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8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2016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6日在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杨益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暨“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5年,在省

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市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5618.1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48.04亿元,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46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4853.61亿元,增长10.6%;外贸出口1312.3亿元,增长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79亿美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8.74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82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3元,增长8.5%;城镇登记失业率2.44%;人口自然增长率7.4‰;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以上指标多数居于全省前列,但有6项指标没有达到我市预期目标。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积极应对困难,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三比一看”、“四个万家”等活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约45.8万人次,协调解决问题约5.9万个。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基本面。扩大有效投资,595项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67.1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5.2%;981项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55.0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4.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8%,企业直接融资1161.83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二)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60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26项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建设,京东方8.5代面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27.9亿元,增长8.8%。

全市技改投资790亿元,增长4.6%。福州高新区、临空经济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台商投资区、江阴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建设提速,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物联网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14个服务业重点产业,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鼓楼区跻身全国楼宇经济十大潜力城区。福州航空新开通16条航线,长乐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福州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1.13亿吨。鼓岭生态旅游区、永泰云顶旅游区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5家和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众创空间1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加快建设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4人、人才团队2个。

(三)创新体制机制,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稳妥开展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入民间资金157亿元。完成第三轮简政放权,市级审批服务事项取消49项、下放51项,33项审批服务事项在全国首创“市区同权、多点办理”。建立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梳理公布市本级7944项行政权力和10013项责任事项。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验收,建成启用全省首个市民服务中心。全面推广“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记企业数增长35.8%。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积分落户制度。闽侯国家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有序推进。

(四)拓展发展空间,大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福州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对接新区产业项目200多项、总投资超2500亿元,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超2000亿元。大力推进自贸区福州片区建设,推出6批54项体制创新举措,其中14项属于全国首创,区内新增企业4535户,注册资本830.13亿元。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成功举办海丝博览会、亚洲合作对话工商大会、丝路国际电影节、海丝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等项目建设有效推进。注重“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台)资项目74项、境外投资项目73项。深化榕台交流合作,开通黄岐至马祖客运航线,在全国率先启用电子台胞证、成立首家台胞权益保障中心,海峡青年交流营地启动建设。加强榕港榕澳各领域交流合作,在港澳举办推介会成果丰硕。外事、

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与丹麦霍尔拜克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福莆宁岚同城化步伐加快,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长平高速公路、福平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工作有效开展。

(五)夯实农业基础,“三农”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4.87亿元,增长4%。新成立3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建设施大棚3200亩。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在几内亚比绍等国家新建远洋渔业基地。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54个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4.9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44公里,新增更新农村客车135辆,解决农村10.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江阴、青口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进展顺利,试点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完成23个市级示范村185个项目建设。实施“造福工程”搬迁5350人,帮扶2.1万人脱贫。

(六)改善宜居品质,城市功能品位持续提升。《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批复,中心城区“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不断拓展对外通道,合福高铁福州段、沈海复线宁连高速福州段、京台线建闽高速福州段等项目建成通车。加快完善城市路网,新改扩建城市道路71公里,完成城区路网13个节点改造。轨道交通1号线南段试通车,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新增更新公交车1019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10条,新增预约出租车113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767个。认真实施“四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3.22万亩,建成开放飞凤山奥体公园、金鸡山栈道等10个城市休闲空间,新建40公里绿道,新增391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基本完成飞凤河、台屿河等7条内河整治,实现左海与西湖相通。综合整治123个老旧住宅小区,启动实施旧屋区改造1062万平方米。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等项目启动建设。道路交通安全、“两违”、非法采砂等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成立“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福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一期通过国家验收。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福州年会,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建设技术评估和省级森林城市检查验收,全市空气质量位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第6位。

(七)完善公共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增中小学学位555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2160个,在五城区试点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集体办学前教育服务。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新建92个村卫生所、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面启动国家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第二期26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温泉博物馆等项目建成开放,“文化惠民·六进”活动被文化部评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三坊七巷获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和国家5A级景区。圆满举办第一届全国青运会,赢得了海内外高度评价,福州代表团获得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在55个城市代表团中均排名第3位。成功举办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等大型赛事。深化双拥共建,积极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

