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新闻报道中的“实”与“吹”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4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新闻报道中的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

新闻报道中的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有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往往只抓事物的表面真实,而忽视了其本质真实,从而造成报道失实。此类教训并不鲜见。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面现象非常明显地表明并非事物的本质,而在我们的个别新闻报道中,记者却根据自己的报道意图,将这种表面现象作为事物的“本质”来报道,从而使这种表面现象掩盖了其明显的本质真实,造成了报道的失实。

浙江一家报纸曾刊发了一幅新闻照片,反映的是一群“土里土气”的农村妇女在杭州西湖西山公园“花港观鱼”景点的曲桥上观鱼,一派欣喜欢乐的场面。照片说明的大意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妇女也有条件上“天堂”游览了。然而,读者只要仔细观察这张“新闻照片”,就不难发现,这群农村妇女是清一色的装束:头上包着一条毛巾,身上穿着大襟布褂,腰间系了一条围裙,肩上还挎了一只香袋。这实际上是那个年代杭嘉湖地区农村妇女上杭州灵隐寺进香的“统一着装”。也就是说,这张“新闻照片”表面反映的是“农村妇女游西湖”,而这些农村妇女上杭城的真实目的是“灵隐进香”,“游西湖”不过是她们进香以后的乘兴之举,是“进香”之后的“副产品”。因而,这张“新闻照片”,从表面上讲是真实的(这些农村妇女“游西湖”的镜头是实地拍摄,决非暗房技巧),但从本质上讲是失实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认为,现象和本质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外在的,表面的,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而本质是内在的,隐藏的,必需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有联系的。

许多类似上面这样的表面现象,凭着人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可以把握其本质的。二

有一些表面现象,根据此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预测它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仅凭事物发展的初期现象为依据,就断然报道它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也会造成本质的失实。前些年《丽水日报》关于大洋山区“公梨”变“母梨”的报道,教训就十分深刻。

上世纪90年代初,缙云县大洋山区相继发展了黄花梨8000多亩,但其中4300多亩黄花梨多年不开花。经当地农技科研人员运用科学技术辛勤管理近3年,1997年春梨树终于开了花。1997年4月13日《丽水日报》二版头条刊登了《运用科技显成效漫山遍野梨花闹大洋“公梨”变“母梨”》的消息。消息最后还说:“梨园均长势良好,今年可望丰收。”大洋山区的梨农们也都吃了“定心丸”,以为“丰收”已成定局。

然而好景不长,“梨花闹”后结了果,拇指大的初果又纷纷落了地,到了金秋时节,4300亩黄花梨仍是“颗粒无收”。为此,1997年9月27日该报头版头条不得不刊登这样一条消息:《大洋四千三百亩黄花梨怪病缠身梨农含泪急盼专家会诊》。

黄花梨只开花不结果的怪病引起缙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他们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

合力攻关,又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1999年终于结下硕果,喜获丰收。这次《丽水日报》一方面适当作好跟踪报道,但均未下“丰收在望”的预测,直到黄花梨开始收获之时,才刊发了该报记者采写的《昔日开花不结果今朝硕果挂枝头科技使大洋黄花梨喜获丰收》的报道(《丽水日报》1999年9月4日头版头条)。

果树开花结果,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大洋黄花梨原来不开花,后经过科学管理开了花,就下了“公梨”变“母梨”的结论,这是遵循事物的一般规律去思考的。但是,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某种摇摆和偏离,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偶然性。“梨花闹”后不结果,4300亩黄花梨仍“颗粒无收”,就是这种偶然性的体现。这种偶然性是隐蔽的。

鉴于这4300亩的黄花梨多年不开花,这本身已经表现了这4300亩黄花梨生长规律的“特殊”和“偶然”,待其开花后,只报道其“开花”,而不下“公梨”变“母梨”和“丰收在望”的结论,则可避免本质的失实。

在经济交往中,往往达成“意向”的不少。但“意向”确定后,由于双方的内部意见相左,或者由于“意向”双方新的利益驱使,使“意向”流产也是常有的事。而新闻报道往往喜欢在这方面赶浪头,一当“意向”确定,就把它作为“意向”内容实现的事实炒了起来。而一当“意向”流产,报道便成了失实的新闻。

