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9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用深度报道思想指导新闻写作

用深度报道思想指导新闻写作

09中5 09010440513 李佳佳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题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展示与剖析,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美国20世纪初的“黑幕揭发运动”、一战、1929年金融危机、卡麦锡主义以及“水门事件”都推动了深度报道的产生。在这些动荡苦难的岁月里,新闻记者锐意革新,逐步探索出了深度报道的报道方法。在这些报道推动了美国政治、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新闻的报道方式。一战之后,注重运用背景资料对新闻进行解释和通过调查对新闻进行说明的长篇报道出现了。 20世纪中叶,在电视媒体普及之后,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纸质媒体无法像电视那样提供极其迅速的现场直播和直观生动的动态画面,在竞争中日渐式微。这也迫使传统纸质媒体寻求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生活变化频率加快,各领域间相互联系加强,社会生活中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变动往往会影响到极其广阔的领域,并成为社会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先兆。受众需要新闻报道的不仅仅是事件本身,还有引发事件的背景、原因,事件本身的意义,以及事件的发展趋向,从而使受众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拥有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及时而正确的抉择。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美国报刊媒体寻求到了深度报道这一既能满足读者需求,又独具竞争优势新的新闻写作方式。文字超时空无障碍的表达效果,及其永驻纸面可供读者随时翻阅、自由跳读的阅读方式,都为深度报道提供了繁荣的土壤。

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委员会设立了解释性新闻奖和调查性新闻奖,深度报道的学术地位最终确立。

其实,与其说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文体,不如说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思维。深度报道的两个重要元素,即新闻背景的阐述和新闻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方法论的运用。而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的。

一、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思想衍生出的重要题材之一。调查性报道致力于查明并披露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而被掩盖起来的深层事实真相

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节目,就是这样一档深深体现了深度报道特点的节目。如,2001年1月18日由记者曲长缨报道的《死亡名单》。

在矿难新闻报道过后,记者接到群众的反映,当地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存在重大瞒报。正是由于记者紧紧抓住了这一线索,不断进行深入挖掘,在调查过程中从一个电话,一本角落里的通讯录,一个面包车司机的谈话,不断推进调查步伐。走访伤员、遇难者家属、火葬场,历尽三个多月的。调查终于牵出了山西临汾矿难的重大瞒报事故。

在这次调查报道过程中,报道首先介绍了始发地临汾煤矿行业的发展现状。“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煤矿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由于近年煤炭价格上涨,每吨煤的价格从去年的四五十元涨到现在的八十元以上。因此,当地的采煤量剧增,不规范开采引起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使受众首先对瞒报事件发生的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不会像普通的矿难报道一样突兀。

“在1月12日首次披露的临汾阳泉沟煤矿瞒报遇难矿工事件引起了山西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据山西省阳泉沟煤矿调查组证实:截至1月17日晚,已经查明的矿难中被瞒报的遇难矿工的人数已经上升为22人。事故发生后,阳泉沟煤矿矿方提供的死亡名单、矿工名册等都是他们为逃避责任编造的。目前,包括矿主王良志、矿长郭长喜等8名涉案人员都已被刑事拘留。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责成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介入此案,调查在这起瞒报事件中有关公职人员的失职、渎职和其它违法违纪问题。”

从这次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调查性报道能够揭示普通报道所不能揭示出的事件本质和真相,及大地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为披露社会积弊,维护公众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较普通单纯报道事件能更好地阐明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揭示新闻背后的复杂关系,使受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比如2008年第34期的《凤凰周刊》就“外国人赴华移植器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对于器官移植这一普通大众不甚了解的问题,报道在陈述大量具体事例的同时,穿插了很多背景知识的介绍,以使广大受众把平时所接触到的各种孤立零散的新闻信息联系了起来,形成了对外国人赴华移植器官的较为深刻的认识。

总体上,在介绍外国人来华移植器官的事件的同时,报道还将与之相关的“中日公诉日在华器官移植中介”事件,大陆器官移植立法之困的现状,以及国际非

法器官买卖乱用的国际背景向受众和盘托出,使受众从国际大背景下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器官跨国移植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艰难。

