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列表页

部队手机管理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18  分类: 管理论文 手机版

篇一:手机短信服务器_短信发送控制_huan亚兵

论文编码:

毕 业 设 计(论文)

中文题目:手机短信服务器

—短信发送控制

英文题目:Short Message Service

—Send Message Control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协助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摘 要

随着手机、小灵通的普及,短信,这种新的沟通方式,正越来越多的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短信作为一个更加方便快捷、廉价环保的沟通方式,必将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而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部门也越来越细化,部门之间由于保密性等相关原因而不能通用邮件,更有一些驻外地工作人员,为了便于公司内部之间的交流和传递信息特意开发该系统。

本课题是基于B/S架构的人事管理系统中的招聘模块,主要实现了通过进行远程触发系统框架及配置,本文开篇简述了系统背景,并阐述了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了开发本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及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着介绍了本系统的设计方案、开发环境以及所涉及的技术。

随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此基础上 ,进行系统结构和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最后总结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B/S、J2EE、软件测试、短信发送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times of 3G,have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o wireless data business. Short message servi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w, most of the SMS services in China have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x access limited scope. A solution of using J2EE 4-tier architecture to construct a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platfor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elaborated used the B/S structure to carry on the development the reason, introduced the J2EE overhea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the WebLogic merit, the OSC middleware function, the ORACLE database use superiority, as well as many kinds of dynamic homepages language comparison. The system synthesizes different kinds of platform systems, and have maintaining, reusing and extending. User can access through mobile telephone and PC, No matter the user is in anywhere he can use the system to receive message from headquarters.

This subject mainly finish the design of the frame of long-distance sending system,bringing about sending message to the service.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system, and explains the need for system development,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issue.Then introduced the system desig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The system then carried out a detailed needs analysis, the outline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On this basis,it designs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database structure.

Finally, it aggregates the system's shortcomings, and makes a workable solution.

Key Words:Short Message Service(SMS), J2EE, weblogic, OSC, B/S

目 录

引 言 .......................................................................... 5

第一章 概述 ................................................................ 6

1.1 系统应用背景 .......................................................... 6

1.2 系统实现目标 .......................................................... 6

1.3 系统环境概述 .......................................................... 7

1.3.1 系统运行环境 ...................................................... 7

1.3.2 系统开发环境 ...................................................... 7

2 设计方案论证 ................................................................ 12

2.1 什么是C/S结构 ........................................................... 12

2.2 什么是B/S结构 ........................................................... 13

2.3 C/S和B/S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 13

2.1 系统角色分析 ......................................................... 16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16

2.3 系统人机界面需求分析 ................................................. 16

2.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16

2.4.1 对数据库访问的性能需求 ........................................... 16

2.4.2 人机交互界面的性能需求 ........................................... 17

2.4.3 技术方面的性能需求 ............................................... 17

第三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 18

3.1 总体设计 ............................................................. 18

3.1.1 功能模块设计 ..................................................... 18

3.1.2 数据库设计 ....................................................... 19

3.2 详细设计 ............................................................. 23

3.2.1 业务对象设计 ..................................................... 23

3.2.2 请求对象设计 ..................................................... 23

3.2.4 人机界面设计 ..................................................... 27

3.2.3 数据定义设计 ..................................................... 28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31

4.1 业务方法的实现 ....................................................... 31

4.2 请求方法的实现 ....................................................... 37

4.3 页面的实现 ........................................................... 37

5.1 软件测试的目标与方法 ................................................. 38

5.1.1 软件测试的目标 ................................................... 38

5.1.2 软件测试的方法 ................................................... 38

5.2 测试的范围及测试内容 ................................................. 39

5.3 测试用例 ............................................................. 39

5.3.1 测试用例原则 ..................................................... 39

5.3.2 测试用例编写 ..................................................... 39

5.4 测试的实施 ........................................................... 40

5.4.1 测试策略 ......................................................... 40

5.4.2 测试目标 ......................................................... 40

5.4.3 质量基准 ......................................................... 40

5.4.4 BUG定义 .......................................................... 40

5.4.5 测试成果物 ....................................................... 41

5.5 测试结论 ............................................................. 41

5.6 性能分析 ............................................................. 41

结 束 语 ....................................................................... 42

致 谢 ....................................................................... 43

参考文献 ....................................................................... 44

篇二:部队网(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部队手机管理论文)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

