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社会历史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9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历史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作业)

历史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的开始意味着大学第一学年的学习生活画上了句号,同时也代表着我人生中第一次历练的开始。

我家所在的社区包括七个小区,寒暑假期间父母仍要上班的小孩子很多,社区委员会为保障这些小孩子的安全和结合他们的兴趣就开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社区少年活动中心。为响应校团委的积极号召,锻炼自己的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也让自己的所学有用武之地,我便到社区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实践的项目是作为历史兴趣班的老师给十几个小学生讲课,这期间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这半个月的经历。

我是七月十五号去的,到八月六号结束,期间一共讲了十五节课。讲课的内容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你所喜欢的中外历史人物”、“何为清谈”、“西欧中世纪的选侯制度”、“明治维新”、“佛教”、“对历史的态度与借鉴”。一节内容两节课,每天晚上回家查资料做好备课。但即使这样,面对小学生的提问时有的内容还是因自己掌握的知识材料不全或是对史实的记忆模糊而回答错误,无从招架。由此知道了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和一些东西的缺乏。我想这份经历与体验肯定会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自己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讲课期间,我和好几位家长交流过,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是多么强烈,更看到了父母对子女那份无私的爱,想起自己每天忙绿的父母,不禁敬意油然而生,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交流期间,一位家长跟我谈了许多,她说把孩子就交给我了,使我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师,既为人师,就应对学生负责,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更确切说还是一名大学

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会,现在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任,才能对自己几年之后真正踏出校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七月十五号下午三点,我第一次登上讲台。那天讲的是魏晋时期的“清谈”,刚走上讲台时,心里直打鼓,望台下一扫,那么多眼睛在看着自己,更紧张,事先背好的“台词”全忘了,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这样跟学生“对峙”了几分钟,心想:管不了那么多了,临场发挥吧。于是我就清了下嗓门,开始讲课。那节课结束后,我不知道自己讲了什么,只记得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掌声。事后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之后的日子,讲课慢慢步入正轨,再没有第一次登台的拘谨,也敢于放开了。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认识了不少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建立了较真诚的友谊。最后一节课,让小朋友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在这十五天里的收获和所得。我也送给了他们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说他们不一定理解,但这是每一个治史的人必知的。

实践结束后,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 要善于沟通: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

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

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二)要有热情和信心: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

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

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三) 要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

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 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 要讲究条理: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

理性的好习惯。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大学生生一毕业就去创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很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借助个方面的人和事情。学会与人合作。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去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认识更多的人,触及更多的事情发展状态,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打好基础,等到时机成熟,在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金钱味十足、功利倾向突出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放任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波逐流。作为学校及政府还包括社会,理应给创业者创造出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大学生有更理性和宽阔的创业选择,让他们知道,创业不完全等于经商,重要的是在于开始学会经营人生事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

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篇二:高水准的社会历史调查

高水准的社会历史调查——1952年文化部施

耐庵调查成果评估

欧阳健

内容提要 1952年文化部以聂绀弩为首的施耐庵调查组,路子是对头的,方法是科学的,堪称解放后首次高水准的社会历史调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施耐庵;水浒传;1952年;文化部调查组;考察

一、缘起

《水浒》是建国后最早受到推崇的古代小说,弄清《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生平,是历史赋予古代文学研究者的神圣使命。

1951年夏,《苏北大众报》负责人刘冬,听说兴化有施耐庵遗迹,派助理编辑黄清江前去查访。黄清江到兴化施家桥,看了施耐庵墓;又到大丰白驹镇,看了施家祠堂,了解施氏家谱的情况,见到红染墨写的从第一代到十八代的木主原件。农民传说,都道施耐庵是《水浒》的作者,为写《水浒》坐过牢。调查回来,与刘冬合作,用一个月时间写了《施耐庵与〈水浒传〉》[1]1。文章提供了神主和墓碑、墓志、《兴化县续志》等新材料。

