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列表页

关于行政管理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1  分类: 管理论文 手机版

篇一: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乡镇行政管理姓 名: 学 号: 学 校: 指 导教师:

目 录

摘要???????????????????????????????(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1)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的背景??????????????????(2) (一)农村税费改革??????????????????????(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2)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3)

(二)法定职权缺失??????????????????????(3)

(三)职能行使偏差??????????????????????(4)

(四)公共产品供给短缺????????????????????(4)

(五)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5)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7)

(一) 更新乡镇政府管理理念?????????????????(7)

(二)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责???????????????????(7)

(三)整合乡镇范围内的公共资源????????????????(7)

(四)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事权??????????????????(8)

(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8)

(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9) 参考文献????????????????????????????????(1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农业税全面取消,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 然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与其它地方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层地方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联系和沟通群众与国家政权机关的纽带和桥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它对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为我国最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身处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它将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这一主体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而目前党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是在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这一背景下做出的,取消农业税使乡镇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以致一些乡镇政府几乎不能正常运转,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

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 体制的新形势不太适应,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职能界定不够明晰;法定职权缺失;职能行使偏差;公共产品供给短缺;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等。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农业税费的全面免除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农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农村税费改革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由于旧体制、机制的“惯性”作用,彻底暴露了农村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政府管理职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乡镇机构设置庞杂,权利重叠,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不高。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政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匾乏。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乡镇政府系统有效的实质性改革将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反思已有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乡镇政府改革的方向问题。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乡镇职能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

《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必须“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这种行政管理体制有其组织性强、政令渠道畅通、贯彻落实迅捷的优越性,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由于以上法律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范围只是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内容和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更未规定具体的职责权限。而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上级政府均按“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要求乡镇政府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要与上级部门相对应,“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事发生,就有乡镇政府的责任,乡镇政府成了全能的政府。此外,县级行政机关针对农村工作作出的有关决定或政策,变动较频繁,工作弹性大,加之县级行政机关经常下派临时性任务,使得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造成不少乡镇政府职能失范,忙于应付。

(二)法定职权缺失

作为一级政权,乡镇的机构设置和法定职权应具备完整性和相应的自主性。但乡镇政权在实际运作中,其很多职能部门都只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县级业务部门设在乡镇的派出机构一般都在20个左右。这些权力性职能部门被从乡镇政府行政隶属关系中分离出去,必然造成乡镇政府职能被分解,拥有的行政权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在乡镇工作中造成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合,导致乡镇政府难以统筹安排力量而有效管理本乡镇的社会公共事务。同时,部门利益对乡镇的扩张还表现为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乡镇实际情况,大量增加人员,导致乡镇冗员过多,负担过重。这种“条条掌权、乡镇协调”的体制,削弱了乡镇政府职能,导致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水平降低。

篇二: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精益生产方式在民营企业中的推进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是基于推行精益生产、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结合民营企业的特点和两个案例,对于在民营企业中实施精益生产的策略进行研究。由于精益生产涉及的面很广,本文主要从企业运用质量体系、看板管理、价值流图、单元生产方式、精益六西格玛、6S管理、管理制度等精益生产工具,对车间现场进行精益生产改善加以研究,同时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关键词】 精益生产方式民营企业推进策略

一、绪论

(一)引言

1.民营企业概念

民营企业在我国有许多种的解释,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另一种认为,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而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企业的资本来源和构成定义。企业的资本以民间资产(包括资金、动产和不动产)作为投资主体,即可称之为“民营企业”。“民营”是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词汇,从狭义说,民间资产特指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包括国有资产和国外资产(境外所有者所拥有的资产)。因此,民营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角度看,含义小部分

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称之为“民营企业”。1本人结合当代社会实际,将民营经济界定为主要是指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所组成。(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所有、个人经营的工商户,家庭所有、家庭经营的工商户以及若干自然人合伙经营的工商户;私营企业则是指由个人独自出资兴办的企业。它归出资者个人所有,独立经营,独自承担盈亏,在法律形态上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类型)。