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危机管理学、信息传播学等理论,探讨了当前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借鉴危机管理SR模型提出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SR模型概念,并概述了我军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现状和诱发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的原因;以“方大国殴打空姐事件”为例,引出当前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文章利用提出的舆情危机管理5R模型概念,从网络舆情危机的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和恢复力五个方面,探讨了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

l导论

危机意识是一支强大军队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必备要素,是军队发展的“自动力”,其决定着一支军队的发展,决定着战争的胜负。然而,当今社会不但传统安全威胁依 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发展,互联网不可比拟地成为当今时代发展最为迅速、使用最为广泛的科技之一,各国和各国军队也正面临着由互联网产生的各类危机的不断冲击。我国互联网在国家科技实力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发展推动下,发展迅速、势头强劲,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其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地域阻隔和封闭状态,互联网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了社会舆论传播扩散的助推器。近年来,互联网涉军舆情增长迅速,趋势复杂多样,一些负面网络舆情因处置应对不善成为了危机事件,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严重损害了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部队的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从部队的角度出发,对当前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进行研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对策建议,为部队处理好网络舆情危机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研究背景

今天,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信息发布、传播、共享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在我国,军事热点敏感问题关乎国家主权、国防力量、军队形象,一直是网络议论的热门话题。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即时性、参与性等特点,来自方方面面的观点凭借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已然成为影响社会对军事热点敏感问题评价的重要力量,有的甚至成为党和国家对军事热点敏感问题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开展,中国网民的数量持续大幅增长。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 1%,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0亿。” 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输的通道不断放大,很大程度上实现点对点的精确传播、实时传播,大大小小的危机事件使人如临其境,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

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多年,深切的感受到在网络时代涉军危机事件对国家、社会和军队的巨大冲击,比如前一段的“歼-20试飞”视频和信息,正值美国国防部长到访北京,网上散布出中美对抗的强烈信息,给中美两军交流蒙上了阴影:又如“解放军在中越边境集结”的信息,给正值南海主权问题升温期,让越南政府纵容国内反华舆论和煽动民族情绪予以口实:还比如,“军车撞人”、“特权车”、“3名青年拒服兵役”、“方大国殴打空姐事件”等帖子,影响了人民军队的声誉和形象。从这些部队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事件事实通过各种网络迅速得以传播,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及时知晓和跟踪事件的起因和发展经过,起到正面宣传和知情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知情权,并让事件受到全社会的监督:而另一方面,很多事件的发展、演化,反应出非理性化倾向,有的甚至被错误引导,故意挑起人民群众与党、国家和军队的对立情绪。因此,作为人民军队,在面对恶意扭曲、真相不明等网络舆论信息时,不能再“被动挨打”,而要“主动出击”,利用危机管理理论,结合部队实际,开展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逐步建立应对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体系,切实维护军队声誉和形象,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服务。

1.1.2研究的目的意义

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舆情所呈现出的主体多元性、影响广泛性、类别多样性、主题集中性、聚焦持续性、信息偏差性等明显特征。部队作为执行党和国家政治意志的武装集团,由于其特殊性,面对网民高度关注的军事舆情,特别是舆情危机,还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分析,缺少系统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因此,在今天这样的网络时代,加强部队舆情危机管理研究,对宣传国防与军队建设成就,维护人民军队良好形象,促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l)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部队舆情危机管理应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因此部队也要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形势,积极利用危机管理理念,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有针对性的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升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水平,不断提高部队在新时期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驾驭繁杂形势的能力。

