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年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30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 1 月28日在XX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乡长XXX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乡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按照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和谐稳定、政府建设六大重点工作,努力克服了干旱、冰雹、雨雪、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乡呈现出经济较快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2014年,预计全乡农业总产值4501万元,同比增长12.86%;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468元,同比增长12%,净增585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3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500万元的148.6%;完成招商引资3294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1500万元的219.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一)产业发展有新突破。以产业富民为核心,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半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优化布局“三

产”结构,培强经济增长方式,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共种植大春农作物8257.9亩,实现粮食产量2041吨,完成县下达任务数1983吨的102.9%;实现蔬菜产量4323吨,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553吨的121.7%。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抓实烟叶生产,按期圆满完成20.5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实现产值567.85万元,完成烟叶税124.93万元。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重点抓好全乡玉米、洋芋、青豌豆等传统种植示范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群众增收致富支撑点,大力扶持发展魔芋种植农户20户102亩,实现产值80多万元。积极整合林业、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继续巩固壮大以核桃、花椒为重点的经济林果产业,通过加大补贴扶持力度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指导培训,全乡林果业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正逐年大幅提高,实现林果业产值达291万元。以畜牧强乡为目标,继续培强优化畜牧业,抓实“种、料、管、防”环节工作并争取小额扶贫贷款20万元扶持了4户规模达300只以上的黑山羊养殖户,极大地带动了全乡群众发展畜禽养殖的积极性,XX畜禽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同,全年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447万元,促农增收作用不断巩固。二是乡域工业得到新发展。不断营造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良好环境,全力抓好乡域工业协调保障服务工作。协助国电公司完成投资734万元的一、二期风电场水保工程,并提升改造雷应山顶公路13.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不断规范亚湾矿业有限公司大水井铜矿探矿行为,矿山安全生产和治安环境整治得到有效加强。XX泉水厂技改扩容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正常运营,

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品牌效应正逐步形成。三是文化旅游业特色凸显。积极做好XX彝族刺绣品的推广和销售工作,全年共售出民族刺绣品1500多件,累计收入15多万元。依托XX冷凉气候、独特景观及彝族文化等优势资源,积极为游客提供避暑、度假、探寻彝族文化、感受独特火把节等各种旅游服务,小XX风情旅游名声远播县内外。

(二)基础设施有新改善。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努力改善全乡基础设施条件。一是投资152万元实施的磨石河、新立村和老王麦地3个村小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是投资88.3万元实施那迪、把世者和冷水箐村委会150口“爱心水窖”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是投资18万元修复了5个村小组人畜饮水管道和蓄水池;四是争取州总工会支持,投资11万元完成了XX中心小学活动场地和校园路面硬化工程;五是投资11.5万余元实施了大水井村委会办公场所配套基础设施;六是投资11万元修复了乡村道路6条48.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基本公路。一批群众反映的饮水难、出行难、上学难、村组办公条件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社会事业有新发展。以狠抓政策落实为要点,国家惠民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及“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率均达100%;二是全面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人口管理工作方式不断发展创新,生育观念不断改善,人口素质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巩固;三是继续巩固医疗卫生改革成果,严格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政策,

2014年,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661人,参合率达 102.6%。全年共接诊病人1059人,减免费用1.7万元;四是超额完成2391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任务;五是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群众节约土地,保护耕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民生保障有新加强。切实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不折不扣全力落实惠民政策,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全年发放救灾大米2.8万公斤,发放定补资金9.58万余元;审核上报农村低保对象427户443人,发放低保金66.59万元;严格落实“农转城”相关政策,转户186人,超额完成转户任务;响应国家养老基本制度,2391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收缴保费23.95万元;积极响应拥军优属政策,圆满完成新兵征集任务,为部队输送新兵3人,义务兵和军属优待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主动介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多方筹措资金为受灾农户免费发放玉米种子5吨、豌豆种子10.5吨、薄膜1吨、化肥2吨,确保了大小春农作物满栽满插,受灾农户收入得到保障。

(四)生态建设有新成效。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沼气、节能灶、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全面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工作。继续加大林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护林员、专业扑火队队伍管理,提高护林队伍素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盗砍私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全年,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8.64万亩86.4万元,其中兑

现国家级公益林2.3万亩23.1万元,兑现省级公益林6.34万亩63.3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9.8万元。

