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范文 > 政府政务 > 列表页

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03  分类: 政府政务 手机版

篇一:巴彦淖尔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巴彦淖尔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6日在巴彦淖尔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府市长 段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巴彦淖尔发展史上亮丽的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341.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12亿元,年均增长14.8%。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5.5亿元增加到90.4亿元,年均增长14.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8亿元,年均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2.7亿元增加到169亿元,年均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360元增加到18823元,年均增长12.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435元增加到10716元,年均增长14.5%。

——产业转型实现重大突破。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2∶49∶29演进为18∶59∶23,工业比重由40.8%提高到50.4%,实现了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引领型经济的重大转变。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巩固,新型煤化工、氯碱化工破题起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培育和引进了河套酒业、巴运、紫金、神华、联邦、包钢等一批大企业,4个工业园区跨入百亿园区行列。粮食总产量达到58.6亿斤,牲畜饲养量突破1700万头(只),巴美肉羊等农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7亿元,年均增长12.2%。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确立了“一城三区一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由43.6%提高到51%。临河新区基本成型,旧城区面貌大为改观,双河区启动建设。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卓有成效,完成苏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走在全区前列。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巴彦淖尔机场通航运营,临策、甘泉铁路竣工通车,在全区率先实现苏木乡镇全部通油路。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16万亩,河套灌区森林覆盖率由10.1%提高到15.7%。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453.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62.6%提高到71.5%。城乡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标准大幅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实施棚户区改造321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3.76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3.3万户。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105万平方米校安工程竣工投用,市中学新校区建成使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作推出

了《河套长烟》、《阴山·古歌》等一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5个旗县博物馆建成开馆,河套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扩大。科技、扶贫和人口计生等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金融财税、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向北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甘其毛都口岸实现双边常年开放,过货量突破1200万吨,是2007年的6倍,成为自治区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广泛开展,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0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1件,政协委员提案1390件,办结率均达到100%,满意率达98%以上。投资1.6亿元的市政务中心建成投用,持续开展效能监察和行风评议,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连续举办四次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我们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严重自然灾害,全市上下以“总干”精神为引领,以迎接全区第九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坚持“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活、城市做美、生态做优、民生做实”,全力以赴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新增设施农业5.16万亩,建设规模化养殖场310个,农牧业抗灾能力明显增强,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保工业、抓项目,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神华煤焦化、中电投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试运行,圣泉生物质能源、河套酒业技改扩建、黄河工贸PVC等项目开工建设。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一年来,我们着力抓好第三产业发展,纳林湖、奈伦湖等旅游景区建设初具规模,秋林物流园区开工建设,红美建材家居生活广场建成运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580亿元,创历史新高。一年来,我们围绕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继续掀起城镇大建设、大改造热潮。黄河、总干渠和各旗县区、农垦局湿地恢复一期工程基本建设完成,文博中心建成投用,新华街综合改造、主要街路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全面实施,城市形象明显改观。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4亿元完成林业生态建设81.6万亩,是近年来投入最多、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临河黄河大桥竣工通车,279公里黄河堤防公路全线贯通,总投资15亿元的河套灌区排水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一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和社会建设,“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机关工作人员津补贴月人均增加500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到位。河套大学升本成功。报业传媒改革顺利完成。阴山岩刻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电视剧《我叫王土地》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9个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基本建成。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来信来访,扎实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特别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我们深感来之不易,又为之欣慰和激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广大干部群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总干”精神在全市人民身上再次被激发、再次得到展现和升华!各位代表,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为巴彦淖尔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

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依然不高,财政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中心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领域的社会矛盾增多,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

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

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等等。在继往开来的新征程上,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推进富民强市、赶超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我们赶超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赶超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市多年形成的发展能量蓄势待发,全市人民在“总干”精神引领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精气神空前高涨,为我们赶超崛起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完全可以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注“总干”之魂,紧扣“崛起”主题,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全力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文明、活力巴彦淖尔。

