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西藏寺庙电路安全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5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西藏考察报告

大学教师假期西藏游调研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摘要---------------------------------------3

二、调研目的-----------------------------------3

三、调研内容和范围-----------------------------3

四、调研方针与方法-----------------------------3

五、调研进度和经费预算-------------------------3

六、调研分析-----------------------------------4

七、调研结论和建议-----------------------------7

八、附录---------------------------------------9

一、摘要

西藏地处世界最高、中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独特,以藏族为典型代表

的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藏传佛教寺院以及高原雪域风光成为本区的主要特点。西藏素

有“世界屋脊”之称,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

而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一切构成了西藏丰富多彩的

旅游资源,使西藏极具神秘感,令无数的海内外旅游者神往。

二、调研目的

了解沈阳城市学院大学教师是否愿意在假期去西藏旅游,去西藏游的考虑因素,西藏游

的时间安排,花销以及目的。

三、调查范围和内容

(一)调研内容

1、教师对西藏的印象,对开展西藏游的想法 2、教师去西藏的主要考虑因素和旅游形式

3、出游计划,花销,目的

4、对旅游伙伴,旅游资源的选择 (二)调研范围西藏旅游市场

四、调研方针和方法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为了能够真正做到从样本的结果得出总体的评价

结论。本次调查方法如下: 1、调查对象:酒店管理学院老师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五、调研进度和经费预算

(一)调研进度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的问题 1天第

二阶段:进行问题论证 1天

第三阶段:确定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2天

第四阶段: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3天 (二)经费预

调查问卷打印费用------2元 六、调研分析

1.教师对西藏的印象的选择分析西藏的旅游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因其处于我国的青藏

高原,交通通达度不高,但旅游资源独特,且极具魅力,令许多旅游者神往。调查表明,大学教师对西藏的印象是神秘 传奇的占100%,因为西藏的地理位置的独特

性,再加上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神秘的宗教文化,这些都有别于教师们自身所处的环境,西

藏的旅游宣传也是针对其神秘,传奇,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西藏就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

地方。而人们旅游就是因为其探奇心理,想要感受,体验那种神秘。我们也就可以把神秘,

传奇作为此次西藏游的主题。 2.教师对西藏游的选择分析

据调查,有100%的人有假期去西藏旅游的想法,因为大学教师都有两个比较长的假期,

有充足的时间去西藏旅游,再加上其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而西藏的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也吸

引着他们。 3.教师对西藏游的主要考虑因素的分析 从表可以看出,教师们对西藏游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不同的,其中考虑身体状况的占20%,

因为西藏是高原气候,许多人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去西藏,而且去西藏旅游只有火车进藏,

这些都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这既是西藏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障碍,但又是西藏具有神秘

吸引力的一个因素。有20%的人选择了时间,因为西藏地处边远,交通通达度不高,去西藏

旅游只有火车,费时较长,且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都增加了旅

游的时间成本。选择当地风光的占60%说明,西藏吸引游客的是西藏的自然风光,西藏拥有

独特的藏族宗教文化底蕴。西藏还拥有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有“日

光城”美誉的拉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这些构成了西藏的旅游风光,吸引着

无数的海内外游人。 4.对西藏游形式的选择分析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交通,旅游业的发展为人们的出

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空间。调查表明,西藏游的游客中选择驴友自行的占60%,因为他们觉得驴友在一起感觉更放

松,目的地可以自己选择,也可以自己安排行程和路线,对于参观的景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

喜好来定,不必受到约束,还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花销,并且和驴友一起可以互相帮助,大

家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行程会更充实和愉快。因此,驴友自行成了教师的首选。 当然也有20%的教师选择了旅行社,因为团队比较安全,并且在行程开始之前,旅行社

已经确认好旅游计划,住宿,导游,游玩计划等已经安排好了,免去了奔波,排队之苦。而

且旅行社会安排导游讲解,这样既可以游玩,又能更好的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自助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人都想利用长 篇二: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经验以及拉萨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

推动我市“文化立市”战略实施,5月16日—20日,xx率领xx一行xx人赴西藏自治区进

行了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拉萨、纳木错、林芝等地,重点了解了西藏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做法和成效

(一)文化和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1、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西藏旅游资源不仅有高原自然景观,如世界屋脊立体景观,

