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3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今各地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这就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参与建设。我们不幸且万幸的成为了这样的建设者,不幸的是我们可能是最低层次的劳动工作者,万幸的是我们这样可以得到比在家里干农活高出很多倍的收入。中西部各地都走在外出务工的潮流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就会有它鲜为人知的内在意义。剖析它的利弊,探讨它的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一些维护其稳定发展得建议。中共十七大已有了农民工代表,但数量很少,不能称为一个群体。2008年,三位农民工代表参加全国人代会,首次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反映了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周末期间,我们对太原部分工厂,建筑工地的打工者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一些农民工打工的情况。调查对象总的来说就两个年龄层,即中年和青年,调查内容包括外出务工的数量、流向、就业、社会保障及创业等情况。通过多次多方面多场合的谈话,调查结果总结为以下内容。

三.调查结果

1. 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如今,出去打工的人群不再主要集中在建筑等高体力的产业,我记得很多年前,他们说的打工基本都是城市建设山体开发之类。主要原因当然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起飞的年代,城市化步伐加快,另外就是,他们的知识文化都不是很高,也没有技术。迎合当时的发展情况再结合自身情况,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体力劳动者。但是,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外出的父辈基本都回来了,一是因为儿女已经长大,二是年龄和体力以及文化水平都以跟不上外面世界的发展需要。可以说是功成身退吧,付出过的他们,应该在家享一点清福。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挣钱回乡发展,到现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融入城市发展。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要求足额支付工资,向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向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分享企业和城市发展成果转变。如今,年轻人一般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只识几个字,没有技术,主要

是进厂,什么电子厂玩具厂的木工厂等;稍微有点远见的就去读几年技校,学个手艺比常人又长半截,成为技工,再通过工作中的提升,逐渐由初级升中级直奔高级。这些人学的都是模具和汽修等一些列的技术劳动,在当下还属比较吃香的活儿;也有眼光长远的读高中考大学,毕业后能进入公司管理层,是比较高级的了,遗憾的是数量还少得可怜;还有就是中老年人,有常年在外打工而不种田的,他们干的露天的活居多,或者就是所谓的脏活累活,比方说养猪放养种树。他们求的应该是稳定,像在家干农活。还有的老年人比较特殊,他们不是出去帮人家打工,而是跟在儿子儿媳身边,帮他们在小孩以及做家务,好让年轻人一心一意上班赚钱。

2.关于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

生产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一,你是在帮人家打工,不是住家里,自主性低;二,集体工作,厂家肯定只供应个整体,不可能为你量身定做,并且打工仔都是流动性很大的流动人口,缺少稳定性;三,基本没有白领,没办公室坐,而是下生产线。四,工伤保险是农民工当前最迫切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是解决好农民社会保障的着眼点。五,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在缺乏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患病尤其是大病不仅给农民工带来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失业。所以应当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大病医疗部分的社会统筹保障机制。六,养老保险制度;对拥有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固定的住所和单位,在城镇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农民工,应该考虑将他们纳入当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3.关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社会保险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规范用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条件。但是事实上是参差不齐吧。这个份两点阐述。第一,进厂的基本都有签订合同,毕竟国家政策最近几年在这方面落实有所改进吧。合同是有,而基本权益其实没有得到真正保障,很多合同都会有“什么什么后果自负”之类,这些都是对务工者不负责的表现。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不过好歹有些工伤赔款之类,总比没有的好。第二种是没有劳动合同的,这类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打工者身上,因为他们进的都不是正规的厂家甚至就不是厂家,很多就是口头协议。往往这样就晨会了真正的后果自负,毫无社会保险可言。所以我们建议劳资双方要签订正规、有效的合同,政府部门要经常抽查监督,及时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4.关于工资问题

工资才是打工的最终归宿,重中之重。只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大家都不愿意多说。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没有拖欠的情况,大家都觉得自己劳有所得,也心安理得。至于把工资换成收入,仿佛都不乐观。消费高,同时消费心理高,因此做普工那点工资往往是不够花的。能存到钱的那是个好孩子。这主要相对于年轻人。中老年人不一样,他们节衣缩食把钱攒下来,打理家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赚钱。从少量的信息得知,一千块钱以下的月工资基本没有,两千左右的最普遍,上三千的算高收入。工资的问题主要成为了自身的问题,也叫理财问题。老板都按你的工作量和统一工资标准发给你。如果说不足的话,那就是上升为中国社会制度的缺陷了,剥削是经济发展得永远的主题。

四.打工给家里造成的影响

外出打工,首先来说,收入增加了,最直观的影响是家里的条件提高,盖房子,购家具家电买衣服。从一个整体去说,一个村的生活水平一起提高了,一带的人民都富裕起来。这是好的影响。那么不好影响是,家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了,农村里大量天地荒废,还有一个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抓了收入,却丢弃了家庭的长远建设,也是得不偿失的。

