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课题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30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与对策》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农村小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怕学、厌学数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研究学生厌学数学原因与对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学习效果决定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被动地学习。学习兴趣的提高,就必须先消除学生厌学的情绪。

2、研究学生厌学数学原因与对策,为学生快乐学习奠基。学习是快乐的,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消除厌学情绪,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3、研究学生厌学数学原因与对策,为教师快乐教学提供基础。学生有学习兴趣,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时才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研究内容:

(1)、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在校表现以及在家的学习情况。

(2)、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是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3)、学生的作业本等能反映学习情况的书面材料。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2)、观察法: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解决学生有哪些厌学的表现。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作品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厌学原因。

(4)、实验法:选定个别研究对象为实验对象,针对其厌学原因,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申报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进行课题研究的有关调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

(1)、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探讨,

(2)、理论学习内容

①《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②《学与教的心理学》。

③《学习论》。

④《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等。

3、研究阶段(2010年4月---2011年1月):

(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2)、理论学习完成

①《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读书笔记。

②《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③《学习论》读书笔记。

④《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读书笔记。

(3)、收集事实材料,分析整理材料,提炼出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指导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4)、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

4、总结阶段;( 2011年2月---2011年3月)

全面总结成果。

(1)、对1年来的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2)、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六、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诣在探索疏导学生厌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对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探索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解决每个学生发展中的认知、情感、个性等问题,丰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结果、

(一)、厌学的表现

1、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发展到不交作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

2、痴迷于网络,上课迟到、旷课、逃课。

3、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磕睡、做小动作,随便说话,自我控制能力差。

(二)、厌学的原因:

1、自身的因素

(1)学习基础差造成的厌学。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长此下去就会在学习上没有获得过成功的满足感,只有无数的失败,甚至有时还会受到冷漠、歧视,这样就会感觉到学习乏味、无聊,觉得自己是一个永远也学不好的“差生”,如此下去,一段时间后他们就很容易患上厌学症。

(2)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的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观原因。学习需要学生付出艰辛和努力,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就会勤奋、刻苦、不怕困难和挫折,学习目的如果不明确,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会丧失斗志,知难而退,长此下去,学习成绩会逐渐下滑,从而厌学的情绪也就会越来越浓。

2、教育因素:

(1)由于应试教育的体制还没有废除,因而“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推行了这么多年,但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没有完全减轻,有些地方反而是越减越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厌学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

(2)教学缺乏趣味性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又一重要因素。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存在着个别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语言呆板,缺乏感染力,这在不

同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而是枯燥、乏味。这样,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

3、家庭因素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家长为孩子设想了太多的目标,把学生的休息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有的是应付作业,应付考试,有些学生甚至逃避,这样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加剧了学生厌学的倾向。有些学生父母因忙碌自己的工作、应酬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些家庭采取专制式、溺爱式等不良的家教方式。这样的家庭教育往往会使学生碌碌无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形成强烈的厌学逃学心理。

(三)、化解的方法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课外辅导要做到精炼、巧练,有的放矢。课外辅导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布置练习时,选一些基础性练习题,常出错的练习题,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大多都能做对的题,练习后还要及时反馈,及时讲评,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彻底矫治厌学的目的。

2、关心爱护,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否则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

》课题结题报告

师对学困生要多付出爱,少些严厉;多些关

篇二: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网络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 金喆 所在单位: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 通讯地址:石景山区黄庄职业高中(100040)

摘 要:

目前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和政府做出的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决策,都大力推动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为本课题的提出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本课题通过对教育的内容(资源)、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的效果(成果)三个方面挖掘网络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着手研究,总结出了网络教育应用教学的五大功能和三大作用:

五大功能:学生收集资料、搜索信息的功能

教师收集、整理、备案教学资料的功能 课堂上师生、生生交流的功能 进行分层教学的的功能 课堂教学延续的的功能

三大作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网络教育 专业课 功能和作用

一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在顺利的完成了“九五”课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后,结合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学的特点,进一步提出网络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的课题。目前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和政府做出的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决策,都大力推动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家庭普及化,网络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对网络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当前我国中学生上网人群不论是从上网的人数还是时间上都高居榜首。又由于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有续的、健康的网络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领导非常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把学校最好的硬件设备提供给我们。我们在原有的每人一个普通机房的基础上,学校再次投入资金,为我们配备了一个专门用于设计的苹果机房和一个网络机房。

