重的体力活动去挣取生活费,老人们还担负着农业生产的重担,都是为了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或者是用于抚养孙子孙女长大和读书等。每月的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大多数老人生活拮据,生活费基本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仅仅给老人500元)。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补贴日常生活,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这还是在老人健康的状态下能够维系,如果生病,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调查显示,大多数城市空巢老人在60多岁的年纪都不再工作,进入退休,除去个别的因素和个体,而农村的老人,在子女离开家乡后依靠一些农业劳作来获得收入,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在这个年龄的老人们,工作强度大,收入低。从整体来看并不乐观,需要引起重视,经济来源少,收入水平低,工作繁重,是当前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早点解决这样的问题,给空巢老人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是一个不为了吃穿担忧的晚年,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尽的义务,同样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3.空巢老人家庭状况。空巢家庭包括这么几种: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有空巢家庭;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是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数据显示,其中类空巢家庭占大约61%,纯空巢家庭占39%,“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自然而然就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这样的家庭状况使得老人生活孤独,无法享受天伦之乐。另外,根据调查,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一部分还来自对孙辈的照料,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之外,还要为了孙辈的上学和生活担心和筹划,生活过的很紧张,还是因为代沟问题,祖孙之间难以沟通,因为经济困难,拮据难以满足孙子的购物要求,文化程度低而不能辅导孙子的学习,另外老人的教育方法等与叛逆期的孩子产生情绪对立现象。这些都是空巢老人的家庭面临的现状。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4.空巢老人健康及医疗保健。调查显示,老年人中,大部分身体健康,而有42.9%的老人多病缠身,多数的农村空巢老人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有高血压,26.9%患有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老人认为附近的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另外,从附近的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的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虽然城市的空巢老人绝大多数都有相应的退休金,可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

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党中央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仍有34.8%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村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药费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5.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子女外出,自己失去了精神的寄托,他们一面(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等待和期盼,一面为外地子女的身体和经济情况担忧。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这样使得他们的心里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另外,调查发现,26.9%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幸福感、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这些与枯燥寂寞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老人的文娱活动,我们做了调查。在调查的村庄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57.9%,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的方面,33.6%的村子偶尔组织,32.8%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的村子仅仅占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人的社会活动较少。平时他们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60.6%,看电视、听广播的占23.1%,下棋、唱歌、听戏的占16.3%。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仅占12.8%,从不参加的占36.9%,偶尔参加的占50.3%。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里缺乏安全感。因此,文娱活动单一,缺少文娱活动是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另外一个的重要原因。

6.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状况。空巢老人的子女们都外出,他们的主要社会关系就是自己的邻居和一些离得较近的亲戚。资料显示,大多数空巢老人愿意平时主动和邻居多交流联系,根据调查问卷的显示,其中82%的空巢老人表示平时愿意与邻居们多多的互相往来,12%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在有事的时候去找邻居帮忙,只有6%的空巢老人从不和邻居来往。空巢老人和自己的子女不在一起居住,和自己的一些亲戚距离的也比较远,因此,自然而然的互相往来的就少了,老人自己处于一个孤独寂寞的环境之中,生活单调简易,精神寂寞。有的老人则会主动邀上自己的好朋友(离得近的),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此互相给予彼此心灵上的慰藉,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除此之外,有的空巢老人是跟自己的孙辈一起生活的,孩子的存在让老人的生活不再那么的孤单,但是同时也给老人增加了心理负担,由此看出,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孤寂。

四、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以上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进一步的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当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实高龄空巢老人的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的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娱设施的建设。调查显示,农村中供老人活动和休闲的场所少之又少,加强农村活动设施的建设,提高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老年人休闲提供合适的场所,促进老年人在文娱活动中缓解生活中的寂寞感,为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难,同时,组织“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等提供日常服务。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亟待解决。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老龄工作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的生活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大河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提高养老质量,造福空巢老人,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的老年生活过的有质量保证。

篇二: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lsquo;托病lsquo;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

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篇三: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

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生科 赵晓乐 2009211774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