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下一句 > 列表页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8  分类: 下一句 手机版

篇一:曲径通幽处

龙源期刊网 .cn

曲径通幽处

作者:何彦子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7期

摘 要:针对传统阅读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和阅读技巧传授,而轻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导向,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低下的现实,提出阅读的途径应该循序渐进,按照感知内容,体验情感,感悟主题,品味语言的顺序走进文本,使阅读教学渐入佳境。

关键词:阅读途径;感知内容;体验情感;感悟主题;品味语言;渐入佳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文本的字词句的理解,段落大意的概括,主题思想的总结,写作特点的归纳。这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扼杀了阅读文本形式上的美,而且剥夺了学生的阅读初感,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普遍不高,语文教学长期低效,颇有“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悲凉。新课程实施后,三维目标理论要求下,阅读教学不仅注重文本中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而且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导向。三维目标的阅读教学,既指明了阅读教学方向,又为教师课堂教学明确了方法和途径,这必定将阅读教学推向一个更高更完善的境界。然而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呢?

一、感知文本内容,奠定阅读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朗读文本,熟悉文本的大致内容,是阅读教学的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体验、主题的感悟、语言的品味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因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非常注重课文的“读”,浏览,默读,朗读等,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内容。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的课堂,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开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走进文本世界。例如,在教学《海燕》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听一遍名家的配音朗诵课文,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自读课文,这样听读下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相当熟悉了,课文思路和结构层次也清晰了,为体验和感悟奠定了基础。

二、体验文本情感,激发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阅读的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致使学生阅读兴趣索然,阅读教学效果低下。其实,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中得以实现的,阅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发现作品意义的过程。学生应该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直接与作品作者对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思维去体验作品,做到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处身设地地体验作品的生动情境和感性形象,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篇二:曲径通幽处

曲径通幽处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而“后进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后进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无论是学习和纪律与优秀生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所处的环境,应得到的关心和爱也有一定差距。但是,在人格上应是平等。“后进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人尊敬的心愿,也有被师生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

他们与一般学生的区别: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刻。

怎样把“甘露”浇到他们的心田?我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中体会到:一位教师只要用自己崇高的爱,对学生关心备至,用自己的真情滋润他们的心田。“后进生”一定乐于亲近我们,思想上愿意和我们交流,其结果一定能转化为优秀生。

一、用“爱”获得他们的信任

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在教书育人中,

篇三:曲径通幽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无力蔷薇卧晓枝。

——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赏析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景。

最妙的(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与杜甫的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芍药,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