新闻报道在这方面的教训是不少的。1997年末,丽水地区体改委和缙云、松阳两县领导专程赴深圳,与三九集团洽谈,欲将两县企业的“首富”———缙云仙都啤酒发展公司和松阳处州制药厂让其“吃掉”,并达成了“意向”。浙江某报记者写了一篇题为《丽水企业不怕被“吃掉”》的报道,意欲宣传丽水企业解放思想,积极“加盟”外地优势企业,走“挂靠联合求发展”之路的战略。这篇报道浙江有两家报纸予以刊登。但是“意向”不等于结果。“意向”达成之后,再无下文。结果,松阳处州制药厂于2000年10月将企业股权转让给浙江英特制药有限公司,今年5月又随英特公司将股权转让给浙江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仙都啤酒发展公司于今年6月份才与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合作,更名为“燕京啤酒(浙江仙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均与三九集团无缘。

“意向”也是事实,但“意向”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它可能会顺利实现,发展为“结果”,也可能会流产,成为泡影。因此,在新闻报道中,“意向”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结果”来写,不能成为新闻的主体,即使要报道,也要十分慎重,一般要等到有实质性的结果后才能予以报道。

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是复杂的。在新闻写作中,如果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真实上,就很容易说错话。因为有些表面现象很容易掩盖真实本质;有些表面现象是暂时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它会产生与起初出现的表面现象不一致的结果。我们的新闻报道反映的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时一事的真实,而应该是全过程的真实。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采访作风要深入,掌握材料要全面,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对提出的“为什么”找出明确的答案,找准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不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可有效防止片面性的错误,防止报道失实。

(作者单位:丽水日报社)

篇二: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新闻真实性

浅谈新闻真实性

内容提要: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性要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的产物,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关。新闻的真实性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克服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障碍,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闻;真实;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既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新闻界一直把新闻的真实性当作一个理论问题来看待,理论研究的文章大量出现,而且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然而,在众多专家学者对新闻真实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虚假新闻的大量出现并非由于新闻工作者不知道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忽视或者放弃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致出现了当前新闻真实性理论研究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新闻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现状。 因此,新闻真实性的研究不能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阐述的层面上,而应该转向关注理论研究如何指导实践,如何规范媒体工作等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上来。 新闻界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一方面,在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中对学生进行新闻真实性教育,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专业精神;另一方面,在新闻媒体内部,建设和完善新闻工作制度,通过各种职业培训、奖惩的方式,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我们希望,有了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即将踏上这一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我国的新闻真实性问题可以得

新闻报道中的“实”与“吹”

到更好地解决。

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将众多问题表现出来,而“诚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词。无论是食品、药品需要用良心来生产,新闻报道也同样需要良心和诚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一旦失实,必定会给受众生活和社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影响。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

(一)客观真实

所谓客观真实,就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过的事实。人类通过无穷尽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探索真相,可以不断地接近客观真实。

客观报道就是客观真实的体现,而所谓“客观报道”,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反映它和报道它,切忌将对客观事物的观点和意见与其相混同。客观报道原则之所以能历经百余年,至今依然被世界新闻界所认同和遵循,除了它作为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形式的独特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新闻理念和职业精神。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就意味着,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要坚守新闻传媒作为社会公共媒介的责任,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客观公正的向他们提供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事实信息。

(二)新闻真实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为,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首先,新闻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条件,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真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有三:第一,该事实必须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

有据可查、有证可验;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何人、何事、时间、地点、过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馈、直接影响等必须确凿无误;第三,新闻整体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细节的真实是统一无悖的。新闻报道与记者采写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实本质。在尚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时,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实”,即新闻必须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或现象。不虚构、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维护新闻“一般真实”的最低要求。

(三)新闻真实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

新闻报道除了报道某一具体事件外,相当多的时候还要对涉及某一事实的大量相关事实进行整体的综合、概括与分析。这个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这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新闻真实性所提出的要求。

1、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事实作为物质存在的客观范畴,无疑具有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的特质,能否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则取决于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以及发现、挖掘这种新闻价值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事实的存在是客观的,能否被反映则是主观的,事实的存在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更移。“事实是客观事物已经发生过的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过程。”这个定义就明确了事实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定性。任何事实都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主观事实。无论什么人,无论他怎样判断,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既不因人判断它不存在而消失,也不因人对它加工改造作判断而改变其本来面目。事实一旦发生,过程一旦结束,它就不可更改和移易。正如曾轰动一时的《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看到两个事实:包子是否为“纸做的”,真相一查便知,事实本身并不因新闻报道而改变;《纸做的包子》一经播出,便为众人所瞩目,后被证实为假新闻,令人震惊和愤怒,这一新闻事件本身也是事实。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存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观,再次得以印证。事实作为客观存在,不是任人捏搓的面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而且是检验新闻真实与否的唯一尺度。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2.事实的客观性制约着新闻的真实性