(2)研究和处理好部队网络舆情危机是网络时代军队对外宣传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互联网、手机、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和传播手段不断创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同益快捷便利,尽管这让部队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更加复杂困难,但是也为部队研究信息传播、网络建设和危机管理等问题提供了平台和机遇。目前我国已拥有9亿多手机用户、5亿多网民和2亿多微博用户,对外传播潜力巨大,研究和处理好网络舆情危机、掌握网络舆情危机特点规律,有助于推动我军的对外宣传工作,让广大网民成为我军的“宣传队”,更好地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3)部队舆情危机管理研究是舆情学和危机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发展。目前,舆情危机主要研究集中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研究方向以舆情预警、舆情管理、舆情引导为主,危机管理研究也集中在公共危机领域。从研究的情况看,舆情危机管理在军队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还比较少,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分析,缺少系统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和模型。开展部队领域的舆情危机管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舆情学、危机信息管理等理论,为政府部门或执法力量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西方国家关于舆情的研究可以从其英文短语中看出其特点,舆情PublicOpinion”,从字面理解,即指公共民意或社情民意,主要反映了社会群体对公共事务各种诉求的总和。美国是对舆情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舆论学奠基人-WalterLippmann在其著作《舆情学》中提到:“舆情基本上是一些事实从道义上加以解释和经过整理的一种看法”。西方把网络舆情称为“Intemet Public Opinion",即通过互联网反映公众群体利益、愿望等诉求的总和。西方国家研究网络舆情主要集中在网络情绪表达、民意调查、互动关系、应对策略等方面。外军对军事网络舆情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从互联网了解到,如“美军虐囚”、“维基解密”等事件,其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美军应对的主要策略是从网络技术层面入手,组织“网络水军”生成器,采取技术手段以密集的“观点炸弹”覆盖负面舆情信息。同时,美军拥有电视台、电台300多个,各种定期报刊近2000种,每个军种都有自己的报纸,并提供网络浏览,这些信息传播平台,为美军出现网络舆情危机时迅速占领舆论阵地提供便利条件。

国外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研究较为系统,Michael T.Charles'1988年在其《危机管理:案例》中把危机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①危机产生前的缓和期

(MitigationPhase),②危机产生前的准备期(Preparedness Phase),③危机持续中的应对期(Response Phase),④危机完结后的恢复期(Recovery Phase),作者以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对危机管理基本框架和体系进行了完整概括和归纳。Robert Heath 3在《全程危机处理》中,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构架,即著名的4R模式: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重点研究危机的预测预警、沟通交流、自身形象、媒体宣传、因应方略和恢复对策等问题,从以上4个R中,Heath进而提出企业危机生存力依赖于组织和员工应付危机情景的能力——即第五个R恢复力( Resilience).使4R模型发展成为5R模型。近年来,为应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预防公共安全危机发生,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于2003年1月成立了国土安全部(USDHS),使危机管理戍为国家安全机制的重要环节。

1.2.2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王来华——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对舆情研究较早,2003年他在出版的《舆情研究概论》4中,指出舆情是:“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到:“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势确立舆情研究地位作用,成为了我国重视开展舆情研究的重要标志。在网络舆情研究方面,刘毅’,2007年提出网络舆情概念:“即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物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相对而言‘,关于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较为有限,研究也较为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较为系统的专著,出现较多的是专业杂志期刊发表的实践性成果,以及部分硕士、博士论文,如:贾龙武6在《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预案机制》中,探讨了建立适合武警部队特点的网络舆论危机应对预案机制等问题:胡小琳7在《涉军网络舆情传播与军队形象塑造》中,阐述了军队形象塑造与网络舆情传播的关系等。

对于危机和危机管理研究,国内最早应用在国际安全和国际问题研究分析等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金融领域逐步关注金融危机管理和经济安全等问题。2003年国内“非典”疫情,以及后来的禽流感疫情,使得危机管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之后,我国也从2003年非典疫情中吸取经验,建立了国家应急响应机制,2008年汶川地震中较好地发挥危机响应和处置的重要作用。危机管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胡平8(1993)《国际冲突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是一本较早的有关危机管理方面的专著:薛澜9..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发表《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探讨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公共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主要特征,从提出了现代危机管理的体系结构,以及相应制度设计和战略规划设想。有关军队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王安I编著的《论古今中外军队管理》,回顾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军队管理思想,展望新趋势、适应新形势,全面加强军队管理:王保存¨等编著的《外军管理与领导》,全面系统的介绍外军管理与领导的方法和经验,从一些侧面提供军队管理的借鉴与参考:从其他文献和资料中参阅到:中美的台海危机12、军事交流13、开通军事热线14等问题,

这些敏感事件的管控与处置,都折射出军队危机管理的身影。

1.2.3研究评述

从上述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网络舆情、舆情危机以及危机管理研究有一定经验,而且相比国外从社会、经济、民意方面的研究而言,我国对舆情信息和危机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府部门,这对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能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就结合军队实际而言,目前国内开展军队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研究的时间较短,完备性和系统性不高,因此,在面对复杂网络舆情形势时,部队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方面还较为生疏和被动。正是于此,本文开展对网络时代部队舆情危机管理研究,利用危机管理5R模型创建网络舆情危机管理5R模型,针对性地探讨部队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的对策措施。