五.调查结果反思即对于农民工问题的几点建议

1.从农民工本身来看,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种职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能更好的保障工作效率。

(2) 提高维权意识,学法懂法,最终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3) 提高文化素质,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也有利于安全工作,学一些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改变别人对农民工的偏见。

2.从政府方面来看,最主要的是完善和改进相关的法律政策。

首先,扩展就业岗位。发展国家的基础建设,大力吸纳就业人员,同时加快发展中小城镇的建设,逐步解除城乡两立的户籍制度。结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冲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其次,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保障。一方面保护农民工,维护其正当权利;另一方面对侵害农民工合法权利的行为予以惩罚。可以对《劳动法》进行适当调整,增加有关农民工的内容。

再次,健全劳动力市场。整治非法建筑用工市场,以及黑中介,以便农民工通过合法程序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最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推选农民工人大代表等,既可讲出农民工的心声,又能使农民工逐步融入社会,也有利于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

3.从整个社会层次来看,以下各方面应加强。

(1)法律援助机构。大部分农民工面对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或者选择沉默,这是社会的悲哀;或者选择暴力手段,这是法律的悲哀。一个完全的法制社会,法律不仅仅是一部分的工具。因此,社会上应该存在一些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咨询,投诉和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2)媒体。媒体应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农民工。再社会主义社会,不应该有职业歧视,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人。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一方面是媒体本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也让这部分农民工得到更好的生存。

六.结束语

农民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强大力量,对促进城乡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中,就业,生存以及心态问题,确保在统筹发展,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各个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各种问题。

农民工问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解决,对于我们大学生要体察到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体恤农民工。我相信,只要通过国家的发展,各方面人士的努力,农民工问题将来就不是问题了。

2013.11.11

篇二: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发动机维修方向)

班级:24040402

摘要: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既不是纯正的靠着做农活为生,也不是地道的城市户口上班族,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业保障,社会福利,工作环境等问题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他们是城市的修建者,却没有融入到城市中去。为了更好的发现问题,我们在沈阳一条正在施工的街道上开展了“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社会

实践调查活动,对在街道上施工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近他们的生活。调查围绕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及工资状况进行,调查数据作为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汇总后,得到一些基本结论。

关键词:农民工 就业 工资 工人阶级

正文:

1. 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

社会实践时间:2011/11/22

社会实践地点:沈阳市某施工街道

社会实践小组成员:何忠、贾云朋、康红强、李鹏超、李鹏达、刘航

社会实践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目标问卷份数:60

实际完成问卷份数:53

(实践日志 见附表1)

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输出地、输入地、学历、婚姻状况——已婚还是未婚、家庭人口、土地拥有和经营状况、工作行业及工种等。

2)就业及工资待遇状况调查分析。就业状况调查包括职业类型及职业稳定状况、就业培训、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的获得、就业获得方式——自己应聘、亲友或熟人介绍、中介组织介绍等、就业流动的特点——兼业式的农闲时节打工还是钟摆式的常年在外打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等。工资状况调查包括工资水平、欠薪现象、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时间——日工作小时和月工作天数、劳动强度、节假日加

班工资获得状况等。

(调查问卷样本 见附表2)

2. 社会实践核心内容

2.1 调查对象

沈阳是一座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是一座建设中的城市,涌入了许多农民工,所以我们选取了沈阳市沈北新区一个正在施工的街道的作为调查地点,以街道上的绿化工人、建筑工人、电工等为调查对象,展开了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

根据统计,共有60人接受调查。其中,13名女性,47名男性,年龄在18岁到61岁不等。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2.2 调查方法

这次实践调查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的。在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考虑到很多街道上的农民工朋友正在忙碌地工作,以及部分农民工朋友受教育程度有限,采用小组组员口头提问,然后准确记录他们的回答的方式。

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2.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1) 输出地:输出地统计如图。外省的农业户多集中于山东河南一带。有可能是地域

原因,调查的对象可能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2) 受教育的程度:统计如图。由图可知,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做问卷的

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年龄大的农民工不认识字,主动要求我们将问卷内容念出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文革时期,上学受教育被看作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就是农村人思想观念

不开化,以为能干农活儿才是生存之道,缺少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3) 责任田:77%的人有责任田需要耕种,但普遍反映责任田少,如果靠种责任田而

不外出打工,根本就不够全家开支。在外出打工时,45%的人家人在家种地;20%的人将责任田转交给其他人种;21%的人的土地由政府统一规定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14%的人将土地闲置荒废。