在进行具体报道的同时,报道又不断地补充相关报道信息,如“英国《泰晤士报》披露,西欧人目前对器官移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等待肾移植的人中约有15%至30%的人将在排队等待过程中死亡。” 使受众从中了解到外国人来华移植器官的原因和动机。同时,也及时补充背景知识,例如,“在大多数国家,花钱购买人体器官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供体没有明确表示同意,购买他们的器官显得尤为不道德。”这样的背景补充,使受众对大陆医疗机构目前普遍提供死刑犯器官进行移植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此篇调查报道较长的篇幅,补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报道,使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大量“器官移植”新闻之间密切而深刻的联系,对“外国人赴华移植器官”事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一篇篇幅有限,报道单一的消息则不可能达到这样鞭辟入里的效果。

总之,解释性报道不仅报道事件本身,而且能够说明事件生成与发展的环境,从而真正揭示事件的真相,使受众深刻了解生存环境的现状,看清环境发展的趋势。

三、消息报道

人们将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典型题材,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深度报道不只是一种体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念原则。用这种理念不仅可以进行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更可以道出优秀的短消息。

如2003年3月20日,《洛杉矶时报》头版在一幅巴格达政府大楼被炸的照片下写了这样一段介绍:“炸弹落在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畔的伊拉克政府大楼上。离这儿不远,至少坐落着两座萨达姆?侯赛因的私人官邸。”这条看似简单的消息却传达着许多的信息。“巴格达市中心”说明了这场现代化战争的瞬间深度和打击的精确度,使人们知道这种现代化战争已经改变了人类历史上以往战争的概念。“底格里斯河畔”,向读者说明这是一场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战争,这里是人类远古文明的发祥地,表现了记者对人类文明的关注精神。“至少坐落着两座萨达姆的私人官邸”,一是说明了伊拉克境内萨达姆的私人官邸已完全在美军的打击范围之内,二是说明了萨达姆本人的生活奢侈。报纸的倾向性,就这样在不露声色中透露给了读者。

由此例可见,深度报道的思想可以指导简短的消息写作,使其能在简短的叙述中传达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消息成为优秀的消息,使受众在最短的

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综上所述,我们将深度报道的报道注重背景、注重联系、注重事物发展趋势预测的报道思维,应用到各种文体的写作中,除了使原本日渐式微的纸质媒体,在市场上拥有了特殊的竞争力,使参与其中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复杂的新闻报道中得到锻炼外,还能够使新闻报道在一定的篇幅里传递多信息;帮助受众及时、深刻、全面地了解生存环境变化的状况从而更明智地为自己的利益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政府更加及时、深刻、准确、全面地了解社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深入报道能够披露官场腐败现象和各种黑恶势力,为清除社会积弊,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新闻工作者的贡献。

篇二:话题性新闻 [1500字]

话题性新闻评论版是党报引导舆论新的有效载体

徐永恒

主持人语:近几年,不少报纸上话题性版面脱颖而出,受到广泛欢迎,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什么是话题性版面?目前虽无明确定义,特点却也各方公认:围绕编者设置的特定话题,广泛吸引读者“发言”,或贬或褒,议论风生。借鉴广播电视及互联网交流互动之长,同时发挥纸质媒体公信度高、留存性强的特色,适应现代读者既看新闻也评新闻的心理需求,这就是话题性版面“开市大吉”的全部秘密。

从广义上说,话题性版面也是“评论”版面,只不过这种“评论”不再只是编辑方面的“一花独放”,而是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百家争鸣”。撞击时现火花,道理越辩越明,贴近性、可读性便含于其中。当然,报纸不是为“话题”而“话题”,要把舆论引导融入话题之中。如何选题,如何编排,这里面有规律,有艺术。本期《前沿关注》讨论这一题目,选发5篇文章,所述真切具体,所论缘事而发,确能给人以启迪。

提要:党报必须主动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一方面针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引导舆论;另一方面时时关注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尤其是各界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正确地判断形势,放下思想包袱,乃至理顺情绪。

