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主旨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中心意思,,中心句提炼法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0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如何归纳文章主旨

如何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归纳文章的主旨的方法:

一、中心句提炼法

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如《苏州园林》既有各段的中心句,又有全文的中心句:“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就是全文的主旨。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二、归纳综合法

大多数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图密切相关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背景分析法

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时代性,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还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作者的个性特征。因此,分析组织文章主旨,还要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思想背景。

四、形象分析法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运用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如《孔乙己》,从环境、相关人物、情节及细节等方面综合起来看,可知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迂腐、麻本、受尽人间凉薄、嘲笑,甚至遭迫害的旧读书人的形象。从他的经历与遭遇中不难领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在于讽刺孔乙己这类人的迂腐麻木,在于批判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批判那些冷漠、无聊、麻木的看客。

五、意境分析法

象征性的作品,总有感人至深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要善于从人物言行中,从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从作品精心描绘的画面景物中,挖掘丰富的潜台词,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去探求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独特的自我”,与作品、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表面上是赞美白杨树,实则是歌颂北方军民,歌颂北方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就是文章的主旨。

当然,以上几种分析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并不是单独运用的。我们具体操作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各种文体归纳主旨的技巧

一.记叙文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二.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中心句(关键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3.综合创新。 也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大自然警号长鸣》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归纳主旨的格式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1 。文学作品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篇二:做阅读题的方法

阅读方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说明描写

1.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的大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

2.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3.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4.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5.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6.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7.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8.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9.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10.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3、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1、 文章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惋惜、思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一、 概括题: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问文章结构题

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篇三:理解作者观点 提炼文章中心

理解作者观点 提炼文章中心

【考点综述】

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文章中心的提炼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自然离不开对作者思想观点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人、事、物态度的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作品的形象或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

分析、提炼文章中心则主要是指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议论文中指明确文章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所有的文章无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有中心,都是有中心主题的。而且都是有写作目的,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情感??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归纳中心思想,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技法指导】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一项综合性的阅读能力,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确定文章体裁特点的基础上,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文体不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现方法也不同。如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我们不光要分析议论文的论点、分论点,还要分析其论证材料,特别是正反两面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感情;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学作品的语句多有含蓄性、多义性、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因而作者的观点态度较含蓄,只有通过对事件、人物、意境等的深入分析,才能把握。2.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点睛之笔,人物、景物的描绘,全文的主要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及划分段落层次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从隐含信息处综合分析、比较鉴别。现代文阅读离不开综合比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往往分散在多处,需要我们认真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这些内容一般可通过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获得。

分析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1.审题概括法。这是众多概括中心思想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有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启发我们正确地概括中心思想。但是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一定要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与题目的内在关系。如果题目已简洁地点明了中心思想,我们就可以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上适当增加词语,将其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这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2.摘句概括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要注意找出中心句,这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很有帮助。中心句一般都出现在课文的开头或结尾,也有少数出现在课文中间,有的中心句也会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不管怎样,对中心句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重点段概括法。许多文章总是某一部分或几段集中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段落叫作重点段。对文章的重点段进行认真的理解,去粗存精,然后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会很容易概括出来。4.主要内容概括法。这是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许多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不是非常明显。写事的记叙文总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人的记叙文则是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或心理活动来表现中心思想。因此,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一定要通读全文,理解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地分析、把握、领会作者写这些主要内容的意图。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可以用比较简练、准确、

完整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提取并不能仅仅拘泥于上述几种方法,最为重要的是对文章的反复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中心的概括就较为容易了。

为了真正达到准确地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这一目的,解题时要注意三个原则:⑴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⑵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⑶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概述中心要点时,要液晶保持概念的一致;⑵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⑶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确切;⑷注意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这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必要条件;⑸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⑹掌握常用方法:标题法、开篇法、结尾法、摘录关键句法、自拟法。

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始终是阅读文章的重要目标。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认真体会,厚积才能薄发,才能迅速体会到作者的意图;还希望同学们善于归纳总结,找到自己阅读把握主旨的窍门。

【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父亲的自行车

余杰

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 要一道道地检查,夜夜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④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了一堆废铁了。”我想