本市已有许多重点中学开设了知名的网校,使各个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有关网络教学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但主要是研究网络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作用和教师〈学校〉如何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远程教学。我们的研究更注重网络在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学生需要的角度,无论是从学校研究非常匮乏的角度还是从对个人教学探索发展需求来说,本研究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假设

二 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及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验证,网络教育对专业课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应具备的相应功能的假设命题,在教学中是否可以得到通过教育的内容(资源)、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的效果(成果)三方面的验证,从而得到研究的结论。

研究的假设为:网络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等功能。 研究内容

本课题从研究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网络教育在教育内容(资源)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从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的美工创意课的教学内容方面研究 从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方面研究

? 网络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通过网络的教授法(局域网、互联网)

学生通过网络的自学法(局域网、互联网) 师生通过网络的交流(局域网)

? 网络教育在教育效果(成果)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传播性、广泛性、高效性、直观性、先进性

研究条件

本课题的成员全有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的经验;全都具有相关的计算机类的等级证书和网络方面的专长;科题组的成员虽然都十分年轻,但是我们的优势是高昂的热情、一线的教学基础和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网络〉敏锐的灵感。更有对专业、对网络教育的热爱及经验。

我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建有“全数字多媒体教学双向交互系统”。校园主干网实现千兆联接。现有多媒体网络教室13个。每个教室配有教学计算机42台、及实物投影仪、VCD机、液晶投影机、多媒体教室软件系统等相关软硬件设备。安装了数字双向视音频交互系统,使得我校71间教室都成为了多媒体演示教室。所有的教学场所管理科室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登陆到“因特网”。

研究时间

三 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 研究取样

选择研究对象为计算机美术专业2000级、2001级、2002级学生。由于招生的限制,计算机美术专业各级的学生人数、班级不等(其中在研究过程中00级有四个班;01级有两个班;02级只有一个班)也就是在02级没有对比参照的班级,只能调整为与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纵向的研究。实验班和对照组成员是三届共计全体学生230人左右(学生会在中途降级、转学)。

2000级四个班中随机挑选二班为实验班。 2001级两个班中随机挑选二班为实验班。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调查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数据对比,它也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网络学习方面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如每个学年我们都会在教学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学生问卷调查。

研究过程中运用实验法,可以把同专业同年级的不同自然班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对比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从而验证实验的结果。

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日常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不能脱节,因为任何和研究工作都是基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的。每学期成员必须作一节围绕课题的研究课,每学期集中活动4次,学期末进行科研总结。

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个别学生的纵向分析研究,以2000级计算机美术专业实验班的李想同学为例进行多层次的跟踪调查,一点看面。

研究过程中运用成品分析法,用多种形式进行学生的成果展示和教师教学展示,其中包括: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自己建立的网站、教师的作课教案、围绕研究的课题撰写的论文和相关教材、与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课件和学生的自学课件、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课录像和汇报的幻灯展示等等。 研究时间表

2001年9月——2001年10月 准备阶段 申请立项、搜集资料、进行调查、指定实施计划 2001年10月——2003年6月 实验阶段进行分组实验、撰写中期总结报告、根据上半阶段的

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步骤、进行下半阶段的研究

2003年6月——2004年3月 结题阶段 撰写终期总结报告、进行终期成果汇报 研究设计

实验班在美工创意课的教学中加入网络教育(自变量),对照班班不实施任何的实验影响。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教学之后,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能力和学习效果(因变量)的测量和统计上的差异显著性分析,来检测网络教育(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在研究中采用了单组实验和等组实验两种方法。 研究程序

单组实验:在开学初(2001年10月),对实验组(2班)的33名学生进行网络认知能力的测验,测验包括: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实际上网操作能力;查询信息能力等测验方法。其中15.1%的被试者基本掌握上网的能力,但是没有自由驾御的能力,网络认知成绩平均为36分。进行将近两年的网络教育后,2003年7月再次对实验组(2班)的32名学生进行网络认知能力的测验:其中100%的被试者掌握上网的能力,网络认知(资料的检索)成绩平均为84分。

