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新闻报道 > 列表页

新闻报道策划名词解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7  分类: 新闻报道 手机版

篇一:新闻报道策划整理

填空

1、新闻的美包括:真实美、朴素美、色彩美、语言美

2、新闻要素分为:显性要素、隐性要素

3、审美性原则有哪些:内容美、情感美、语言美、形式美

4、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是;创新

5突破思维定势的过程

6、受众心理特征: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求同,求乐,逆反,

7、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的特征:及时性,紧迫性,谨慎性,应变性,现场感,连续性,立体性。

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传播的主题运用信息传播的各种手段,为广大受众提供最佳新闻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2、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新闻事实中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

3、逆向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

4、新闻专题报道:是指传媒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板块里,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某一特殊人物、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内容主题的揭示或研究报道。

5、暗访:也称隐性采访,它是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采访者不公开啊自己的身份,不公开采访目的,不公开自己的采访工具,深入被采访的对象和事件之中的一种采访报道方式。

6、会议报到:是对会议议程、会议内容和会议精神进行广泛介绍、宣传的一种传播形式。

7、专栏:是媒体为了刊播某一类大致相同内容的稿件或节目而形成的拥有较为固定的名称和位置的版面或时间。

简答

新闻报道策划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

2.有利于获得最大效益

3.有利于挖掘新闻资源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新闻报道策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吸引眼球,制造假新闻事件

2.违反道德准则,丧失社会良知

3.违反法律准则,参与共同犯罪

4.哗众取宠,违背事物发展规律

5.审查程序缺失,致使策划失败

6.将文学创作与新闻报道混为一谈

新闻报道策划的服务价值主要表现

方针政策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党和政府的科学领导组织下进行的,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于各个地区、企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影响至关重大。 思想观念服务;解放思想是一项伴随着社会自然和人类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科学知识服务;当今时代,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力量的对比。

生活消费服务;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消费与之相适应的发生着变化,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变化,也有精神生活上的变化。

在考虑策划的服务价值时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1.广泛性与特殊性

2.权威性与多样性

3.通俗性与高雅性

4.现实性与超前性

5.批评性与建设性

新闻报道策划关注的“新”大致包括

1.新近产生的事物。一方面,新闻报道要反映新近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了的苗头或经验;另一方面,新闻报道还要反映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2.新近消亡的事物。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新事物的产生可以反映时代的发展,旧事物的消亡也可以从另一方面展示时代的风采。

3.新近发现的事物。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即使新近发生的事物也不少,但大多数事物都未被我们所发现。我们要报道的只能是被我们发现了的、读者所需要的、我们可以报道的事物。这类事物既可以是最近发生的,也可以是以前发生的,但必须是新近发现的。

4.新近变动的事物。除了许多新近发现的事物外,有不少事物虽已发生,但还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着,而且有报道的价值。对于这一类食物应予以关注。

分析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的关系

1.核实事实的真实性,只有事实本身是真实的,而且在反映隐性要素是它也是真实的,这样的事实才能为策划者所用

2.根据隐性要素的需要,选择能够表现和说明隐性要素的真实事实,我们一定要选取那些既能反映主题,又有可读性的素材

3.对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独立的、深入的、符合真实事实的科学判断,揭示其内在的真正意义

观察角度的方法

1、正向角度方法:对于反映人间真情和社会正气的典型报道,一般常用这种方法。他要求报道者按着事物发生发展的方向,揭示该事物所蕴藏的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

2、逆向角度方法:与正向相反而动。采取逆向角度来观察、报道事物,可以避免大家都在正向道上拥挤的状况,同时也能给受众以神奇之感。只要策划到位,会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3、侧向角度方法:事物是一个多面体,选择某一个侧面展示其为人们所不知但又想知的事物,是很受读者欢迎的。

4、纵向角度方法:是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方法,也就是从时间的角度,从古到今、从旧到新,穿越历史的隧道,沿着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顺序描述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轨迹。

5、横向角度方法:主要从空间的角度来看问题,要求策划者眼界开阔一点、胸怀开阔一点、思想开放一点,掌握全局,掌握整体,写出有气势有联系的文章来。

新闻报道策划的可行性原则内容

1、选题的可行性:对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选题,必须首先考虑这一选题是否为政府所允许,文章提出的问题政府部门能否较快较好地解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体察民情,为人民分忧,为群众排难是十分应该的,但是应该有一个度。

2、策划的周密性: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作为策划者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围绕我们最终的目标作最详尽的策划,方案越细致,实施起来越得心应手,越有效率。