(4) 外出打工原因:90%的人外出打工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有极少部分人是为了想

见世面、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想增加经济收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为给孩子上学筹备学费,说明农民收入低,光靠种田不能满足农民一般的消费需求。在问及希望继续受雇佣的年限时,20%的人表示只要有工作可以做,打算工作到不能工作为止,35%的人看情况,年龄较大的人希望工作1-5年就回家。

2.3.2 就业及工资待遇状况分析

(1) 就业获得方式:81%的人选择了“通过亲友或老乡介绍”,14%的人选择“直接到

用人单位寻就”,极个别选择了“参加人才交流会”或者“职业介绍所”。通过亲友老将介绍的没有任何中介费用,可见,农民工找工作成本低,就业获得途径少。

(2) 就业流动性特点:63%的人都是常年在外打工,49%的人已有5年以上在外打工经

历,但打工地点经常改变,其中46%的人1-6个月就换一次工作单位,说明工作非常不稳定,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老板长时间没有接到工程,无工作可做;还有一小部分的原因就是老板乱扣工资,工资不合理。

(3) 工作强度:工作强度依据工人工种,工资分配方式而定。建筑工人每天工作在10

小时以上;园艺工人和有技术的工人,如油漆工,电工等工作时间就在8小时左右。当问及调查对象每个月工作多少天时,大部分工人表示,除非天气情况不允许,否则不愿意休息,因为休息就没有工资可拿。所以说,农民工高强度的工作一方面是工作性质决定,另一方面则是农民工自身对经济收入的需求,再加上身处异地,没有什么朋友,即使是休息也没有消遣的娱乐方式,精神消费极其匮乏。

(4) (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工资情况:由于担心涉及到个人隐私,我们没有调查具体的工资水平(但通过一

些文献,得到了一些宝贵资料),只调查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节假日工资是否加倍,二是是否出现过拖欠工资的情况。72%的人表示,节假日工资不会加倍;20%的人表示,春节期间会适当给一些“过年费”,但金额不多;8%的人表示,不会在节假日加班。

另根据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城镇职工相比是不公平的。第一,农

民工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2008 年,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36 元,而同期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仅为1156 元,较前者少1280 元,仅为前者的47%。如果考虑到农民工较城镇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等因素,其工资水平与城镇职工的工资水平差距还更大。第二,农民工工资水平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度增长,GDP 从1978 年的3645 亿元上升到2008 年的300670 亿元,增长81 倍。而农民工工资并未出现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增长速度。仍以2003-2008 年为例,在不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的情况下,我国GDP的增长率达121%, 而农民工工资增幅仅为48%。第三, 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严重不符。农民工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工资报酬却严重偏离了其对GDP 及其增长的实际贡献。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计算口径对此进行了量

篇三:关于农民工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10月11日——2013年11月05日

调查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调查对象:校园门外的农民工

调查背景:

暑假期间,来到校园门外所建设的工地,近距离接触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也引起了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以前,虽也接触“三农”问题,也时不时的见到、听到关于“三农”的报道,但只是心动过,没有切实去了解,去调查一下,哪怕是肤浅的实践。虽然现在城市里居住,但自己小时候曾在农村生活,对农村的生活比较熟悉,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关注、思考、调查实践过,也许是太习惯反而不在意吧!也许是心智混沌,没有开窍吧!直到现在,才猛然醒悟到自己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了?走出书斋,切实关注身边现实。因此,再工地上,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而后又亲身实践,到农民工聚集地调查了八天,同20-30个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进一步了解了农民工的处境现状,以及他们的一些打算与愿望。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自己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自己走出了狭小的生活空间,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农村的现状怎样?为什么农民要进城打工,甚至是在农忙时节?进了城打工的农民

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们的日常生活,打工境况怎样?他们自身有什么打算,怎样看待进城打工这件事?打工,具体是在做些什么工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带着种种困惑,进行了此次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1、2013年10月11日——2013年10月30日,进行采访,交谈阶段,与工地上不同工种的农民工进行了细致的交谈,就有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2、2013年10月30日——2013年11月10日,对资料,采访内容做了整理归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

1、农民工离乡打工的原因及现状

2、农民工的具体工作及即得利益

3、农民工的组织形式

4、农民工遇到的情况

5、农民工权益问题及他们的对策

6、农民工对进城打工的看法

调查结果与分析

近年来,年景不好,农业产值不高,依靠种地,农民只能达到最低限的温饱,根本没有多余的零用钱,甚至连过年添件新衣服都成了一种奢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也逐渐醒悟,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农民吃亏就吃在没有文化上。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有相当大的投入。物价的提升,而收入未变化,甚至减少。农民工的收入整体而言比在家务农要高,大致1000到2000元每月,平均年收入也约为一到两万元。农民工的消费主要是吃住,另外剩余的钱一般是拿回家,以供养孩子读书等。当被问及是否有打算花一定的钱在学习其他技能上时,他们普遍表示没有,只有很少的人有过再学习的想法。

