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实践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1  分类: 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版

篇一:生态农业发展 社会实践报告

天津理工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登记表(2012上)

实践报告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无公害生态型农业、加强农业化基地管理、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对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存在着理论不完备、技术不完善、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适应、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建设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农业 问题 对策

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1 基础理论有待完备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单一学科、单一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和处理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农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于这一复杂系统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或者比较深入的了解,但生态农业必须要从系统的、综合性的角度进行处理和研究,要从生态的前瞻性、协调性、地域性、层次性、稳定性、持久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需要跨学科,多界面的专家人士来参与,利用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各要素之间的耦合、结构优化、科学分类、科学评价,发掘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农业存在的更多关系来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理论体系。

2 技术体系要不断完善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未来的生态农业将结合现代科技及应用技术装备起崭新生态体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并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解决这一复杂的关系需要利用传统技术的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是一项重要的途径,具体措施:①将固氮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②减少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③有效地利用植物和动物内部生物学遗产学的潜力;④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最优化地结合起来;我国目前沼气池的建设是一项具体的基础的农业生态生产方式,要不断地提倡和巩固;⑤注意节约和保护土壤、水、能源和生物学资源等等,其中目前我国推行的沃土工程是一项非常有效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体系将是生态农业一项主要的发展方向。

3 制定政策、强化服务、转变职能提高生态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生态农业的真正普及和发展,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有效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基层的农民来说还存在着知识水平有限,发展生态农业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觉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深入地贯彻实施。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服务与技术同等的重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在我国许多地方还不能为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生态农业的投入,金融部门要对生态大户提供信贷支持、简化手续,提高和优化服务体系,让其带领农民调整结构,组织生产,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4 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加大推广力度

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市场要求大力培育具有本地资源特色的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对农业产业具有带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组织建设市场、企业、基地和农户紧密相连的体系,搞好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已经成熟的产业化体系要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同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所、县校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农民对市场化的需求。

5 其他方面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非农业强国,对于现在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应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

加快基础理论的研究,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加大行政支持的

力度,提高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深入贯彻落实政策和推广,增强农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我相信在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我国的生态农业将会得到更好的改观,保证农业生产向着持续、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五化即硬化、美化、亮化、文化、绿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刘思华.生态农业若干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生态农业研究学报,2001,(2).

[2]张劲松.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

(12).

[3]李新平.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动态.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

(11).

篇二:农业实践报告

摘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虽然参加的时间短!但也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其实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也能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到社会,同时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才能,培养自己的耐性等。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是否能被社会所用到,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的存在处,因此,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选择所要做的事,认真去完成。

这个漫长的假期里我参加了我村里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几天的活动时间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获得了锻炼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几天的实践活动,使我懂得了一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

庄头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农业社会实践报告)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在炎炎夏日列日当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实践活动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能,

培养自己的耐性,更重要的是体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到,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会上的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的所在。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苦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在这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个正确的目标,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的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是很理想!

社会实践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的方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环节。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要以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走出大学校门、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成为祖国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课本中的知识是没有生命的,但如果将它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它就会挥发出无穷的力量,散发出生命的光彩,因此,我意识到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发光发热。人们常说:劳动最光荣了!这几天里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活动中,当我体味到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神。劳动确实是很辛苦,但确实是先苦才能甜啊!劳动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得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的内心深处中才能体会到的。

篇三:农业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生态农业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 年级:大一班级:三班姓名:刘雪平学号:e01114193实践单位:合肥都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践时间: 2012 年6月24日至2012年6月28日共5天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

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

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

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

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

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这个暑假,我们小组决定以以上的话题作为事件调查对象来开展我们的暑期社会调查

实践活动。以期完成我们的暑期调查任务,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象牙塔外现实社会中各个

层面的状况,实现自身在各个方面的素质的提高。这次社会实践的课题源于我们的一时兴起,觉得生态产业这个话题很新鲜,后来又陆续

了解了一些生态产业的问题,因此萌生了在合肥生态产业问题的实践。在实践项目提交前我

们做了一个策划,直到即将做社会实践前两天才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提前弄好。首

先,我们的队帽和横幅没有提前准备,直到前一天才去准备,已经来不及了;第二我们没有

提前联系相关公司,没有得到我们预想的支持,所以第一天基本就是无功而返;最后我们毕

竟不是专业人士,要想得到 真正专业的结论基本是不可能的。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改变最初的策划方案和目标。于

是小组讨论后又决定改调查生态农业,决定去队友的家乡,这样比较熟悉,也比较可行,可

是问题又来了,到底去谁的家乡呢?我们都不是一个地方的,去哪都不方便,经过一番讨论,

我们决定去合肥的大圩乡,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生态农业基地。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行程中

就安排了此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赶赴大圩乡调查关于生态农业的具体情况,希望

此次行程我们能更多地了解生态农业各个方面的问题,并了解它的具体的情况。下面就是我

们在大圩乡考察具体情况后结合以往的资料所做的有关于生态农业方面的报告。

(一)关于生态农业的诸多调查发现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

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

农业。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

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

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

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

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

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

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

(2)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

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

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这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

