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7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安县迎新乡2009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3月 日在迎新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迎新乡人民政府乡长王廷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迎新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灾后恢复重建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和双重考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科学谋划求发展,务实重建新家园”这一指导思路,团结和依靠全乡人民,迎难而上,奋发作为,在灾后城乡农房重建、产业恢复、工业发展、项目推进上较好地完成了乡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可喜成绩:09年实现地税入库33万元,占全年任务120%;国税入库6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3%;全年实现GDP3亿5096万元;固定资产投入3亿0154万,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60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8亿;工业经济增加值1000万元;招商引资1600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9144万元,粮食总产达12162吨;生猪出栏2.23万头;新增农村专业大户3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下;政策生育率达91.6%,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农民人均纯收入4548元,比上年增加550

元。

2009年是“5.12”地震灾后重建最为关键的一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中心工作,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工程、行政效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以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安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构和谐为工作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1、农房重建工作顺利完成。截止2010年2月底,全乡4790户农房重建全部完工,135户农房加固户也顺利完成房屋加固。为了确保农房重建工作圆满完成,乡政府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 采取“1帮1,1帮几”模式、 帮助重建农户落实宅基地、协调建房资金,帮助组织建房材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帮扶,二是为全乡困难群众因重建资金困难的农户落实了担保贷款387户,贷款金额632.5万元。三是在农房重建过程中,政府将农房重建扫尾攻坚纳入全年的目标考核,明确奖惩标准,对未完成重建任务的,在评先、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受灾群众的主体作用的方式,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组织,农民自建;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等有力措施,通过政府组织、农户自建、社会支持,确保了受灾群众尽快住进安全、经济、实用的永久性住房,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到2009年2月底,全乡共发放农房重建4785户,发放补助资金8157.4万元;农房维修加固135户,发放补助资金43万元;

2、城镇住房重建有序开展。我乡城镇住房重建11户,加固104户。城镇住房重建按照上级重建政策严格明确对象,程序,手续,并依照我乡城镇规划红线放线,城镇居民维修加固10户,发放补助资金6.8万元;城镇居民住房重建11户,发放补助资金29.2万元。今年5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城镇重建任务目标。

3、灾后项目重建全面铺开。我乡涉及灾后项目重建有敬老院、政府政权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及社区重建等项目。截止2010年3月,学校重建接近完工,敬老院、兽防站、农技站和政府综合办公楼的重建已顺利开工,其它项目重建正在进行开工前程序办理。乡政府成立了项目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资金、质量、安全监管等小组,做到科学规划、确保时间缩短、程序不减、公开竞标、文明施工、质量安全。

4、严格灾后重建物资、资金的管理、发放制度,完善涉灾档案管理。 乡财政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各项补助资金建立了专户,实行专账管理和专项核算,做到专款专用。在资金发放工作中,我们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坚持本人申请,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张榜公示、村组审核、政府审批的原则进行,全程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分村组造具花名册并签字、盖章,严格按照补助对象和标准,全部实行“一折通”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资料,做到“一户一袋”,专人专柜保管。

二、以产业恢复重建为重心,科学推进经济发展

(一)、以招商引资和技改为重点,进一步推行工业强乡战略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我乡始终坚持工业强乡策略,要实现我乡经济发展,必须走工业道路。今年迎新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2800万元,实现固定投资3600万元,实现招商引资1600万元,实现工业经济增加值1000万元。全面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川银新增投资5000万元新建年产8万吨的硫酸厂,投资1000万元新建年产量2000万吨的磷酸厂。引进中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建高性能混凝土添加剂企业。通过一系列引进企业和企业技改,迎新工业从起步向初具规模迈进,为我乡“工业强乡”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坚持“夯基础、谋产业、定规划、强主体、抓试点、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新一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七一、大溪、铜锣三村22633米沟渠进行了整治,5千米的机耕道改扩建,精修山平塘一处,37千瓦提灌站配套整治一处,在七一村六组实施150亩的农田改造项目和大溪村知青点处沉井进行改扩建。同时在大溪村实施香港乐施会和扶贫项目道路建设。二是大力引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广泛宣传和引导、规划,在马灵村引进水稻制种项目500亩,大力扶持种养大户3户;开展科技入户7个村100户,办农业技术培训4期,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发送技术资料5000多份,接待群众技术咨询1000多人次,解决农业生产上的疑难问题20余起。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三是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全面开展“双抢”工作,保证了大春满栽满插;全乡共有农田面积 16796.79亩,实际农作物播种面积37566亩,其中水稻面积16063亩,玉米面积2258亩,小麦面积 8159

亩,油菜面积3700亩。09年发放各类种粮补贴143.5万元。四是认真组织实施生猪春防工作,确保防疫密度达100%,全乡共计召开组以上干部会议三次,村以上干部会议七次,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猪只预防接种18952余头,清圈消毒14万平方米,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确保我春秋无大疫。增强我乡群众畜牧业发展的信心和恢复养殖的积极性。同时做好能繁母猪补贴调查核实发放1952头、23424元,育肥猪参保262头,1414元,农业政策性保险7900亩,49225元。

