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关于教育的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1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2专业:网络传播 班:3班

姓名:江洪 学号:20201212060022

姓名:何卓彦 学号:20201212060004

(前言) 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广为人知的今天,其改革进程仍举步维艰,这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改革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其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使之成为改革过程中又一障碍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一、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学校老师、教育局领导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1)教育制度需要全面改革(23%) 23人

(2)教育制度需要部分改革(74%)74人

(3)教育制度不需要改革(3%)3人 2、结果分析

一 背景

我国的教育改革自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并且在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把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很多全局性的关键问题上,仅仅算得上是“发展”,而谈不上“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并不是一清二楚的简单现象。它涉及一系列与人的价值理念、利益获取、知识构成相关的问题。本文拟从利益相关方面来分析造成教育改革,尤其是应试教育改革如此艰难及漫长的原因。

二 教改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首先,任何改革都会造成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利益冲突,这

就涉及利益调整问题。改革是否能成功,不仅需要其大方向正确,目标合理,也同样要看利益调整能否被改革所涉及的各群体所接受。因此,在做出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清谁是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中是赞成改革的多还是反对的多;赞成或反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从这些原因中分析出他们赞成或反对的力度会有多大。只有客观地分析好以上各种因素,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改革的难度,才能实事求是地制订出教育改革的合理目标及科学的推进策略,从而使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三 教改理念与目的

教育的真正核心理念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就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就使得我们必须做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四 应试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

在教育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其推行进程却异常艰难,不断受到各方面的抵制。大家都了解到现今的教育存在着各种严重弊端,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对其做出改善。其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一改革触犯了改革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有很多,现在就以应试教育改革为例,从利益角度上,从校长、学生家长、教师这三方面进行说明。 对于校长来说,在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看能否更好地维持或提高本校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的地位,是否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希望学校的教育资源能为他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以提高教学效果。就校长来看,要提高本校在校际竞争中的地位,学生的成绩必不可少。就家长来说,他们的子女能否选择更好的学校,关键在于子女的成绩。至于教师,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直观的体现在于学生的成绩,这直接影响到其本人的职业成就感以及其他如名誉、职称评定及相关联的物质待遇,这使得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了以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需求。当然,如果能做到即保证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不下降,又能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方式肯定会被大家欣然接受。但是升学考试,本来就是择优录取,这“优”指的就是分数,而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方面,对其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式肯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而教育部门为了给改卷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必须设置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以便能让不同的改卷老师在改卷时不会因各种因素造成误差而导致评卷的不公。正是这“标准答案”,使得应试教育在各教学机构里成了必然的教学手段。最终导致以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不赞成应试教育改革,改革的步伐自然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三、建议与对策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能尽如人意。统观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关乎祖国未来发展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改革和实

施素质教育,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一、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多年以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些地方仅被作为一个口号,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总括起来,学生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信仰素质、艺术素质和身心素质。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课程观的影响,社会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科学素质,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仅仅把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数作为择优录取的评价机制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体现智力方面的畸重发展和其他素质方面的弱化;在以减少考试科目作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氛围中,学生势必会为了突击考试科目而忽略或自觉放弃其他非考试科目的课程功能。学生对地理、历史、生物以及其他非考试科目知识与技能的轻视,影响了一两代人的基本素质。分析人的基本素质及其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表现特点和主要功能,大致可以用文后表列进行概括,只有这表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均衡而协调的发展,真正的素质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这也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二、发展公平而均衡的基础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可靠途径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素质教育推行的重大障碍。近些年来,由于政府教育经费的不足,只好把仅有的教育经费大都投向具有象征意义的各类重点学校。城市中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差异,城市学校与乡镇学校的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学校的差异,平原地区与落后山区学校的差异,中心地带与边远地区学校的差异处处可见。政府教育投入不均衡,刺激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力追求,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的畸形发展,产生了应试、择校、收费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应试教育的稳扎稳打和素质教育的举步维艰,绝对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只要分析一下教育组成人群各自的心态,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学生不是天生的就愿意苦学,学习成绩上不去会遭到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歧视;家长不惜代价宁可花费巨资择校,或者在重点校附近租房陪孩子读书,不是不愿意就近入学,只是在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不是对应试教育情有独钟,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在学校的声誉和地位,只是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价值;教师不是热衷于题海战术,只是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就会被家长或学校视为对教学不负责任;教师不是不愿意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是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只因为眼下渊博的学识不一定对应试有多大的帮助,只有熟悉教材才是最为重要的;学校对应试教育也深恶痛绝,但学校的应试成绩若搞不上去将会失去重点学校的金字招牌,学校的一切工作将会寸步难行;学校招生过程中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不是学校好战,而是缺乏优秀生源注定会在应试教育中败下阵来,进而失去学校的一切利益;政府迫于学生压力过重而硬性规定减少考试科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受应试教育的困惑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肯定是一种必然,非考试科目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中将失去其应有的功能。而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公平而均衡的基础教育势在必然。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社会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尽量使教育资源得到均衡的分布;政府还要尽快研究和形成并出台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杜绝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萌生的环境。

