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广元市年政府工作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3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广元市政府报告

广元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2月19日 王菲)

——2014年2月19日在广元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广元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大力度调结构,求实创新促改革,多措并举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局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75亿元,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11位,比上年提升2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0.46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13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442元,增长14%,增速居全省第4位。

一、投资消费平稳增长,经济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项目投资稳中有增。创新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着力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良好环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09亿元,增长5%。长虹200万台电视机整机、兴能新材料锂电池及正负极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广英服装、中纺集团60万吨油脂加工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兰渝铁路、西成客专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171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4.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6.9%。重点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交通运输业投资106.99亿元,增长11.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72.2亿元,增长10.9%;工业投资179.4亿元,增

长4.1%。认真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民间投资274.87亿元,增长3%,投资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0.8%。

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积极推进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扎实开展秦巴山区年货节等各类促销活动,大力促进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9.46亿元,增长13.7%。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9%。

二、产业发展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15.07亿元,增长13.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13.1%,增速居全省第3位,比上年提升1位。“5+2+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建材、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100亿元。下决心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1户,关闭小煤矿26家。新增园区面积10.95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12.88万平方米,剑阁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62户。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新创建四川名牌24个,新认定四川省著名商标4件。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增加值94.31亿元,增长3.6%。粮油生产实现“七连增”。新建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0个。新建特色产业化标准基地48.1万亩、土鸡生态养殖小区50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341个,其中省级22个、居全省第2位,新发展家庭农场220家、专业大户4586户。苍溪乐园、青川曲河、朝天双峡湖等水库开工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等重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五个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验、特色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经验在全省推广。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旅游总收入112.6亿元,增长35.8%。成功创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剑门关─翠云廊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检,青溪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蜀汉文化产业园评为首批省级文化产业园,苍溪县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昭化区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称号。引进川北国际物流港、远成物流等重点物流项目并顺利推进,万达广场、老城中央商务区等城区四大商圈和25条特色街区加快建设,网购网销广元

专区平台注册企业达1120家,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80个。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5.51亿元,增长12.2%;各项贷款余额415.74亿元,增长24.3%;保险业保费收入21.54亿元,增长11.5%;证券交易额154.9亿元,增长35.9%。

三、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增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38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万源新区、三江新区建设,广元火车站广场主体工程完工,瓷莲路、老城人防工程、市城区(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广元市年政府工作报告)雨污分流工程等市政项目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县域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积极参加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羊木等5个试点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加快27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要素向城镇集聚,建成城乡新型社区617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考核评估。

幸福美丽新村加快建设。新建各类新村聚居点87个,新建生态小康新村200个。新建通村公路1600公里,改造农村电网79千米,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400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连片推进等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3个村荣获全国首批美丽乡村称号。

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全面启动低碳城市试点,扎实推进低碳示范社区、低碳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获国家能源局批准。新建农户沼气池1.94万口,建成省级沼气化市,完成农村户用清洁能源改造1.3万户,森林覆盖率54.3%,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主城区绿道22公里,南河湿地公园荣获全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称号,红星公园等评为首批省重点公园。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23个、省级园林新村2个。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全市万元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

5.39%、8.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均超额完成省定控制目标。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城市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居全省前3位。

四、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继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进入航拍实测阶段,集体林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户籍制度、农村金融等改革全面深化,利州区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试点成效显著。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新设基层监管所48个。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全面开展。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加强全口径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四本预算”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出台加强BT项目监管规定,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升,“营改增”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如期实现,14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停止药品加成。市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广运集团上市进入全面辅导期。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80.17亿元,增长12.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