(二)我国民营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

我国民营企业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而台州作为中国股份制企业的发源地,其中民营经济占据了很大的经济比重,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州民营经济模式。然而,台州的民营企业由于基本上是从一穷二白的开始,许多的民营企业家原本是农民出身,知识和技术相对不足,由于勤劳、敢闯、敢拼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企业。但因此而存在先天的不足,许多企业是家庭作坊的运作模式,家族参与管理,企业始终在家族人员主导中运作,“外人”相对发挥不了大的作用,企业的生产方式往往是属于粗放型。面对市场的竞争,往往采取存货式的生产方式,整个的生产物流运作中,每个环节各种物料库存量较多。对于客户临时插单,企业就要加班加点,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设备、招收员工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遇客户订单减少,就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企业由于管理水平跟不上去,从而更加容易地导致管理一系列问题的爆发,本来企业的产品很有发展前途,企业因不堪重负,也难免会出现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状况。因此,作为民营企业有必要导入世界当代先进的管理经验,以改变企业旧有的管理方式,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微观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经济的微观主体存在着许多差别。

(三)民营企业具有的特色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明显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从产权关系方面来看,民营企业更具有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明确等特征。其次,在经营机制上,民营企业和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更具灵活、有效。再次,民营企业的创新思维和1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888.htm

能力较强,而且能在竞争中不断地捕捉到市场有利的信息,但目前,民营企业地位虽然日益得到了重视,仍缺少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制度的保护。市场准入还有一定的门坎,较难得到相同的对待,一些行业民营企业是根本无法涉足,所以它只能靠自身的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与发展。正是这些多重因素促成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迅速崛起,并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强提供强大的力量。

(四)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及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需求 人类已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处于新技术革命巨大浪潮冲击下的制造业,都将无法回避所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新技术革命的挑战;2.信息时代的挑战;

3.有限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的挑战;4.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挑战;

5.消费观念变革的挑战。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全球化、宜人化等方向发展。2推行精益化生产,已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不管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都十分需要利用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进,逐步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得到长足的提升,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民营企业经营思路灵活、创新思维活跃,特别是企业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民营企业开始注意创建更加强大的企业,谋求更好与更快的发展,精益生产方式无疑是开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钥匙,这也是本文所要重点阐述的部分。

二、精益生产方式推进的意义

(一)什么是精益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国内的一种翻译说法,来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总结,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2 王润孝:《先进制造技术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3。

精益生产方式是日本战后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市场制约的产物,它是从丰田相佐诘开始,后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很多精益技术源于日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法, 如看板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快速换模等技术都是在丰田等日本公司的生产管理中产生的。美国的丹尼尔·罗斯教授等人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并与当时欧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较后得出结论,正是这些生产管理方式使得日本企业(如丰田汽车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公司。这些管理思想和原则就是精益生产。

从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精益生产方式所列举的八大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合格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过量生产的浪费、管理的浪费。正是这些浪费现象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缺乏有效地竞争能力,也就会造成生产利润下滑,经营越来越困难。我们在导入精益生产方式前,首先一定要认识到民营企业推进精益生产方式的益处。

(二)、推进精益生产方式的益处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精益生产方式在国内外的各类企业中运用,在管理中都能取得很大的作用,充分显现出它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强大的推进力。

1.有效的降低成本

通过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进,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原材料库、在制品、辅助材料库、维修备品备件以及成品库等的库存量,减少各种物资资金的占用量,充分提高企业资金的现金流速,有力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内外部(金额)的损失;减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等相关的费用;人员管理分摊的费用减少;辅材、耗材费用总量得到减少;生产用的场地面积可以大大地减少。

2.有效改善生产流程 3 /zlxzinfo1391.asp。

对客户的订单需求能作出快速地响应,有效缩短从接单到交付的整个周期,而且交货保证能力得到增强。整个公司各工序作业平衡率提高,物料的周转速度加快,产能得到提升。各种损耗明显降低,异常情况处理手段和能力得到加强,处于异常状态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设备的可动率提高。工艺流程更加合理,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搬运工作,各种的搬运时间和搬运距离缩短,物流更加顺畅。整个生产现场各种生产指示牌、看板等直接反映出生产状况,使生产生产情况使人一目了然,整个系统都处于受控状态。

