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伦理重建与当代中国新闻报道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8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当代中国新闻伦理缺失的原因剖析

当代中国新闻伦理缺失的原因剖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国新闻业在迅速发展中出现了种种新闻伦理失范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新闻行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功能矛盾、新闻从业者的自由性与责任性矛盾、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与真实性矛盾、新闻媒体的揭示性与平衡性矛盾。

关键词:新闻;伦理失范;原因;矛盾

近年来,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凭借着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迅速活跃于国民经济的洪流之中,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与此同时,新闻行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市场经济社会的洪流中,当代中国新闻媒体的多重社会角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角色冲突。面对比比皆是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我们应及时追根溯源,理性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新闻行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功能相矛盾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新闻媒体重新界定了其行业本质,即“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重属性。经费的有限性及机构硬件设施和新闻从业者的福利待遇需求,促使媒体将追求经济利润和商业价值作为了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下,新闻媒体的第一法则是生存,而非伦理道德问题。新闻报刊的发行量、支持率、广告商和利润主导一切,这就诱使了一部分“失德”的记者为了获得

篇二:新闻报道中应恪守新闻伦理

龙源期刊网 .cn

新闻报道中应恪守新闻伦理

作者:黄汉英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22期

摘 要 在新闻报道尤其是灾难性报道与社会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时,媒体人该做何抉择,新闻报道中应该如何遵守伦理原则?在新闻报道中,专业性和论新闻伦理是一致的,采访伦理应被列入规范伦理学的范畴, 报道行为遵循 “善”的原则,是记者恪守一定的道德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今天,虽然新闻伦理已经被诸多从业人员所认可,但在一些悲情事情、灾难性报道中,仍旧缺乏人文关怀。一个有专业素养的记者,面对报道和道德的冲突时,他必须有一套严谨的自律体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关键词 新闻报道;记者;道德;伦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7-0029-02

一名记者,遇到有人溺水,是先救人还是先拿起相机拍照?这样的问题,依然会被新闻院校在课堂上不断提起。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先救人已经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没有见死不救,并不意味着媒体的新闻伦理修养过硬,在现实中,我们的照相机,不顾悲伤者的情绪,对着嚎啕大哭的人不断亮着闪光灯,渲染悲情情绪。更有甚者,打着新闻报道的旗号,阻碍救灾抢险。

新闻伦理绝不应独立于社会伦理之外,而应看作是社会伦理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延伸和扩展,是社会伦理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方式。事实上,在新闻伦理和新闻价值的权衡上,对于很多记者有时确实难以做到准确把握。

1 专业性与新闻伦理的一致性

所谓新闻伦理,就是指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原则解决新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道德关系、行为规范以及新闻媒介的社会道德功能。新闻伦理是对道德关系、行为规范和新闻从业人员品质修养的约束。

新闻伦理研究始于最早实行新闻自由的美国。美国在《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或新闻出版自由,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新闻界在行使新闻自由权利时,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这在发挥了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后果—— 导致了媒体滥用新闻自由的现象。

有鉴于此,新闻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强烈意识到,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实践中,必须负有社会责任感和进行自我约束,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必须遵守的新闻伦理。