(一)实施产业强市工程,建设富裕巴彦淖尔。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档,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30亿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总体达到自治区中等以上水平。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壮大骨干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并重,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增效。到2017年,形成2000万吨以上煤焦化、300万吨以上PVC生产能力,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500万吨以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万千瓦,以生物制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调整农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种养业,建设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培育壮大巴美肉羊、乌拉特黑山羊、河套面粉、二狼山白山羊绒、康尔徕、圣牧高科等一批农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农牧业经济效益,推动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转变。到2017年,设施农业达到40万亩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85%以上。拓展提升第三产业。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力度,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打造黄河旅游、草原旅游、田园旅游品牌,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使我市成为自治区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培育壮大物流、金融、商贸、信息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水平。

(二)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巴彦淖尔。美丽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把生

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按照“一城三区一组团”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加速推进双河区建设,3至5年内17.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框架基本成型。加强临河主城区、朔方区建设,推进陕坝镇与主城区组团发展。全面提升县城和集镇建设水平。实施湿地保护和园林绿化工程,新建一批彰显河套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打造草原水城、西北绿城、河套文化名城。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基本实现农牧业社会形态向工业社会形态的转变。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村庄综合改造工程,两年内完成全部嘎查村规划编制,建成一批设施完善、整洁优美的农牧民新村。强化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以构筑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推进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沙漠、乌拉特草原生态综合治理,抓好河套平原绿化,展现秀美田园风光,全市植被覆盖率达到50%,河套灌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保护我们的环境,让青山绿水长在、美丽与发展共赢。

(三)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建设幸福巴彦淖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两个同步 、两个提高”。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积极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维稳工作,推行“三一四全”、“三联六调”工作法,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平安创建,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建设文明巴彦淖尔。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大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将“总干”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鸿雁大剧院和一批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办好河套文化艺术节和研讨会,继续推进阴山岩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扶持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传媒、影视、戏剧等文化产业。深度挖掘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创作推出更多体现河套文化、乌拉特草原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让现代文明之花在河套大地绚丽绽放。

(五)实施开放带动工程,建设活力巴彦淖尔。开放是发展的活力源泉,向北开放是我市最大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加强甘其毛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通关过货能力,年过货量力争突破5000万吨。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培育新的境内外资源加工贸易基地。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诚信政府,吸引更多客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按照中央和自治区部署,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为赶超崛起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巴彦淖尔的明天一定会更

加美好!

三、2013年的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积极进取的态度,确定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达到15%;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1%以上,突破百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达到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迎会,促发展。今年全区第九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借助这次全区的盛会,以会促建,推动巴彦淖尔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有新变化、大发展,展现巴彦淖尔的新形象、新面貌。以迎会办会为总抓手,集中精力办大事、抓重点、求突破。坚持市区共建,突出临河主城区,东西线并举,点线面结合,软硬件齐抓,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倒排工期,抢抓进度,所有项目要在6月底前完成。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办好河套文化艺术节、河套文化主题展,办一届节俭务实、有亮点、有特色的文明盛会。

(二)抓工业,保增长。把抓投资、抓项目作为抓工业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从电价补贴、信贷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减负增效、渡过难关。加强工业经济监测调度,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80项,其中续建79项、新建101项,完成投资265亿元。包钢煤焦化、联邦制药四期及五期、太平矿业二期、燕京金川啤酒、圣泉生物质能源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神华二期480万吨煤焦化、大中矿业100万吨脱氧球团、正大20万吨饲料、京东商城云计算、国电蒙电40兆瓦光伏电站、川井500千伏风电汇集站等项目,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光伏发电能力达到20万千瓦。推进河套酒业技改扩建、新湖和黄河工贸PVC、亚王热电联产及神华、盾安等5个自备电厂项目。抓好口岸和园区建设。启用甘其毛都口岸“五出五进”通道和“快捷通”系统,过货量突破1500万吨,争取过境铜精粉落地加工。组建巴彦淖尔国际商会,开展对蒙进出口贸易协调服务。完善园区各类专项规划,做好设施配套、绿化美化等工作,打造一批花园式企业和园区。完善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设施,提高承载能力。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好临河、杭后中小企业创业园。启动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前旗、中旗、后旗3个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牢固树立招商决定项目的理念,下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全年争取国内到位资金360亿元。

