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挑战杯调研报告范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6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挑战杯调研报告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由于认识高度、起步时间、资金投入等不同,其质量和效果有显著差异性。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对活动价值性认识偏差、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活动 现状 影响因素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本次调查以湖北省内部分部属和省属高等学校为调查样本,其中部属院校7所,省属院校13所。分别向各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单位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学生抽样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5份,回收率95.5%。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

1.1.1 学校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调查问卷显示,在199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前,不少院校特别是省属院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自发组织开展为主。但此后,湖北高校普遍在学校层面开始重视起这项活动。在对20所学校的调查中,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营造学校的学术氛围的”占75%;“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的占50%;“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占98%;“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占100%;“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占96%。同时,各高校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或科研处牵头组织实施和管理,并从制度、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1.1.2 活动组织形式多样

湖北地区高校数量众多,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因此而多样。除各级教

育主管部门外,共青团系统、政府科技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企业等纷纷加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者行列,全省、地区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层出不穷。各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涉及高校开设的大部分学科专业领域,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已日趋多样化。

1.1.3 学生关注度与自信心增强

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了积极的关注,认同程度明显加强。调查显示,87.5%的学生表示应“大力支持和关心科技创新活动”。如果承担了科研课题任务,71.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信心和能力通过科研活动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谈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时,88%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巩固”,75%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83%的学生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科技创意”,79%的学生认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打下创业成才基础”。可见,大学生科研意识和关注度在逐步增强。

1.1.4 活动质量与效果逐步提升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为例,经过16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引导和吸引了一届届大学生踊跃参与,超过200万名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竞赛。湖北地区参赛高校逐届增加,武汉大学还承办了第四届“挑战杯”,活动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已经成为湖北高校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以及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

1.2.1 学生实际参与率低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节系列赛事的学生占21.8%,而有63.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尤其是在对湖北大学生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技作品(论文)”等三项科技创新活动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真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早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普遍较低。

在对关于参加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调查时,15.3%的学生比较了解但是并不想参加,28%的学生有欲望参加,5.8%的学生曾经参加过,但是仍有50.9%的学生对于该项竞赛了解甚少或者不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1.2.2 学生科技创新水平急待提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急待提高。10%的学校认为“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但缺乏长久坚持下去的意志品质”;25.4%的学校认为“学生科技成果突击的多,注重平时积累和实践总结的少”;32.3%的学校认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量多,但活动质量好、水平高的较少”。

1.2.3 高校之间差异明显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从学科、专业种类上看,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明显要好于文史经管类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发明创造、科技制作、工艺设计等方面有专业优势,文科专业学生在论文发表上明显多于理工科专业学生。从参与的学生层次来看,研究生在校期间几乎都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而本科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明显少于研究生,仅占研究生的15%,高年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从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看,重点高校比一般高校显示出较强优势。如被调查的20所高校连续四届都参加了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在评选结果中,省属地方13所高校获奖总项目数仅占全部获奖的45%,且三等奖和优秀奖居多,高级别的成果奖几乎空白。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

2.2 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

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2.3 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2.4 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此类现象在省属高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

3、讨论与思考

在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已走向良性发展,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需要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社会舆论和资金支持,广泛开展校企对接;在学校层面,建立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加强资金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在学生层面,增强刻苦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 华正伟.关于大学生科研创新的调查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4)

[2] 崔玉娟,周凯,龚瑜.科技挑战未来,创新凝聚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5-11-17

[3] 沈炯.对影响科技创新制约因素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

[4] 薛绯,管桂香.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与路径[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

(9)

[5] 任小龙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6] 崔亦田,陈幼年.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7] 江云清.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4(3)

篇二:挑战杯范文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安徽建筑大学 封贻杰

互联网自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昭示着一个新纪元

的到来。它以其便捷,快速以及包容性迅速占领者世界,使世界连成一体。联合国对新世纪的文盲的定义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被认为是功能性文盲。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学会使用电脑,和利用网络技术对于一个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性社会有多大的重要性。我国的网络自从90时代到现在取的了极大的飞跃。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达到了6.23亿,半年共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互联网已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我国网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青少年网民的数量在其中占了很大部分。由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今年六月底,我国40岁以下(不包括40岁)网民占82.3%,共计4.33亿。其中,20-39岁的青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55.7%,达到近3亿。其中,学生网民达到1.68亿,占网民总数的28.6%。根据CNNIC 2015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例最高,达到31.5%。从2012年到2014年的报告中我们得到上网的主要人群中青少年的比例始终维持在24%左右。占了很大一部分。那么网络的快速发展对青少年造成了那些影响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和调查。

1青少年平均花在网络上的时间

(注:摘自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可以看出80.6%的青少年都能保持2个小时以内的上网

时间,控制的时间比较合理,对待网络有正确的意识,但也有5%左右的青少年不能合理的控制好自己的上网时间,沉迷于网络之中。是造成网瘾的诱因之一。合理的使用网络,不过分使用网络,依恋网络是青少年应该意识到的。

2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方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接触网络的方式也不断

的改变着。根据《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报告》显示,手机等移动终端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途径。截止2013年底,青少年通过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86.3%,71.2%,和51.2%。从数据中不难了解手机上网正成为上网的新宠。手机的普及率也不断上升,这些都成为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因素。并且热度不断提升,相比2012年,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增加了2.8%。是三种方式中增长最快的。