1.3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学习借鉴已有的危机管理理论,通过考察分析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现状,以典型案例分析勾勒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研究探讨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对策措施。

(二)研究方法。l、文献分析法: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图书馆及中英文数据库、军队内部信息网络和数据库为主要渠道和来源,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舆情”、“舆情危机”、“军队”、“危机管理”等方面的新闻、报告、研究文献及政策法规,把握研究方向,分析并提炼吸收相关学者、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典型案例,分析网络时代部队舆情危机管理的内容、特点、基本流程和存在不足,分析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启示。3、理论分析法:从现有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理论出发,结合案例研究,提出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模型,并结合模型探讨有效对策。

(三)主要创新点:1、从部队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利用网络舆情的特征规律和危机管理原理及模型,分析部队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5R模型,并从5个具体方面探讨改进的对策。2、结合近期部队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典型案例,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研究对类似事件如何应对提出可行性建议。

2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相关概念

2.1 网络及网络时代

在信息技术得到大发展的今天,网络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网络是指在计算机领域,用物理链路把各个独立的计算机工作站、计算机主机、交换设备、安全设备等连接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规范的数据链路称之为网络,也称计算机网络。其目的就是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信联络。

篇三:论军队政治工作史

科学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职能作用

增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以军队政治工作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为遵循,树立科学辩证的思维理念,防止和纠正片面性和绝对化。

一、在职能地位上,既要“摆在首位”又要“围绕中心”

对我军思想政治建设职能地位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增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的理论前提。一方面,要防止“单纯军事观点”的抬头,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来抓。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第一条,就是要纠正“军事好,政治自然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等“单纯军事观点”。新的形势任务下,由于受西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所谓“民主化”浪潮的冲击影响,特别是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军队战斗力体系中的地位日趋凸显,“单纯军事观点”、“单纯技术观点”、“单纯业务观点”等错误思潮有所抬头。比如,有的认为政治工作是务虚的工作,安排工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等到出了问题才来

- 1 -

抓政治工作;有的把政治工作看成保障工作,只知道从业务部门的小天地看问题,不会站在部队建设全局的高度谋发展;有的甚至认为政治工作是军队信息化的对立面,只有政治工作削弱了,军队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等等。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思想观点。当前,我军建设正处在向信息化过渡和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越是社会变革、军队转型,越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越是迈向信息化,越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胡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作为军队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建设抓紧抓好”。这一重要论述,是胡主席总结我军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论断,是对思想政治建设在军队全面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我们必须按照胡主席的指示要求,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始终不渝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确保我军建设的性质、宗旨和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破除“政治挂帅”思想的影响,坚持围绕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在“突出政治”、“政治挂帅”的问题上,我们曾有非常惨痛的历史教训。新形势下,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以及功利 - 2 -

主义、懒惰主义等原因,“政治挂帅”那一套依然存有市场。具体表现如:有的把政治工作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不管部署什么任务,都要求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贯彻落实;有的把政治工作当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都从政治工作上查原因;有的“围绕中心”、“服务中心”的口号喊得很响,但缺乏实实在在的招数和持之以恒的行动;有的甚至认为“围绕中心”是对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的削弱,等等。政治工作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一项实践活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军队各项建设,不仅是政治工作附着的实体,同时也为政治工作提供平台和条件。如果我们片面地或者不适当地强调政治工作的地位,而忽略了围绕中心的原则,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不仅军队现代化建设受到影响,政治工作本身也会遭到破坏。思想政治建设的威力,寓于军队建设的各项具体实践当中。我们要坚持围绕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到紧贴中心而不干扰中心,服务到位而不超越错位,切实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功能。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职能地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既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到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来抓,又要防止

- 3 -

对其功能作用的盲目扩大化。要让思想政治建设走出自我评价、自我循环的小圈子,融入增强核心军事能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大体系,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二、在创新发展上,既要“保持传统”又要“与时俱进”

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浪潮汹涌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如何推进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是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一方面,要防止“盲目西化”的倾向,保持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优势。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问题上,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有的同志一味求新求变,言必称西方,言必称美俄。孰不知我军政治工作有着西方军队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些优良传统特别是其中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包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民主集中制、三大民主、群众路线、干部以身作则等等,都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中国革命和我军实际的智慧产物,也是我军赖以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可以说,这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在党和军队还有必要存在整个历史阶 - 4 -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