(八)注重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幸福感有效增强。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6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2%,年初确定的市级25项7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件件有落实。城镇新增就业14.9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9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5万套,解决8667户群众逾期安置问题。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2.86%。

(九)践行“三严三实”,政府工作作风切实改进。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作风建设年等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市政府系统“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5.1%。深入开展效能建设、绩效管理工作,坚决整肃“为官不为”、“庸懒散拖”等问题。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力度持续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开展协商民主活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制定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9件。办复509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和442件省、市政协提案,满意率分别为97.3%和99.8%。 2015年各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的胜利实现。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的五年。尤其是中央作出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批准设立福州新区、自贸区福州片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州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福州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0∶44.9∶46.1调整为2015年的7.7∶44.2∶48.1。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5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0家百亿企业(集团)。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3.8%提高到19%。三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2%提高到67.7%。高速公路总里程从396公里增加到58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城市道路总长从1050公里增加到125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7万吨,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城市保障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切实增强。建成海峡奥体中心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朱紫坊、上下杭、冶山、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成效显著。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旧屋区改造、内河整治、“两违”治理、市政提升等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试点小城镇和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四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构建形成以四家投资集团与两个专业公司为构架的国资监管格局。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回归工程”成效显著。政府机构改革和投融资、财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户籍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拓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林权流转等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3.76亿美元,来榕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93家。榕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取得新进展,在榕台资银行实现零的突破,福州被列为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福莆宁岚同城化步伐加快,榕港榕澳合作、海内外友城合作、闽浙赣皖经济协作、闽东北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以及外事、侨务、异地商会等工作富有成效。

五是社会事业有效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率先在省内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在线德育、体艺美育、幸福教育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进一

篇二:2013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5日在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杨益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着力稳增长、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扶企业、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除外贸出口由于外需严重不足负增长14.1%外,总体上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4203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总收入597.39亿元,增长18.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2.01亿元,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64亿元,增长20%;按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6亿元,增长18.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1700元,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2.4%;人口自然增长率6.97‰;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预计可以完成。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0亿元,比增4.9%。工业新增长点加快形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70亿元,增长15.5%,建成投产99项重点工业项目。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整合、建设步伐加快,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临空经济区等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福州成为全国商务诚信建设试点城市,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渣打银行等世界知名金融机构落户福州。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加快实施,福州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闽台(福州)文化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成功举办第87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76场全国性、区域性展会。

(二)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成功举办一系列投资推介、对接洽谈活动,

签约“三维”项目364项、总投资约3111亿元。“五大战役”完成投资1537.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9.4%;实施市级重点项目622项,完成投资1566.0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5.8%。强化创新驱动,新增1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新设立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新认定3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州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并获批建立全国首个综合性的国家引智试验区。组织开展首届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新增8件中国驰名商标和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大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展。福州被评为中国钟表产业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江阴港区获批成为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大力提高招商实效,积极实施“回归工程”,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台)资项目40项。先后与5家中直、省直部门及36家央属、省属企业,6所高等院校,13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央视中秋晚会、福州论坛—创业与创投、中国(福州)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等一批国际性活动,有效提升福州的全球知名度与影响力。切实加强榕台交流合作,台商投资区扩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个涉台商品原产地办公室在福州设立,赴台个人游顺利实施,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海交会以及海峡两岸合唱节、渔业周暨渔博会等对台特色交流活动。积极支持平潭开放开发,闽江调水、电力专线上岛、长平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榕港榕澳合作进一步深化,福州成为全国落实CEPA示范城市。新一轮援疆、援藏、援宁等工作扎实推进,侨务、外事、异地商会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有资产运营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国资、全覆盖”监管格局初步形成。BT、BOT等投融资建设模式得到广泛应用,道路清扫保洁等领域市场化运作启动试点。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调整、合并216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117项行政事权。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公务卡”等改革试点顺利开展。市属文化单位改制、公立医院改革、中考中招改革等工作扎实推进,福州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被列为全国社区建设典型。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县(市)区对口协作全面展开。

(五)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加快提升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福州大都市区发展规划、马尾新城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马尾新城建设全面启动,螺洲大

