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应急预案 > 列表页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应急预案 手机版

篇一: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些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件频频发生。如2008年的特大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灾害,2010年的玉树地震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及三鹿奶粉事件、瓮安群体性事件,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威胁。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有些事件甚至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成功应对突发事件,就会把一场灾难,转化为一次机遇,更加凝聚人心;如果应对失误,就会酿成更大的灾难,就会丢失民心,失去民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绩效,已经成为考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和控制事故扩大的重要手段。

1.2 项目目标

根据政府的紧急事件的处置机制,建设一套辅助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遵照危机管理理论,平战结合,平时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完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检索和匹配预案,指导工作人员完成应急响应的协调、联络和监督等工作;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及时进行善后处理及对事件进行评估并对预案进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政府应对公共事件处理的能力,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重要信息保障。

2 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功能结构图

2.1 预案模版管理

预案模版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相当于应急预案的提纲和目录。系统根据不同预案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也可以根据事件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模版基本信息以及模版的目录结构、目录类型,在预案编制时编制人员选择相应的预案模版,系统自动对预案模版和预案索引进行绑定,编制人员就可以根据模版大纲编制预案内容,管理功能包括对预案模版的基本信息和目录结构类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修改等管理。

2.1.1 预案模版基本信息管理

定义预案模版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和使用说明等。模版基本信息是模版在模版库中的唯一信息,包括模版编号和模版版本号,在预案编制时通过预案基本条件检索匹配到预案模版,从而根据模版索引检索到模版目录。

2.1.2 预案模版编制管理

预案模版各项内容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包括模版的各层次级别目录树、目录项的类型(如文本、列表

等)等功能。预案模版编制管理是对模版的目录结构、层次级别顺序以及类型的定义,在模版基本信息创建后模版本身是没有模版目录,需要编制人员根据预案需要进行定义,可以按预案类型或者事件类型进行模版定义,选择模版索引后系统跳转到模版目录定义界面,编制人员在界面中定义不同的目录名称、目录顺序以及目录类型,定义完成后提交到系统后台,系统根据定义把目录索引和模版索引进行绑定并保存到模版库中形成完整的预案模版。

2.1.3 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管理

包括预案模版的分类管理和目录类型管理。

系统在交付使用时,已内置了一些常用的类型和目录。在未来的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利用此项功能,自行灵活定义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案和预案目录,以适应不同预案编制的需要。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是预案模版目录的重要组成部份,基础数据主要是包括应急资源、成员单位及职责、应急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等需要数字化格式化的内容输入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有相应的索引,在预案模版定义时选择相应的基础目录信息跟预案模版索引进行绑定,这样所有基础目录通过索引绑定形成各种结构的预案模版。

预案分类管理:

目录类型管理:

2.2 预案编制管理

系统根据应急预案中的要素信息,提供结构化的应急预案信息、响应事件、应急资源配置、处置程序等信息要素的输入和变更等界面功能,并能按照用户工作习惯方式友好地回显预案内容。

用户在编制数字预案时选择预案模版,按照向导提示编制,也可以参照某项预案进行修改编制。系统支持数字预案保存、修改、删除功能。

应急预案制作还包括电子地图方案制作接口,通过该接口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定位、标注和文字的编写,进行编辑和布置应急预案的人力和资源安排。

用户可以上传和下载与编制预案相关的附件,编辑简要说明。系统自动记录上传和下载的时间。

篇二: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般应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本学科领域相关法律专家,苏木镇、场代表等相关人员。

(四)旗地震站应就旗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旗法制办意见。

(五)旗地震站将旗地震应急预案报巴彦淖尔市地震局核准。

(六)旗地震站将旗地震应急预案报旗政府,上报时应附巴彦淖尔市地震局有关部门核准文件,各征求意见单位复函、专家评审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和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十一条旗地震站地震紧急预案,旗相关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由旗政府应急办、旗地震站组织审查,由审查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二条苏木镇、场地震应急预案需报旗地震站审查核准。苏木镇、场负责指导、检查本辖区基层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必要时组织审查。