(三)抓“三农”,稳基础。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完成灌区排水改造工程3078公里,完成三年任务的34%。实施中低产田改造50万亩、土地整理45万亩、节水改造20万亩。依托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打造京藏高速、黄河堤防公路等宽林带精品工程,新增人工造林35万亩。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奖等政策,严格实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完成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17万亩。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建设67个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抓好县城周边

篇二:2011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0日何永林在巴彦淖尔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开创了巴彦淖尔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结构转型迈出重要步伐。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1∶38∶31演进为2010年的18∶57∶25,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7.5%提高到47.7%,初步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重大转变。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1%,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1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9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9.9亿元增加到68.9亿元,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2%。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年均增长36.4%,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法治、服务、文化等软环境不断优化。

---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16亿美元增加到5.33亿美元,增长3.6倍。甘其毛都口岸成为自治区重要的陆路口岸,我市在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显现。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022元增加到2010年的15027元,年均增长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4265元增加到8240元,年均增长14.1%。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以项目和投资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9.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90.4亿元,增长2.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0.7亿元提高到43.7亿元,增长3倍。累计实施152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紫金锌冶炼、金牛煤电、临河热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矿石采出量由1100多万吨提高到3500多万吨,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力超过40万吨。电力总装机达到33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达到156万千瓦。培育和引进了河套酒业、中粮、鲁花、小肥羊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提高了酿造、油脂、肉类、绒纺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水平,4个农畜产品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生物制药、化肥、建材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风机制造、晶体硅材料、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沿山沿河经济带为主轴的工业布局,拉开了工业基地化、园区化发展的框架。加大节能减

排力度,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能够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SO 2、COD排放实现双下降。(二)着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面对多种自然灾害,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优质高效农作物面积达到600多万亩,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33%提高到38%,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7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4万亩、设施农业3.7万亩,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10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1座。新建农村牧区油路4750公里,绿化村镇108个,解决了5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一批标准较高、设施配套的示范引领村,村容村貌逐步改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走在了全区前列。累计发放各类惠农惠牧补贴46.4亿元,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着力加强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城镇化,坚持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带动县城和集镇建设,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累计新增城镇人口17.5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6.4平方公里。

供水普及率达到86%、集中供热率达到5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临河中心城区建设不断加快,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75公里、地下管网770公里,整治居民巷道294条,铺装人行道30万平方米,实施水系景观工程5.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494万平方米,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以旗县政府所在地为代表的城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小城镇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住房、轿车、高档家电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围封禁牧战略,休牧轮牧禁牧面积达到2645万亩。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48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1%提高到2009年的9.83%。新改建公路12365公里,京藏高速公路临河绕城段、海流图至甘其毛都口岸等公路建成通车,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0.8公里,位居全区前列。完成包惠铁路电气化改造,临策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里程182.7公里。巴彦淖尔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以50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为环网、110千伏辐射全市的电网架构基本形成。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巩固扩大苏木镇机构改革成果,强化了苏木镇服务"三农"和社会管理职能。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城乡水务一体化格局,规范了河灌系统的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垦系统综合改革。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237万亩林地确权到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广泛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资金实际到位1000多亿元,引进国外资金实际到位4.06亿美元。积极扩大向北开放,投入11.6亿元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甘其毛都口岸实现双边常年开放,通关能力不断增强。巴格毛都口岸复关工作加快推进。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各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投入由2005年的8.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6.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就业工作,累计转移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79.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6.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人数由13.9万人扩大到61.5万人,94.6万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155元。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286元、143.5元,累计发放低保金7.2亿元,保障了12万多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启动农村牧区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12.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567元提高到1510元,增长1.7倍。进一步完善以助困、助贫、