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高山、冰川、珍稀动植物,而且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藏传佛教文

化特色旅游资源众多。西藏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对外开放山峰

5座,自然保护区13处,景点100多处,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和鲜明藏传佛教特色。藏传佛

教文化旅游资源品味高、精品多。历史、宗教、文化完整保存于寺院、宫殿、庄园、建筑、

壁画、雕塑等古迹。有众多顶级旅游资源,哲蚌寺、色拉寺、萨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

址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风情独特

的藏传佛教民俗旅游资源。藏族文化、民俗、习俗与宗教密切相关。藏族服饰、器物用具、

民间工艺、竞技、藏医藏药、天文历算、戏剧歌舞、传召大法会、沐浴节、 望果节;藏族饮食、民居、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等,使游客心驰神往。

2、文化优势独具特色。文化旅游为西藏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市场和主要客源。藏传

佛教理论体系庞大,思想哲理深邃,境界取向玄远,文化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古朴厚重的神

秘价值取向。辉煌古刹、奇丽河流湖泊、俊俏冰川雪峰、神秘雪域神山圣湖、灵童转世等形

成独特文化体系,具有神秘色彩和诱惑力,吸引朝圣者祈求助德。真诚善良的伦理规范。佛

教是传统藏族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心理特质的基石。山川河湖崇拜。藏传佛教崇拜山川河湖,

与自然和谐相处。圣山、圣湖观念和绕转习俗强化了藏民的环保意识。寺院及其内部陈设。

建筑师和艺术家将藏传佛教精深思想和藏族历史物化在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壁画、唐卡艺术

中,通过观察、欣赏,获得美的享受和求知欲的满足。佛学院及宗教研究。作为佛学最高学

府,佛学院讲经缜密,治学严谨,教学体系完备,学者辈出,著作丰富。

3、区位条件独具特色。地理优势。西藏高原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低,处于

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环境制约多数产业发展,吸引渴望回归自然的游客体验。区位优势。

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缅甸毗邻,客源跨国交流得天独厚。

(二)文化旅游开发意义重大

1、旅游产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支柱。西藏将旅游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开

发旅游资源中宗教旅游地位突出。 国家向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旅游打破地区封闭,产生大量人流、物流以及

信息流,为其它产业发展开拓空间,改善环境,培育经济增长点。相比工业、农业,旅游服

务地区差异小,制约着其它产业发展的封闭环境构成西藏旅游业的特色,西藏发展旅游产业

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2、藏传佛教旅游是西藏文化旅游核心。西藏藏传佛教对养生和心灵平静有吸引力,强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藏传佛教渗透到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领域,

对藏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态伦理观和审美观产生深刻影响,物化在建筑、绘画、

雕塑、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中,赋予藏区文化旅游资源以人文内涵,是藏区独具特色的优

势文化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藏传佛教旅游开发利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保护宗教圣地,宗教与旅游相互促进。

发掘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可使游客直接视听、亲身体验,遵从藏传佛教仪轨,学习

藏传佛教礼仪,参与藏传佛教活动,购买藏传佛教纪念品,感受浓郁的藏族独特文化和藏传

佛教精神世界,追求文化差异、文化认同和文化审美,保护和传承西藏佛教文化遗产。

(三)藏传佛教旅游的开发机遇

1、国家政策优势明显。1979年,中央拨款7亿多元对寺庙、灵塔、祭奠等宗教场所进

行维修,包括拉萨三大寺和很多中小寺庙得到修复;1989—1994年国家拨款5500多万元和

大量黄金白银,对布达拉宫重点维修;2002年布达拉宫、罗布尔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

保护 维修总投资3.3亿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

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为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

史机遇。

2、客源优势明显。宗教旅游生命周期长。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资源独特,规模大,需

求稳定,是优质旅游市场,无特殊事件发生,不易衰落。国内外对西藏的关注持续升温。因

历史、民族、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原因,藏传佛教文化旅游长期处于国际热点领域,

国内外人士对该神奇地域情有独钟,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持续存在并产生巨

大经济效益。

3、拉萨“文化兴市”战略机遇。“文化兴市”战略是拉萨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西藏自