3、结果的有效性:就是要对方案运行的结果进行充分的估计,看是否能到到预期的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受众心理的满足基本原则包括

1、引起注意,满足受众需要: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满足需要的前提,对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连注意都没有,很难想象其接受信息的需求会得到满足。

2、传播美感,满足受众需要: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在新闻传播中一切具有美的东西(包括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美的传播能使受众对传播内容产生热爱、喜悦和快慰之感,这对于促使受众接受报道、提高道德情操是大有好处的。

3、采用两面宣传,满足受众需要:在报道中有两种形式,只向受众介绍那些有利于证明自己所宣传的思想的论据和事实,为一面宣传;同时也向受众介绍对立方面的观点和论据,为两面宣传;无论采用一面还是二面宣传,都要根据受众、报道内容、目标和策划者的需要等情况而定,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4、突出个性,满足受众需要:个性特征包括报道手段、报道内容、报道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同的传播媒介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这些差异要求策划者正确认识,选择有利于传播实效的手段。既要做到大众化,又要根据报道内容所涉及的主要对象的差异,是传播内容和形式具有个性化特征。

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

1.时效性强:突发事件从时间上来看,有的是即时性的,稍纵即逝;有的是要持续一段时间。但不论是哪一种,它的发生都是突然的(包括那些虽有预测但无法准确判断的事件)

2.变动性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不会立即停止,即使整体事件的变动停止,某些具体内容也可能会继续变动,继而牵动整个事件的新变动,从而使突发事件呈现出多阶段和多状态,而且这些阶段和状态极其短暂,相互之间还会快速交替演变。

3.不确定性大:突发事件往往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让人们始料不及,而且其发展不会按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其结果也可能违背人们的正常思维,因而叫人们很难把握。

4.影响面广: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灾难性”,往往会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从而在极短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一般这类事件涉及人心、政策、知识等领域,涉及的地域和人群较多,影响面也相对广泛。 新闻专题报道之所以受到民众的欢迎是因为:99

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思想解放的浪潮冲破了许多禁区,新闻界获得空前解放,除了重大政治新闻外,新闻的垄断状态被逐渐打破。在这个大背景下,新闻作为一种服务性大众媒体的多种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因此,新闻报道的领域也随之不断开放、拓展,允许人们对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许多角度的思考和议论。于是,新闻专题报道形式应运而生,以大容量、大思考的姿态登台,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其次,高新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传播手段。数码相机、卫星技术、电脑网络等新兴科技在新闻领域运用,使得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几乎可以达到同步传达,人们并不满足,希望知道新闻背后发生的故事、揭示的问题、引起的思考等,新闻专题应运而生。之所以新闻专题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广大受众对发生国内外的热点、难点问题普遍关心。而这些问题在消息中难以承载,是这种报道形式成为圆满回答读者关注的最好载体。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政策走向,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分析,更是专题报道的所长。

暗访中常见的侵权行为:123

(1)暗访:也称隐性采访,它是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采访者不公开啊自己的身份,不公开采访目的,不公开自己的采访工具,深入被采访的对象和事件之中的一种采访报道方式。

(1)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如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这是隐形采访最容易发生侵权行为之所在;

(2)泄漏国家秘密

(3)侵犯商业秘密

(4)侵害未成年人和妇女的合法权益

(5)使用不法手段获取消息,包括使用录音、录像、照相器材,从而违背《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会议报道策划应注意的问题:156

(一)重视会议内容,加强双方互动:抓住会议的新闻点;增强信息的权威性;突出情感的贴近性;转化报道主配角色

(二)跳出会议新闻,抓住鲜活内容:挖掘反映先进执政理念的新做法;挖掘折射时代文明进步的好风尚;挖掘富有人情味、人性化的情节;挖掘具有警示、警醒意义的反常现象

(三)确立报道定位,力争双方满意:媒体“软硬兼施”策划好问题,做到上下结合而“居其中”,从方方面面去衡量报道的内容,找到一个沟通上下、兼顾两方的集合点,达到双方相对平衡,争取做到领导、群众都满意

(四)讲求形式创新,凸显会议内容:破除陈腐文风,更新表达方式;体裁多种多样,形式活泼新颖

(五)重视摄影报道,图文双翼并茂:明确新闻照片传递的绝非仅仅是信息,还蕴含情感因素;新闻摄影要注重细节,以小见大;精心编排,力求创新

(六)板式设计简明明了,读者更容易找到“信息点”:如何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的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就需要在版面编排上下大功夫