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全面促进对外开放,到位市外资金378.03亿元,增长15.5%,成功引进万达广场、新中方健康产业城等一批大项目。积极参加老促会支援老区建设、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民企入川、华商大会、西博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成功承办第六届中国广元国际中小企业交易会,浙广合作、九广合作、厅市合作、市校合作全面深化。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加强科技工作,市和利州区首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区称号。飞亚新材料技术中心创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18个,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1项,科技成果转化产值同比增长25%。专利申请723件,实施专利转化项目128项,专利产品实现产值14.5亿元。创新开展科普工作,首次获得全国科普活动优秀组织奖。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9.52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经验在全国推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高考本科上线稳定在万人以上。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0%,“9+3”免费教育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建省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7所、村卫生室1197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困难群众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96.15%。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3.46/10万、5.52‰。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市文化艺术中心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覆盖率100%,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85%,建成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成功举办女儿节,成功承办全省第十四届戏剧小品(小戏)大赛。文艺创作成效明显,舞蹈《幸福像花儿一样》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政府奖项─第十六届“群星奖”。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8.13%。成功举办首届市运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其他工作取得新进展。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3.26‰。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连续六年实现“零事故”。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大力提升,朝天区被评为全国首批五个防震减灾示范县(区)之一。审计质量有效提升,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不断加强。苍溪、旺苍、朝天档案馆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馆。人防、测绘地理信息、气象、消防、科普、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保密、地方志、红十字会、慈善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民生持续有效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民生持续有效改善。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2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8%,“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全面启动,新增城镇就业3.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9%。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6.9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3.96亿元。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项社会保险累计实现参保265.29万人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棚户区改造8015套,完工10891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综合评定全省第一。亭子口库区移民基本完成,实现和谐搬迁。大力推进“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了59个整村推进项目,启动7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6.01万人口脱贫解困。在全省率先建立十大专项救助制度,对农村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扶助力度不断加大。建成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新社会志愿助残“广元模式”,为6万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篇二:2012年广元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广元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广元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华

(2012年3月2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主基调,奋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深入实施资源转化和“两化”互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胜利完成

2011年是完成“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我们全力决战决胜灾后重建,加强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维护,积极构建与援建省市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灾后发展振兴规划,到9月底,纳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完工6222个、完工率98.68%,完成投资1220.5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9.77%。

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成效好。三年多来,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认真实施国家《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创造了抗灾重建的伟大奇迹,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篇章,实现了 “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全市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07年的基础上接近翻一番,全社会投资是2007年的4.2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是2007年的3.4倍,重建后的广元不仅实现“原地起立”,而且实现“发展起跳”。

统筹谋划、科学决策,着力强化灾后重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制定了重建工作规则,建立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对口衔接、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系统领导、全程指导和督促检查。市人大强化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加强民主监督,积极建言献策。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强化主体责任,积极主动作为,确保了重建工作实施有力、运转有序、推进有效。

尊重自然、彰显特色,高起点高质量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完成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坚持灾后重建与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突出低碳、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做到了既尊重规律,又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全域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灾区民生事业跨越发展。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在全省受灾市州中率先启动农村

永久性住房重建,震后两年内,城乡受灾居民全部住进了新居。突出抓好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599个教育项目、849个卫生项目、1129个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大力实施民生工程,22.4万因灾失业群众实现再就业,153万受灾群众饮水困难和7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32.9万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城乡“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创新理念、低碳重建,探索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新路子。在全省率先提出“低碳重建、低碳发展”理念,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低碳产业园区、低碳宜居城市,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生活方式低碳化。推广具有川北民居特色、抗震能力强的木结构、轻钢结构住房6万余户(套)。建成13个低碳产业园区,关闭55家、整合转产79家产能落后、排放不达标的“五小”企业。芳地坪山地风电场开工建设,“气化广元”清洁能源行动全面启动,市城区民用天然气覆盖率由震前的45%提高到85.9%。启动500万只节能灯推广一期工程,市城区建成自行车绿道。成功实施“世博绿色出行”、“ 广州亚运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碳中和等5个碳交易项目,成立省内首家碳交易所。重建后的广元成为全国首批“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城市”、“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夯实基础、恢复提升,推动灾区持续快速发展。坚持把基础设施重建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实施交通水利项目175个、城镇体系项目133个。广元机场复航,广巴、广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2011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2.46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13.58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4.66%,比2007年提高4.56个百分点。坚持把产业重建作为推动灾区发展起跳的核心工程,实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2423个。工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重点食品工业园先后落户广元。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三年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1个。市场服务体系项目全面完成。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震后新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个,累计达11个,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五位。