桥等项目基本建成。鼓岭综合整治及保护开发成效显著,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打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造林绿化38.9万亩,新增300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中心城区75条内河基本完成清淤,西湖和晋安河、新西河、东西河、新店溪等内河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光明港至森林公园绿道等一批项目建设完成。着力缓解群众出行难问题,地铁1号线全线动工,新建和改扩建市政道路22条,实施74公里市政道路亮灯工程建设,新增公交车辆469辆,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79条。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建设、户外广告、违法采砂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数字城管”系统投入试运行。福莆宁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签订实施,“旅游一票通”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306项,开展大气PM2.5监测,成功创建5个省级以上生态县(市)区、59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促进强农惠农富农。福州成为全国“农超对接”试点城市,并获得“中国鱼丸之都”、“中国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产销基地”等称号,福州茉莉花茶获评“世界名茶”,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启动建设24项重大水利项目,治理水土流失13.8万亩。13个省、市试点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新农村建设“百村竞赛”等活动深入开展,培育出晋安宜夏、福清溪头、长乐青山、永泰芋坑等精品示范村。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80公里,新增更新农村客车108辆,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5888户,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21家和村卫生所1024个,完成1058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造福工程”搬迁3100人。

(七)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成绩分别位居全国省会、副省级文明城市第5位和第4位,创历史最好名次。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50所、公办幼儿园50所,完成4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任务,扩容10550个中小学学位,西湖国际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开办服务自闭症儿童的福州星语学校。进一步提升市级专科医院专业化水平,新增住院床位1600张,建成市级卫生信息综合平台。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

福州史迹”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福州获得“中国寿山石文化之都”、“中国脱胎漆艺之都”等称号。国家级文艺创作基地和全国首家篆刻印吧“左海印吧”落户三坊七巷,《百年上下杭》获得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优作品奖,新福州人歌手大赛获评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成功举办第23届市运会和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在伦敦奥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计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民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地方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海防、人防等工作扎实推进,福州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集中财力多办惠民实事。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92.0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1.3%。年初确定的20件9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4.56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3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低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市场供应基本做到量足价稳质优,主要食品安全检测指标全部达标。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全覆盖。实施危旧房(棚屋区)改造18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老旧住宅小区75个,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43万套,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平安福州”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05%,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5.9%。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两权证”办理等热点难点问题,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不断加强,省会中心城市保持和谐稳定。

(九)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传统,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当场办结率72%,群众满意率99.99%,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市县联动服务。“三服务”、“让人民满意”媒体直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政府信息公开和“中国福州”门户网站绩效考核位居全国前列,开通“福州发布”政务微博群。在全省率先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不断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制定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5件。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复611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561件省、市政协提案,满意率分别为96.4%和99.8%。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直、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榕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福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某些方面还不适应大开放、大发展的要求;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较为艰巨;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加大;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在圆满实现“3820”工程宏伟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闽江口发展区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5%;按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确保完成减排“十二五”中期目标任务。

篇三:2011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暨“十一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支持海西建设为动力,加速度、强投入、调结构、鼓干劲、上水平,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065亿元,比增14%;财政总收入402.51亿元,比增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82亿元,比增2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0亿元,比增40%;出口总额156亿美元,比增29.9%;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1.85亿美元,比增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亿元,比增20.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0元,实际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实际增长7.6%;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5.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0.1%、化学需氧量减少0.1%的节能减排任务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我们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集中力量抓了十件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大事要事。一是主动融入海西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贾庆林、习近平、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站位、主动作为,把福州发展融入海西建设、福建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发展理念、发展运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及时制定出台促进高成长企业、出口创汇企业以及金融、旅游、物流、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产业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积极实施“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加快疏解老城、推进新区建设,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南台岛、东部新城、晋安新城、马尾新区等重点区域详规编制、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不断深化细化,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等城市组团建设成效初显;全面推进“四绿”工程,完成西二环、北二环等主干道沿线绿化改造提升和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广场等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城区新增绿地面积710万平方米。三是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闽江下游非法采砂得到有效遏制,闽江北港整治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五城区分9批集中拆除违建,鼓岭违建拆除及一期整治取得成效。四是全力突破招商引资。引进蓝星化工重油催化裂解、宝钢德盛镍业、江阴煤化工、友顺电子、中建工业产业园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加快发展。五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18个高新项目落户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鼎元光电等产业龙头项目落户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六是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继海峡水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建成之后,海峡金融商务区万达广场、特易购中心等建成或基本建成,海峡汽车文化广场、海峡钢贸城、海峡西岸国际物流商贸城、浦上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苏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动工建设。七是有力提升旅游发展。琅岐、三江口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连江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北区水厂源脉温泉休闲园、闽侯光明谷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建设步