(七)多媒体联合互动,寻求个性化突破

(八)突出主持人个性,突出个性化品牌

专栏的分类 167

所谓专栏,是媒体为了刊播某一类大致相同内容的稿件或节目而形成的拥有较为固定的名称和位置的版面或时间。

1、新闻专栏;新闻专栏在媒体的专栏中所占比例最大,所引起的关注度也最大。

2、评论专栏;评论专栏是媒体上开设的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评论的言论性专栏,以报纸刊发的较多

3、服务专栏;服务专栏不受时间限制,也不管事件大小,特别能体现对受众的重视,因而开设得较为普遍而且稳定

4、个人专栏;个人专栏在报纸中较为常见

5、访谈类专栏;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邀请一些专家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到媒体编辑部或演播室共同就某一话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使新闻更加吸引受众

6、舆论监督和群众呼声栏目;为了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不少媒体开辟了舆论监督的专栏和反映群众呼声的专栏。

7、媒体新闻与观点摘要专栏;今年来,不少媒体相互间进行联动,互相介绍对方媒体有影响、有特点的新闻报道和言论,给受众提供更多、更新的新闻信息和观点分析。

8、科学专栏;包括解释性、知识性、学术性专栏。这种专栏的特点是解释和传播某种新成果、新知识或交流学术动态与见解,主要采用的写作手段是解释性新闻、特稿、专栏、综述等。

除此,还有因时间而设的纪念性专栏、因事件而设的跟踪性专栏,还有固定性专栏和不固定性专栏,还有政治军事专栏、经济生活专栏、文化体育专栏,还有因为不同人群而设置的领导干部、企业家、公务员、工人农民、老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专栏。

新闻摄影报道者的素质要求:194

(一)注重新闻发现;新闻记者都要注重新闻发现,没有了发现,也就没有了新闻报道。

(二)培养创新意识;所谓创新就是要超越传统、超越他人、超越自己。

(三)提高审美情趣;新闻摄影报道虽然不是美术创作,但是,追求美的情趣却是题中之义。

(四)加强文学修养;一幅成功的新闻摄影报道作品绝非仅仅取决于镜头前的景物,还取决于镜头后面记者的功力,这些功力除了对事实认识的深刻性外,还在于记者的文学修养。

(五)恪守职业道德;新闻记者要讲求职业道德,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于摄影记者来讲,可能会有特殊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摄影是在瞬间完成的,它反映的是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摄影记者恪守职业道德,首先要做到报道的真实性。在新闻摄影报道中,记者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

篇二:新闻名词解释

1、 新闻: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易碎性等非基本特性。一是根据特定的报道内容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二是根据新闻发生地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 三是以新闻的时间性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四是根据特定的报道要求和报道形式,同时也考虑到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 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的本源,即新闻的根本依据和源泉,也即新闻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这是新闻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就要求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反对新闻造假或新闻失实。

3、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从其他报刊转载,也是新闻材料的重要来源。”

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联系:新闻来源必须符合新闻本源的要求,新闻本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来源。 两者的区别:新闻本源问题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新闻本体的一种思考,而新闻来源则是从专业意义上对新闻材料出处的一种描述。 西方新闻媒体一般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4、 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只能按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客观的陈述,其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形象、 言论和行动,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包括一切具体细节,都必须用准确的文字作真实的交待,不得虚构、夸张和粉饰,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真实性的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真实;二是总体真实。

5、 新闻的新鲜性:只有新近发生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新经验,即一切能给

人们带来新消息、新意见的具有新意的新鲜事实才有资格成为新闻。 新鲜性的两层含义:一是事实要新;二是报道手法要新。

6、 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如不能得到及时的传播,新闻就会成为旧闻,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因此,新闻报道总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最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传播给公众。正确处理“及时性”与“时宜性”的关系、“抢”与“压”的关系。

7、 新闻的公开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只有公开报道出来,为公众所知晓,为社会所承认,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媒体制作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公众传播。真实性使新闻区别于文学,新鲜性使新闻区别于历史,及时性使新闻区别于普通信息,公开性使新闻区别于情报。

8、 五要素说或六要素说: 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主要人物(何人,Who);新闻事件(何 事,

新闻报道策划名词解释

What);事件发生的时间(何时,When);事件发生的地点(何地, Where);事件发生的原因(何因,Why)。以上俗称五W。六要素是指再加上一个H,即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How)。全能型导语即五个W和一个H的高度浓缩。新闻要素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从而保持新闻的具体真实。二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三是有助于编辑进一步核对新闻事实,及时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9、 硬新闻:所谓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