篇三:如何重建中国的伦理与信仰 阅读答案

①华东师范大学在考察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抽样调查中问到:你是否同意:人们的价值观各不相同没什么好坏对错之分?竟有将近六成的受访者同意这一看法,这惊人的数字,赤裸裸地折射出当今中国价值观的危机,突出表现是各种伦理的底线不断被突破。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维系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②我们该如何克服这个危机,重建当今中国的道德和信仰?这关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的伦理规范,二是当代中国需要怎样的价值与信仰。伦理规范和价值信仰这两个概念既有密切的相关性,又存在区别。伦理学将伦理道德分为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前者涉及社会秩序的维系,是法律背后的伦理道德支撑,没有规范伦理,法就是外在的、强制性的,人们不(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伦理重建与当代中国新闻报道)认可就不会自觉遵守。③与社会性的规范伦理相对应的,是个人的德性伦理。这涉及到当代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信仰?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好的价值观?伦理规范与其背后的价值信仰是不可分离的。孔子讲仁与礼,仁作为一套价值观,需要通过社会伦理之礼得以实现。而一个礼的社会,又有赖于众人内在的德性。孔子之后,分为孟荀两家。孟子着重修身和心性的内在德性,而荀子强调外在的礼治。那么,伦理规范和德性伦理究竟哪一个更重要?④当现代社会祛除神魅之后,好与正当这两组价值开始分离。好属于德性伦理,正当属于规范伦理。当代中国在私人领域已经相当开放,默许并宽容人们具有各自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问题在于什么是正当这一规范伦理,也随着各种道德价值观的解体而崩溃,变得模糊起来。虽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上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这些法律和道德规范背后的伦理源头被掏空了,缺乏一个具有超越的客观性或历史正当性的伦理价值体系的支撑,因此,它们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而没有内化为自觉的、天经地义的良知。另一方面,在制订这些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时候,缺乏公众的普遍参与和公共讨论,因而,这些规范虽然在内容上是善的,在产生程序上却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无法成为公民的自我立法。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各种法律和道德规范无所不在,甚至细微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这些规范并不为公众所真正信仰,只要缺乏有效的行政权力的监视,人们便会毫无顾忌地违法,而不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良知义务。⑤在日常生活之中,普遍地违背公共道德和公共规范,并不意味着公众普遍丧失道德感,而只是他们将价值相对化和实用化了。实际上最基本的价值和良知还是有的,我们常常用以衡量社会、批判别人,虽然很多人内心仍有这套价值标准,但它已不再成为人们坚定的绝对的信仰,而变得可以视具体场景灵活变通运用。从社会整体而言,价值的实用主义体现在功利主义的公共道德观,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来衡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道德性,从社会个体来说,在不同的语境下实用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价值标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潜规则。比如,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一方面,家长们灌输那些千年不变的大道理,教孩子做正人君子,但遇到具体的事,大道理不管用,他们又不得不向孩子传授高度变通的小道理。久而久之,在这种普遍的价值实用主义的氛围之中,人们便习惯了按照道德的双重标准、乃至多重标准生活,道德人格趋于分裂而又不自觉地按照某种实用理性统一起来。(节选自许纪霖《如何重建中国的伦理与信仰》一文,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在当下的中国,各种伦理的底线不断被突破,其原因是维系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B.规范伦理可以维系社会秩序,对法律起着支撑作用。C.孔子所说的仁是规范伦理,礼是德性伦理,二者关系紧密。D.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内心已缺乏最基本的价值和良知,做事情只根据具体场景灵活变通。E.在现代社会,正当属于规范伦理,好属于德性伦理,但正当并不一定就是好。2.下列关于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中国人的德性伦理,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伦理规范。B.孟子着重修身和心性,就是重视伦理规范;荀子强调外在的礼治,重视德性伦理。C.规范伦理比德性伦理更重要,因为它让我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D.一个人的价值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德性伦理。3.

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法律和道德规范不为公众真正信仰的现象?(4分)4.我们每个人激烈地批评、讨厌所谓的开后门、拉关系,但当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找关系,我们相信拼爹,也恨爹不是钢。结合文章的观点,谈谈这一现象反映的问题。(4分)参考答案1.BE2.A3.这是因为:①这些法律和道德背后缺乏一个超越客观性或历史性的价值信仰体系的支撑(1分),它们没有内化为自觉的良知(1分);②这些法律和道德规范在制订的时候,缺乏公众的普遍参与和公共讨论(1分),在产生程序上却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无法成为公民的自我立法(1分)。(加粗字体为得分点,意思对即可)4.这种现象反映出公众将道德感等价值信仰相对化和实用化(1分)。我们内心拥有最基本的价值和良知,但这些价值标准已不再是我们坚定的绝对的信仰,而变得可以视具体场景灵活变通运用(1分)。我们常常用内心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社会、批 判别人,所以我们激烈地批评、讨厌所谓的开后门、拉关系(1分)。但社会整体和个体的价值实用主义(1分)又使得我们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做出找关系等 行为来,导致我们按照道德的双重标准、乃至多重标准生活。(加粗字体为得分点,意思对即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