对口援建、多方参与,集聚灾后重建强大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吸引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重建。创新服务、主动衔接,全力配合浙江省、黑龙江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省内泸州、宜宾、自贡和攀枝花等市开展对口援建工作。援建省市既着力硬件设施建设和输血帮扶,又突出软件提升和造血功能完善,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显著增强。加强沟通协调,以人才交流、产业转移、双向旅游、医疗卫生等为重点的长效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制度约束、严格监管,确保重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严格执行《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制定出台《广元市灾后重建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创新监管举措,在加强财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的基础上,聘请社会特邀监督员监督,三年共开展监督检查2000余次,确保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款物专用、账目清楚、程序规范、资金安全、干部廉洁。切实加强重建项目质量和安全监管,重建成果经受住了余震、山洪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三年多来,全市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伟大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夺取重建胜利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夺取重建胜利的核心理念;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是夺取重建胜利的基本原则;遵循规律、科学重建是夺取重建胜利的重要方法;多方援建、群众主体是夺取重建胜利的决定力量;依法推进、加强监管是夺取重建胜利的有力保障;感恩奋进、亮剑拼搏是夺取重建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巩固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全面提升灾区发展水平,任重而道远。市人民政府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推进广元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让全市人

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第一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科学研判形势,主动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趋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03.54亿元,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四;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2.77亿元,增长36.1%,增速居全省第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635元,增长17%,增速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4895元,增长21.3%,增速居全省第三。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项目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投资完成500.37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市列11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2.6亿元,增长10.9%。海螺水泥(二期)、元泰达泡沫铝等33个项目竣工投产;天然气勘探、昭化水电站等35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亭子口水利枢纽、广南高速、广甘高速、兰渝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广元港、中石化天然气净化厂等项目启动建设;大唐路口电厂、西(安)成(都)客运专线、广巴铁路扩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有力。完成土地开发整理44.22万亩,实现可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29万亩,报征土地创历史新高。

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3.8:39.0:37.2调整为

20.8:44.6:34.6。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8.7亿元,增长30.4%,增速连续12个月居全省第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增园区开发面积16.8平方公里。骨干企业培育取得成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12户,过亿元的达到106户,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户。工业效益明显趋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增长63.1%。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小康新村及现代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发展,全年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9个、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建设生态小康新村200个。以“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连续8年获得丰收。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全年接待游客1447.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55亿元,分别增长103.77%、67.19%。剑门关蜀道创建AAAAA级景区规划全面启动,我市荣获省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奖。加快打造商贸物流中心,成功举办女儿节、“广元造”品牌商品展览会和秦巴山区年货节等活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亿元,增长17.3%。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22%,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35%,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三下降”目标。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5天。

城乡统筹深入推进。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初步探索出“四园驱动”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改革取得新成效,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和“三化一转变”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在全省推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866户,建成农村通乡通村公路1915.64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2.2万口,修建各类供水工程5500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201平方公里,完成县域集镇规划60个。城乡建设完成投资79亿元,其中市中心城区41亿元,电子路北延线、则天路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市政项目相继建成。万源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三江新区空间战略总体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项目建设有序启动。“四联创”活动积极开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整体启动。强力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三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全年土地、矿权出让收益9.69亿元。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增中小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6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1.4亿元,增长4.72%;各项贷款余额283.1亿元,增长19.1%。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浙广合作”、“九广合作”、“厅市合作”、“市校合作”以及与对口支援省市合作全面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84.71亿元,增长40.12%。外贸进出口总额2.97亿美元,增长43.3%。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增加值完成218亿元,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63.9%。