等组实验:在2002年9月,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成绩)有无提高的等组实验。前测为第一次专题设计课(个人LOGO和名片的设计)。实验组课堂成绩平均为82.7分;控制组课堂成绩平均为83.2分,无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在后边每个专题设计中加入了网络的帮助;控制组按常规教学,通过3个月的教学,后测的结果出现了差异:实验组学生设计的思路开阔、作品涉及的范围广泛、学生的创造能力明显增强,新颖的作品多(平均每人创作2-4张作品),月考成绩平均为88.3分;控制组学生的设计多与教师的示范类似,作品较少(平均每人1张),月考成绩平均为84.1分。 数据分析

在单组实验中,因为是同样的班级和教师,不存在无关变量的影响。100%-15.1%=84.9%,84分-3 6分=48分。这84.9%和48分可以作为学生网络认知能力的提高,它为学生运用网络进行自学,提供的有力的基础。

在等组实验中,(88.3分-82.7分)-(84.1分-83.2分)=4.7分。这4.7分的提高可以认为是网络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作用的证明。

四 研究的结果

定量分析

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可能在某一次成绩中不是最高的,但是从全部两年的综合成绩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成绩。而且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也在优秀线上。 表3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奖情况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统计表

实验班的学生在这三年取得的各项计算机类、美术设计类的比赛中,总共取得26项成绩,成绩远远超过了对照班。

表4 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加大

篇三:课题结题总报告

《网络对我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应遵循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这表明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效性特点,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必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截止2011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数达

4.85亿,手机用户达3.18亿,占总网民比达65%以上。总体来说,政府、企业、家庭、学校上网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自然而然网络也就成为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生活、学习、娱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方式、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的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愿望十分强烈,容易被网络所吸引,因此如何认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坦然接受网络带来的挑战,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德育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拓宽学校德育渠道,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提供了平台。

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网络德育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靠学校单方提供资金架构校园网络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没有良好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网络德育也就失去了基础,无法实施。二是有了网络平台,却因为学校各部门及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利用、发挥网络功能,网络德育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从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看,学生大多处于15-20岁年龄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共同引导,但也是心智成熟的过渡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需要得到认可,体现个人价值。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教育以灌输、强化为主,忽视了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能使他们形成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要求。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道德教育方式,尊重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把正面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既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独特的教育资源,又要形成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培养他们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理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结合社会大环境,审视学校小环境,依据科学进行分析,工作落到实处的原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理顺了思路。本课题立足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分析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出发,探究网络环境下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力求将网络与学校德育工

作有机结合,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研究中主要针对我校网络德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从优化网络软硬件环境出发,完善校园网建设方案、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为网络德育的实施提供可行平台,营造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网络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及实践基础

1、理论依据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及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注重发挥网络等新媒介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意见》为指导,针对当前网络社会中的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网络对我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实践基础

我校是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校30多年来,已形成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2009年成立了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获得自治区“德育达标学校”称号。为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理论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德育课题研究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课题小组按计划、分步骤有序开展研究工作,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目标、内容

1、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为了把握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课题组成员收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德育工作的文献资料、电子信息及相关期刊,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研究。

(2)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立足我校学生的实际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先后对567名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93%)就上网情况、网络道德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对我校学生的上网状况、原因及学生对待网络的认识等有了一定的掌握。

(3)座谈法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德育教育的效果及如何有效预防学生迷恋网络,我们与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掌握了相关资料,达成了一定共识。

(4)个案研究法

课题组依托心理咨询实践,对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分析其迷恋网络的原因,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了有效依据。

(5)实践探究法

课题研究中,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思路并总结经验。

2、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本课题围绕网络与德育有机结合,拓宽学校德育渠道的总目标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

(1)网络的负面效应及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2)以现有网络为依托,开展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途径探究

(3)网络德育服务平台及数字化资源建设方案研究

(4)网络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为准备、启动、实施、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4月—5月上旬)

(1)组建课题研究组。

(2)明确本课题的目的、任务,通过调研、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小组讨论研究方案,写出开题报告。

2、启动阶段(2010年5月中旬—6月初)

(1)建立课题档案,召开开题报告会。

(2)探讨课题的实施程序及可行方案,分解子课题,落实成员分工。

3、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0月)

分两步完成:第一步,2010年6月到11月为课题的调查研究阶段,调查方法采用座谈、问卷等形式,写出调研报告。第二步,2010年11月-2011年10月为子课题实施阶段, 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理论,并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以研究的理论成果作指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减少其负面效应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