治区发展规划和拉萨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推动拉萨由文化资源大市

向文化发展强市的战略转型意义重大。借此,拉萨市启动了“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建设。园区位于距拉萨主城区2公里的次角林沟,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

后随行人员的聚居地。规划用时3年把这里建设成为“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

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民休闲度假地”,打造具有西藏特

色、西藏风格、西藏气派的先进文化旅游品牌。

二、关于我市“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力推进“文化立市大规划”。强化规划是政府第一资源、第一职责的意识,在全

市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文化立市大规划”。按照国际化、高标准的原则,选择顶级设计单

位,组织精干力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的规划设计,下决心做文化立市的精品工程。按

照宁慢不错、宁留不占的原则,确保概念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强力建设“大基础”,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轮驱动”。强化基础设施“硬

件”建设,夯实发展后劲。打造“东坡宋城”、“两宋荣光”景观大道和苏轼、苏洵、苏辙、

苏母四大名人公园,提前开展文化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对接,共

同支持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强化文化旅游服务“软件”建设,抓好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

创作、文化品牌打造三项工作。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三)大胆探索“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大力弘扬独特的东坡文化。学习借鉴

拉萨市建设“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新模式,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园区机制,建议我市

将东坡岛建设成为“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手工艺品产销、演艺娱

乐、酒店休闲、商贸观光、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由大集团、大企业对园

区进行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安置、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

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坡文化的总部基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篇三: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西藏教育印象—— 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 刘丽霞2006年5月21日至31日,临沧市政府马迎春副市长带领我市11名教育工作者参加由

省教育厅、英国救助儿童会共同组织的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项目州、市教育局以及项目县

相关人员赴西藏考察。考察的目的在于促进两省区教育工作者的相互学习交流,推进民族地

区基础教育的发展。10天的考察中,我们走访了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等5个县(市)8所学

校,听评课9节,参加乡、村干部、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座

谈会、交流会11次。此次考察,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中英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给我

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促进我市民族教育和实施好中英合作项目颇有启迪。

1、规范化建设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旧西藏时期,这里的教育形态以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为主,没有一所现代意

义上的正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对

西藏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艰苦努力,在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

国际友好组织的帮助下,西藏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水

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借助“两基”攻坚规划的全面实

施,按照自治区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在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

实施规范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1010所,适

龄儿童入学率达94.7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2%。我们访问的学校,无论在城镇还是农

村,学校的校舍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新建,农牧区中小学基本完成了第一轮规范化建设任务,

村完小以上学校均基本解决了危房问题,与当地较为低矮的民房相比,学校的校舍显得高大、

宏伟、明亮而色彩鲜艳,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五星红旗飘扬下的建筑群就是学校。学校占地

面积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生均校舍面积得到最大满足。这些学校都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

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教室、德育室等,功能室的配备较为齐全。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基本

达到自治区二类学校以上的办学标准,农牧区教学点改造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拉萨

这个有57万人口的市,从2005年起,每年从市级财政中拔出专款100万元对农牧区教学点进行改造,计划

再用5年时间,教学点的校舍也将成为当地最好最漂亮的房子。

2、学生享受最好的待遇西藏由于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

国家在西藏实行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从1985年开始,国家拨出专款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

为主的中心学校办学模式,距学校2公里以外的学生都可以住校,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

民子女都可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保证每个学生每月有伙食费

80元;每个住校生有一套行李,每生每年有2套衣服(冬夏各一套);同时,学生享受免交

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政策。我们还得知,今年学生的“三包”政策标准将再度提高,

小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初中生每年每人1150元,边境一线的学生再增100元。这一政策

的实施,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保障,切实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保证了农牧民子女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们所到的农牧区学校的住校生约占在校生的90%左右。为方便学生,

学校在学习周期安排上,也作了许多灵活的处理,如上课10天,放假4天,以便于学生回家

和返校有充足的时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图书较为宽余,配备都在10

册以上,许多学校得到内地捐赠的图书较多,如甲玛完小生均120册。得益于这些优厚的政

策和条件,农牧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和巩固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两基”攻坚和巩固

提高打下基础。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我们到的甲玛中心小学有专任教师19人,大学专科以上18人,占94.7%;牛玛完小专任教师14人,大学专科9人,占64.3%;林周县苏州小学专任教师