二、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广元建设扎实推进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着力构建惠及民生的长效机制,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97.4亿元,“惠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4.5%。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496套,启动棚户区改造12000户,竣工14441套,竣工率超省下达目标35个百分点。市城区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增长3.7%,低于调控目标6.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75.83万人次,增长14.3%。率先在全省实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226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2%、70.1%,医保经验在全国推广。解决了3900多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和市城区1700名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2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6.9万人。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000余万元。足额兑现城乡低保金4.53亿元,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兑现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等惠农补贴资金6.3亿元。地方电网生活用电实现与国网同价,每年减轻居民电费负担6000万元,惠及170万群众。南河污染防治一期工程全面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和移民安置工程,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万人,安置移民9268人。深入推进“助农增收、致富还贷”行动,全市农房重建贷款到期还款率达92.4%,位居全省6个重灾市州前列。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5%。全年专利申请量335件,增长31.5%。深入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深入推进,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创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三甲”医院数量居全省第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澳源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加快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具有川北地域特色的舞蹈《老妈妈》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2.4‰。审计、统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保密、档案、地方志、气象、外事、侨务、对台、精神文明、红十字会等工作得到加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三通四联两倒查”群众工作机制,“大调解”体系基本形成,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6.1%。继续落实市县区领导接访、网络问政及干部下访等制度,群众信访工作获全省一等奖。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清网行动”,打击高利贷和非法集资,平安广元建设进一步深化。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双拥”和人防工作扎实推进,连续四届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被成都军区命名为“人防建设十佳城市”。民族宗教工作稳步推进。

三、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评议考核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98%。严格制度和程序,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不断扩大。优化政务服务,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9%。加强公务员队伍和行政效能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办事效率和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各位代表,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自强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援建省市和地区真情帮扶、无私援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驻广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广元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参与我市抗震救灾、支持灾后重建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浙江省、黑龙江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自贡、泸州、宜宾、攀枝花等市,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仍然是广元的最大市情,支柱产业优势不突出、项目投资增长难度大等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和保持物价稳定压力较大;三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形势依然复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四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灾后发展振兴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定增势、加快发展”的工作主基调和“五个一”基本思路,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为着力重点,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实现全社会投资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项目投资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大力开展“项目促进年”活动,确保项目投资稳定增长。加快推进亭子口水利枢纽、兰渝铁路、广元港、苍溪航电、广巴广陕高速公路连接线、火车站广场、格兰德智能电力产业园等62个在建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推动西成客运专线、则天路北延线、将军桥嘉陵江大桥、南河七号桥、广元港进港公路、陵江至“三江新区”城市主干线、108国道剑阁下寺至普安快速通道、江口嘉陵江大桥、苍溪嘉陵江二桥和三桥等63个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加快推进广元至平武,绵阳经剑阁、苍溪至万源高速公

篇三: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最终定稿)

2015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回顾2014年:克难攻坚,稳中求进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克难攻坚,保持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初步测算,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元,增长 %;财政收入 亿元,增长 %,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1%。

这一年,县人民通达梦扬帆起航。纵贯全县75.8公里、设有4个道口的告诉县段,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通过艰辛争取,商合杭高铁将在我县设置客运站。规划中的引江济淮工程县段全长93.5公里,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这一年,承接平台建设驶入快车道。产业园被列入市8个次中心城镇之一,新增基础设施投入9.9亿元,30公里内网道路基本建成。新桥大道拓宽改建竣工通车,产业园—合肥西客站客 —1—

运专线获批筹建。110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完工,一期日供水5000吨自来水厂投入使用,合肥燃气实现向园区供气。

这一年,加快县域发展迎来曙光。我县作为省唯一县区,被列入国家 试点县,是践行绿色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这一年,我们挤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行列。古城区控制性规划获批,古城保护与发展将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中央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皖北地区发展“新十条”,市委、市政府将我县列为绿色发展试点县。政策机遇千载难逢。