第二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由旗政府应急办、地震站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审查,由本旗行业管理部门或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四条由旗委、旗政府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活动期间地震应急保障预案,参照旗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批准程序办理。由旗直属部门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活动期间地震安全应急保障预案,参照旗级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审查与批准程序办理。

第二十五条备案工作由旗地震应急预案的起草单位负责,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在制定完成三十日内报送备案。旗地震应急预案报巴彦淖尔市地震局备案。旗相关部门地震应急预案、苏木镇、场、基层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报旗地震站备案。企事业单位地震应急预案报旗政府地震部门和行业主管的相关部门备案。由旗委、旗政府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活动期间地震安全应急保障预案报巴彦淖尔市地震局备案,由旗直属部门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活动期间,地震安全应急保障预案报旗地震站备案。

第二十六条旗地震工作部门对报送备案的地震应急预案应进行登记,并出具预案备案登记凭据。

报送备案的地震应急预案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或者程序,或出现与上级地震应急预案不衔接等情况的,应当自接受备案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告知预案制定机关或者单位予以改正,预案制定机关或单位应当自接到告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反馈处理情况。

第二十七条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及时通过政府文件、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确需保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企事业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也应采取适当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旗地震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预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七章 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评估与修订

第二十九条旗地震站具体负责地震应急预案的社会宣传。

第三十条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或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对管理人员和应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预案实施。

第三十一条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或单位应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或专项演练。旗重要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原则上每年应组织一至两次演练。

第三十二条各相关单位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演习)需在演练前十日之内,将应急演练方案报旗政府应急办、旗地震站及相关旗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必要时通过媒体或其他形式告知社会公众,演练时应注意了解和收集公众的反应,若发生因演练引发地震传闻时,应立即上报旗政府应急办、旗地震站、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平息地震传闻。

第三十三条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机关或单位应按照规定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第三十四条地震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或者综合演练结束后,预案制定机关或者单位应当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评估,提出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作为修定地震

应急预案和预案编写标准的科学依据。

第三十五章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应当掌握地震应急工作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预案的执行情况、预案的适用性、应急指挥和协调联动的科学性、应急处置程序的可操作性、应急岗位设置和应急保障措施的针对性等进行评估。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1、 相关部门:是指在《乌拉特中旗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承担地震应急职责的相关部门和

单位。

2、 企事业单位:是指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影剧院、饭店(宾馆)、交通枢纽场站、人

口密集场所、地震次生灾害源管理单位和生命线工程管理单位等。

3、 基层单位:是指经济功能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

4、 大型活动期间地震安全应急保障预案:是指由旗委、旗政府主办或承办的,以及相关部

门主办或承办的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期间制定的地震安全应急保障预案。 第三十七条各苏木镇场、各单位可依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由旗地震站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三: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智慧城市应用: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13-03-19 14:20:07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多种应急突发情景:自然灾害(如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瓦斯爆炸、有害物泄漏、煤矿坍塌等)、公共卫生(如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自来水污染、流行性出血热等)、社会安全(如非法集会、出租车停运、暴力事件、公交车爆炸、重大火灾等)。这些应急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就尤为重要。

“十二五”期间,城市应急管理依托物联网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屏监控等传感核心技术手段,以及应急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政务物联数据专网、无线宽带专网等网络,将应急体系建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和通信能力的网络和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体系中设备设施和业务环境的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警以及统一指挥调度和应对的需求,提升应急管理领域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同时,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城市对各种信息的获取,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为整个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时代”)推出的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能够随时跟踪突发公共紧急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

事件(如灾害事故、流行病、恶性案件等)动态,掌握应急资源和应急队伍现状,以便于发生预警事件时能够实施及时、有效的通信指挥调度。本系统设计基于城市应急联动的理念,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统一应急、联合行动,真正实现社会服务的联动,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

系统架构

图1 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图

赛迪时代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独立地完成城市应急管理的各项功能,而且能够与赛迪时代智慧城市系列的各项产品与解决方案互相兼容,共同形成一个可组装可拆卸的、松耦合高内聚的大规模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构成一套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系统功能