64人,大学专科52人,占81.6%;羊八井小学专任教师23人,大学专科19人,占82.6%。

就拉萨市7县1市整体情况看,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占0.27%,本科生占72.7%;初中教师中

研究生占0.23%,本科生占52.5%;小学教师中,本科生占6.83%,专科生占43.76%。这些数

据说明,教师队伍学历起点较高,整体素质较好。而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内地帮助培养和培训

的。据一份资料介绍,在过去的20年间,内地有21个省(市)开办“西藏班”,共培养初中

生3万人;中专、中师、高中生2万人;本科生6万人;每年还向全国各地引进大学生到西

藏工作,仅2004年引进教师2500名,其中师范本科生870 名。由此可见,一方面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西藏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对西藏的支持,

另一方面也说明西藏虽然是民族自治地区,但教育观、人才观是开放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

要的。我们重点考察的拉萨市基础教育居于自治区的领先地位,其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已基

本满足发展需要。为此,拉萨市教体局采取了“骨干牵动,整体提高”的举措,高度重视师

资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聘的中、小学教师按本

科、专科学历要求进入,不断完善城镇与农牧区教师交流制度,新分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到基

层从教锻炼,而交流教师的人事、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学校,下派到基层学校或跨区县交流工

作3年再返回原学校。2002年以来,城乡交流教师达250多人,年均交流50人以上。这一

制度的实施既锻炼了教师,支持了基层学校,又稳住了人心留住了人才。与此同时加大骨干

教师培训力度,制定了《拉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拉萨市教体局关于进一

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依托北师大、首师大以及区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加

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的步伐。关心爱护教师,为他们解决具体的

困难和问题,特别对农牧区基层、偏远、高寒地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学历进修、业务培

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在拉萨市区首个建成教师新村安居工程,真正使最基层的教师安

居乐教。

4、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高山挡不住远程教育”,这句话是我在两所农村小学看到的。农牧区中心小学配备计算

机教室是件平常的事情,就在海拔最高的纳木措湖边的神湖小学,也有20台计算机,但学校

用电靠太阳能蓄电,仅能勉强维持照明用电,虽有计算机却未能正常使用。总体看,西藏学

篇二: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发展与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发展与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玛曲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扎西东珠

(2009年4月)

2008年自西藏拉萨“3.14”事件以来,玛曲县个别藏传佛教寺院僧人也参与了发生在玛曲县“3.16”不稳定事件,事件平息后,根据中央的决策和省州的安排部署,在寺院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现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与管理等方面调研如下:

一、玛曲藏传佛教寺院基本情况

玛曲地处甘、青、川三省交接地带,总面积10190.8平方公里。辖七乡一镇和河曲马场、阿孜科技师范园区、西科河大鹿养殖场,有36个村委会,23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4.8万人,藏族人口占89%以上,全县信教群众为39100人,是一个以藏族人口为主体的纯牧业县。当地群众与周边13个县都有程度不同的往来,为此,社情民意极其复杂。玛曲县全县共有11座寺院,其中宁玛派寺院2座,活动点1个,护法殿1个。全县有8名活佛,驻寺活佛有7名,共有僧人1836人,贫困僧人812名,残疾僧人102名,年迈及无人照料的僧人54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调查,目前,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寺院基础设施差。一是因寺院建设历史悠久,公用房屋隔墙年久未修,许多经堂堂檐裸露在外的木质材料腐朽脱落;许多土坯垒筑的院墙多处裂缝,面临跨塌和处于危险状态;二是僧人住房简陋,部分住房有倒塌的危险。根据调查统计,玛曲县全县共有11座寺院,其中宁玛派寺院2座,活动点1个,护法殿1个。共有僧人1836人,贫困僧人812名,残疾僧人102名,年迈及无人照料的僧人54名。2008年3.16不稳定事件发生以后,有5座寺院被省州列为重点寺院,这5座寺院共有僧人1093名。参与3.16不稳定事件的僧人67名,其中1人被司法处理,其他66名均作非罪处理。三是吃水困难。多少寺院因吃水困难而去附近的黄河中挑水吃。长期以来,水的问题已捆扰着僧人的日常生活。