长期以来,国内新闻界在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上基本以新闻报道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作为标准,认为“新闻真实可以定义为新闻报道与客观事实真相相一致。”有的甚至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同报道对象完全一致,否则就是对被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就是假报道或失实报道。”也就是说新闻的真实性等同于事实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这种对新闻真实性的解说,有其合理性,如对一些事件性新闻的报道完全可以做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甚至涉及的人物、有关数字等等,完全可以客观地如实记录下来,如同前面提到的“现象真实”、“微观真实”、“浅层真实”,这些普遍性的事实元素是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易于认定。但对于一些非事件性新闻,诸如解释性新闻的报道,把新闻的真实性理解为新闻报道与客观实际和客观现实完全相符,其实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种理想要求而已,因为这里面有记者及新闻媒体对客观事实的主体认识问题。在具体的新闻传播中,并不是所有的客观真实和事实真相都能够被记者甚至人类所把握和认识,如何获得事实的真相,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时候是做不到的事情。从哲学认识论来看,世界是可知的,人类虽然能够认识世界,但这种认识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正如前面所说的“本质真实”、“宏观真实”、“深层真实”一样,“根本属性、本来面目、事物的本质等等是无形的,它们是由人的认识反映出来的,而人的认识本身又受到很多限制。”因此,界定新闻的“本质真实”、“宏观真实”、“深层真实”与客观真实完全相符的尺度有时很难把握,况且真

理也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而记者和媒体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其任务就是报道事实,传递信息,进行社会舆论监督,一些人类暂时无法认识或者很难一时弄清楚的事物和问题,记者当然也没有能力去认清。比如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它本身的真伪问题,只有待权威机构科学检测以后才能尘埃落定,记者和媒体的能力一时是无法认定的,在真相大白之前,只要随时跟踪报道各种现实说法并据实引用信息来源,就算做到了新闻真实。新闻作为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是以现实世界的现象为报道对象的,新闻真实性在于用事实来描述事实,即便事实是暂时的、偶然的、片段的。新闻界应从“现象本质真实论”、“微观宏观真实论”、“浅层深层真实论”等无谓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事实的客观性及客观真实性制约着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对事实客观性的反映,这种说法理论上更为科学,也符合具体的新闻实践。

二、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舆论导向。真实是导向的基本前提,离开真实,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的。建立在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导向,必然是错误的导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不但不能起到引导人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误导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新闻媒体还承担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民意表达的责任,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的是正确的参考,虚假不实的信息提供的是错误的参考。在准确传播真实信息这一基本功能上,新闻媒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一个没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也很难有影响力和引导力。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那些得到受众欢迎的媒体,都是因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报道中提高了知名度,赢得受众信任,树立了权威性,提高了公信力。相反,那些经常制造虚假新闻、不实报道的媒体,在受众中的口碑也差。媒体失去了受众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市场,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信誉。媒体的引导功能是通过具体的人来实现的。编辑记者是新闻媒体的主体,编辑记者素质的高低决定媒体和新闻水平的高低,决定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的高下。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把国家比作“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把新闻记者比作“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真实、全面、准确地报道事实,为社会提供正确的预警,提醒人们及时避开可能的风险,是记者这位社会“瞭望者”的职责。新闻记者代表着社会的良知,承担着社会守望者的职责,因此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任。但是如果私心作祟,为了一己私利,发布甚至编造虚假新闻,其个人诚信度必然大打折扣,甚至被公众唾弃,身败名裂。 总之,无论是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来看,还是从树立媒体的公信力来看,抑或是从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信誉来看,维护新闻真实性,都是提高引导能力、实现正确引导的重要保证。离开了新闻的真实性,舆论引导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水之鱼、无本之末。一切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新闻实践,恪守职业道德,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维护新闻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切实担当起引导社会大众的责任。

三、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说,任何报道都只能是对事实的一种简约的、一定程度上割断的、扬弃的、概括性质的报道,不可能完全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展现,即使电视新闻也是这样。