三、充分利用重建机遇,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切实加强计生政策,强化人口工作

2009年,全乡开展两次三查一治工作,接受检查的育龄妇女达2700人,到检率98%,查病125人,治病125人,查出政策外怀孕10人,落实补救措施10人。出生人口155人,处理违法生育户10户,征收社会扶养费2万元。发放独生子女奖励1805人,金额97410元。计生家庭奖扶173人,奖励扶助金10万3800元。出生人口控制在2%。,计划生育率在91.6%。

(二)、积极做好民政、优抚、困难人群帮扶工作

民政直发定补定抚资金254352元,现役军人优待金14户14000元;五保供养率达100%,五保直发185400元;发放城市低保金38760元,发放农村低保金283680元;资助711名农户参加新农合,金额达14220元。

为2008-2010年深化扶贫开发的困难群众158户发放每户200元的帮扶资金;为特困群众尹仁清等3户农户争取了1000元/户困难帮扶资金;为残疾人彭扬友安假肢争取了1000元的补助金;将李中玉等4户特困群众纳入民政安居工程;为全乡近10名新入学大学生争取到了2000

篇二: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1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 陈政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一五”时期回顾和2010年工作

“十一五”已经过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去年达到18278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升至全国第七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3%,去年达到2004.8亿元,是2005年的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5%,累计达到5.1万亿元,是“十五”的4.2倍,名列全国前茅。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2%,累计达到633亿美元,是“十五”的2.9倍,去年跃居全国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全国第十五位上升到第九位,年均实际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89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是辽宁经济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辽宁人民扬眉吐气、老工业基地大展宏图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在原来工作基础上,辽宁终于摆脱了“东北现象”的困扰,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不仅没有减速,反而脱颖而出;十四个市竞相发展,县域经济、城区经济、服务业几块短板逐渐补齐,一个多点支撑的局面正在形成。 “十一五”期间,辽宁开始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这是多年经验的升华,这是对省情认识的深化。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全省人民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勤劳智慧的辽宁人,在摆脱困境中振奋了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激发了豪情,如今信心倍增,干劲倍增,正在意气风发,去实现全面振兴,去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们胜利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5%。主要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一个省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年翻了一番,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它反映出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丰硕成果,也反映出了辽宁发展的强劲态势。我们完全有理由说,2010年,辽宁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新突破

以港口和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了新进展。76个港口项目全部开工,新增吞吐能力8000万吨。42个重点产业园区加速发展。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锦州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辽河特大桥建成通车。

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抚新城、汤岗新城、沈溪新城、北海新区、河东新城、铁岭新城、沈彰新城等38座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推进,八城市同城化、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五条产业带和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正在提速。

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通过抓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工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在朝阳实施百万亩大棚工程,辽西北三市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在三大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创造对外开放的新空间、新热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7.5亿美元,增长34.4%,引进内资4100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8.9%。

现在,辽宁商业机会多、商务成本低的后发效应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外资竞相涌入、内资纷至沓来的热土。

(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

启动实施了工业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五项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8%,实现利润超过千亿元。

工业产业集群开创了新局面,研发、设计、人才培训、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快。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达到33个。通过抓工业产业集群,实现了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狠抓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大连英特尔芯片、朝阳鞍凌钢铁、华锦集团扩建工程等项目投产。沈阳米其林、华晨宝马新工厂、大连恒力石化、阜新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开工建设。

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6.4%。辽宁海外学子创业周成为国家级平台。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8个,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50项。营口、辽阳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国企改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本钢集团和北台钢铁集团实现合并重组。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2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5%。

(三)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开创新局面

超额完成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2亿元,增长44%。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建设步伐加快。东港、开原跻身全国百强县,总数达到7个。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粮食产量达到353亿斤,肉蛋奶产量851万吨,水产品产量575万吨。花生种植达到50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50万亩,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3000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事企业1100家。

以调整区划和下放管理权限为核心,激发城区经济发展活力,56个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1亿元,增长24%。

以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6775亿元,增长12.2%。金融环境明显改善,新增贷款314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5家,资本市场融资36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村镇银行达到41家,居全国第一。“信用辽宁”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发展温泉、海滨和乡村旅游,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7%。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发投资增长31%,销售收入增长15%。

(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全线铺轨贯通,盘营客专、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建设顺利推进。沈阳地铁一号线通车运营,大连地铁加快建设。抚顺至梅河口、朝阳至赤峰和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

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正式通水,锦凌水库、青山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完成23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绥中电厂二期、呼伦贝尔至辽宁500千伏输电工程等电力项目建成投产。

新建的99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运行。300兆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完成脱硫改造。建成30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组建了辽河、凌河保护区并成立了管理局,实施全流域的整治和管理,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达到五类水质。重点水源地、草原生态建