3.品质保证(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关于行政管理论文)能力增强

从产品开发、原辅材料采购开始,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控制。供应单位的供货相关数据可以在第一时间可以反馈到公司的相关部门和领导,供方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产品交货与配套企业所要求的差距,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供方的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自己发展的需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使产品质量的合格率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较没有推进精益生产方式前有大幅度地提高。各种原辅材料的采购、生产以及成品销售,形成稳定的闭环,实现环环有控制。所有的物料做到先进先出,不良产品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处理。发生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可以有效地追溯和及时得到解决,实现质量损失金额的降低;品质保证手段和能力增强;公司的作业标准齐全完备、精确,易于管理。

4.员工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精益生产方式要求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建立起多技能员工的培养系统,员工自主培训技能的能力增强;作业标准进行规范化,并简化作业流程,更易于员工自主管理;员工的设备自主保全能力加强,避免了救火式的管理、直至消灭;员工的素质在精益生产方式推进中逐步得到提升;另外,由于精益生产独特文化理念,将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员工的流失率,稳定并提升企业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5.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

客户对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公司推进精益生产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优质的产品质量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形象,投诉率将明显降低,到公司的审核通过率也会提高;作为管理先进和质量优质的企业,

篇三:有关行政管理的论文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

有关行政管理的论文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

从专业教育看行政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伦理培养

摘要: 专业设置的管理取向以及就业岗位的公共性使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必须着重制度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而职业伦理观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职业归属感不强、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差、眼高手低、诚信缺失等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源自专业定位模糊、伦理教育功利化、伦理评价机制缺失等现象的长期存在。因此, 必须紧扣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性本质, 从价值判断、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着手, 系统完善行政职业伦理教育。

关键词: 专业教育; 行政管理; 职业伦理

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使命,处于学校教育与职业发展的衔接阶段, 期间大学生所形成的职业认识和伦理准则, 将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中的道德品质。行政管理专业是以通过培养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行政工作岗位输送人才的应用型专业。专业设置的管理取向以及就业岗位的公共性, 使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必须着重制度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而联系我国转型期公共部门从业人员腐败案件频繁曝光、职业伦理问题凸显的社会现实, 加强作为后备人才基地的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业伦理教育, 就显得更为必要。

一、行政管理专业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中: 第一个环节是大学两课教育中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其教学内容除个人道

德修养、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外, 还联系我国社会环境, 设置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此外在华南农业大学及其他广州高校中, 该课程还包含廉洁修身模块, 虽然面向所有专业开设, 但这一模块的增加无疑更符合行政职业伦理培育的需要。第二个环节的职业伦理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中, 就行政管理专业而言, 其主要体现在行政伦理、公共伦理等专门课程以及行政管理学、领导学等课程有关行政职业伦理的章节中, 这一环节更紧密联系了行政管理的专业特征, 对公共部门及其从业人员的伦理规范和伦理问题进行了更为专注的分析。第三个环节是大学生毕业前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有关职业素养教育的模块, 如华南农业大学面向所有毕业班开设的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规划课程, 这一阶段的职业伦理教育更加重视职场实践和具体问题的解决, 就业导向和实用主义特色明显。

上述职业伦理教育体系, 通过认识- 理论- 实践的安排, 按照不同侧重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了从一般伦理到职业伦理的培养, 并体现出一定的专业特征和区分度。但这一职业伦理教育体系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重伦理理论教育, 轻伦理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混淆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职业伦理教育的专业特色不明显, 缺乏职业认同的培养; 职业伦理教育就业导向明显, 功利化问题突出。上述问题使大学生在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及评价都不太理想, 其中广东省在2006年所发布的5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状况调查报告6显示,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素质是职业道德素质。[ 1]具体到行政管理专业, 毕业生职业归属感