三、加强教育督导的有效性是教育发展的可靠保障

各级教育督导室是政府对教育实施有效监督和引导的主要部门,但是多年来教育督导与当地教育厅或者教育局生存上是一种依附关系,权力上是一种依靠关系,利益上是一种依存关系。这样一种同在一辆战车上的责、权、利关系上的共

同体,致使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发展监督和引导的功能受到限制。各教育厅局把教育督导部门视为老干部安置并赋予一定级别的理想去处,正因为如此,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界的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不敢监督也没有能力进行引导。因为在权限方面不敢督导,只能敷衍;在责任方面不愿督导,只能应付;在利益方面不能督导,只能妥协。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进行学生普九教育辍学比例督导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尽可能地压低辍学生的数字,以掩盖学生辍学的真相;而按照当地学生数字由上级配备教育经费的时候,各地教育局又尽量浮夸本地的学生数字,以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面对这样各种报表连学生数字都不一致的现象,教育督导部门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改变类似的现象,使教育督导部门真正起到督导的作用,就必须把教育督导部门独立出来,脱离各地教育厅局的辖制,使他们有说话的自由,有督导的权利。同时需要充实部分真正懂教育的专家进入督导系统,以便使他们的督导意见真正能够切中时弊,真正能够反映国家教育的目的和意志。

四、弱化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干预是还教育本来面目的可靠之举

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员,是为国家教育发展服务的一个特殊公务群体。他们更多的事务性工作是教育的行政管理,论管理工作他们其中的某些人可能属于行家里手,但在教育科学方面却不一定是教育专家。但是,多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大小公务员对教育的干涉是有目共睹的。在基层有多少乡镇长调任市、县的教育局长,市、县又有多少其他部门的科局长调任教育局长。无论原来从事什么工作,一旦调任教育局长,他们就可以在教育专家面前大放厥词,有一种谁也不如他们的凌人盛气,最后循着“三拍”干部的老路走下去。但教育是有着教育本身的规律的,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也应该由教育方面的专家来管理,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走“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道路,没有这样的勇气搞不好教育改革可能会越改越糟糕。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应该伏下身子真正为教育的发展服务,而不应该过多地对教育指手画脚,干扰了教育的正常发展。诸如课程的设置、开发、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认定、学生学业水平的监测、试题命制与程序事务性工作的指导、具体考试科目的认定和各科分值的确定等等,这些教育发展的一些专业方面的内容绝对不应该是行政部门所应干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务人员从内心深处也不一定就认定自己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但是权利与利益的诱惑使他们几乎迷失了自我。他们之所以不怕因自己管理方面的过错而导致教育误入歧途,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的迟效性决定了因教育的失误而导致的罪错要经过若干年以后才可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问责制不明确,教育出现任何的失误也不会有任何人来负任何的责任。

四、结尾

我们在现在和将来的教育改革中,都必须不断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篇二:关于教育资源分配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资源分配的调查报告

调查组长:湖南财政经济学院11级注会六班谭斯琪

调查成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11级注会六班谭斯琪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来自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对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的主观感受,探讨导致我国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的原因,并希望集合大家之智慧,寻求改善这一现状的途径和策略。 研究阶段及任务:

报告正文: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

关于教育的调研报告

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人的发展。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功能意味着教育领域的相关变动将影响着个人乃至整个国家以及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发展。而其中,教育资

源又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问题将直接间接地制约着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而在我们中国,教育资源分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希望通过了解来自各个地方各个学校对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主观感受,进一步分析导致中国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的主、客观因素,并寻求改善的途径和措施。本次调查共发放131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01份。

一、调查情况:

在调查中,有将近7成的参与者高中所就读的学校是重点中学:

其次在高中就读学校为重点中学的参与者中,有将近八成的人认为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如师资队伍,硬件设施,校园环境等比同地区其他学校更加优越。

在对学校分重点非重点班级的问题上,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表示赞同,认为可以激励同学的学习劲头,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四成的参与者表示不支持,认为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其余的参与者则表示没什么意见。

此外,参与者对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的数据统计图如下:

在参与者认为的存在分配不均衡问题的教育资源方面中,教育经费和硬件设施均占48.51%,师资力量占31.68%,其他为5.94%。参与者认为的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因素的数据统计表如下,从左到右依次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教育制度设计偏颇;国家教育投入

