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列表页

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9  分类: 管理论文 手机版

篇一: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论文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

浅谈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工程信息管理软件是应用在工程项目中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协调工作的一项电脑软件应用技术[1],并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及强大的辅助作业功能提高企业的对内对外的竞争力。工程建设中应用信息管理软件有诸多的优点,但信息软件在现实中的应用存在着若干问题。同时对于应如何有效发挥软件管理技术来优化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过程、正确把握软件的应用等问题,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软件应用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建设工程管理之中。其实,对建设工程的管理大部分工作也是对信息的管理工作,如何有效地掌握建设工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全面分析这些信息的特点,快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抽取、加工和分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管理的水平,也能促进了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不断发展,对推进我国建设工程行业的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管理软件的质量,还是实际应用上,我国都无法与世界上那些发达的国家相提并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分析我国当前建设工程信息软件方面的现状,查找到自己的不足,寻求出一条科学而合理的软件开发、运用之路,是相当必要的。

2 正 文

2.1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概念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就是把建设工程信息的施工进程、工期控制、工程费用等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的应用软件。该管理软件主要有五个功能模块,有进度计划管理模块、工程费用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报告生成与输出模块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的模块。辅助模块一般指二次开发,数据保密功能,

以及与其他软件进行科学接口功能[2]。都是具有这五大功能的项目管理软件。从广义上来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不仅局限于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工期控制、工程费用等管理,还涉及了风险管理、组织管理等内容,应该说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及其相关软件的总称。

2.2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发展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础 的[3]。“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起源于美国,早期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也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到中国的,当时的管理软件只能在那种庞大的计算机上运行,其运用也比较局限,主要用在了国防和土木建筑工程方面,其他方面还没有运用。我国的信息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开始于上世纪70 年代,当时许多用户都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进行了自给自足。开始自行研发那些满足自己需要条件,供自己使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当时看来比较先进,而现在回头看看,是极其低端而初级的产品,功能也比较单一。所以,当时的生产规模相当小,是名副其实的小生产方式,所以,从上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这20 年的信息管理软件发展历程中,其速度都是极其缓慢的。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建筑管理软件便开始迅猛发展起来。这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有关,市场经济催生了几十家建设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的民营企业。这些高科技的民营企业,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便发展起来,他们以最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奔上了社会化、专业化以及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加入WTO 的影响,随着用户需要量的变化,以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等对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的影响,使得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到了瓶颈阶段,研发速度逐渐放缓,甚至有些停滞不前。可以说,软件研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因素又有市场因素,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有自身条件的制约。一些没有创新,不能研发出功能更强大的信息管理软件企业,便因此在这个时间段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了。

2.3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优点

2.3.1 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化、网络化可提高工作效益,节约工程成本

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软件本身就具备办公自动化、专业技术化、管理便捷性等

优点[4]。工程信息管理软件根据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与计算机的优良性能相结合,从而促使了专业工程方面的管理更加网络化、系统化。办公的自动化、专业技术化管理的便捷化,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如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图纸管理及图纸审查,改变了传统的工作人员众多、工作量大、及工作程序繁琐的局面。

2.3.2 工程信息化推动工程项目动态预算管理

以工程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工程企业项目分散经营和总部集中管理的矛盾。在“分散经营,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总部通过预算方式为项目确定成本体系指标值,并对项目实际业务进展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监控。根据项目情况调整项目成本预算目标,项目部在项目目标约束下进行自由灵活的决策[5]。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工程建设企业总部对项目的风险控制,又保证了项目管理的灵活性。从工程建设企业打造核心能力持续发展角度,基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动态预算管理模式,是大中型工程企业比较适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可增强我国工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效的与国际工程企业接轨。

2.3.3 工程管理信息化创造工程企业竞争优势

工程管理信息化对工程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工程企业管理与工程企业信息化相互依存、相互改进,使得工程企业的竞争力能更进一斗。基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企业的远程动态管理,实时量化管理,实现工程企业业务信息化。

2.4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4.1 先进适用的软件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缺乏先进适用的工程管理软件,单纯依靠购买国外的商品化软件,不仅费用高,而且由于环境的差异,许多国外优秀的管理软件无法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如许多国外的投资控制软件无法适应我国的定额管理的投资体系,许多基于FIDIC 标准合同文本软件也无法在国内广泛的应用。而国内自行开发的一些商品化软件和专有系统,却由于在管理理论支持、开发团队构成方面的一些原因,无法满足大型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需要[6]。可以说,目前国内性能优秀,并适应的现有工程应用环境的项目管理软件也不多见。另外,缺乏良好的数据环境和现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使用者的素质缺陷都极大的限制了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强大便捷的