以时事话题为评论对象的新闻评论版,是党报引导舆论的新的有效载体。党报开办话题性新闻评论版,要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在选题上要坚持“三

贴近”原则,在“度”的把握上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新闻媒体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承担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党报主动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职责,一方面针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引导舆论;另一方面时时关注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尤其是各界群众的思想动态,对他们关心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正确地判断形势,放下思想包袱,乃至理顺情绪。

《成都日报》从2001年7月出刊后,一直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定期发表评论员文章、新闻述评,为典型报道配发短评,开办理论专刊等工作,积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但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仅仅做好以上工作,对于确保党报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和权威性,还有一定距离。从2002年末开始,我们开办了以时事话题为评论对象的新闻评论版,开始探索通过话题版这种新的评论载体来引导舆论。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话题性新闻评论版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强和吸引力、感染力强的独特作用

传统的党报言论,除少量读者来稿外,大多由专业评论员秉笔应命而作,代表的是一级党委、政府的立场,所评述的对象往往是党政中心工作。这种评论者的构成和选题范围造成了还有许多的社会生活现象和读者关注的问题没有进入报社评论员的视野和笔触,读者无法在报纸上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分析。

传统的党报言论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单向传输的,报纸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主动表达与被动接受的关系,社论、评论员文章自不待言,即使是编辑配发在报道前后的编前语、编后语和短评,也大多是一种耳提面命的语气。

以上两点,是传统的党报言论存在的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因而对报纸的报道、言论提出了

更多更高的要求。按照与时俱 进的要求,党报除了要强化主动引导舆论的各项工作,发挥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传统言论武器的威力外,还应该根据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多报道、多评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反映、多评论群众的呼声,因为这些热点问题和群众呼声往往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或根本利益,眼前利益或长远利益。

这就要求我们扩大评论作者的构成面,扩大评论文章的选题范围,使报社以外的专家学者、各方面代表人士乃至普通读者也能有机会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从而在满足读者要求的同时,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实现引导舆论的目的。

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许多党报和新兴媒体都选择了开办新闻评论版,围绕某一个或某一类新闻话题集中组织和刊发评论稿件的方式,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引发的对报纸言论工作的新要求。

原中国青年报评论员、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少华曾经撰文阐述其对于报纸言论版的看法。他认为,言论版把许多言论聚集于一版,与单篇的言论作品相比,并非单纯量的增加,而有一种微妙的质的变化。许多篇观点不同、利益背景不同、论据和逻辑不同的言论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各自具有的那种对读者的强势、支配力受到了弱化,而读者———一个在不同观点之间评判取舍的认识主体的地位,则不期然得到了提升。言论版的这一特点,本身说明了比之单独的一篇言论或一个言论专栏,它对读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言论版因为更加尊重读者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满足读者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就传播的有效性而言,言论版不仅没有弱化言论的影响力,反而强化了言论的影响力。这既是言论版的生命力、竞争力之所在,也对办好言论版提出了比写好一篇言论、办好一个言论专栏更高的要求,对我们如何运用言论版这种新的传播载体引导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话题性新闻评论版的选题要求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党报开办话题性新闻评论版的选题要求,最主

要的是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从党政工作中心、人民群众关心的交叉点上去观察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闻事件,既避免脱离各级党政部门正在做的事,也避免脱离人民群众

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普遍关心的事,力争做到不闭门造车,不讲空洞无物的大道理。

从2002年末《成都日报》推出第一期新闻评论版开始,我们就坚持把“针对重大问题发言,担当主流媒体职责”作为办版方针,注意选择紧扣党政工作中心、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新闻题材进行评论。一年多以来,《成都日报》评论版先后推出了以关注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三农”问题、抗击非典、社会转型中的公正问题、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长、行政体制改革、反腐倡廉、安全生产、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为主题的系列评论。这些系列评论采用本报评论员和社外读者共同撰稿的方式,以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正在开展的重要工作或刚刚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为对象,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进行多种角度的探讨和评论。