因为“事实本身的纷繁复杂与报道的不可避免的简约性”是新闻报道与事实间的基本矛盾,因而在社会心理学上便有“现实世界”与“拷贝世界”的差别,而人们除了自己能够亲身、亲眼触及的狭小范围,基本上生活在“拷贝世界”中。拷贝世界,即通过接触媒介而构造的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只能依赖报道者。而报道本身,由于报道者的各种不可避免的局限,总是与实现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差距的。

再先进的媒介或手段,最终要通过人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多数画面也要通过语言才能帮助理解)外部世界,即使报道者真诚地要报告外部世界,但是我们知道,任何语言和文字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心里所思、所构的图景描述出来。语言是指代性的,它与事物不是同一的,因而使用语言时会出现反映事实的差异,例如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过来,可以描述说:他兴奋地走来、他慌慌张张地走来、他像有心事地急促走来、他不顾一切地走过来等等;任何语言都有经验背景,而不同文化下的语言背景是有差异的。同样一条新闻,可能会在不同的受众那里得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

四、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因素

(一)个人主观认识反映能力的局限

这些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新闻采编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传播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的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储备,当然就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采编队伍职业道德水准整体下滑。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他们大多数人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数量直接挂钩,因而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独家报道,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效应”,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严重危害社会和受众,损害媒体公信力。“纸馅包子”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现在的记者大多较为年轻, 学历较高,充满了青春活力, 但多缺乏新闻敏感和鉴别信息的经验。有些记者常常忽略了“记者要当第三者”的客观原则, 爱当仲裁者、执法者、代言人,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采写情绪化; 由于知识面、社会历练等因素, 不能把报道客体置于全局考虑, 看问题易失之辩证。有的记者单纯追求发稿量,却不愿花费时间、精力深入采访。跑农业的很少到农村, 跑工业的不熟悉车间, 跑教育的不了解学校。有的习惯跑领导办公室听汇报, 喜欢躺在沙发上看材料, 偶尔到基层也是走马观花,信奉“一听二信三写四沙发”, 结果只能使采访浅尝辄止, 使报道语缺乏真实性。针对上述原因, 笔者提出确保新闻写作真实性的基本对策。在力求达到“新闻真实性”准则的具体新闻实践中,我们可以在借鉴西方新闻界的一些具体方法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具体情况具体握。比如说,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一再告诫他的手下对新闻报道要“准确、准确、准确”;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客观、全面、平衡、公正的操作方式。从记者采写到编辑审稿、定稿等各个环节都要正确把握。

(二)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随着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对媒介的了解,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高,对新闻报道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在接触新闻报道时总会带着疑问去看新闻。对于那些感兴趣的,而没有实在把握的信息,受众就会主动地去搜集这方面的新闻。尤其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并行的多媒体技术时代中,寻找多方面的信息变得容易。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媒体视角下的新闻作

品也提供了不同方面的新闻事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受众建立起自己的对新闻事实的基础把握。

受者越来越明显地参与到新闻生产中。例如,当记者完成了某件事情的假象真实的报道,记者因其认知的有限性结束此事件报道。但是知道真相的人会通过反馈提供新的线索促进新闻报道的循序发展。直到发现事实的本质真相。受众对此事情的关注度会引导记者完成这一系列的报道。

新闻媒介机构的新闻作品是面向大众的市场化精神产品。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无形影响体现在对传者的要求上,传者通过更新传播内容、传播形式,改进传播手段、传播技巧等途径来增强新闻信息的刺激性以满足受者的要求。 所以会造成报道有的过分强调新闻事实,有的却严重失实。一味追求轰动效应,以此作为竞争手段,但凡是“民间”流传着的小道消息就会匆忙写稿,有捕风捉影而胡编乱造,更有凭空虚构而哗众取宠的。就例如上面提到的“纸馅包子”“熊掌风波”一类的报道,这种“愚人节”式的新闻常常使人真伪莫辩。这些虚伪报道甚至为许多新闻媒体争相转载,以至于流传甚广,危害甚大。