篇三:2012政府工作报告靖安县人民政府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7月28日在靖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靖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田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四年来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是我县经济发展不断提速,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四年;是我县知名度迅速扩大,群众幸福感明显提高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全县干部群众,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四年来,我们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经济总量,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21.46亿元,是2006年的1.69倍,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2.8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2%;其中地方收入1.88亿元,是2006年的3.14倍,年均增长33.1%。外贸出口3062万美元,是2006年的

2.24倍,年均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2亿元,是2006年的3.39倍,年均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5513元,是2006年的1.54倍,年均递增483元。先后被评为“全省财政收入增长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

——发展后劲不断夯实。交通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

越,成功争取昌铜高速公路改道靖安,三爪仑大道即将建成通车。成功获批硬质合金工具和绿色照明两个省级产业基地,园区规划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展到15.6平方公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信贷资金2.68亿元,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建设银行在靖安重设网点。一期投资52亿元

的洪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成效显著,向上争取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396亩,并荣获“2010年度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

——发展成果广泛共享。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全省率先启动“光明〃微笑”工程,被评为全省先进县。提高为农服务质量,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形成“靖安特色”,得到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被评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县。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住房528套,经济适用房106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9.57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6.3万平方米,受益人口5300余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始终坚持做到:

(一)着力优化结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4户,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2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亿元,是2006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3.5%;实现税收1.45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27.8%。工业占三产比重连续三年稳定在50%左右,荣获“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继续壮大金发铜业、南特集团、邓氏园林等骨干企业,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注重发挥江硬公司、杰浩公司、合力照明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以新材料、新光源为代表的低碳工业,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木竹精深加工、机械铸造、绿色照明、硬质合金工具五大支柱产业。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椪柑、绿色水稻核心区面积分别扩大到5万亩,建立有机白茶基地1.5万亩,实施有机产品基地转换20万亩,42个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北河生态园、乐丰有机农业示范园建设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壮大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1家。品牌建设取得突破,靖安白茶荣获全国第七届“中茶杯”金奖等多个奖项,靖安椪柑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产茶县”、“全省果业十强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合同内“零”负担,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休闲旅游呈现新亮点。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全国200强。规划打造百里生态休闲长廊,旅游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香樟林海度假小镇、华东交大理工学院实训基地、江西商贸旅游学院实训基地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成功签约。中部梦幻城建设进展迅速,江钨度假村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营,恒茂金罗湾度假村酒店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娃娃鱼生态苑、县博物馆相继建成开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宝峰毗炉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点,双溪泥埚、高湖古楠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统筹城乡发展,县域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北新区城市设计,编制了两个产业基地控制性详规和城区排水等十个专项规划,城市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四年来,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亿元,改造沿河路等道路20余公里;高标准建成清华大桥、宝峰大道,清华文化广场荣获“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启动了城北新区征地等前期工作,城市框架新扩2平方公里。扎实开展省级园林城创建,实施了小街小巷改造及城市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城区面貌大为改观。

村镇建设力度加大。以百里旅游风光带环境整治为重

点,建成新村点133个,被评为“2007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投入交通公路建设资金2.5亿元,完成省道公路改造64公里、公路大(中)修39公里、农村公路建设280公里,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农村渡口全部实现撤渡建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座,新增、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大力

推进土地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农村清洁工程推行“村点连片”建设模式,荣获全省先进。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超额完成任务,项目造林和封山育林11万亩,被评为“全省山上造林先进县”。严把项目引进环评关,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投入4600万元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式运行。不断巩固和扩大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达84.1%,九岭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靖安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2010年度全省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先进县,被命名为首届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首批省级生态县,高湖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5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三)坚持利民惠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民生保障成效显著。通过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等工作,公共财政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县”。成功争取列入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全县60岁以上老人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实现农民老有所养。加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大病医疗救助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效明显,被批准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单位、全国第三批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县。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全市领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做到了应保尽保。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社会事业持续繁荣。“普九”债务化解任务稳妥完成,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文化“三下乡”和“广播村村响”工程扎实推进。县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靖安县志(1988~2007)》续编工作顺利结束。李州坳东周古墓发掘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况钟明断十五贯》荣获第五届“兰花奖”戏曲节目一等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全民

健身展示活动荣获全国最佳展示奖。中医院住院部、职中实训楼、体育健身广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开工建设。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万村千乡工程”、“家电下乡”等工作成效明显。计生工作常抓不懈,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先后开展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等活动,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被评为全市“优化发展〃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县”。通过开展“维护安全稳定集中行动月”和“为市民解忧、促城区和谐”等专项活动,矛盾纠纷调处力度进一步加大,信访诉求渠道有效畅通,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完成人造板厂等20余户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稳妥解决了后续遗留问题。大力开展校园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室内用电安全专项整治,严格执行隐患核销整改制,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全市先进行列。持续深化公安“三项建设”,全面启动城区“天网工程”,稳步推进“宝塔式”警务管理模式,村级警务工作成为全省亮点。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公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切实加强了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施政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大力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拓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电子政务平台投入运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开展了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活动,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武装兵役、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扶贫残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深切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清工作思路,才能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优势。二是必须坚持项目带动,强化产业招商,才能固本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