一年来,我们集中精力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抓产业、调结构,发展质量日趋优化

工业持续增效。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15%;规模工业企业达84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9家。工业用电量2.4亿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新申请专利139件。大众医药上市挂牌,定向增资2000万元。县工业园利用闲置土地5宗、盘活厂房6家。8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续建项目32个、完成投资1.5亿元。

“十一连增”,第九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肉类总产14.7万吨,水产品总产9.8万吨。迎河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省级示范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农民合作社215家。新认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2 —

市级龙头企业9家。建立绿色食品认证基地37.6万亩,新增绿色食品21个。

三产发展增速。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增长12%。实现进出口总额4550万美元,增长2.2%。利用外资1764万美元,增长22%。汇丰典当行获批运营,同聚祥商厦正式开业。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红色旅游小镇1个。县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序推进,安丰塘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展顺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亿元,增长15.7%。

(二)抓投资、上项目,发展后劲持续提升

盯项目。坚持把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累计谋划项目286个。100个市“253”项目完成投资42.7亿元,42个省“861”项目完成投资25.1亿元。瑶海钢构、娃哈哈饮品等项目竣工投产,国电团山风电场、中皖水务给排水等项目建设加快,寿西湖行洪区调整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进。

重招商。深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117个、到位资金85亿元。创凯电子、格义新能源等项目基本建成,探索医疗、唐人神饲料等项目加快实施,汇格蜂窝制品、新桥重工装备制造签约落户。

强基础。 路大修开工建设,寿六路中修基本完成,升级县乡公路51公里,改造危桥6座。220千伏新桥输变电工程开工 —3—

建设。宾阳闸、东津圩加固、梁家湖治理和1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扩挖塘坝2803口、清淤疏浚沟渠74条。改善灌溉除涝面积36万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5万亩。新增造林1.6万亩。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获省表彰。

(三)抓统筹、重宜居,发展面貌不断改观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总体规划、古城区重要节点修建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实施城市重点工程37项,安丰路、双桥路、寿蔡路东西段、正阳关路加快建设。搬迁房屋2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保障房3311套、37.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厕5座、交通信号灯12处,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中医院扩建完成,体育中心、老年公寓和公安指挥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古城区袁家巷、城角巷、仓巷北段等工程改造完成。 集镇发展步伐加快。强化乡镇规划管理,加强对重要交通沿线建设监管,推进道路、给排水、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保义、三觉、安丰、板桥等乡镇商住开发加快。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80 户。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乡镇全覆盖。解决8.4万人饮水安全。拆除集镇违章建筑12.3万平方米。

美好乡村成效凸显。坚持将美好乡村建设与“三线三边一城一地”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首批9个重点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第二批10个中心村建设有序推进。新建给排水管道136公里,硬化道路27.8万平方米,新增路灯4768盏、绿化15.8万平方—4 —

米,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四)抓改革、破瓶颈,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不断深化改革。巩固水管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成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移交,推进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深化“营改增”改革。农联社改制农商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农商行第一次股东大会成功召开。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下放66项、取消35项。陶店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本完成。

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财政资金存贷挂钩,新增贷款12.5亿元。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国投集团、新桥投资开发公司融资9.1亿元。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7个,报批各类建设用地3315亩。积极经营城市和清收土地出让金,土地收益12.7亿元。通过全国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审计、国土部卫片执法检查验收。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完善人才选用常态机制。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连续两年获市节能工作先进县称号。

推进结对合作。《合肥市与县结对合作规划(2014-2017)》编制完成,以产业园为核心区的合肥航空港经济示范区获批建设。县蜀山现代产业园起步区4平方公里框架形成,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27.8亿元。团肥路二期开工建设。新桥机场周边种植结构调整2.2万亩。两地旅游直通车常态化运营。

(五)抓民生、解民忧,发展局面更加和谐

—5—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