(二) 新闻职业道德意识的影响

第一,首先是新闻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背职业道德,不讲社会责任,导致新闻报道新闻性受到影响。改个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进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新闻事业既是政治宣传部门,又是经济实体,追求经济效益成了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这本事促使新闻事业加强竞争、促进改革的难得契机,但由于个别新闻单位违背职业道德,不讲社会责任,错误地把追求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上。个别新闻工作者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也是造成报道失实的重要原因。这些错误主要表现为,首先,认为凡是新闻都是宣传。他们不懂得宣传也应以客观事实为立足点,反而认为只要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就可以根据宣传需要任意取舍事实、编排事实,甚至编造事实。遮掩拿给你,新闻报道以事实为根据变为宣传需要为根据,颠倒了事实与新闻报道的关系,是弄虚作假的不实报道成为了难以根治的顽疾。其次,思想方法的片面性。一方面使我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能证明自己观点的那个方面,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事物的全部,造成报道失实,另一方面,片面性也导致看问题的绝对化,同样造成失实。再次,搞合理想象。所谓合理想象,是指记者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没有采访到的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将其作为事实来报道,主张合理想象论的观点认为,记者不可能对事件和任务的细节都一一采访到,写稿时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队这些细节进行合理想象。合理想象的观点实际上是主张在新闻报道中采用文学虚构的手法,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新闻报道对真实性的硬件要求。最后,有些新闻工作者作风漂浮,甚至素质底下,造成新闻报道失实。有的记者作风漂浮,工作不深入,不做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或道听途说,或敷衍了事,因而造成报道失实。更有甚者,为谋取不当利益,恶意编造虚假新闻,造成极其恶略的影响。

历史和闲事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做到不唯上、不跟风、不畏权、不为钱、只唯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敢于讲真话、讲真理。为了自觉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更要有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真实的报道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

五,实现新闻真实性应注意的问题

(一) 进一步强化对新闻真实性意义的认识

新闻传播,是在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支配下传受双方的有机运动过程。无论是传方还是受方,都必须遵循必要的规则。新闻传播必须真实,说到底是传播致效的要求,传播必须有效,这是一切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传受双方投入新闻传播,无非是知的一方即传播者欲把新闻事实变动的信息高速未知而欲知的一方即受众。唯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达到传统的目的,

篇三: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 第一节 实事求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

?第一,一切新闻报道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它们的真假优劣无不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

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 唯心论者强调:新闻是“性质”本身。“时宜性”、“公告性”、“趣味性”。 ? 捏造事实:把有说成无,把无说成有,凭空虚构。

? 玩弄事实:不按事物本来面目进行报道,或夸大,或缩小。

?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而且还要能动地指导实际;不仅 ? 要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外部状况,而且还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本 ? 质;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个别方面,而且还要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总和与事 ? 实之间的联系,揭示事实的真相和客观世界的真相。

? 新闻真实包含双重含义:总体真实、具体真实

? 具体真实: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

? 总体真实: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

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 1985年6月27日上海造漆厂特大火灾

? 上海电视台14条新闻:第一部分是反映灭火的,13条。第二部分是分析起火原

因的,只有1条。

? 三、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切

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事实真相;必须讲真话,讲真理,有识别真伪的能力,敢于为真理而斗争。

?列宁:绝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

?毛泽东: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

学态度。

?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

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

? 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

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我们认为,真实性含义的基本之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

合。包括三个方面要求:

? 第一,新闻事实完全真实

? 首先,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要真实无误。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思想、言语、行动、引用材

料以及一切细节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误,不能“合理想象”,更不能向壁虚构。

? 其次,新闻报道的概括事实必须真实。

? 第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这类事实的总体要完全一致。

?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咋》: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

和玩弄事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

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段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 第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闻真实性原则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是揭示事实的本

质。

?周恩来:忠实于事实,忠实于真理。

? 第二节 新闻失实的表现和原因

? 一、由于采访不深入,编稿不注意核实,造成新闻报道失实。

? 二、新闻工作者思想方法片面,为突出主题而不惜随意吹嘘。

? 三、不懂新闻的特点,不懂得新闻同文学的区别,写作时“合理想象”,艺

术加工,用文艺创作的方法报道新闻,致使新闻掺假。

? 第一种方法,对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单位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

? 第二种方法,对某一项专门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 第三种方法,在日常的采访和编辑工作中进行调查研究

? 第四种方法,对新闻工作本身进行调查研究。

?四、知识不足。

?个别人出自私利。

?第三节 坚持调查研究,确保新闻真实

?调查研究是一切宣传报道的基础,应当贯穿于新闻工作的全过程。 ? 首先,报道计划的确定和实施,离不开调查研究。

? 其次,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查研究。

? 第三,编辑工作必须建立在坚持不懈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 第四,新闻工作者不只是自己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应当和其他部门的调查研