(五)社会稳定有新和谐。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专职治保调解员的职能作用,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认真落实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汛、食品安全,矿山、水厂、风力发电场和防火等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加大对道路交通和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力度,有效预防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稳定民族宗教相关政策,严格把控宗教场所相关活动,民族政策福利得到全面巩固。2014年,全乡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4件,调处率达100%;立刑事案件2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人;受理治安案件8 件,查处7件;全乡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持续加快的大好局面。

(六)行政效能有新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和解决,政府作风明显转变。全年政府性会议压缩42.3%,“三公经费”下降5%,完成“废、改、立”制度17个,有效推进了政府系统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大力支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工作,全年受理群众诉求346件,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乡人大及主席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4件,办复率100%。

篇二:白山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白山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十一五”: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白山实现历史新跨越

2006年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综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等战略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 经济总量快速扩充。预计五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45.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7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4.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8%、27.6%、36.2%、47.8%和24.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2:51.4:32.4调整到10:58:32。201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2%,二氧化硫提前一年完成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市中心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18天。

———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支付改制成本18.1亿元,完成108户国有企业和111户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53%提高到70%。政府机构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按期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累计引进域外资金741.3亿元,年均增长61.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7亿美元,年均增长20%。

———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建设累计投资91亿元,新建公路1026公里,总里程达到6375公里。长白山机场建成通航,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等相继建成,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靖宇至松江河铁路等开工建设。市区投资72亿元,完成了道路、桥梁、供水、供热、供气管网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六路安居工程”完成954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3.8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2.95万户。市民、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 26平方米、22.6平方米。

———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6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3万人。发放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资金43.8亿元。城镇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93%和9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8亿元,年均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8168元和2577元。深入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成功迈进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和园林城行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对口援建四川黑水县洛多乡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五五”普法圆满结束,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团结进步。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是精彩纷呈喜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 坚持大发展、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亿元,增长18%。全口径财政收入43.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25.3亿元,分别增长18.9%和27.8%。财政支出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31%,人均支出全省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71亿元,增长12.6%。接待游客3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4亿元,分别增长16%和25%。第三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增长18%。引进域外资金251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0%。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31%,其中出口1.8亿美元,增长28.6%。争取国家和省扶持项目111项、各类补助和专项资金75亿元,居全省前列。

——— 坚持高投入、快建设,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投资20.5亿元,全面实施畅通、绿美、亮化、净化、安居和暖房子工程,向江大桥、浑江大桥主体完工,新建通江路等17条街路。长白山广场、翠柏广场建设进展顺利,南岭广场基本建成,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7%。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改造供热主干网和支线管网33.3公里。启动了碱厂沟河、月牙河区域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完成68.1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0089户。5万平方米城镇廉租房主体完工。编制完成生态城镇化规划。新农村建设投资6.5亿元,实施项目1248个,新建18个高标准示范村和20个整体推进村。解决了3.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7675户农村泥草房和危旧房改造。交通建设投资36.2亿元,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朝长线东岗至长白段公路、三道沟至集安界边防公路进展顺利。新修农村公路230公里。鹤大高速公路白山段、白山至长春、白山至临江、松江河至长白高速公路列入省“十二五”建设规划,松江河至长白铁路正式立项。

——— 坚持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施慧达药业获中国专利金奖提名和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白山市被命名为“中国松花砚文化产业基地”,浑江区被命名为“中国金属镁产业示范基地”。“白山方大”、“爽风”百叶窗、“露水河”木屑板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抚松人参”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靖宇“西洋参”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部免除 10万名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146个自然村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上分别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五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12‰。全年新增就业3.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启动了“五七家属工”养老保险参保续保试点。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

到20.3万人、11.5万人、90.9万人、19.1万人和19.3万人。筹资2000万元设立“陈云教育基金”,扶持救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城乡低保、助残、助医、助孤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40元、5924元,分别增长12%和11.5%。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和领导包案制度,集中处理一批信访积案,实现非正常访进京“零登记”,保持了信访局势稳定。全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和平安白山建设,综合破案率居全省前列。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专项安全整治,事故发生率整体下降34.7%。加强森林管护和生态建设,连续31年实现无重大森林火灾。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有6件超额完成任务,其余4件由于遭受特大洪灾、调整规划设计、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等原因,未能全部完成,将在今年工作中积极解决。