由于不是长久在某一单位工作,一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也要视工种而定,在爸

爸单位所在建筑工地上主要从事短期的苦力活,技巧活,如:搬运、打桩、挖土,等等。这些短期工作,工作结束便可拿到薪金,薪金视情况而定。一般是同村或是同乡的在一块,互相照应,增强自己的力量,因此,经常见到的农民工总是一群一伙,单独行动的比较少,主要由一个人领导他们 ,除少数特殊情况例外。爸爸单位请来的农民工大部分来自四川,贵州,安徽等地。

农民工在离乡打工中遇到的问题有:

①城市居民的歧视。由于农民工一般不注重形象与卫生,文化程度不高,在我所调查的对象中有约75%的农民工受过不同程度的歧视。辱骂、遭白眼是常有的事,有3个曾受过不同程度的挨打。

②不付给工钱。“中介工作人”数额较大的抽利:在我所调查的20余名农民工中,2人有过不付给工钱的遭遇,8人有过工钱被扣去一部分的遭遇,(没有付钱的工人中,都是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者或造成一定损坏者),有55%的受到过“中介人”的抽利,利额巨大(与农民工所得工资相比)

③与一些农民工队的分歧。同是想打工赚钱,有时会发生争执,相互降价想得到某份工作,造成关系紧张。但在我调查的20余人中,还没有出现过械斗的事情(但在其他工地此类事件还是有的)。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①人身权益遭侵害,缺乏保障。与我直接接触过农民中75%的人明显受到不同的度的歧视,人格被诋毁,受辱骂是常有的事,挨打也时有发生。

②各种保险的保率很低,几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在调查的20余人中只有2人买过医疗保险,大部分人只听过医疗、养老、工伤这三种保险,但具体买他们有什么作用,无从知晓,也舍不得去买。因为他们总是认为不会出事的话,那么那几十元血汗钱可就白花了。

③当自己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没有想到要讨回个公道,只是忍耐,正如一位农民工所说:“打骂谁又能受得了?可又能怎么样呢?我们目的也只是挣点钱,只要能给就行了!”。另外,受侵害的农民工有苦有冤也没处申,状告无门,总是以为惹上官司不是一件好事,能免则免,况且农民工打官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至于保险方面,他们也没什么看法,约80%认为没什么必要,20%认为有必要,但实际上大部分也没买过。

调查的70%认为打工可以,除了开销外,还会有盈余,是很不错的;25%认为没什么,做下去也行,不做也行;5%认为不行,打算结束。但由于自身学历不高,很少有单位会长期录用他们。

调查建议:

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为市民,将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解决农民工问题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又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基本思路应当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目标、统筹安排,分阶段逐步推进。必须统筹城乡就业,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重要任务。一是继续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在工业内部,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多的优势。二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大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扩大,仍是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而随着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可望加快,从而为农民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创造条件。三是在继续鼓励中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同时,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沿海地区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扶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创造条件。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从中西部农村进城就业的一些农民工,在异地经受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返乡创业,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特别是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前景广阔。因此,应在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组织和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促进农民工输出与回流创业的良性互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实行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的方针。尊重创业,就是尊重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权利,保护其合法权益;因势利导,就是引导农民工服从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选准创业门路;积极支持,就是把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凡是外出务工经商后返回家乡创办各类企业的,只要符合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并吸纳一定数量的当

地劳动力就业,就予以鼓励支持;完善服务,就是强化服务理念,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普遍遇到的突出问题,改善创业环境。坚持公平对待农民工,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对住房、教育、医疗、安全、娱乐等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保证他们享受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一是健全普惠的公共服务制度。流入地要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政策,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农民工所需公共服务经费,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采取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方式。同时,督促企业和利益相关方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形成良性的财政投入和成本分摊机制。三是公共服务要向困难群体倾斜。公共服务政策应充分体现对农民工困难群体的优先和优惠,为他们提供基本保障和发展机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坚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渴望长期留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出生成长,实现本地化的诉求十分强烈。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制度,城市昂贵的居住、生活成本,以及仍然存在的较高的迁移落户门槛等,使农民工实现本地化的难度很大。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定居,就要奔波于城乡之间,付出往返流动的成本;还要在家乡保留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影响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造成在家乡投资建房而又常年闲置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大军,影响产业升级和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技术改进等。因此,应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坚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特别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劳动就业、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户口性质相关的行政管

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情,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家乡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大学生的职责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