功能充分发挥。

2.4.2 熟悉工程业务同时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稀少

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类型过于单一化。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时机,建设信息化的模式发展雷声大雨点小,效果甚微。熟悉工程业务同时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导致在建设工程企业内部使用工程管理软件的效果不佳[7]。目前我国工程管理的从事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使用工程管理软件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和外语基础,同时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严重的浪费了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致使国内工程企业相对于国外工程企业来说竞争力不足。

2.4.3 国家相关法律滞后,社会相关服务机构不健全

行业的持续发展取决于法律框架的制定,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建筑方面有关软件的更是不足,特别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少之有少,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导致国内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研究开发应用次序混乱不堪,屡屡出现盗用知识产权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另外,不论是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多以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经验交流[8]。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较少,软件市场无序竞争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的规划\ 编码、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和资源拥有之间处于互相封闭、各自为战的形势,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的优势,更多的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表面信息,忽视信息深加工。

2.4.4 政府相关部门和建设工程企业决策层重视程度不够

观念陈旧,大多认为建筑行业是粗放经营为主的行业,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相距甚远。施工企业的业务,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没有计算机也可以完成。忽视计算机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所带来的优势与利益。对信息系统在工程企业中定位及意义不明确。然而与中国比邻的日本却相当的重视,每半年报表调查一次建筑信息变动情况,每三年修订一次现场经费和综合管理费,每五年修订一次工程概算定额,及时的掌握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隶属于日本官

篇二: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论文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1205班

姓名:李正凤

学号:A13120733

对建设工程中信息管理软件应用的分析

摘要:国家在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IT行业的飞速进步都是为此服务。计算机软件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显然已经成为必须。工程信息管理软件是应用在工程项目中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层协调工作的一项电脑软件应用技术[1],并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及强大的辅助作业功能提高企业的对内对外的竞争力。工程建设中应用信息管理软件有诸多的优点,但信息软件在现实中的应用存在着若干问题。同时对于应如何有效发挥软件管理技术来优化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过程、正确把握软件的应用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见解想法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程信息化 建设工程 管理过程 软件应用

1 引 言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渗透在每一个行业之中,当然建设工程管理行业也在其中,该技术设计到建设工程管理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如何有效地掌握建设工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全面分析这些信息的特点,快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抽取、加工和分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管理的水平,也能促进了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不断发展,对推进我国建设工程行业的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管理软件的质量,还是实际应用上,我国都无法与世界上那些发达的国家相提并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分析我国当前建设工程信息软件方面的现状,查找到自己的不足,寻求出一条科学而合理的软件开发、运用之路,是相当必要的。

2 正 文

2.1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概念

什么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就是把建设工程信息的施工进程、工期控制、工程费用等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的应用软件。该管理软件主要有五个功能模块,有进度计划管理模块、工程费用管理

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报告生成与输出模块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的模块。辅助模块一般指二次开发,数据保密功能,以及与其他软件进行科学接口功能[2]。都是具有这五大功能的项目管理软件。从广义上来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不仅局限于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工期控制、工程费用等管理,还涉及了风险管理、组织管理等内容,应该说是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及其相关软件的总称。

2.2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发展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发展历史相对还是比较悠久的。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础 的[3]。“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起源于美国,早期开发的信息管理软件也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到中国的,当时的管理软件只能在那种庞大的计算机上运行,其运用也比较局限,主要用在了国防和土木建筑工程方面,其他方面还没有运用。我国的信息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开始于上世纪70 年代,当时许多用户都发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进行了自给自足。开始自行研发那些满足自己需要条件,供自己使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当时看来比较先进,而现在回头看看,是极其低端而初级的产品,功能也比较单一。所以,当时的生产规模相当小,是名副其实的小生产方式,所以,从上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这20 年的信息管理软件发展历程中,其速度都是极其缓慢的。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国内建筑管理软件便开始迅猛发展起来。这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有关,市场经济催生了几十家建设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的民营企业。这些高科技的民营企业,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便发展起来,他们以最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奔上了社会化、专业化以及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之路。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地位中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我国加入WTO 的影响,随着用户需要量的变化,以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等对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的影响,使得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到了瓶颈阶段,研发速度逐渐放缓,甚至有些停滞不前。可以说,软件研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因素又有市场因素,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有自身条件的制约。一些没有创新,不能研发出功能更强大的信息管理软件企业,便因此在这个时间段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了。

2.3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的优点

2.3.1 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化、网络化可提高工作效益,节约工程成本

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软件本身就具备办公自动化、专业技术化、管理便捷性等优点[4]。工程信息管理软件根据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与计算机的优良性能相结合,从而促使了专业工程方面的管理更加网络化、系统化。办公的自动化、专业技术化管理的便捷化,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如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图纸管理及图纸审查,改变了传统的工作人员众多、工作量大、及工作程序繁琐的局面。