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1.请概括写出全文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的几件具体事例。

2.联系语境,品味下边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

句。

3.第③段文字所写材料都没围绕父亲的自行车来写,这是否脱离了全文中心?请探究并简述理由。

4.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想了许久”才回信,“我”此时想了些什么?请续写出“我”回信的一部分内容(50字左右)。

爸,别

主旨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中心意思 ,中心句提炼法

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解析】

《父亲的自行车》是一篇表达父子亲情的情感美文,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线索,通过具体事情描写自己与父亲的深厚感情。文章后的四道考题,虽然命题角度不同,但都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概括的相关。

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主要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的内容要把握文章的中心。题干中提出的“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实则既本文的中心,概括事情要围绕这一要求进行。参考答案:接送儿子上下学;辅导儿子的学习;看望生病的儿子。

第2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理解。结合全文来看这一句相关的事情是表现全文中心的典型事例,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助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概括。“淡淡地”从语气的角度表现了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反映了父亲对独生子朴素而深沉的爱。

第3题考查的文章中心与选材内容的关系分析,父亲的自行车只是全文的线索,并不是全文的中心,全文的中心是“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而第③段所写的内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我”崇拜父亲的原因,所以该段并没有脱离全文的中心。

第4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续写,续写出“我”回信的一部分内容,应在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续写的内容只要与文章中心相关与上文相连贯即可。

理解重要词语例谈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指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所谓“重要词句”就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的词句。

【解答技巧】

在阅读时,理解词语的意义往往要凭我们的心智和知识储备去正确认识。在确

定词语含义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识别和判断。思考时要利用对词语意义的记忆或根据词语在句段中的位置去确认。判断词语意义的准确程度还取决于我们的语感和解答技巧。

下面就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

一、结合语境区别褒贬

每个词语都有基本义,但有时因了特定语言环境的需要,将词语赋予临时意思

要准确理解临时意思,就要结合语境,根据作者的情感去揣测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片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

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选自魏巍的《我的老师》)

“狡猾”原是贬义,解释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我们如果按照本义去理解,就与作者的本意违道而驰了。在这里要表达的是老师爱学生,从不打骂学生,这次似乎打了,但教鞭只是轻轻地敲在石板上,“我”很快明白了老师的意义。这是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爱戴,所以在这里作褒义,是“调皮”、“机灵”的意思。

二、识别修辞 理解词义

有的“重要词语”,我们还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去揣摩词义。如运用的是比喻修

辞,那么我们就要弄清它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如运用的是双关修辞,那么就要明白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运用的是象征手法,那么就要找出象征的对象。为了提高保险系数,我们在找出相似点后,还可以用代入法来检验。

例:阅读冰心的小诗《母亲》,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

母亲呵/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我们可以运用“识别修辞”法来推断句中两个“风雨”的意思。前一个“风雨”是本义,指大自然中的风雨,而后一个“风雨”就是比喻义,我们从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入手,推测出所比喻的对象,即比喻失败或挫折。

三、删除压缩 对比效果

用删减词语的方法,去比较删减后的句子与原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以

此来领会词语的意思。如《以自己实力翻身》(见“能力提升”)一文中“评委个个无精打采,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嘴衔铅笔,心不在焉”,作者用“趴”、“衔”等动词来表现评委无精打采的神态举止,为了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我们可用删除法来压缩句子:“评委个个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这样就能比较出动词的重要作用。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以上这些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孤立运用,而要灵活

地综合运用。

真题引路

以自己实力翻身

姜钦峰 英国选修节目“英国天才”出赛现场。轮到36岁的保罗·波茨出场时,观众都

吓了一跳。此人身材矮胖,穿着皱巴巴的廉价西装,还豁了一颗门牙,相貌丑陋,表情木讷。见此模样,评委个个无精打采,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嘴衔铅笔,心不在焉。一名评委单手托腮,漫不经心地发问:“你原来从事什么职业?”“贩卖手机。”观众席上哄堂大笑,保罗顿时满脸通红,越发紧张。