——— 坚持抗大洪、救大灾,重建家园取得重大胜利。去年7月下旬,我市遭受超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党政军警民上下一心,不畏艰险,顽强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决定性胜利。全市共争取救灾资金和物资1.02亿元,接受社会各界捐款4847万元。按照“六个确保”的要求,全市投入恢复重建资金23.4亿元,完成了29817户水毁房屋、71所学校、44个卫生院(所)、21个社会福利机构维修重建任务,修复水毁公路79条663公里、城市供水管道72公里、农村饮用水设施124处,重建堤防7公里,195户企业、4131个大棚恢复生产,复垦农田6954公顷,全部完成年内灾后重建任务。 ——— 坚持重规范、高效率,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43件和政协委员提案79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63件,行政审批项目全省最少,依法行政示范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得到巩固和提高。加强了应急救援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白山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改革开放成果最丰、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振奋人心!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与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行各业和各族人民群策群力、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白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司法干警、中省属企事业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白山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转型升级较慢;三产服务业发展不快,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短,市场化水平低,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渠道不宽;县域发展不平衡,市直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改造和建设的任务繁重;财政处于还债高峰期,一些事关民生的问题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少数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部分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政府职能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展望“十二五”: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全力建设富民强市新白山

未来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白山经济大提速、社会大发展的五年。国际金融市场趋向稳定,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进入消费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新阶段,中央继续加大振兴东北战略实施力度,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能源、旅游、矿泉水、人参等产业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拼搏奋争,扎实苦干,努力实现白山在吉林东部率先崛起。

根据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经济大提速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壮大“三五二”产业,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打造吉林东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新白山。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五个翻番、五个领先、五个突破”。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五项指标翻一番半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社会保障覆盖面五项指标全省领先;力争全市GDP突破1200亿元,人均GDP突破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迈进全省较发达城市行列。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全力建设富民强市的新白山。——— 致力于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实力白山。坚持产业强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352”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2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7:53:40。

第一,努力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建设东北重要能源基地。以煤炭为基础,以电能为核心,以清洁能源为方向,重点建设华能煤矸石发电、浑江电厂六期等一批项目。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1500万吨以上、煤化工产品5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容量366万千瓦以上,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8.5%。二是建设吉林矿产冶金生产基地。坚持多保护、精开发、高效益、规模化,加大矿产勘探力度,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建设120万吨氧化球团、太阳能多晶硅、硅镁工业园等一批项目。到2015年,矿产冶金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三是建设吉林林木加工基地。坚持生态资源保护与林业发展并重,实施行业企业重组,扶持地板、刨花板、百叶窗、家具企业做大做强。到2015年,实木复合地板产能达到2700万平方(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年白山市政府工作报告)米、人造板产能100万立方米、家具50万件(套),林产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7%以上。

第二,努力打造“三大名城”。一是打造国际矿泉城。坚持控资源、打品牌、扩总量,重点推进美国未来趋势200万吨矿泉水、天士力30万吨六环小分子水等一批项目。到2015年,矿泉饮品产能达到1000万吨,中高档矿泉饮品产值占50%以上,矿泉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二是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城。突出“依山、沿江、跨国、环城”四大主题,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山水休

闲、冰雪娱乐、温泉度假、红色旅游四大精品线路,重点建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仙人桥温泉城、望天鹅风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到2015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10%以上。三是打造中国特产名城。全面振兴人参产业,加快基地建设,抓好精深加工,重点推进以岭药业、绿叶药业等龙头企业开发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到2015年,全市人参精深加工达到50%以上,人参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做大医药产业,打响“天然、纯正、独特”的长白山品牌,重点建设刺五加、北五味子等八大名贵中药材保护基地和长白山医药园及长白山生态健康科技产业园。到2015年,医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做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大力实施“退粮进特”战略,着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重点建设大山合食用菌、特种养殖等一批特色农产品项目,打造长白山山珍食品及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到2015年,特色农产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

第三,努力构建“两大中心”。一是建设吉林东部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加快长白和临江对朝跨境贸易区、老营内陆港、靖宇物流产业园区和江源嘉诚物流中心建设,积极筹建汽贸园区和废旧金属回收交易园区,推进星泰市场扩建、红旗贸易城改造和异地新建长白山山货市场,尽快把我市建成吉林东部铁路沿线的物流集散枢纽。到 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以上。二是建设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大力发展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中国松花砚文化产业基地,重点建设松花石文化产业园区,推进旅游、演出、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群。到2015年,建设3-5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1处奇石文化城,打造吉林省东部区域性文化中心。

——— 致力于品位提升,全力打造魅力白山。坚持提升品位与加强管理并重,优化空间布局,彰显城市特色,建成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