伐加快,船政文化、天生农庄等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州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都”,形成了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等三大品牌,全市接待游客突破2300万人次。八是积极支持平潭开发。在规划编制、资金投入、转移支付、项目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全面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平潭海峡大桥复桥、环岛路及福州至平潭高速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九是切实打好“五大战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激情创业、提速增效,发展气势、发展效益进一步凸显。实施“五大战役”项目248项,总投资4242.3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816.4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1.6%。十是迅速平抑市场物价。在全国率先建立蔬菜价格异动协商机制,及时有效抑制菜价较快上涨;同时,增设便民早市,强化“菜篮子”基地建设和物价监管,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切实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还着力推进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升级,三次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亿元,比增4.5%,福清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突破380亿元,有效带动农户93万户。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标准农田改造1500亩、土地整理开发复垦3.41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7991亩,除险加固水库14座、海堤11.95公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加强。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英冠达电子、力恒锦纶、德盛镍业等180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全市工业总产值4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90亿元。戴姆勒汽车、中铝瑞闽、捷星显示等30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锦源纺织、悦得软包装等25项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加快城区工业整合提升步伐,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12家企业实施搬迁改造。积极扶持高新企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新大陆集团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全市新增1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新成立7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8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在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落地建设。

加快发展提升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亿元,比增11%。鼓楼区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2家,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家电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成效明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乡镇率达98.7%。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六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巡回展、中国(福州)首届国际游艇展等12场全国性、区域性展会。建成芍园壹号、榕都318等一批文化创意园区,福州被评为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

(二)增强发展后劲,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项目带动,387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突破900亿元,创历史新高。向社会承诺的160个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已如期开工、竣工。火车南站建成投入运行,合福铁路、向莆铁路福州段及可门、江阴支线等7个铁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动工建设京台线建闽高速公路福州段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完成3条国道路面改造。福州港新增吞吐能力260

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1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47万标箱。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提速,华能电厂三期建成投产,牛头尾一期、三山泽岐等风电项目基本建成。地铁1号线全线动迁,地铁2号线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三)打造宜居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高起点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上报待批。坚持高标准建设,新改扩建福飞路等23条城区快速路、主次干道及25条支路街巷;动工建设淮安大桥、琅岐闽江大桥,加快建设林浦大桥和螺洲大桥,鼓山大桥建成通车;新辟公交线路32条,新增公交车570辆,新投放出租车1200辆,新增停车泊位1231个;实施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磨洋河等主要内河综合整治,白马河步行道全线基本贯通;琴亭湖建成开园;连坂、长安等7座污水处理厂和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福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实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的目标要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增加环卫设施的投入,实施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改造800幢建筑立面景观,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主干道架空缆线下地。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石板材行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4%,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9%。

加快城乡统筹。积极推进荆溪、青口、龙田等3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和10个市级示范性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8.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5公里,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2%。解决农村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口,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87万户。新建或改造农家书屋7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7个、乡镇卫生院14所、示范性村卫生室17所。建成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9个。基本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和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

(四)拓展发展空间,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提升。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3.5%和19%。全市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台)资项目50项,合同金额9.6亿美元。实施“回归工程”项目171项,总投资329.8亿元。福州保税港区获批,首期验收工作积极推进。赴台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取得圆满成功,对接洽谈项目99项,总投资63.99亿美元。榕台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不断拓展,新开通5条空中客运直航航线以及空中货运直航航线。榕台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二届“5·18”海交会以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会、船政文物赴台展、闽剧《陈靖姑》赴台巡演等对台交流活动。支援三明灾后重建及新一轮对口援疆、援藏工作有效推进,援建四川彭州灾区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任务。