评委催促保罗快唱,显然不愿在他身上浪费太多时间。此时,音乐缓缓响起,

保罗仿佛突然神灵附体一般,歌声一出,三位评委顿时目瞪口呆,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体,嘴上的铅笔早已滑落到地上。保罗演唱的是歌剧《图兰朵》选曲《今夜无人入眠》,他饱含深情的歌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一曲终了,技惊四座,所有观众起立鼓掌,全场沸腾。一名女评委甚至当场落泪。

今年夏天,这段比赛录像在网上点击量已超过2000万次!随后的比赛毫无悬念,保罗一路晋级,夺得总冠军。他的首张个人专辑一经推出,便登上了英国唱片销售榜冠军,销量超过后10名的总和。甚至有人大胆预言,新一代“歌王”已经诞生!

童年的保罗,因为相貌丑陋,性格孤僻,时常遭到伙伴们的取笑和欺负。在他

幼小的心灵中,曾经无数次憧憬,有朝一日自己能站在绚丽的舞台上,万众瞩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用着最卑微的生命,活出最耀眼的光彩!”

然而,阳光似乎忽略了这个不幸的孩子,直到28岁时,保罗才有机会参加歌唱..

比赛,并获得8000英镑奖金。这让他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唱歌梦想。他用这笔奖金专门去了意大利学习歌剧,回国后,他开始在一些歌剧团演出,凭着不懈努力,渐渐崭露头角。

2002年底,英国皇家歌剧院邀请他出演两部歌剧。幸运女神正向自己招手,保

罗欣喜若狂,却没料到噩运从此接踵而至。因为阑尾破裂,他不得不去医院做手术,不料引起并发症,只得重新开刀。为了不错过歌剧演出,保罗带伤彩排,结果伤口迸裂,再次入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好机遇擦肩而过。

噩运并未就此结束。伤病刚好不久,保罗又意外地从摩托车上摔下,造成锁骨

骨折,长时间无法站立,更别说唱歌。在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下,保罗山穷水尽,不得不依靠透支信用卡度日。伤愈之后,他只好在一家手机店打工,勉强维持生计,昔日的梦想已渐行渐远。

今年年初,当看到“英国天才”节目开播时,保罗按捺不住了,心底的梦想被

重新点燃。但是,想到自己相貌丑陋,年龄太大,他又迟疑了:“我行吗?”思虑再三,他最终鼓起勇气,决定参赛,并向母亲借钱,买了一套廉价西装作为演出服。此时的保罗,已经一无所有,除了一个遥远的梦想。

保罗终于梦想成真,人们被他的歌声打动,更为他的执著深深感动。有人问他,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他走到现在?保罗平静地说:“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别无选择。”

保罗·波茨的成功让我联想起了无数平民偶像的跻身,这些草根之所以能在这..

个时代雄起,是因为他们都是平民,而平民,以自己的实力翻身!(选自《意林·少年版》 2008年第4期)

1.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然而,阳光似乎忽略了这个不幸的孩子,直到28岁时,保罗才有机会参加歌..

唱比赛。( )

(2)这些草根之所以能在这个时代雄起,是因为他们都是平民,而平民,以自己的..

实力翻身!( )

提示:题中“阳光”,可以从借代修辞角度思考;“草根”可以从作者情感色彩上分析特定的含义。参考答案:(1)好运(2)平民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1)评委个个无精打采,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嘴衔铅笔,心不在焉。( ) ..

(2)歌声一出,三位评委顿时目瞪口呆,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体,嘴上的铅笔早已........

滑落到地上。( )

提示:运用“删除压缩”法,理解加点词语的作用。参考答案:(1)“趴”“ 衔”这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评委们对眼前的这个身材矮胖、相貌丑陋的人的鄙视或毫无兴趣,表现得无精打采。(2)“目瞪口呆”“不约而同”从侧面表现出保罗的歌声之美。

3.“我要用着最卑微的生命,活出最耀眼的光彩!”,“卑微”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提示:“卑微”,我们可以运用“提取要义”法去筛选和提炼。

参考答案:身材矮胖,相貌丑陋,身份低微。

学以致用

良心上的烙印

安宁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