第一,高起点规划城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市,着力构建“三核一带”的城乡空间架构。统筹生态城镇化建设,推进浑江区与江源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社会事业、户籍制度一体化,打造60万人口的长白山特色山水园林城;以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长白山生态旅游新城、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运动中心三大板块建设为基点,建成30万人口的抚松旅游新城;以长白山矿泉水产业集群为支撑,促进靖宇县城与赤松一体化,建成20万人口的靖宇矿泉城;构筑以长白县城和临江市区为中心的集长白山生态产业、国际商贸物流业和环山沿江跨国旅游业为一体的沿鸭绿江生态产业发展带。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生态特色强镇。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由68%提高到77%以上。

第二,高标准建设城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在市中心区建成6个居住区、3个工业区、2个仓储区、6处公共停车场。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改造。建设道路立体交叉口4处、城区主干道79条。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3%。

第三,高投入发展交通。加快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到2015年,公路总里程达到750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362公里、铁路303

篇三: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11日在定西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唐晓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定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纷至叠加的自然灾害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积极应对风险,全力攻坚克难,坚持补齐短板与促进增长统筹推进,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协同发力,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为到2020年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提质扩量,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政策机遇,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预计"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30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49亿元,年均增长12.7%,经济发展步入起飞阶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倍和2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达到24.3亿元和19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和2.2倍。农业生产连续八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160万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成倍增长,分别达到697亿元和5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290元和5854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300元和2811元。

(二)致力精准施策,扶贫攻坚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推动"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五年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70.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不足50%提高到80%,解决了1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网综合改造率达到90%以上,所有村社全部通电,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6%以上。建成农村公路660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通渭、临洮、漳县提前实现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11.45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4.3万人。869个贫困村实现互助资金全覆盖,全市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村达到1137个。建成"蚁巢"青年等省级众创空间6个,实施"一村一电"工程65个,在218个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网点。通渭200户光伏扶贫完成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并网发电。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年均输转城乡劳动力60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超百亿元。倡导社会帮扶资源与精

准扶贫有效对接,437户企业主动结对帮扶406个贫困村。临洮、陇西分别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和全省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县,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议、全国"三西"扶贫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定西扶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同类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三)合力攻坚克难,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293个,完成投资21.7亿元。"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1431个,完成投资116.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8%。重建城乡居民住房6.88万户,维修加固7.95万户。岷县梅川、漳县大草滩等7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15个重灾村和48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内异地安置区基本建成,1690户7713名群众顺利搬迁入住。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4.15"临洮地震灾后重建已建成住房、学校等项目18个,完成投资5800万元,占规划投资的80%。通过灾后重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幅跨越,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灾区面貌焕然一新。

(四)积极调整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31:25:44调整为

25:22:53。投入财政资金9亿元,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蔬菜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2亿元、135亿元、130亿元和6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6.4倍、2.4倍、2.3倍和4.3倍。"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全省草牧产业大市、高原夏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39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静态仓储能力、饮片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5万吨和35万吨,陇西一方等191个中医药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年产脱毒原原种8亿粒,贮藏和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0万吨和60万吨。国家级定西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围绕中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安定、陇西分别创建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扶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6个产品荣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圣大方舟变性淀粉公司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扶贫纪念馆、马铃薯博物馆、陇药文化馆基本建成。草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草加工总量突破300万吨,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60%,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220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43%。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量达到270万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我市荣获2013年度工业强省二等奖。实施甘肃招金贵金属冶炼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85个,完成投资66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65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0户。发起设立"甘肃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整合建立"助保贷"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累计为企业融资2.54亿元。中天羊业、巨鹏食品等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大河中草药公司实现境外上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2户,完成投资450亿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渭书画产业园、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景区及渭河源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国际汽车城、荣芳汽配城、陇西桥南家居建材城等20个专业市场建成运营,亿联国际商贸城、甘肃(南部)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帆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等12个现代物流项目迅速推进,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不断兴起,助