内容的重大信息的报道。这类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可以为人们的政治、

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它有两个严格要求:一是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二是报道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10、 软新闻:所谓软新闻,多指关于社会、市井、风俗、民情等方面的情况或趣闻轶事 的报道,也包括带人情味的特写。软新闻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时间性不强,但特别讲究写作技巧。

11、 新闻选择:所谓新闻选择,就是新闻从业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和挑选,以确定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行为。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新闻就是挑选事实的艺术。采访、写作和编辑这三个新闻制作的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是价值标准,二是法律法规标准。价值标准包括:新闻价值,宣传价值。

12、 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的“五性”: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时宜性。

13、 新闻敏感:所谓新闻敏感,指记者编辑超出常人的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第六感官”等是它的形象说法。它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新闻敏感的强弱与新闻采访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判断那些看来无关紧要的新闻线索,有可能导致发现重要新闻;二是迅速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诸多事实中新闻价值孰主孰次;三是迅速判断这一事实是否为读者所关心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四是迅速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有关,从而挖掘出更重要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一是靠理论的积累,二是靠实践的锻炼。

14、 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这个定义的核心有两部分:一是强调要从社会需要(主要是受众需要)出发来把握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新闻,只有传播出来,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才能说它有价值,否则,任何价值都将没有依托。二是强调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最终还是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所含有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些素质,这些素质是客观存在的。新闻 价值的要素:不变要素:真实性和新鲜性。可变要素: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则新闻具备了两个不变要素,便具有了新闻价值,而如果同时所具有的可变要素越多、越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15、 新闻事业:所谓新闻事业,即专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从新闻事业社会属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将新闻事业概括为:运用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新闻事业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人际新闻传播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二是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三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四是拥有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专职从业人员;五是面向社会大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16、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及其组织者运用舆论对社会运行中一切有害现象进行批评、督察、预警的行为。舆论批评(表层位置);舆论督察(主导位置);舆论预警(深层位置)

17、 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传媒为主体进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1、新闻舆论监督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3、新闻舆论监督是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4、对新闻传媒自身来说,也是履行社会职责,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的手段。

18、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指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

织原则的行为准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共产党的党性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共产党对于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的总的看法,它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处理新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最早明确提出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是列宁。1942年,中共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新闻报道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第二,政治上正确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进行舆论导向。第三,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各级党的机关报和各类新闻单位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工作。新闻单位除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外,还必须遵守宣传纪律。在党领导之下的所有新闻单位,所有新闻事业中的党组织,所有在新闻事业中工作的共产党员,都不允许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公开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定、指示的报道或言论。有不同意见,应按照党章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向党组织反映。

19、 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有两种含义: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社会舆论特别是作为社会舆论主体的公众。

20、 新闻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就是以新闻媒体为实施主体所进行的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一是要用受众信服的事实说话,充分发挥事实的作用;二是要在真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言简意赅的解释点评;三是要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四是要在与受众的平等交流中实现引导。

新闻: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内涵: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接近性 时新性 趣味性 重要性 显著性。(区分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

基本特征即上述的5要素

新闻真实性的概念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二、新闻真实性的特性

一、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强调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落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实处,就是指每一具体的新闻报道与其报道对象的符合性,一定"全体"报道与相应时空范围内整体事实对象的符合性。由于新闻是对真实存在的事实的报道,这就决定了事实性真实是新闻真实最重要、最突出的特性。

二、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新闻传播的过程性决定了新闻真实是一种过程性的真实,一方面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本真真实",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对事实的反映和再现产生了"再现真实"的问题,这是新闻真实性的核心环节。三、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作为一种理想追求,新闻传播的目标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即新闻报道与对象的本来面目绝对符合。然而,绝对真实观是不符合新闻传播实际的,实际的情况是:新闻传播达到的真实性是有限度的。四、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是以一定时间点为结点的真实。新闻真实追求的是当下的现在真实,不能把真实轻易留给历史,这是新闻传播主体对新闻真实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也是既对现实负责、又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四)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五)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实质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六)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七)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定义的内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与具体要求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八)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取向

(九)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十一)文艺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三贴近" (十二)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十三)胡锦涛总书记 2008 年 6 月 20 日 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关于新闻舆论的

性质、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 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 关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责任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2009 年修订颁布)《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篇三: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 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 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 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 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 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 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 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24. 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

25. 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6. 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

27.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