赛迪时代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的建设:

1. 危险源监测子系统

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城市危险源、重要目标进行监测和可视化管理,利用QR2A和2R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和分级管理。实现了危险源信息管理、危险源事故后果分析、危险源分级和危险源统计分析。

2. 应急保障子系统

实施对专业队伍、储备物资、救援装备、交通运输、通信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系统,可直观展现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并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用于综合、集中、数字化的管理应急指挥所涉及的各类资源的所在位置、状态与分布情况等信息,并为预案制作、应急指挥提供数据支持。

3. 预测预警子系统

实现突发事件的综合预警和衍生、次生灾害后果分析。实现突发事件的早期预警、趋势预测。结合事件进展情况,对事件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后果进行综合研判。为上级预测预警系统提供事件报送信息、本级的预测预警分析和建议,现场监测监控数据等。接收上级预测预警系统给本级应急平台下发预警分级建议和预测分析结果。

4.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通过在地图上标注目标,了解周边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相应人员分布情况,从而实现科学决策。解决了传统纸质预案的存储、管理、升级和使用不便等问题,实现动态加载数据生成指挥体系和任务列表,为应急指挥快速制定多套数字化方案,为指挥自动化提供基础和依据。

5. 指挥调度子系统

应急平台和部门级应急平台能够将事发现场采集的多媒体信息、气象信息、环境信息等传输到应急平台中心,应急专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资源部署、人员疏散方案,通过基于GIS开发的协同标绘系统,将救援方案推送给现场事件处置人员,方便展开快速救援,做到“上情下达”。同时,根据事件发展态势,现场人员利用移动GIS应急平台及时同步现场情况,做到“下情上传”,使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做到多方协同,有序开展,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图2 应急现场指挥调度示意图

6. 应急评估子系统

应急评估子系统可以记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再现应急过程;按照评价模型对应急过程前的应急能力、过程中的及时性、过程后的有效性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估,生成评估报告。

7. 模拟演练子系统

模拟演练子系统在安全领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建立了一套能提供应急预案演练、救灾操作培训等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系统依据“培训与演练相结合、进阶式应急演练过程”的模式,建立以基础数据库为辅、阶段式训练进程为主、并配有考试考核功能的系统架构,循序渐进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并通过对应急预案的演练过程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应急队伍和指挥人员在不断地学习和练习中提高他们的指挥能力、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能迅速处理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

图3 模拟演练流程图

8. 值班管理子系统

值班管理子系统包括工作交接,告警信息采集及告警信息处理功,预案监督执行,信息发布等功能。

系统价值

赛迪时代应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为城市应急管理带来如下重要意义:

1. 加快应急一体化建设步伐

利用通信传输系统、主机与存储系统、局域网、装载平台等作为基础支撑,实现现场应急的综合应用。移动应急平台可以在移动和静止状态下使用,通过多种链路通信互联技术和卫星等通信手段,实现应急平台间互连互通,具有现场应急通信、监测监控、现场会商、综合分析和研判、决策指挥、移动办公、定位导航等功能。

2. 推进多网融合趋势

实现有线、无线、网络、卫星通信全面覆盖。系统由计算机骨干网络、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无线移动数据传输系统、有线通信子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图像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语音记录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等组成,在对上述系统进行高度集成的基础上推动了统一的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的建立。

3. 物联网感知技术将与应急建设实现融合发展

将物联感知技术应用到在线监测、定位追溯、自动报警、调度指挥、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中,实现城市应急的全方位联合,将机/手动警报、车载警报器和一定数量的GPS导航系统部署到社区和各个重要的经济目标并实现信息化联网管理,从而形成广覆盖,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与机制。

4. 智能化态势分析

建立多级多方协同会商、态势推演和多主体决策技术。通过跨平台异地会商、多图层专业标绘和多源信息融合,实现了预警信息、事件态势、资源调度、力量部署、灾民疏散与安置的动态展示和综合分析,为应急处置中的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协同应急提供了技术手段。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