(二)僧人生活水平低。玛曲地处纯牧业区,在过去看来纯牧区经济与农区经济发展相对富裕,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和生产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牧区经济发展多元化,而牧区经济发展因受自然条件、群众文化素质的发展限制,逐趋单一化,仍然靠天养畜,经济发展仍处于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式发展状态,牧区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居住条件非常简陋,导致生活条件改变缓慢,牧民收入单一。藏传佛教寺院僧人的生活来源,大都是以家庭供养为主。调查统计,两寺30%以上的僧人每年除家庭供给维持生活的酥油、糌粑外,自身的年收入不足600—700元。家庭条件较好的就供给的多一些,这也是藏传佛教寺院与众不同的显明特征。同时,僧侣的生活来源靠广大信教群众的施舍和请去颂经而得到一点微薄收入,特别是

家庭条件差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僧人生活更加清贫,居住简陋。据调查统计,全县僧人中有贫困僧人812名、五保350名和残疾僧人 102名,占僧人总人数的12.38 %;全县无住房和住危房的僧人为812名。面对老弱病残、生活困难的僧人多的现实,地方党委、政府对生活困难的僧人没有实行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也未将寺院的特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同时,对身体残疾的僧人也没有按照有关政策给予扶持。

(三)僧人看病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虽然有了全面迅速的发展。但是,对地处高寒和边远的玛曲牧区来说,年迈的僧人普遍身患风湿等疾病,看病难、缺医少药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乡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医疗技术水平低、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十分短缺。当前开展的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并且对僧侣的看病就医未纳入到乡级医保范围,严重影响了僧侣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寺管会基础设施简陋。全县各寺院房屋都年久失修,两寺管会没有一间办公场地。在2008年以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对僧人进行宣传教育、法制辅导、交流座谈、召集会议,都在寺院的院中草地上举行。因此,尽快解决寺管会基础设施建设是值得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建立健全寺院管理长效机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寺管会组成人员无正常工作报酬,难以发挥作用。全县各寺院的寺管会各有组成人员73名,长期仅靠全寺僧人的信任和本人的诚实态度、敬业精神而为寺院、僧人服务,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一点实惠。

三、对策和建议

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藏区社会稳定和寺院管理的有效保障,有利于加强藏区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寺院的深层次问题,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效措施,将这项工作有序、稳妥的开展下去,针对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保证寺院正常秩序,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思想上有个新的认识,从大局出发,以全局和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包括对策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必须正确认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宗教的长期性,充分认识做好寺院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搞好藏区寺院管理工作,确保藏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个社会实体,它不是单纯的思想信仰,它涉及很多群众和活动,是一个社会实体。既然它是社会实体,自然就应受政府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要遵守法律,也不能脱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不能将实体游离于社会之外。那么,在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对寺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和健全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1)根据藏传佛教工作的长期性和特点,按照依托属地、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以寺养寺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寺院发展生产自养事业。

(2)解决机制问题,把宗教实体作为一个社会单位,纳入地方管理,这对宗教实体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机制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将寺院和僧人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

(3)强化寺院和宗教部门的管理职责。统战部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应把握好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的执行,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提供政治保证。宗教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是行政执法主体,应切实负起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责任。

(4)赋予基层政权组织对寺院的管理权限,进行属地管理。因为,基层组织政权是直接接触者,制定出一套责、权、利相互配套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5)强化寺院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目前,藏传佛教寺院大都建立了寺管会,僧人代表会,一个管理,一个监督,相互牵制,相互作用,这对寺院的管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机制的不完善,没有完全发挥出这些人的积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机制,解决寺管会成员的待遇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做到严格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

(6)充分发挥各级宗教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管理部门是行政执法主体,承担着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宗教法规制定、宣传和执行工作。在具体制定政策和管理办法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制定出的办法和措施才能管用、有效。

(7)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宗教代表性人物,大都是在宗教主体中有一定地位的人士,在人民群众中德高望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关键的时候,他们靠得住、做表率,起作用,能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而且有能力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物色和培养爱国爱教的宗教代表性人物,善于发现和培养爱国爱教骨干分子和积极分子,将寺院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寺院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藏区的稳定和建设爱国爱教的寺管会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

