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2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2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 目 关于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名

完成日期2013年2月25日

关于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几年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进行了本次社会实践。

二、调查方式与内容

1.调查时间: 2013年1月10日至2013年2月20日2.调查地点:西宁一些民营企业,西宁图书馆,中心广场, 西宁广场等

3.调查方式:资料查询,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网络4.调查内容: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

5. 调查情况

5.1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 1

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5.2工作满意程度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只有约5%表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

其中,在对现在工作最满意的方面选择中被 调查者大都选择了与同事的和睦相处这一项,而对现在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中我们预先设计选项较高的薪水一项则出乎我们的意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对薪金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也趋于理智,能够对自己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没有过度的追求高工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学姐曾经这样说: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满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来。经过这几年在社会的摸索,对工资已经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行了。

5.3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和自我期许以及对企业的期许

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但在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积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为自己创造好的就业条件的重要条件。

5.4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与招聘单位反映的情 3

篇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新农村村民生活状况调查与问题分析

社会实践地点:辽宁孙家湾乡大庙村

摘 要

着眼现在的农村,处处洋溢着祥和富足快乐的场景:曾经的草屋泥墙已被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所取代;颠簸泥泞的乡村小路修成了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电灯、电话、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城里人有的各种家电,在每一户的农村家庭里同样一应俱有。乘车来到这里,只觉少了份喧闹,多了份安宁。我知道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广大农村带来的可喜成果。

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欢喜,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现今的农民会有哪些新的困惑与困难?新农村建设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如何建设新农村?就此我们也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为探究适合当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尽绵薄之力。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谈改革离不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农民权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大“关键词”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六部分专题论述了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离开了全体农民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当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障碍被彻底清除,城乡二元结构被彻底打破,农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才有可能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能够充分涌流,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调研背景

第三章 当今农村村民幸福指数调查

第四章 影响幸福指数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第五章 当今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发展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问题分析

第六章 对新农村明天的展望

第一章 引言

过去的农村是落后与愚昧的代名词,每提到农村,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除了贫穷剩下的还有艰辛。脸朝黄土被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农村这块广袤的大地赋予了新的神奇,新的魅力。

第二章 调研背景

1、调研时间:2015年2月10日至2014年2月15日

2、调研地点:辽宁省大庙村

3、调研对象:辽宁省大庙村村民

4、调研主题:沐浴新农村建设春风,畅想新农村未来

5、调研方式:录音采访

第三章 当今农村村民幸福指数调查

通过交谈走访,超过八成被访者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感觉很幸福。

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及之间的相处情况、每年家庭的经济来源、收入情况、主要家庭支出、身体健康情况、生病治疗情况、子女受教育情况、对孩子的教育和期待等。走访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人都愿意开心愉快的接受采访,并很高兴的提起这些话题,在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上,我便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他们衣食无忧、生活富足,适龄孩子有学可上、有学能上,家庭成员生病有药可医。80%以上被调查村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甚至现在一些村民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不再羡慕你们城里的人了,我们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农业实现了机械化也不想以前那样辛苦了,尤其农村的空气没有雾霾、没有污染。”或许是年关将近,绝大部分的采访是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的。

俗话说:“家庭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清官难断家务事”。当然也有少部分家庭存在他们自己的困扰。

第四章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影响农村村民的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收入、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享受是社会优惠政策、社会保障、与邻里的交往以及与外界的人际关系等。

在众多影响村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因素分别是经济收入和身体健康,分别占所调查对象的31.5%和21%。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钱不是万能,没钱却是万万不能。不断提高的经济收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满足感。经济学理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因素。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人口也在较少,相对人均占地得到增加,另外通过科学养殖、科学种田、经营运输、经营商品、农闲时期外出务工等多种渠道,使得当今农村家庭的收入普遍得到提高。

人身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古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人们的幸福感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是一种心态。常怀善良之心,常怀感恩之心,对提高人生的幸福指数很重要。大山养育的善良淳朴的农村村民对这一因素并不匮乏,这也是让他们感到幸福指数很高的直接原因。

家庭和睦因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以14.5%位居第三。俗话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富足的基础上,互相尊重、彼此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简单的说,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和理解与支持。

社会保障因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以8%位居第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村民生存幸福与否的起码条件。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前农民最大的担忧是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因为他们的体力不容忍他们再靠天吃饭。免费医保、老保、低保为所有农村老人解决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提高他们幸福指数的主要因斯。

认为人际关系会影响幸福感的占所有意见的10.5%,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最终影响幸福指数的大小。认为自我价值实现是会影响幸福感的占所有意见的9%,,村民对自我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自然会提高幸福指数,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81%的公众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本次调查在幸福感的基础上,就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公众信心度进行访问,调查结果显示全省40%的村民表示很有信心,38%的公众表示比较有信心,5%的公众表示信心一般,仅7%的公众表示信心不大或没有信心,该村的村民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信心度高达83%。