严重不足;政策制度导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家庭教育支出差距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对于近几年国家发起的一系列教育改革,45.54%的参与者认为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问题,39.6%的参与者则认为不利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剩余的15.84%的参与者认为并没有对教育分配现状带来实际影响。另外,参与者认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对我国社会公平产生的影响的数据统计图如下,从左到右依次是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使富者越来越富,贫穷者越来越贫穷;影响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妨碍政府形象,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6%的参与者认为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还存在不均衡的方面。这主要是教育经费,硬件设施和师资。其中极度不均衡的当属教育经费。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有80%在农村,可是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师资队伍与教学水平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还是经费不足。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只享有一半的义务教育经费和不到一半的基建投资。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与人口根本不成正比。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反差。有的大城市投资建起的中小学,一间教室的投入几乎相当于偏远地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全部家当。一些大城市如上海的学校,设有游泳池、体育馆、教室配有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在偏远的农村,好多学生到初中毕业连键盘都没摸过。试问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都做不

篇三: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为了筹备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创新会议,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就我市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 在办学体制中公众关心的热点集中于办学责任难落实。①村级办小学,镇级基本无办学资助,但村级又无财政,要靠违规集资才有钱办学。②私人出资办学在我市已经出现,以学前教育为主,正在向小学、初中教育延伸。由于宏观方面有政策,民办教育已出现下述几个问题:一是无“证”办学,不依法接受管理;二是低水平办学,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三是随意择点办学,严重干扰当地的义务教育统筹发展;四是以盈利为目的。 在管理体制中,干部、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宏观管理体制中的工资保障体制,还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按劳分配制度;前者影响队伍人心的安定,后者制约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一是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不容忽视。广大教师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对教师是十分关心的,但因财政切块后,由于地域之间的财力不平衡,导致有少数乡镇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出现。据调查,98-99上半年,涉及3560名教师新增工资累计拖欠达350万元,因此,教师要求恢复由市财政统筹工资的呼声很强烈。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的职能。财政体制改革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系统的职能未改变,但在运行过程中,不自觉地出现了干部、教师管理权限不明确的情况。少数乡镇有的随意将教育第一线的骨干抽调到非教育部门工作,既削弱了骨干教师队伍,又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有的干扰教育内部的人事管理,导致在部分地方衍生出了系列复杂的矛盾。如个别地方一学期换了3个校长,两年不到欠下近200万元债务,教委什么都不清楚,严重暴露出了人事管理权限不明的弊端。 建议:应由市委、市政府统筹划分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中的权责,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的宏观管理。具体内容建议如下:①制定全市统一的市、镇、村三级办学责任目标,明确村级办学责任制度,为加强村小建设,拉动联村办学进程扫清障碍;②对教师工资实行市统筹调剂、镇管理发放、年终由市统一结算;③重申全市教育系统的学校、干部、教师管理权限。根据教育的客观要求,全市教育系统人事权仍应统一归口市教委管理。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本次调查表明,我市的“普九”工作,因达标验收活动较早,因此标准比之近年来达标的县市相对较低,加之后来的巩固力度不大,当前仍然存在下述几个问题:①普及程度低,尤其以初中生辍学率较为严重;②教室及教育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标准低、质量差、不完善,且设施建设欠账多,负面影响大,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③“普九”的意识有所淡化,发展后劲不足,尤其以农村地区“普九”的法制观念淡薄最为突出。目前,全市高中、初中、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年段比为1.8:7:13,初中三年的学生在校巩固率只能达到50%多一点。高中教育规模过小,也影响了初中教育的发展。 1998年,应城接受了全国扫盲工作的达标验收,但整体水平不高,基层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实效性有待提高,社会参与体系还没有形成。 建议:①继续把“普九”作为应城教育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为提高应城人口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②以内部挖潜为主,实施标准化建设。同时,硬件建设的投资重点,要转向教学配套设施设备上来,要增加为提高教育质量直接服务的项目投资,以改变落后于周边县市的教学技术装备水平。③应建立“普九”工作的投入与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政府行为的落实,同时规范办学行为,改革教育教学。学生要进得了学校,学校要留得住学生。④出台地方性的教育法规,为落实依法治教提供保障体系。⑤应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以此拉动初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时,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为农村学生多渠道就业以及多途径升学提供教育服务。 3教育布局与调整方向 当前,应城的教育布局在结构类别上,表现为各类教育的发展失调,在布点上表现为城区“挤”,农村“散”,在各类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轻、

重、优、劣等问题。 (1)、学前(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被社会力量办学所占领,实验幼儿园难以满足城区的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早期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包括认为办得较好的艺术幼儿园在内,社会反响大、意见多。当前幼儿园最突出的问题是饮食质量难以保证,办园方向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多地宣扬早期知识教育和特长教育,忽视养成教育和身心平衡发展,对小学教育已造成不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集镇所在地幼儿园建设,多数未纳入规划,乡镇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到20%。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