(8)强化基层组织,搞好党群关系。在基层普遍存在: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关系不和谐,相互脱节,基层干部人浮于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淡薄等问题,而且在当地牧民群众中也存在一些思想认识问题,牧民群众认为,管好、养好自己的牛羊,而基层政权组织,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心态处于相对不依赖,相互无关系的状态,这对当今藏区经济社会稳定是十分不利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鉴于目前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加强和维护藏区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寺院有效管理机制工作,强化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搞好党群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各级干部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是刻不容缓。

(三)强化寺管会管理建设。目前,藏传佛教寺院大都成立了寺院管理委员会,基本是一个主任、一个副主任,一个参与管理,一个参与监督,对寺院管理起到了有效作用。但是由于寺院经济来源不足,导致基础设施简陋,普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大都是临时腾出一间房,做为寺院管理委员会的场所进行办公管理。因此,建议:将寺管会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由政府出资为寺院修建集图书阅览、电视收看、授课开会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场所,强

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活跃和丰富僧人的生活,给予僧人更多的关爱和扶持。这样让更多的僧人,接受新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也能及时了解和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也为长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党的大政方针宣传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也为长期在寺院实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寺管会成员,按照乡属村委会班子成员同等对待,由乡上安排布置检查督促工作,将寺管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纳入村干部管理的范围,每月发给固定补贴。

(四)制定政策,解决困难。2008年5月,泽巴足副省长在玛曲县督查藏传佛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时指出:对僧人的困难要通过乡村低保,逐步救助等措施解决;对寺院基础设施差的问题,要通过落实纳入社会管理,项目建设等政策来逐步解决,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团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藏区的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使藏区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制订和出台更多更优惠的政策,加大政策力度的实施。建议:一是把寺院和僧人纳入社会管理和管理范畴。二是寺院行路难、饮用水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应当纳入当地的“村村通”工程和经济建设项目中。三是解决寺院僧人生活困难的问题,将他们纳入乡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四是要把僧人看病就医的问题,纳入社会医保范围。五是对身体残疾的僧人,政府应按有关规定给予重点扶持。

篇三:关于西藏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

——关于西藏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impact of Tibet tourism development to the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2级毕业实习西藏项目

(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西藏寺庙电路安全调研报告)

一、前言(调研背景与目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万法皆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西藏,这个寄托着无数人“乌托邦”的神秘地带,古老而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无不吸引着无数的僧侣和信众来到此朝拜。在拉萨享受日光之城的优雅生活;在大昭寺感受信徒叩拜长跪的原始精神力量;在八廓街的晨光熹微中随人流转经祈祷;看布达拉宫金碧辉煌??前往西藏旅游——转山转水转此生,是生命中最原始的信念在召唤。

现代旅游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兴起,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并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在21世纪的广阔发展前景。旅游业被人们赞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进入WTO和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城市环境的改善和配备设施的完善,将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西藏的旅游业正呈现着上升的态势,200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纳入国家的战略体系,预示着我国旅游业将整体将整体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产业”,使西藏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随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旅游与文化、生态相结合,以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为目标,充分利用西藏世界顶级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加速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序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但从这几年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实践来看,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例如,地区间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了很大差异;一些省市的旅游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客源分流严重、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下降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归根结底反映出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省市旅游业的竞争力开始出现明显的强弱分化现象。

本文通过对西藏当地居民的采访以及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较为客观地陈述西藏当地居民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抱有的想法,剖析西藏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西藏旅游产业的自身优势,从而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总结几条建议。

二、调研方法

(一) 调查问卷

发放地点:西藏自治区各地区,主要为拉萨

发放时间:2015年7月17日—7月30日

调查对象:长期居住于西藏的本地以及来自外地的各族居民

样本来源:全组成员分散至各地区的各个街道,并有选择性地向各行各业的居民进行问卷发放,此问卷不针对进藏旅游的游客

分析方法:考虑到西藏的居民有可能对于汉语的理解不深,为了方便,本组采用五级分列的方法让居民进行勾选,分别是强烈不赞同,不赞同,说不清,赞同,强烈赞同;强烈不赞同,不赞同,赞同和强烈赞同顾名思义就代表居民是否同意题目中陈述的观点,而说不清就代表的是填写者对于这个问题不了解,或者是知道但没想法。本组将问卷以籍贯(是否出生于西藏)、年龄(30岁为界,以下30岁以下称为年轻人)、收入来源(是否来自旅游行业)为轴将对象分为8个组,将问卷中的问题分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人民思想道德行为更新与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自然环境收到的影响等五个方面,然后将8各组的问卷分别进行问题的统计分析,再以三条轴各自为线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质量控制:在进行问卷发放以及回收的过程中注意三条分组标准,尽量均衡。