第五章 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效。

通过本次调查,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农村建设发展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1、村民普遍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社,村中设有定点医疗机构,人们的日常就诊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得到落实,让家境贫穷的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7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普遍可以拿到低保。60岁以上农村老人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4、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5、农民的收入实现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发展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问题分析

1、留守儿童问题。这一问题是给我所调查的这些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带来最大困扰的问题。我思考了很多。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改革开放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区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生活质量外出务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

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有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我国南方有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已经组织成立了儿童村,这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对于劳动输出相对较少的北方来说,可以通过增加农村师资配置、提高学校教学条件、增加中小学教学设施,允许留守儿童住宿等办法,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2、适婚青年青年男女比例失调。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很多农村家庭每户两个孩子,受重男轻女封建意识的影响,男女青年比例出现严重失调,造成有的家庭男孩娶亲难、娶亲成本高。给年长的父母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困扰。作为年轻的夫妻来说,人生的路还很长,对父母的要求要量力而行,应该对社会的未来拥有信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3、村中缺少组织村民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能多增加些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探索可以通过电视中的农业频道传播一些农业劳动技能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广大农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

4、农民的娱乐生活有些单调,对身心有益的娱乐活动组织的较少,相反打麻将、网游之风有些盛行。这方面需要有专人给予必要的疏导与组织,避免有人因此误上歧途。

5、村中目前的房屋、绿化比较没有统一规划,虽说随处可见炊烟袅袅、绿荫蔽日,但建房都是在原来老屋老宅的位置,排列显得参差不齐,树木绿化杂乱,尤其房前屋后的树木种植具有随意性。对于一些地区可以考虑适当给与规划。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人群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更加完善的绿化措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六章 对新农村明天的展望

篇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标题: 关于农民对家电下乡满意度的调查

年级专业: 07食品质量与安全

学生姓名:

学 号:

完成时间:2009年8月31日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钟霞

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关于农民对家电下乡满意度的调查

一、前言

在新形势下,为改善民生、拉动农村消费、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财政部、商务部提出了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思路。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决策部署、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12月起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进行了家电下乡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财政部、商务部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快推进家电下乡。并分别于2008年12月1日、2009年2月1日启动了全国第二批、第三批家电下乡工作。家电下乡这一惠民政策是否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是否充分发挥了政策设计者预期的作用?这与农民对这项政策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为了解当前农民对家电下乡这项政策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我于2009年8月在建阳市莒口镇就此问题展开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对当地4个家电下乡指定网点、镇财务部及几家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内容包括家电下乡产品种类、产品价格、产品购买流程及所需证件、产品售后服务、农户申报及领取补贴程序、销售网点服务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对家电下乡满意程度不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角度

1、家电下乡政策细节不完善

(1)兑付补贴手续复杂不方便。现行的家电下乡流程是农户凭有效的身份证、户口本到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购买规定的电器品种,再由经销商将销售的电器品种上报厂家,然后农户拿着由厂家出具的发票到当地财政所进行申报,镇财政所核准登记备案后每月24日申报区财政局,区财政局核准通过后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依据区财政局核准的数据统一拨付补贴资金,最后由区财政局将补贴金额直接汇入农户的“一卡通”存折里,这期间的时间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

(2)产品价位低、种类少,大多为低端产品。在购买意向方面,农民购买冰箱、冷柜的欲望较为强烈。而电视机、洗衣机因在农村普及率已较高,全自动洗衣机要求的上下水条件在农村不容易满足,因此销售量相对较少。手机普遍受冷遇,由于手机销售套餐较多,通过家电下乡购买的手机即使领到补贴也没有通过套餐购买优惠。

(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东西部地区农村贫富悬殊,一律按13%标准予以补贴,可能导致没有家电的贫困家庭无钱购买,富裕家庭却可利用政策优惠重复购买补贴。

(4)目前家电下乡实施的主要对象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而忽略了2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人口中有许多也是在本地就业、本地消费的,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也有贡献,所以应该拥有享受补贴的同等权利。

(5)由于城镇建设,一些失地农民,即所谓的“农转非”因缺乏工作技能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不高,他们有消费需求和购买欲望,但是由于不是农村户口,不能享受补贴。另有一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即城市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以及下岗未能再就业或长期失业的人员,其收入甚至达不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他们同样没有农村户口,不能享受补贴。

2、家电下乡宣传力度不到位

部分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了解甚少,有的虽知道买家电政府有补贴,但不清楚补贴多少、如何申报等事项,甚至有些购买了家电的农民也仅仅是听凭商家的安排申请补贴,具体环节不清楚,个别农民还不知道这项政策。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对家电下乡还没有了解透彻,没有理解这项惠农政策的实质内容。目前家电下乡宣传活动主要以中标企业为主,由于缺少经费,政府无法统一组织,统一宣传,无法集中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企业各自为战,宣传效果不十分理想。