侯敏泽1982年8月回忆说:“52年《文艺报》调查,我是经手人。当时刘冬同志写信,我们很高兴,很重视。刘冬同志发现了线索,当时我们比较相信;后来看了一些材料,感到有些争论。”[2]1952年9月14日,苏北文联派丁正华、苏从麟到兴化进行了十天调查,写成《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1]11。上报以后,“一经研究,问题还多。一方面资料本身的可靠性还需要更有力的印证,

一方面资料和资料本身的矛盾亦多。为了把这些资料统一起来,给《水浒》作者施耐庵先生的历史作一个比较肯定的论断,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在1952年10月间特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聂绀弩、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钱锋、北京人民日报社谢兴尧、徐放等四人,再次到江苏省有关地区去进一步调查有关施耐庵的历史资料”[3]61。调查组走访了兴化城、淮安城、大冈乡、施家桥、施家舍、施家庄、白驹镇、安丰镇等处,又跑到苏南的江阴、常熟近五十处地方,访问了施家后人及熟悉地方掌故、乡土历史的耆老共二百多人,与对《水浒》及其作者有研究的人士进行了多次座谈。研读徐放1953年亲笔撰写、历经磨难重见天日的《再次调查有关施耐庵历史资料的报告》,感到当年的调查,路子是对头的,方法是科学的,堪称解放后首次高水准的社会历史调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调查组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亮点

这次调查,是在黄清江、丁正华的基础上进行的,故称作“再次调查有关施耐庵历史资料”,因是有备而来,更显得周到和细密。调查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并体现出以下学术亮点:

第一,关注方志的历史承传和材料来源。

丁正华、苏从麟的《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调查方法”第一项是“搜集现成史料”,谓:“施氏现成史料很少。《元史》、《明史》、《淮安府志》、《泰州府志》、《扬州府志》等对施氏都无记载。《兴化县志》旧本亦无记载。唯兴化汪伪县长李恭简所修之续志收有施氏列传及墓志各一,对施氏生平亦语焉不详。”短短数行,突出“收有施氏列传及墓志各一”的续志,是“兴化汪伪县

长李恭简所修”,又用“语焉不详”来概括施氏列传及墓志的内容,颇易造成不应有的错觉。

有鉴于此,徐放《再次调查有关施耐庵历史资料的报告》的第一部,分即为“《兴化县志》上有关施耐庵的材料和这些材料的来龙去脉”,一一著录《兴化县志》全部五种本子,即嘉靖三十八年以前的胡志、万历十九年的欧志、康熙年间的张志、咸丰年间的梁志和民国三十二年的李志(即《兴化县续志》);欧志、张志、梁志上不见有施耐庵的材料,惟《兴化县续志》有四处关于施耐庵的记载:

1.施隐士墓:载卷一《舆地志》之七第十二页《宅墓补遗》,注称:“在县境东合塔围内施家桥,葬元隐士施耐庵。淮安王道生撰志。”

2.《施耐庵传》:载卷十三之六第九页《文苑补遗》。

3.卷十四之二第四页《艺文志·书目·小说家类》载:“《水浒》,施耐庵著。”

4.《施耐庵墓志》:载卷十四之三第二十一页《艺文志·古文补遗》。 然后缕述《兴化县续志》有关施耐庵材料的来龙去脉:1918年左右,正当李详(李审言)提倡续修《兴化县志》,《续志》坐办兼分纂人刘仲书,到白驹镇调查古迹名胜,见施氏宗祠供有施耐庵先生神主,疑即《水浒》作者;及问白驹镇杨雨孙,派人到施家桥借得《施氏家谱》,见有淮安王道生作的《施耐庵墓志》和施耐庵的《家传》,便抄了下来,并取得李详同意,留作县志的补遗材料。

按,李详(1859-1931),字审言,兴化人,在骈文、方志、金石、目录、选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光绪三十二年(1906),两江总督端方创办“江楚编译官书局”,聘李详为帮总督纂;宣统元年(1909),张人骏任两江总督,改“江楚编译官书局”为“江苏通志局”,聘李详为分纂;1913年,“江苏通志局”