助学为重点的社会救助机制,为5.2万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5505万元;发放救灾款8328万元,救助受灾群众52万人次。资助贫困学生5.3万人次,保障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亿元,使18.1万贫困农牧民稳定脱贫。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48.5万平方米,解决了3.7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六)着力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五年累计投入145亿元,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中小学校由597所调整为18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免费教育,高中教育基本普及,民族高中学生实现"三免一补",幼特教育、职业教育走在了全区前列。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7项,获专利257件,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95%以上,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巴美肉羊"新品种。深入推进以河套文化为主题的民族文化大市建设,成功举办五届河套文化艺术节和研讨会,河套文化研究和阴山岩画保护取得新成果,创作《河套长烟》、《真情》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河套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在自治区体育赛事中取得较好成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旗县区医院和苏木镇卫生院,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突发性传染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完善人才储备制度,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人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1889件,办复率100%。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务公开范围不断扩大,"三问"平台有效运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规范资金运行,节约财政资金7.17亿元。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和制度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认真做好信访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平安巴彦淖尔建设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战略的机遇,适时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2%。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沿边口岸、水煤组合等比较优势,与神华、包钢、新湖、冀中能源等大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步伐明显加快,450万吨煤焦化、50万吨PVC、30万吨合成氨及52万吨尿素等一批几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大型煤化工、氯碱化工开始起步,产业多元、集群化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农村牧区经济稳步发展。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和规模化经营,粮食总产达到49.6亿斤,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850万头只),番茄、绒纺、脱水菜等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区首位。启动以宅基地置换、村庄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被自治区列为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推动新农村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新阶段。新一轮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临河西区框架基本成型,老城区改造步伐明显加快,朔方区按照现代化工业新城的目标加速建设,双河区作为中心城区提档次、扩规模、增亮点的重点区域,即将拉开全面建设的帷幕。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全市签订拆迁安置协议面积184万平方米,其中临河区突破1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5年拆迁改造总面积的3倍多。群众盼望多年的河套大街拓

宽延伸和北边渠改造扎实有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推进跨区域、跨境资源通道建设,前旗黄河大桥、西甘铁路西金段建成通车,甘泉铁路、锡乌铁路和临河黄河大桥加快建设。278公里黄河堤防公路综合建设工程全线启动实施。河套500千伏、天吉泰22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周边盟市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作,与鄂尔多斯、乌海的资源置换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相继开工,包钢西区建设正式启动。着力扩大向北开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口岸过货量突破800万吨,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居全区首位。民生和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在财政较为困难的

情况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为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十项民生工程"有效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六项民生指标"一次性达到或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津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实施87万平方米校安工程,职业教育园区和民族学校新校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河套大学升本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文博中心、新闻大厦及一批基层文体设施加快建设,阴山岩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启动。蒙医院新址主体工程竣工,市医院新址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投入使用。统筹抓好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一批重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巴彦淖尔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谱写了巴彦淖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为"十二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为我市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和支持巴彦淖尔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奋斗历程,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实现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善于发掘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并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必须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着力推进"三化"互动,努力做强工业、做大城市、做活口岸,不断创造新优势、取得新突破;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保持激情干事、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巴彦淖尔欠发达的基本市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经济产业层次低、链条短,服务业发展不足;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薄弱,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加之去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给低收入家庭带来一定影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等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满足全市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对于巴彦淖尔扩大总

量、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实现赶超,具有决定性意义。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扩大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科技进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期末,使我市总体达到自治区中等以上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富裕、生态、文明、和谐巴彦淖尔建设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在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扩大总量,努力构建具有巴彦淖尔比较优势,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到10:63:27,工业比重达到58%以上,完成工业化初期向中期阶段的过渡。

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水煤组合、地上资源、地下资源、风光资源、向北开放的优势,着力打造"五大基地"。依托农牧业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粮油、乳肉、绒纺、酿造、番茄、玉米精深加工,培育形成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依托口岸、跨区域资源通道,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发展煤炭洗选、焦化、烯烃及氯碱化工循环经济,形成4000万吨以上洗煤、2000万吨以上煤焦化、300万吨以上PVC生产能力,建成自治区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努力构筑国家级的引进境外战略资源深加工基地。加快冶金矿产工业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开发合金材料、管材型材等下游产业和产品。加强与包钢的协作,加快实施焦化、烧结、还原铁等上下游配套项目,推进包钢西区全面建设。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新建10万吨锌、50万吨铜冶炼项目,形成100万吨有色金属冶炼能力,打造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抓好风电场、抽水蓄能电站、光伏电站、中煤矸石发电和甜高粱制乙醇、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风电装机容量力争突破100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力争突破500万千瓦,光伏发电力争突破100万千瓦,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建筑和建材工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的部署,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布局和产业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沿阴山一带规划建设口岸经济区和重化工发展区,重点发展冶金、煤化工、电力、建材等产业。沿黄河一带打造以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的临河、磴口、杭后、五原等4个园区为中心的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争取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乌前旗工业园区主要承接包钢转移产业,重点发展煤化工、冶金、装备制造、氯碱化工等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0亿元的强企方阵。