我们还立足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工作实际,把地方党委作出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重要举措和人民群众对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作为《成都日报》新闻评论版经常化的评论题材。如2002年春夏,四川省组织党政干部学习考察团赴沿海学习考察,目的是加快观念更新、机制创新,促进四川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们及时在报纸上开展了“向沿海学 什么?”的讨论,不仅吸引了许多社外作者的来稿,许多参加学习考察的干部也写文章来参加讨论。

由于我们在评论选题中注意紧扣中央、省、市的工作中心,注意解析广大群众急需了解和理解的重要方针政策或重大新闻事件,同时在文章和版面的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让普通的读者都读得懂、喜欢读,许多评论选题、评论文章推出以后,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层次读者的充分肯定,也使刊发新型的党报评论成为《成都日报》的一大特色。

话题性新闻评论版要注意对“度”的把握

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体会,就是党报开办话题性新闻评论版,在具体的编辑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把握好“度”,核心是要始终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政治家办报的原则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对一个新闻性很强的公众话题展开评说,往往会出现各种观点,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评论的属性。评论作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虽然有科学眼光、求实精神的评论者总是力求使自己的认识准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然而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并不容易的。

更何况生活在现实中的评论者(包括读者),常常具有不同的利益背景、学养水平乃至各不相同的工作、生活具体环境,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但是,科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如果说只给出一个答案,我们很难判断它与真理的接近程度的话,若围绕同一问题我们得到了多个答案,我们便有可能比较出它们与真理的接近程度了。这就为我们如何把握好“度”提供了可能。

比如,2003年12月,深圳市出台了拟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防干部职务犯罪条例初稿,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各界群众中反响热烈,有的读者在给我们的评论来稿中称新闻媒体是“第四种权力”、记者是“无冕之王”,他们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负有更大的职责,被寄予更高的期望。显然,“第四种权力”的提法不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更不符合客观实际。但是,作者提出的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看法却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我们在编辑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对文中的错误提法给予了纠正,对文章中的正确看法又给予了强化。

对话题性新闻评论版的组织者来说,把握好“度”,还包括能不能在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评论的视野放得更宽,把评论的笔触探得更深,使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乃至敏感问题,都能够在报纸上看到评论,受到引导。在党报开展新闻评论的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抓不准党政工作中心,对形势变化不够敏感,对群众意愿不够了解,以及畏惧新闻评论的政治责任、社会影响,认为多写多出错、少写少出错等原因,相当部分党报在开展新闻评论工作时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与党报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应当具有的舆论影响力有着较大的差距。《成都日报》自推出话题性的新闻评论版以后,结合把《成都日报》办成新型

篇三: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经典新闻作品分析

1.消息:字数限制在1200字以内。

2.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时评、述评、短评等,字数限制在2000字以内。

3

字以内。

1

2

3

1.

2.

3.

4.

.通讯:包括新闻特写、新闻综述、新闻调查等,字数限制在3000.消息:时长4分钟内的新闻报道。 .评论:包括以评论为主的述评性节目,时长15分钟内。 .新闻专题:时长30分钟内。 题材重大,题材新鲜,题材典型。 深度报道、分析性新闻、思辨性新闻。 报道角度选择好。 新闻背景强。

5.提法准确、写作精细、制作精良。

一、消息的特征及其分类

消息:最广泛、最主要的新闻体裁,用最简要的文字及时有效地传播新闻事实。

体裁特征:具有消息头,即发布单位、地点和时间的说明,包括电头、本报讯、本台消息等

共识:一般动态消息、非事件消息、新闻素描、新闻述评等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篇幅短小,最主要的消息种类。

非事件性消息:包括综合消息、典型报道等。

前者围绕某一主题对新闻事实的综合处理。思想性、指导性强,时效性不如动态消息;

后者是对某些方面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进行报道,达到传播经验、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目的。

新闻素描:利用现场的新闻事实说话,主要手法是现场观察,注重描写和细节的呈现来反映活动中的新闻事件。

新闻述评: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的文体,介于评论和消息之间。特点是以事实为由头,对事实展开论述,有较强的时评味道。

二、消息分析的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

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