恢复,冯煦任总纂,聘李详为协纂,参与修订《江苏通志》,因撰《〈江苏通志·艺文志〉商例》,学者韪之。李详先后担任江都、甘泉、仪征三县志“人物”、“儒林”、“文苑”各传及《艺文志》、《舆地沿革表》等审阅、定稿,主持纂修《阜宁县志》、《盐城县志》。1923年,任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1928年,中央研究院聘李审言和陈垣、鲁迅、胡适等12人为特约著述员。

李详是当代方志大家。他在《泰兴县志》序中说:“章实斋云‘志当递续,不当迭改’。又云三十年为一世,可以补辑遗文,搜罗掌故,更三十年而往,使甲编乙录,新新相承。又云藉使前人体例未全,凡目有阙,后人创起,欲补逸文,亦当例由义制。”对续修兴化县志,早怀极高热情。1919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兴化知县的赵兴霙再任兴化县知事,聘李详为总纂,续修《兴化县志》。李详命刘仲书(1880-1955)到白驹采访,即在此时。及刘仲书汇报所得材料,李详谓:“施耐庵先生因为著《水浒传》而坐过大牢,也因为著《水浒传》享了大名,可惜他的生平事迹,不独胡欧张梁四种县志未采入载明,就是他的子孙谈到他的真相,也是‘讳莫如深’。现在民国成立,文字既不为科举所束缚,人物又不为专制政体所限制,县志有所记载,从此更没有什么顾忌,那末,大文学家的施耐庵,我们可以从宽采访他的古迹和遗闻,一一载入‘补遗’栏中。”[4]遂在卷一《舆地志·宅墓补遗》载施隐士墓,卷十三《文苑补遗》载《施耐庵传》,卷十四《艺文志·小说家类》载:“《水浒》,施耐庵著。”卷十四《艺文志·古文补遗》载《施耐庵墓志》。处置皆合方志之义例,证见了李详与时俱进的方志观。

《报告》记录刘仲书的话说:“当时这材料由李详交给了魏克三(已故,即《兴化县续志》协修人之一魏隽)保存。《兴化县续志》上的《施耐庵传》是由

邑人李选成(已故,为续修兴化县导委员会的职员,任校对)根据《施氏家谱》上的施耐庵的《家传》改作的,淮安王道生作的《施耐庵墓志》经他修改过没有,便记不大清楚了。”按魏克三(1878-1949),名隽,兴化人,清末为法部主事。1927年,沈

社会历史调查报告

道叔任兴化县知事,筹款督修县志。1943年,李恭简自任总修,以魏克三任协修,将《兴化县续志》付梓。李恭简《续修兴化县志弁言》谓:“审公为恭简族太高祖行。前稿具在,新增惟戊辰(1928)后事,体例一依《梁志》,庶旧稿不至散亡,新政有所稽考。”“审公”即李详。可见,“兴化汪伪县长李恭简所修之续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报告》又记:“我们在兴化王益谦(本城人,三十岁,现任兴化城东小学教师,为续修兴化县志委员会职员,任书记员)先生手,得到续修《兴化县志》时有关施耐庵的材料原稿两份。”并郑重地记下了鉴定的结论:“原稿《施耐庵墓志》和《兴化县续志》上所载的原文是毫无出入的。”这就对刘仲书“《兴化县续志》上的《施耐庵传》是由邑人李选成根据《施氏家谱》上的施耐庵的《家传》改作的,淮安王道生作的《施耐庵墓志》经他修改过没有,便记不大清楚了”的话,进行了核实,确定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原稿和《兴化县续志》上所载“毫无出入”。此事底大,故郑重道出之。《兴化县续志》载《施耐庵墓志》全文云:

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恨以终。公之事略,余虽不得详,尚可缕述;公之面目,余虽不得亲见,仅想望其颜色。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届时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炧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

篇三:社会公平调查报告

社会公平调查报告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调查者:杨天翔,郑德培,苏学冰,王玮,黄胜轩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四月中旬