2青少年上网主要目的

自从2013年以来,中国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继续攀升,。截止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惊人的2.56亿,占整个青少年群体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5.8%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较2012增加5.4个百分点,呈不断增长之势。其中,对12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的渗透进一步扩张。2013年底,6-11岁年龄段的网民在青少年网名中占的比例为11.6%,想比2012年底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如此大规模的上网的行为,其中主要有哪些内容呢?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①娱乐应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很多不同于传统的东西。网络上的娱乐方式尤其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和目光,他们可以轻易从网上下载一些娱乐的软件,可以运行在电脑上,进行游戏,十分便捷。游戏的内容也吸引着各个群体的青少年。拿时下流行的游戏穿越火线来说,它的注册人数已经达到1750万的玩家人数,其中青少年为主要玩家。这些游戏使青少年不拘泥于显示空间和时间上的约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天地。他们可以和全国以及全世界的玩家游戏。这种全新的娱乐方式的确使青少年得到不同于传统游戏的快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很多隐患。居高不下的网瘾率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②学习,查询资料.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知识的身影无处

不在.互联网凭借其浩瀚的资源,正成为整个人类的图书馆.青少年通过在网络上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已经难以更快适应学生对知识的要求,他们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更加感兴趣的知识.在线教育的发展满足了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学习者对知识的追寻,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的投资超过44亿,可谓抢尽了风头.2015年又迎来几笔半个亿的投资。因此网络的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使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以及使我们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对青少年来说这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即使在课堂上没听懂,或由于没有上课而落下的课程也可以补回来。

③沟通和日常交流

网络的发展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发生产生翻天覆地的

变化,不仅仅只是发邮件而已。随着网络的沟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沟通。大多数的青少年似乎更愿意以这样一种方式与自已的朋友沟通和联系,这种方式显得更加快捷和个性。

新的沟通方式适应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传递消息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普遍流行的聊天工具有QQ和微信,青少年在这些平台上与自己聊天栏里的朋友进行沟通。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更加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此同时也反映青少年在沟通方面有更高的追求,以及他们对现实的沟通方式缺点的补充。

+

篇三:挑战杯调研报告

管理学院13工商4班向旭伟关于“挑战杯”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认识”的调研报告

摘要

“挑战杯”系列竞赛是国内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含金量很高的大学生竞赛,但大多数学生对它并不太了解和重视。我通过一些安排,设计问卷调查、实地对其他学校的同学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反映“挑战杯”竞赛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影响,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并参与其中。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通过对许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对创新和创业相关和“挑战杯”只是的认知的基础上,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报告指出了目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不足

挑战杯调研报告范文

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举办挑战杯存在的问题,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最初起源于美国,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大学生参与创新与创业活动被誉为“大学教育的第三张通行证”,是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的潮流之一。而根据资料记载,我国1999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的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也开始进入我国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一些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开展了多角度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就。但就我国传统封闭式的教育而言,仅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承,使人才培养脱离了

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作者在开展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就调查发现的问题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挑战杯”举办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主观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崇尚科学,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但由于不善于利用学校和自身现有的条件,因而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学生思维活跃,但缺少创新创业性思维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宽度不够,只是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 致使他们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性,处理问题的方式缺乏新意和突破;

(3)学生有创新创业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创业技能。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的,此时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能,会使灵感成为现实;

(4)有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但缺乏创新创业的毅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甚至放弃追求。

2、客观上,从举办方及学校来说,活动主办方在前期虽有宣传,但由于其主办方是不固定的,所以难免有的主办方在前期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后续的活动难以再扩大影响力,从而导致有很多大学生根

本不知道挑战杯这个活动。上网搜索挑战杯历届举办方,就可以发现这里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宣传力度的广度不到位。

3、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 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21世纪后,高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趋势,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途径,已被社会和高效毕业生广泛认同。从现在来看,“挑战杯”的举办对这个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二、建议及对策

学校及主办方应该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并且及时督促活动各层干事,提高其活动积极性。大学生对挑战杯的了解很有欠缺,学校有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存在很大问题,从挑战杯的参加人数不多就可以反映很多问题,当下大学生对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视而不见,有的虽然知道但是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便放弃参与,从而自身的发展就被限制在这里,本应成为加油站,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大学也成了大多数学生缓解就业压力的“圣地”,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身问题才是根本问题,所以唤起大学生的自省至关重要,学校应在这个方面加大力度,调动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以后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让大学生了解

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还可以在学生活动频繁的平台进行宣传,为此我们就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并进行了发放宣传。这样,大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会普遍增加,后续的活动也更加容易开展。主动权全在学生自己手里,但是环境可以改变学生的观念,所以营造这样的气氛非常重要。

三 、总结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挑战杯”竞赛作为大学生的“奥林匹克运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身综合能力等其它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参赛者们希望通过这个比赛增强就业竞争力。但同时由于各高校宣传力度不够大,比赛专业针对性比较强等原因,“挑战杯”知名度仍不够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了解这个比赛也不愿意参加,这其中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下降,也从侧面反映了“挑战杯”竞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挑战杯”竞赛的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业、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这个比赛对于当代大学生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同时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在加大学校和相关机构的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大学生,让大学生能够主动的深入了解“挑战杯”并参与进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