不强、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差、眼高手低、诚信缺失等问题表现突出,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不仅对就业单位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反过来也会影响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从而对高校及相关专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有调查显示, 2008年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率排在60 名之外,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率则在本科专业小类就业率排名中名列100名之外, 而同属管理类的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及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就业率,则均位列前100名。[ 2]

二、影响行政管理专业伦理教育的因素分析

(一)专业定位过程中的实用主义导向。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已恢复举办了20余年, 其间该专业经历了由从属于政治学科到纳入管理学科的转变, 专业定位也一直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20世纪末, 有学者在与国外相关专业进行课程对比之后指出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其主要体现在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特征不明显, 缺乏财政经济、政府预算等专业教育以及重价值判断和分析、轻实证研究和技术等。[ 3]经过长期的探索,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逐步凸显出专业特色以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的。目前, 行政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 实证研究和技术性课程也已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但是在目前追求实证、面向实践和市场的行政管理专业定位过程中, 显现出一种矫枉过正的势头,即过分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化, 从而片面的以实用主义、管理主义的观点来定位专业教育, 在管理就是管理和让数

据说话的背景下, 行政管理的公共性特征遭到忽视, 甚至在一些大学出现行政管理专业(企业行政方向)这种奇特的专业分支。在实用导向的专业定位过程中, 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界限模糊, 使这一专业在摆脱了政治学的限定之后再次沦为工商管理的附庸。在行政管理专业定位模糊的现状下, 谋求职业伦理教育的特色化与差异化, 无异于缘木求鱼。

(二)职业伦理教育的功利化与形式化。职业伦理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 其基本内涵除敬业、忠诚、勤劳、守制等一般性要求外, 根据行业和岗位不同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就行政管理从业者而言,就包括政治坚定、顾全大局、服务为本、廉洁奉公、品行端正等具体要求, 其中廉洁奉公、服务为本体现了作为公职人员的公共性职业特征, 而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等规范又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而表现出明显的国家特色。因此, 就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业伦__理教育而言, 应该贴合上述行业要求而在一般公民道德教育基础上, 强化其公共性的职业特色和中国化的国情特征。但在目前的职业伦理教育实践中, 上述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体现, 甚至反向出现双重异化的现象: 首先, 职业指导教育的功利化, 在就业导向教育方针的指导下, 大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被以占据求职岗位的竞争策略培训所取代, 职业伦理被置换成职场生存攻略和办公室政治, 厚黑学取代伦理规范甚至登上了大学的就业指导讲堂; 其次, 国情特征教育的形式化, 中国化的道德品质教育往往被意识形态化的理论说教所取代,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 道德规范

与职业指导功能不突出。

(三)有效职业伦理评价机制的缺失。目前行政管理专业职业伦理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中一方面是相关课程的期末测试, 通过考试成绩反映学生对于课堂讲授的伦理概念、准则、体系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各实习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道德水准等的评价。就前一方面来说, 试卷考察往往侧重理论, 重视知识考察而忽视能力和行为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也仅停留在任课教师个人判断的基础之上; 同时以记忆为基础的课程评价中即使出现了问题, 也只会表现在学生成绩的高低上, 而不会在其它方面得到反馈。而后一种评价则更加切合学生的职业实践, 理应成为有效的职业伦理评估的良好契机。但由于学生毕业实习之后往往面对着繁重的学位论文和就业压力, 来自实习过程的职业伦理反馈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少有大学专门在实习之后再设置有关职业伦理评价及反馈的课程。因此, 目前两种大学生职业伦理评估机制, 对于学生职业伦理提升缺乏相应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而当大学生毕业后, 学校对于优秀校友的甄选也更多依据在事业、财富、职位等显性标准, 而很少考量品格、道德、敬业精神等伦理评判, 从而对在校学生对于职业伦理重要性的评价产生负面导向。

(四)社会道德氛围的不良影响。传统意义上大学被称为象牙塔, 但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和大学管理行政化的冲击下, 大学管理官本位、大学教师功利化、学生社团官僚化等问题, 都显现出与大学兼容并包、修身治学的象牙塔定位不符的道德困境, 并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