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

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图片背景:合肥市大圩乡生态农业示范区内的田间排水系统)

(3):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

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然而,在当今,这一完整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形成。

(4):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

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的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

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5):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

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

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

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

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

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6):推广力度不够。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

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0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与全国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从总体而

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

改善,农业的面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

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某种

程度上说,目前的生态农业试点,还只不过是“星星之火”。

(二)生态农业的前景和发展(材料来源于农业科技报) 观赏+环保 +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在农业特色和自然资源特色方面都不占有优势的农业地区,我们就可以走这条观赏

加环保加可持续发展型的模式路线。这种模式不但要求人们要认同当地农业文化充满差异的

地域性特征,还要致力于为当地这些处于弱势的文化找到重新发扬光大的理由。农业文化旅

游资源是不能简单地进行自然或人文的划分的,它综合了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特长。我国有

一句古话叫“十里不同俗”,所以这类地区在开发时应以农业生产劳动为核心,以耕作制度、

劳动工具、劳动产品,生活习俗与禁忌的开发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农业文化的重要

内容,反应了当地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果实,可以让旅游者充分

体验收获的快乐、了解生活习俗特别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活习俗及各种禁忌,以生动的形

式与充满想象的内容展示了农业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劳动工具

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农具实际上就是认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如果进行适宜地开发,

应该可以成为绝好的旅游产品。这些都可以进行观赏性和学习性的开发好处 农业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前景。在国外,早在 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已开始了农业旅游。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

技术人才,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旅游产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的篇二:现代农业发

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

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

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

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笔者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

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赣县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赣县共

有19个乡镇,农业人口49.57万人,农村劳动力33.4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1.85万亩,农

作物播种面积83.95万亩,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2008年全县粮

食总产量 21万吨,比去年增产5%, 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1.3 亿元,增长7.4%,农民人均

纯收入达1995元,同 比增长10.1%。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

步形成了“甜叶菊、烟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见雏形。以韩坊、王

母渡、大埠等乡镇为主的烤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种植烤烟面积13856.3亩,收购

烟叶36259担,比去年净增烟叶4059担,均价6.89元,比去年增加1.07元,亩产值达2149

元,烟叶收购总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烟叶税550万元。以田村、南塘、茅店等乡镇为主的

甜叶菊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1.4万亩,比上年增长99.1%。收购干叶816.5

吨,比上年增长276.6% ,实现总产1192.09万元。为赣县甜叶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

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五云、储潭等乡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产量达

12940吨,年产值达3896万元,稳稳打入了赣州市这个大市场,并占具4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

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

“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 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的提高了赣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

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 以“百万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

力转移输出工作,2008年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6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64200人次,

实现劳务收入16254.4万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

要途径。进一步推动以建筑、现代物流为主的农民运输业发展,全年农村运输业收入达到

13818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 在规范村庄和圩镇整治上重点

突破。

一是确保村镇整治落实到位。2008年,全县完成18个圩镇和300个建设点的整治,其

中省市县三级共建点210个,县乡自建点90个,完成改水1万户,改厕8000户,改路500

公里,拆除“空心房”、破旧栏厕100万平方米。 二是确保规划修编完成到位。巩固村镇规划成果,大力推广新户型,在完善现有村庄规

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8个乡镇的圩镇和2378个村庄规划修编。村庄整治建设点新建房

屋推介户型采用率达80%以上。 三是打造特色新村和精品示范点建设。根据各个建设点实际,着力建设特色新村。2008

年,每个乡镇打造3个以上特色新村,全县着力建设10个综合性精品示范点。 全县共种植林木30万余株,绿化面积达到1.32万亩,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同时将

村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同步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赣县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农业发达县(市

场)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赣县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悬

殊,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赣县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

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粮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4%以上,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平均亩产398公斤,平均亩收入630元,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反差很大,比

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特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

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

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三)农业投入不足,扶持农业能力不强 当前,从沿海发达地区来看,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阶段,财政支持农业、回报农

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虽然赣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城市

化和改善城市区人居环境,而赣县农业所占比例较小,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很少,远远满足

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的力度也很小,在农村吸储重于

放贷,农户信贷资金目前没有到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农业部门农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

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70%,部分农民受小

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

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

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篇三: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2014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主题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系别:会计系

班级:12级会计18班

姓名:宋文凯 调 查 主 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

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

化体制机制。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要认真

学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抓住“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两大方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滦南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调 查 时 间:2014-7-10

调 查 地 点: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东马营乡丰元庄村调 查 目 地:1. 丰富大学生生活,开拓眼界

2. 增强广大学生动手能力

3. 提高广大青年思想素质

4.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 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认识 一、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

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

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

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

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

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

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

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

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

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

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

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

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二、什么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

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

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

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

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

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

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

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

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

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

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