(五)创新体制机制,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果。积极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市属投融资平台、产业集团、专业公司加快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实施燃气企业股权融资,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首次通过公开招投标成功出让。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进一步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积极鼓励和推进企业上市,7家企业在境内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业已达59家。制定出台促进审批提速增效的一揽子意见,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办理时限有效压缩,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市二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六大员”、“168”等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六)强化公共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建成开放新儿童公园、新茶亭公园、滨江休闲广场。动工建设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城市发展展示馆、工人文化宫改造等一批公共设施项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56.1万平方米,动工建设三江口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成立闽江学院商学院,开办社区大学,在全省率先出台《学前教育管理办法》,马尾区在全省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农民工子女入学、数字青少年宫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动工建设肺科医院病房大楼等3个市级医院项目,新增床位1300张;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7%,重大疾病住院补充补偿等制度全面实施,补偿受益面不断扩大;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任务;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市、县两级全面建立。开展首届茉莉花文艺奖评选活动,福州伬艺《水榭欢歌》、专题纪录片《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艺》等一批文艺精品荣获全国性大奖,“激情广场大家唱”获得全国“群星奖”。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获得6枚金牌;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福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基本完成省下达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建成健身路径427条,成功承办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等群众体育活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位居全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第11位。

(七)办好惠民实事,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6万人。妥善处理劳动纠纷,有效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在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四城区和福清市全面推行。实施565万平方米危旧房(棚屋区)改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4万套社会保障房开工建设任务。完成“造福工程”搬迁5000人,帮扶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1.02万人。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110个,新建“福乐家园”10所、农村敬老院9所。积极防抗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97%。加强消防等应急救援装备的更新配置,坚决排查治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较大幅度下降。

(八)推进提速增效,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基本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清理市政府规章,提请市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项,对56项地方性法规提出清理意见,制定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6件。推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建设,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全面推广至县(市)区,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在市直部门广泛应用并向县(市)区延伸,网上公共资源交易和中介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便民呼叫中心12345系统获得中国信息协会颁发的中国城市信息化服务创新奖。“中国福州”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位居全国31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市第四名。绩效管理扩大到市、县、乡三级和75个市级机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十佳市级办事窗口”评选活动。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实施效能问责212人次。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办复528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495件省、市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分别达95.1%和99.6%。

2010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实现。过去的五年,是践行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五年,是积极应对发展中矛盾和困难、实现提速增效的五年,也是民生较大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福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要求。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300亿元,接近翻两番,年均增长30.8%,五年累计达6943亿元,超过1949年~2005年投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0亿元,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8.6%。出口总额突破150亿美元,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2.5%。福州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1.7∶45∶ 43.3调整为2010年的

8.6∶44.4∶47。农业朝着特色化、品牌化、设施化、产业化的方向提升,形成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茶叶、花卉、竹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9家,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工业加速向南北“两翼”集聚,“两翼”四县(市)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3%。产业集群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形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能源等八大重点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城乡面貌变化明显。“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率提高到60%。综合性、立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福州发展跨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总里程增加到400公里,福州港成为国家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50万人次。新改扩建63条城区快速路、主次干道及70条支路街巷,新增城市道路100.8公里。全面整治提升西湖、左海,新改扩建动物园等城市公园21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服务、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双百工程”试点村达605个,97%的乡镇和93%的行政村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任务。“十一五”节能减排攻坚任务预计可圆满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福州在2010年中国环境规划院公布的环境宜居城市监测评价结果中位居榜首。

四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基本完成市属工业、农业、商贸、外经贸国有企业改革和燃气、公交、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公司制改造,构建形成以4个投融资平台、6个产业集团、2个专业公司为主构架的国资运营格局。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和行政管理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累计达45.8亿美元,来榕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从2005年末的52家增加到2010年末的86家,“走出去”到境外投资的企业或机构达176家。榕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不断取得突破,率先实施中央惠台政策,率先开展两岸海上货运直航,率先推动两岸双向投资。“5·18”海交会、海峡两岸合唱节、“两马”同春闹元宵、海峡渔业周暨渔博会等对台交流合作平台向常态化发展。榕港榕澳合作、海内外友城合作、闽浙赣皖经济协作、闽东北五市区域协作、对口支援以及侨务、外事、异地商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