(二) 深度访谈

访谈地点:西藏自治区各地区,主要为拉萨

访谈时间:2015年7月17日—7月30日

调查对象:长期居住于西藏的本地以及来自外地的各族居民

样本来源: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挑选出具有特点、个人思想特征的居民,争其同意进行深度访谈。

分析方法:收集每一位被采访居民的采访记录,进行文字分析

质量控制:录音、录像等方法诚实记录被采访居民的每一句话

三、数据结果描述与讨论

(一) 问卷数据分布

1、 总数:发放问卷125张回收有效问卷122张。

2、 三条轴各自分布:①户籍:本地59,外地63;②年龄:30岁以上60,30岁以

下62;③收入来源:来自旅游行业55,不来自旅游行业67。

3、 八组数据分布:①本地30岁以下收入鲜少来自旅游:24人;②本地30岁以下收

入大多来自旅游行业:10人;③本地30岁以上收入鲜少来自旅游行业:16人;

④本地30岁以上收入大多来自旅游行业:9人;⑤外地30岁以下收入鲜少来自旅

游行业:17人;⑥外地30岁以下收入大多来自旅游行业:11人;外地30岁以上

收入鲜少来自旅游行业:10人;⑧外地30岁以上收入大多来自旅游行业:25人。

(二) 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毋庸置疑,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它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已经有不少行业正得到飞速发展,比如钢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肥、鞋业、玩具、食品加工、汽车和电子消费品等。西藏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经济依旧是衡量每一个行业发展的铁杆标准。

根据本文上述问卷分析方法,接下来的统计将根据户籍、年龄、收入来源进行。

首先以居民户籍为分组标准,在西藏经济整体发展方面,外地进藏务工的居民赞同旅游带来经济发展的比例(90.48%)明显高于西藏本地居民(71.19%);而对于经济上的其他方面如居民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改善,居民的就业机会是否增加,居民收入是否提高,商品价格是大

幅上涨以及房价等方面同样是外地进藏务工居民的赞同度比本地居民高10%~20%。

其次,从年龄方面分组,对于经济总体发展、就业机会以及收入等方面年轻人赞同旅游业带来发展的比例较高,而年龄较大的居民则对于商品价格上涨、土地房价上涨等方面的体会更为深刻;

最后,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西藏的居民对于旅游开发对西藏经济的影响不存在大的差距,仅仅在生活成本上收入不来自旅游的居民反而较多认为旅游的发展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

数据只是客观的统计,对于居民的想法有着一定的束缚性,被调查者只能从问卷给定的选项中选出基本符合其想法的选项,关于旅游开发也他们有着更多的东西要表达,在调研中本组对于部分居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就比如西藏大学资源勘探专业的小李说:“这片土地让他魂牵梦绕。选择长时间的求学与工作都是因为爱着西藏,怀着一个美好的图景与愿望,将奋斗留在这片土地上。”但对于在当地居住了多年的张阿姨来说,西藏现在这么多游客带来的是对于当地人平静生活的一种打扰。在藏大读社会学的乔同学则认为,西藏的发展是必然,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已不纯粹。在火车站即将离开的小王,失望弥漫在心间,拉萨给予他的体验并不完美,拉萨并不是他梦中的那座日光之城。城市总是在发展的,这样的发展在让许多人失望了的同时必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曾经的八廓街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圣路”,现在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见证了八廓街变化的余先生介绍道:“街道两侧店铺都是新修建的,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个售货摊点给很多人带来就业的机会,经商的本地人和外地人越来越多,经营商品的种类也是越变越丰富。”

(三) 旅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城市经济建设、城市形象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民生活安心,才能致力于完全的城市经济建设。

从问卷调查的到的数据来看,西藏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居民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观点基本赞同,比例达到85%以上。

在采访的时候,居民们脸上的笑容就是生活安心安定的最好证明,“这几年确实发展很快,市里也在到处加紧建设,水电有了,马路宽了,学校什么的也都建设的很好,生活还是不错的。虽然少了些以前的那种感觉。”拉萨中学的一位老师这样对我们说着,他脸上带着微笑。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说:“前几年的西藏就是大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做旅游,繁荣确实有了,马路确实宽了,可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些味道!”