调查地点:河南工业大学

调查对象:大学生

摘要:社会公平是私有化及社会中各种利益的产物,合理地划分利益是社会的深层本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揭露资产阶级公平观的非科学性、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实践中,始终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从而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公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当代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思想,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的现象,而且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导致诸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公平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在大学这所自由,开放的校园,也不可避免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公平与不公平。如前些年有名的“我爸是李刚”事件,还有大学校园内学生会的“潜规则”等。这些种种现象都在无形中对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公平观产生影

响,为了大致了解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平观及其公平理念。我们小组展开了一次关于社会公平的调查。

此次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卷98份。问卷的主要内容为:调查大学生对于公平的理解,在面对自己以及他人遭遇不公平事件时是否作出行动来维护公平,对于当今大学生利用职权来获取自身利益这点不公平现象有什么看法。对现当今我国的教育的一些问题是否公平的看法,以及当今社会上一些时态的见解。

从卷面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存在不公平。对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高考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现状。其实,社会是没有绝对公平与不公平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阶级的和历史的,不存在任何特定历史条件,超越阶级的抽象的“永恒公平”。公平作为道德和法这种社会意识,它的性质和内容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基础决定。而现今社会收入分布不均,私有制依旧存在,社会自然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但作为当今大学生我们应当慎重对待,树立正确的马克思社会主义公平观。以己身树公平之念,做公平之事,传公平之理。

在问卷中我们还提问到:当你遇到不公平对待时,你会如何处理?有同学选择了自认倒霉,有的认为应当全力来争取公平对待,还有的选择随事而论。问卷中还问道:当农民工遇到不公平

待遇时,你会帮助吗?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有心帮助但力不从心;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从这两道题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当今大学生其实大都心存公平之念,但因为一些客观实际阻力,不能顺利全面的行公平之事。面对如此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呢?在党的十七大时,党已经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并强调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我们要坚定心中公平,顺应党的理念,维护公平可以向司法机构寻求帮助,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的自身应有的利益和尊严。

在问卷中我们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对现今社会一些时态的见解的调查。

教育权益的失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包括人人都能实现受教育权,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最后达到教育结果公平,即受教育者教育成功的机会和教育的效果是基本相等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在师资配备和教育资的分配上,城市明显优于农村,长期以来,导致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镇。

经济权益的失衡 2013年1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在北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这是该所继2011年后第二次分布心态蓝皮书。该研究报告指出农民工社会公平感偏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工在

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障碍,他们对公平的真实感受,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公平程度。农民工的就业十分困难,就业歧视与就业机会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比例不高,而且农民工的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却很低,经常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他们的权益经常遭到破环,按劳分配的制度并不完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尤为明显,致使当今很多的人认为收入分配极为不公平。

基本权益的失衡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了权力公平。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出身、职业、财富等不同而区别对待。“不管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享受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基本权利会有所扩展。但在当今社会上,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公平,农民工、乡下人往往受到城市人的排斥,普通公民在合理维权时总是遇到种种阻力,有钱人犯罪往往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文化水平高的总是歧视文化水平低的,社会中的“潜规则”让许多有才能的人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基本权益的失衡是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因素。

现今我国正处于极速发展阶段,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众多的问题。这体现在城乡之间差距明显扩大;地区与地区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扩大;在行业与行业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除了经济领域外,教育不公,就业不公,政治权利享有不公等等。我们如何解决这

些问题和矛盾,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构公平,我认为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思想解决。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在我国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中有更大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公平的实现要依靠客观的经济基础,共产主义的公平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公平要求也要不同的。第一阶段阶级差别已经不存在,物质没有达到极度不富裕,所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第二阶段是物质达到极度富裕,人们按需分配。现如今我国出于第一阶段中,所以可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做为原则来实现公平。

社会公平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无论在什么社会,什么时期,什么阶级,它都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大对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21世纪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内部阶段对公平问题尤其明显。

用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观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相信:中国必将迎来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社会公平是历史的和相对的;其次,社会公平作为道德和法的观念,其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