究人员建立广泛的联系,和他们密切合作,学习和运用他们的调研成果,并且委托他们就某个问题进行特定的调查研究,同他们一起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使这些材料为新闻工作服务。

? 刘少奇:“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你们不能采取

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 《纽约时报》:本报刊登一切值得刊登的消息。

? 第一节正确认识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 客观性: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它。新闻

报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发生的事情,不虚构、夸张和编造;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应是客观地叙述事实,报道者不随意作主观的解释和议论,而是将自己对事实的意见寓于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之中。

? 胡乔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

? “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 西方记者: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

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报道中引用别人的话必须注明出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加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新闻与评论必须严格区分开来,新闻就是新闻,评论就是评论,评论意见只应出现在社论或署名评论中。

? 强调新闻就是报道事实,就是用事实说话,主张报道者不应在新闻中加进个

人的主观意见。

? 西方:用“客观性”代替一切办报方针。“超阶级”、“超党派”、“不偏不倚”、

“纯客观”。

?(美联社北平1949年2月7日电)穆萨报道:正在尽一

? 切努力力图赢得新政权欢心的北平学生们,对共产主义有

? 自己的观点。今天,一群学生在一条大街上拦住了一位穿

? 皮大衣的中国女郎。一位中国学生指着她的大衣问道:

? “这是什么皮子?”她回答:“狐皮。”另一个学生问:“狐狸

? 有几条腿?”她说:“四条。”她的一位讯问者下令道:“那

? 么,和狐狸一样爬。”女郎开始哭了。人群中若干年长的人从中调

? 停。他们乞求学生不要损害她的人格。学生们同意了,但在走开之

? 前,一位学生说了最后一句话。他警告说:“现在我们有新中国,不

? 准任何人穿狐皮。”

? 美联社1949年2月3日电)今日北平给它的共产党征服者一个热闹的欢迎。这只有

这个经常被征服的城市才能做到。共产党向拥挤着的成千上万的人显出一两件东西看看——长达数里的缴获来的美国造的各种车辆。长列的市民在这个热闹的欢迎游行中把嗓子都喊哑了——正如当日本人占领北平他们欢迎日本人,当美国人回来他们欢迎美国人,当中国国民党人回来他们欢迎国民党,以及数百年前欢迎蒙古人和鞑靼人一样。北平在欢迎它的征服者方面是素享盛名的。

? 美联社:“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

? 新闻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

? 新闻倾向性主要是由阶级性所决定的。

? “小题大做”: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访问中国

? “大题小作”:美联社记者关于北平和平解放

? “有闻不录”: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电视转播,有四分钟

空白。

? 美国学者詹姆斯·阿伦森:“记者在取舍材料时,就表达了他的主观意志,

即是说,他们可以用某些材料而不用另一些材料,结果就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报道,而是带有倾向性的事了。”

? “我不相信记者有什么客观性,我宁愿用‘公正’这个词。”

? 美国亚伯拉罕斯·巴斯:“这种排斥偏见和评价的打算本身就是一种 ? 偏见”。 “记者不要忘记采用客观方式的决定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 ? 决定。”

? 美国记者爱尔默·达维斯:“明明知道官员们在说谎,但却不能把这 ? 一点写进报道中去,因为报道的‘客观性’规定记者只能记录发生的

? 事。”

?“据有关方面透露”、“据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说”、“据一位不愿透露姓 ? 名的官方人士提供的情况”、“据记者在现场采访到的一位不愿说出自 ? 己姓名的人说”、“据此间社会盛传的说法”

?

? 第二节 正确处理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 之间的关系

? 胡乔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

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

? 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

度下降到零下7.4摄氏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伫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

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发现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

? 处理不当的情况

? 1、只强调报道事实,传播新闻,不考虑立场观点,不顾及传播效果,因而出现

客观主义的倾向;

? 1948年10月华北《人民日报》关于华北灾情的报道。采用自然主义写作手法,

罗列各种灾害现象,勾画了一幅阴冷凄凉的灾荒图。对灾区人民在党和解放区政府领导下团结奋斗、生产救灾的事迹却没有反映和报道。

? “纯客观”报道:自然界珍闻、科技成果、市场信息

? 《大公报》“不党、不私、不盲、不卖”

? 中立 有闻不报

? 2、只强调反映观点、表达立场,不善于用事实说话,不顾及传播效果,因而出现主

观主义的倾向。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