(二)农民角度

1、客观影响因素

(1)农忙时节,农民还没有充足的精力关注家电下乡活动。

(2)无钱购买。农民在春耕备耕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现在还未到大收成的时节,家中无富余资金购买家电。

(3)补贴少,领取方式麻烦。如果碰上厂家或者销售网点搞促销活动,价格还可能比下乡产品更优惠,大部分农户不愿为数额并不大的补贴来回奔波。

(4)个别家境比较宽裕的农民倾向于一些高端的产品,但这些产品不在家电下乡产品范围之内。

2、主观影响因素

(1)对销售的商品品质和质量存有疑虑。担心买上厂家的库存货,并且对经销商不放心,担心经销商把非家电下乡产品当家电下乡产品卖给农民,或者以旧翻新。

(2)对能否享受较好的售后服务心存怀疑。假如对“下乡家电”质量不满意而想要换机的话,需要拿家电购买发票和下乡家电标识卡才能更换。但在购买家电时,农民的名字、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容易被商家弄错。

(三)销售商角度

1、内部缺陷

(1)销售网点信息网络不畅通。这次调查的4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中,只有一家安装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而其他销售网点不能及时出具销售发票,这就从第一环节拖延了补贴时间。

(2)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家电下乡信息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商务、财政部门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这些工作如果做不好,家电下乡根本无法进行,销售信息也无法控制。整体来看,网点操作人员对管理系统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购买以及购买后及时领取补贴。

2、外部压力

(1)中标企业给予销售网点的利润空间很小,一台产品5%至6%的差价,有的产品仅为3%至4%。销售网点开具正式发票缴纳销售税额4%的税金后利润仅为1%至2%,有的要亏损1%,还要送货上门,商家利润得不到保证,影响其积极性。同时,由于有的销售商平时实行的是定额税,没有增值税发票,如果购买者要正式发票,要向中标企业领取,企业将扣除相关税费,致使销售商的利润更低。

(2)税赋大幅增加。据了解,承担家电下乡的销售企业绝大部分不是一般纳税人,均是小规模纳税人,在家电下乡前国税局实行定额税收,地税一般是免交。由于以前群众购买家电不要发票,国税局给各销售网点核准的定额税收较低。自从销售家电下乡产品后,因申报补贴必须要有正规发票,这些销售网点除需要交纳原来核定的定额税收以外,还要按开出发票的销售额上缴3%的国税和2.4%地税,各销售网点认为税赋过重,以致出现销售家电下乡产品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目前已销售的产品,普遍存在尚未给农民开具发票、登录销售信息的现象,导致农民不能及时申报补贴,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正确反映销售情况

三、建议

(一)完善家电下乡政策细节

1、简化家电下乡兑付补贴手续。家电下乡兑付补贴手续反映复杂、繁琐,影响了农民购买电器的热情。应简化兑付补贴手续,采取销售网点代付补贴的方法。即农户在购买家电产品时由销售网点按补贴标准先支付给农户,再由销售网点凭销售有关证件到财政部门领取补贴资金。

2、拓宽产品范围。由于有地域差异,不同的收入水平,就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增加家电下乡品种及品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适当提升部分产品档次,增加农民选择权,同时增加每户可购买数量或者取消购买数量限制。

3、重视下乡服务。启动农村市场,必须改变商家“重推广,轻服务”的做法,建议引导鼓励企业建设农村家电维修网点,提高服务网点覆盖率,增强服务保证能力。建立流动维修服务部,开设农村家电服务平台,实行上门服务。

4、建立防范和维权机制。设立投诉和举报电话,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产品的违法行为,让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家电下乡宣传力度

1、充分利用电视、报刊进行宣传。

2、规范统一的宣传口号,制作统一的宣传标语,并在乡镇、村举办宣传专栏。

3、印发“家电下乡宣传手册”将家电下乡政策送到农户手中。

(三)加强网点载体建设

1、完善家电下乡产品的完税体制。建议印制国家税务总局发行的或全省统一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发票。备案销售网点只要到当地税务机关领取专用发票,销售家电下乡产品使用此发票即可免税。

2、加强网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大部分网点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使用完全不了解,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宜采取分级辅导、小规模集中授课、巡回检查督促等方式,注重实效。建议上级部门下拨培训资金,由市级商务局具体组织实施。

3、发放家电下乡中标品牌。目前,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没有与厂家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导致农民不知道在哪里购买“下乡家电”。为方便销售网点,便于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点信息网络系统,发放家电下乡中标品牌。

四、结语

此次调查在当地财政所及村民的积极配合下,我顺利得到了我想要的资料,调查的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当地农民对家电下乡的真实看法。同时通过此次实地调查,我更加了解了我家乡村民的家电购买能力以及此次家电下乡在我镇的总体进展情况。但是由于调查范围有限,并且自身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反映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科学性还有待验证。总之,此次调查为我以后的社会调查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调查还是比较成功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