“这几年为了发展旅游,政府为了吸引更多人来吧,除了很多旅游行业的辅助发展政策,最多的就是对拉萨市进行改造了,马路、水电、商店的牌子等等,虽然对人民的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也是破坏了一些传统的??”负责西部志愿计划的政府工作者卓嘎如是说。

(四) 旅游开发对人民的思想道德行为产生的影响

城市建设除却经济设施意外,城市最大主体是人民,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是城市形象一重大要素,GDP飞速增长旅游行业炙手可热,人民的道德素质修养自然也是急需培养提高。

在问卷中尽管有一半以上的居民认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是促进了西藏人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道德品质有所提升,但不这样认为的比例却是达到了20%甚至30%,这是相当一部分人群了,当小组成员与他们谈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并不是认为没用,你们也知道这旅游的发展有许多外面来的人到西藏??呵呵,不过,感觉西藏本地人还是很好的,很热情,很淳朴。”

(五) 旅游发展对于西藏传统文化、民俗风俗的影响

西藏旅游热是很久以前就开始被炒热的,西藏安静,古朴的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华;高原厚重又温馨、神秘而虔诚的宗教文化氛围,古老文明的浓厚气息??都是吸引着无数的背包客、游人来到西藏的因素,但是发展的同时,传承与保护自然是最重要的。

数据显示,至今为止,西藏的居民对于这一部分的满意度还是蛮高的,首先74.57%的居民都认为旅游的发展没有影响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且80%以上的居民都认为旅游卡发对于西藏传统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是有帮助的。不过,通过数据来看,居民们认为旅游开发并对于居民了解外来文化,对外沟通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六) 旅游发展对西藏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西藏是高原,它的生态环境很脆弱,脆弱又美丽的自然风光总是能吸引不少的人,在西藏我们既能为北国景色所感叹,又会因南国风光忘情。从四川出发被西藏诱惑而来的背包客说“去西藏是一场净化心灵的旅程”。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同学说:“不要轻易去西藏,因为你会忘记回家。”那片土地独有的山水、独有的人和宗教文化,都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景区审美疲劳的我们,为了心中原始的信念、欲望与冲动,来一场听从内心的旅行。我们总是忘记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究竟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接受这来自世界各地的热情。

在问卷中,认为旅游开发破坏了西藏的生态环境、使污染恶化的比例是37.29%,这并不代表剩下的62.71%是认为旅游并不破坏环境的,真实的情况是47.62%的人都认为对于环境的问题说不清楚,那就说明他们对于环境问题要么是没有考虑过,要么是没想法无所谓。

四、调研结论

(一) 西藏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基本观点与期望

事实上本地的居民也在思考,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无论是风景名胜,还是文物古迹,都应该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在市区内大兴土木,使本就容量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的景区呈现“濒危”状态。本地的藏民次仁回忆起过去的城区,感慨道:“旅游开发现在的意义是什么?都是赚钱!”他不喜欢现在的拉萨,觉得旅游开发“应该保护古迹,到周边的郊区开发。”这样即拉动了经济,又使得古建筑得到保护。

由旅游带动的经济增长,也给当地人带来不少的麻烦,物价普遍飞涨,房价抬高,已然增加了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生活成本。拉萨新开发的柳梧新区,与拉萨老城区仅一河相望,平均房价要6000~7000元/平方米。如果不是特别有钱的农牧家庭,想住到这样的家,买到房子也是一件难办的事。

开着出租车的司机桑吉望着新建起的高楼说:“前几年旅游开发,赚了钱的就富了,这几年靠旅游还能靠得住,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样子了。”浙江大学读书的藏族同胞贡布的家乡是日喀则的一个小村落,面对镜头他说出一些人的心声:“拉萨相比较日喀则是一个被开发了的城市,然而从经济的角度讲,旅游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增长,手机的普及很好的体现了西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