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中心,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推动农牧业向生产条件好的地区集中,提高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比重,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0万亩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到80%以上。打响巴美肉羊品牌,做大做强肉羊产业。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

篇三:巴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1日在巴彦淖尔市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段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8亿元,增长约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4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亿元,增长约20%;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5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580元,增长约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300元,增长约1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十一五”大好来势,呈现出发展提速、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56:24演进为18:58:24。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53.5亿斤,创历史新高。新增设施农业4.4万亩,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132个。50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试点村规划编制完成,其中45个村开工建设。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0亿

元,增长约20%;实现利润55亿元,增长约40%。盾安多晶硅、中兴能源燃料乙醇、合力机械车辆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神华一期120万吨煤焦化、包钢210万吨煤焦化、新湖50万吨PVC、联邦制药四期和五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双百亿”工程有效实施,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户企业进入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服务业稳步发展,巴运物流“甩挂运输”项目完成基础工程,旅游景区建设继续加强,河套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营业。

(二)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建投资突破200亿元,增长24.7%。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自治区批复。棚户区改造有力有序进行,累计签订征收协议面积306万平米,其中临河142万平米。双河区10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启动实施,金川大桥开工建设。西区公建项目加快建设,累计28个单位搬迁入驻。临狼、临陕、临磴出口改造全面启动。全市新增园林绿化面积1800亩,永济渠、朔方河、杭后润昇湖、磴口中心湖等湿地保护工程顺利推进,乌前旗林海公园、乌中旗云英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各具特色。全市修建主次干道80条,新增天然气入户5600户、集中供热面积280万平米,改扩建供排水管网490公里,城镇面貌继续发生新变化。

(三)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69.3万亩。7208万亩草原列入自治区生态补

奖范围,每年可获补奖资金2.93亿元。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综合治理稳步推进。乌梁素海防凌分洪减灾工程基本完工,投资10.95亿元的水环境治理世行贷款项目启动实施。节水改造、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新增水利投资20.3亿元,是近年来投资最多的一年。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改建公路1024公里,巴彦淖尔机场正式通航。宝音太220千伏、蒙海110千伏等5个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

(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57亿元,增长22%。黑猫700万吨煤焦化和200万吨天然气液化、家景450万吨煤焦化、大族3万吨工业硅和40兆瓦光伏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苏布尔嘎煤田资源配置取得实质性进展,包钢西区建设积极推进。向北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神华、中铝等公司对蒙合作项目实现重大突破,甘其毛都口岸原煤进口达到1100万吨,过货量跃居全区第二位。预计进出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增长近一倍。

(五)民生工作扎实开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68.2亿元,增长39.2%。“15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16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个旗县区纳入城乡养老保险试点,6万多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提高了养老金。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

高到70%,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70%。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比上年分别提高35元、41.5元,孤儿、五保对象供养等多项保障标准提高幅度均在12%以上。蒙授高中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和教科书费。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向13.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46万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休假和离退休干部疗养补贴制度全面落实。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115所学校88万平米校安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河套大学升本取得积极进展。文博中心部分场馆即将开放,新闻大厦搬迁入驻,电影《蓝学校》荣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两项提名,大型情景岩刻史诗《阴山·古歌》即将上演,河套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新增专利79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水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院士工作站成立。

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政务公开规范有序进行,“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平安创建工程深入实施,信访工作扎实开展,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基层政权建设继续加强,苏木镇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全

市增设11个苏木镇获得自治区批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双拥共建工作有效推进,被评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全区双拥模范城”。

各位代表,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朝着赶超崛起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为巴彦淖尔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项目建设要素制约突出;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不充分,立市立县大项目少;中心城区承载能力不强,城镇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工作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