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着力改善条件,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和生态屏障行动,千方百计改善发展条件。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9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0.4%,较"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市区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完成投资227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8万人。新城区建成定西公园、关川河景观带、生态园、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级行政中心实现整体搬迁。旧城区重点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陇西县和安定区巉口镇等"一县四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完成总规和控规编制,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加快推进,渭武高速定西段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7公里,建成二级以上公路875公里,县区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二期开工建设,146万城乡居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新增灌溉面积16.1万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0个,完成投资8.83亿元。退耕还林23万亩,造林封育84万亩,新修梯田146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分别达到12.6%和51.1%。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保持在80%以上,退出全省PM10不降反升行列。河道"警长"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六)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35%提高到58%。为民办实事50件,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2.94万套,惠及近10万城镇居民。改造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1656所,改扩建校舍176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消除,教育"两基"达标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万人大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市医院迁建等重点卫生项目顺利完成,新建村卫生室1100多个,争取中国初保基金会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价值1.8亿元的医疗设备。在全省率先试行大病保险、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陇西等5个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3%。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年均分别提高13%和23.5%,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85.6%和186%。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5.7亿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和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深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安定等5县区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行列。建成"乡村舞台"45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市县区本级数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0%。市文化艺术中心、博览中心基本建成,市县"四馆"免费对外开放,定西剪纸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定西游泳馆、临洮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基本建成。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安定等6县区创建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区。大力实施"天网工程",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定西建设全面推进,我市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禁种铲毒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漳县等4县区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全市"六五"普法考核获得全省优秀等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粮食、气象、通信等工作,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社会慈善等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七)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77项。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22个。"三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建成,市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和便民服务事项已向社会发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运行。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统一上划市级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全国试点深入推进,中药材产值保险等省级试点扎实开展。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全面推开,下移执法权1461项,执法力量实现集中下沉。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流转土地135万亩、林地12万亩。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6年定西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组建水务投资集团,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基层医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定西师专、定西卫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市医院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合作办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入驻定西,临洮农商行、定西农商行、金城村镇银行组建运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互助资金担保增信等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陇西渭水酒业集团完成改制。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5.79万户,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千亿元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中国·陇西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博览会、全国第一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大型节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到位资金4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

(八)加快转变职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不断提高理论政策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促进政府各级各部门不断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凝心聚力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全力推进市县区政务大厅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坚持经济形势月调度、季分析制度,不断完善问题导向机制、目标倒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改进和加强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工作,依法治理信访突出问题。电子民生平台高效运转,办理民生诉求事项27万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处理问责干部381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市委相关规定,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6%。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报告工作、接受询问、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00多件。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举措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长13%和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五力齐发",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在补齐短板上用劲发力。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并认真实施"1+16+5"精准扶贫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打攻坚战,预计脱贫17.72万人。整合加强市县扶贫机构,设立乡镇扶贫工作站,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所有贫困村,扶贫工作力量

明显加强。全市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51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70.8%。积极争取并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3.26亿元,扶持7.62万户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解决了16.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路4430公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坚持在促进增长上出招聚力。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88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资金61亿元。17个省列重大项目和150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9个,到位资金450亿元,增长16.6%。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确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项目64个,总投资477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4个,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156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陇西华盛欢乐世界等项目建成运营。渭河源大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纳入全省20个核心大景区建设范围。

三是坚持在创新驱动上持续加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起步良好,中药材配方颗粒生产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道地中药材认定及标准审颁工作进展顺利。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成立定西市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率先制定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实施方案,投入财政资金7000多万元支持产业开发,4家马铃薯加工企业被确定为全国主食化试点企业,开发主食化产品10余种。成立定西市草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培育规模以上草产业龙头企业8家。牛羊扩群和规模养殖稳步推进,畜禽饲养总量达2595万头(只)。强化产业深度开发科研支撑,聘请20名高级专家开展咨询服务。

四是坚持在夯实基础上聚焦着力。全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市区建设完成投资53亿元,新城大道三期及桥梁等18个项目全面建成,南川滨河西路等49个项目加快建设,正龙路顺利打通,东关什字和交通路过街人行天桥建成使用。各县城实施城建项目195个,完成投资65亿元。临渭高速路基全线贯通,马云二级公路建成通车,通榜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国道212线、316线改造和兰州至定西天然气输气管道等项目加快推进。

五是坚持在改善民生上倾心施力。省、市年初承诺的实事全面办结。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新建行政村幼儿园148个,改造校舍16万平方米,定西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市县两级卫生计生机构完成整合,率先在全省推行"13885"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我市及临洮、岷县分别被命名为全省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市、县。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10%和21%,农村五保人均供养标准提高29%。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信访突出问题,全市非正常上访量较上年下降67.2%,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砥砺奋进,迎难而上,努力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五年,是我市经济总量扩张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不会忘记,在定西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市视察扶贫攻坚,李克强总理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救灾重建,让全市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和中央、省属驻定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