2.3.2 工程信息化推动工程项目动态预算管理

以工程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工程企业项目分散经营和总部集中管理的矛盾。在“分散经营,集中管理”模式下,企业总部通过预算方式为项目确定成本体系指标值,并对项目实际业务进展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监控。根据项目情况调整项目成本预算目标,项目部在项目目标约束下进行自由灵活的决策[5]。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工程建设企业总部对项目的风险控制,又保证了项目管理的灵活性。从工程建设企业打造核心能力持续发展角度,基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动态预算管理模式,是大中型工程企业比较适合的项目管理模式。可增强我国工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效的与国际工程企业接轨。

2.3.3 工程管理信息化创造工程企业竞争优势

工程管理信息化对工程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工程企业管理与工程企业信息化相互依存、相互改进,使得工程企业的竞争力能更进一斗。基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企业的远程动态管理,实时量化管理,实现工程企业业务信息化。

2.4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4.1 先进适用的软件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缺乏先进适用的工程管理软件,单纯依靠购买国外的商品化软件,不仅费用高,而且由于环境的差异,许多国外优秀的管理软件无法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如许多国外的投资控制软件无法适应我国的定额管理的投资体系,许多基于FIDIC 标准合同文本软件也无法在国内广泛的应用。而国内自行开发的一些商品化软件和专有系统,却由于在管理理论支持、开发团队构成方面的一些原因,无法满足大型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需要[6]。可以说,目前国内性能优秀,并适应的现有

工程应用环境的项目管理软件也不多见。另外,缺乏良好的数据环境和现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使用者的素质缺陷都极大的限制了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强大便捷的功能充分发挥。

2.4.2 熟悉工程业务同时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稀少

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类型过于单一化。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时机,建设信息化的模式发展雷声大雨点小,效果甚微。熟悉工程业务同时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导致在建设工程企业内部使用工程管理软件的效果不佳[7]。目前我国工程管理的从事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使用工程管理软件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和外语基础,同时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严重的浪费了资源,降低了工作效率,致使国内工程企业相对于国外工程企业来说竞争力不足。

2.4.3 国家相关法律滞后,社会相关服务机构不健全

行业的持续发展取决于法律框架的制定,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建(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筑方面有关软件的更是不足,特别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少之有少,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导致国内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研究开发应用次序混乱不堪,屡屡出现盗用知识产权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另外,不论是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多以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经验交流[8]。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较少,软件市场无序竞争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缺乏统一的规划\ 编码、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和资源拥有之间处于互相封闭、各自为战的形势,其结果是无法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的优势,更多的管理者满足于目前的表面信息,忽视信息深加工。

2.4.4 政府相关部门和建设工程企业决策层重视程度不够

观念陈旧,大多认为建筑行业是粗放经营为主的行业,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相距甚远。施工企业的业务,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没有计算机也可以完成。忽视计算机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所带来的优势与利益。对信息系统在工程企业中定位及意义不明确。然而与中国比邻的日本却相当的重视,每

篇三:计算机辅助管理论文

浅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背景下,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

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问题中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论文剖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集中围绕毕业就业问题的观念问题、学校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广开渠道、完善机制、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等方面,寻找出路与对策,旨在着力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现状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绪论

自1999年以来,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比1998年翻了一番多。2002年,中国在读大学生已占到同龄人口的14%。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录取新生340多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611万。高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的增长。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接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一、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毕业后去向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占总数的78.5%,大部分的毕业生还是选择就业,这说明就业的人数众多,形势依然严峻。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现状。

表12009年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

2.毕业生流向地集中

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做就业的首选,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以2009年的211毕业生为例,把外企当做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35%,超过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34%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单位作为就业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选此类地区,从而形成就业扎堆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西北西南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表2 2009年毕业生就业选择

3.毕业生就业率

从表3可以看出就业率基本维持在80%到90%之间,这说明还有将近20%的人就不了业,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另外,还可以看出,就业率在07年达到最高值,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率有所下降,09年略有回升。211院校的就业率明显要高于非211

院校和高职院校,这说明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高校的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表306至09年毕业生就业率

4. 毕业生薪金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水准。从而对一些薪水低的企业不屑一顾。但是,有些事情并不能如你所愿,这需要和具体的宏观经济情况结合起来,经济景气则就业容易薪水高,反之则就业困

难薪水低。所以,我们要认清现实,不要高不成,低不就。

表407至09年毕业生薪水状况 二、 原因分析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表5

表6 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毕业人数散点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有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需求增长缓慢的困难局面。下面对着两者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对大学生的就业人数有着显著地的影响。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988645 R Square 0.9977303 Adjusted R Square 0.997352 标准误差 8.1707455 观测值 8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1 176084.3 176084.3 2637.52931 3.65697E-09残差 6 400.5665 66.76108 总计 7 176484.9 Intercept X Variable 1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第三,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 -150.8907 10.56233 -14.2857 7.3594E-06 -176.7358068 1.2914993 0.025148 51.35688 3.657E-09 1.229965501

大学生社会需求与毕业人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Upper 95% -125.045642 1.353033135

表7 大学生就业地分布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第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第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