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列表页

三个代表本质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3  分类: 三个代表 手机版

篇一:题目02c9c71755270722192ef7c8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测试题及答案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

A. 与时俱进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B】

2.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反对台湾独立 【B】

3. 十六大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是

A.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C.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D.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是

A.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 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 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D. 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

C.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

D. 是在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A】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走群众路线 【A】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核心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 【B】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本质在

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 坚持执政为民 D. 坚持党的先进性 【C】

9. 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 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D.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

1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

A.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B. 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 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D. 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A】

11. 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

A. 党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党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C.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D.我们国家经济能否上一个大台阶 【C】

1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A】

13.十六大实现的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个与时俱进是

A.提出了全党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

B.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

14.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发展 B. 改革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稳定

【A】

15.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A. 生产力的变革 B.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C.执政党的变化 D.政权性质的变化 【B】

16.对我国来说,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

A. 21世纪头10年 B. 21世纪头50年

C. 21世纪头20年 D.“十五”计划时期 【C】

1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A】

18.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

C.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

D. 从严治党 【C】

19.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 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我们绝不承诺对台湾放弃使用武力

D. 两岸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高度自治 【B】

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独立自主 【A】

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调整经济结构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国有企业改革 【D】

22.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A.兴办经济特区 B. 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 D. 实施“走出去”战略 【D】

2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

A.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爱岗敬业、勤俭节约

B.爱国守法、维护安定、诚实守信、热心公益、自强不息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实于党、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C】

24.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其中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

A.工人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利益 B.工人阶级的利益

C.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D. 农民阶级的利益 【C】

25.共产主义的实现,只有在

A.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B. 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C.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D.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 【C】

26. 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C.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27.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坚持与时俱进

D.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28.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就是要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C】

29.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

A.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B.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C.扩大内需 D.可持续发展 【A】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B】

二、多项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B.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E.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ABCD】

2. 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B.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D.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E. 维护社会稳定 【ABCDE】

3.江泽民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做到

A.发展要有新思想 B. 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 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E.理论上要有新发展 【ABCD】

4.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 D.文化更加繁荣

E.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BCDE】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

A.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E.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 【ABC】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抓好关系全局的任务是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B.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C.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E.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ABCDE】

7. 江泽民在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是

A. 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C. 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D.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E. 坚持与时俱进的典范 【ABC】

8.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是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反对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E.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ABC】

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有

A. 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B.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C. 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D.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议

E.关于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的决议 【ABC】

10.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是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ABCDE】

1l. 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 注重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 【ABCD】

12.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

B.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基本实现现代化

E.实现新型工业化 【ABCD】

13.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E.为以后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ABCD】

1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篇三: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为能够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能够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把它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是这三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 第 一 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

重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重要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1、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 的兴起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3、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体现,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和理论前提,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改革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等。这些基本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第三个层次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党在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上的方针和政策。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

第二,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

水平;

第三,

第四,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

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推

向了新的阶段。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什么是先进文化?一种文化是否先进,看它是否能够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否能够满足广大民众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精神需要。

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就是能够通过价值体系的构建与转型,知识结构与行为方式的变革,人的素质的提高,应对国家和整个人类所面临的新挑战,解决社会发展必须克服的各种难题,使人们在掌握和享受真善美方面实现新的飞跃。

(2)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建立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和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为什么要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在思想上、精神上树立起先进的旗帜,才能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凝聚力和号召力,社会的先进分子和精英才能集合在党的旗帜下,才能为人民长期执政。

(4)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作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是使当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涵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它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以及一系列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2、“三个代表”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 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3、 国情与党情的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

三、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三个代表本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

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前提和工作基础;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

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实现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更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对实现文明发展、和平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

什么是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什么是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也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实现三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