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规划 > 列表页

学校五年规划年度计划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4  分类: 计划规划 手机版

篇一: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第三次全教会和《

学校五年规划年度计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落实《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为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提升队伍管理水平,提高我校开放教育的办学水平,促进电大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未来五年内,我校开放教育的发展战略将确定为:品牌立校,强师兴校。具体工作要在四个方面有明显突破: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在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学校整体发展思路是:确保开放教育办学稳步发展:以开放教育专科为基础,本科为重点,充分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努力提高开放教育办学水平;拓宽办学渠道:加强中职招生、“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力度,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

二、发展目标

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重视非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努力构建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需求互动,谋求可持续发展。强化系统意识,推动内涵建设。充分发挥电大系统资源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肩负起提高全区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于地

方经济建设的使命。

具体目标:

1、拓宽办学渠道,扩大招生规模:

根据当地人才需求情况和学校办学实际,确保开放教育生源有序增长。2008年我校在校生为1021人,到2009年末,在校生力争达到1200人,每年以200人的速度递增,每年增幅达到5%-10%。到2010年在校生可望达到1400人;2013年在校生可望达到2000人。与此同时,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力度,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解决我区待业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更好地完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的任务。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创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为更好地满足开放教育专业学员的学习需求,我校要在现有的“五室两系统,一网一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基础设施,筹建有1个多功能厅,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拟增建网络教室一个,使网络终端计算机增加到150台,实现生机比10:1的目标;拟增建设语音教室一个,更加充分满足外语专业学生学习需求;拟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10套,使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拟增加教学用图书2000册,教学光碟1000-1500件,更好地为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队伍培训管理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及办学水平。目前我校有专职教师26人,兼职教师51人,技术人员3人,随着开放教育的发展,学校在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引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二是从教育系统挑选一批教学能力

强的副教授到电大任课;三是采取轮流培训进修的办法,继续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拟增专业对口专职教师3人,强化新增小专业管理;增聘副教授以上兼职教师10人,确保开放教学师资配备更加合理;五年内完成专职教师轮流培训进修,确保教师掌握完成所从事工作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加胜任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实施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

1、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以品牌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面对名牌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巨大压力,面对开放教育生源的日渐枯竭的严峻态势,结合系统建设要求和发展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育人理念,自找差距,自我加压,以品牌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寻找竞争优势,再创电大发展新辉煌。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借鉴外地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科建设,完善实践基地,坚持宽进严出和教考职责分离的原则,实行开放灵活的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使学员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成,服务于社会。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成果推广为契机,继续进行远程开放条件下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最大限度的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通过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扎实有效,人才培养合格适用。

3、加强系统资源建设与使用管理,切实发挥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作用

学校已具备“五室二系统,一网一平台”,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

增加新的设备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服务。办学过程中,依托远程教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电大系统资源共享等有利条件,组织学校的网络信息小组,及时下载更新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确保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

4、组织保障

为确保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闫久毅

副组长:闫家麟

成 员:李长财 赵凤艳 宋清刚

5、资金保障

为保证五年规划如期完成,学校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预计投入建设资金50万元。与此同时努力争取地方政府及上级电大示范性基层电大建设资金上的支持及优惠政策,使学校在系统建设方面达到更高标准。

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使电大办学遇到了前所未有机遇,也面临着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在哈尔滨电大和阿城区政府、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畏风险,迎难而上,不等不靠,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用我们的不懈努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阿城分校

二00九年三月一日

学 校 未 来 五 年 发 展 规 划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阿城分校

二00九年三月一日

篇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汤阴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实现“一年具规模、三年显特色、五年创省级示范”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透析:

我校是一所按照县级示范中学的标准创建的老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 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包括教学楼、综

合楼、办公楼、生活楼、(拟建)标准体育运动场等,学校设计规划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集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人性化于一炉。现有教学班18 个,在校学生800余人,教职工65人。学校党、政、工领导班子健全,教师队伍结构良好,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人数占15%,专科人数占58.33%,43.33%以上的教师具有计算机初中级合格证书。拥有10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电脑室、电子备课室、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广播系统等,成为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校园。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三风”良好。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平均年龄36.11岁,大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开学以来,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培植“伏道”特色。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

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省市级窗口学校,真正置身于时代前进的舞台,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

一年目标:生员数量初具规模,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确保顺利通过县素质督导评估;创建县级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先进“教工之家”、“五好党支部”、“汤阴县示范学校”。

三年目标:学校“传承并弘扬地方传统民俗、民间文化,推展多元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形成板块品牌;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现代化教育逐步实施,创建县级“文明学校”、“课改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创建市级“文明学校”、“十配套”达标校

(1.校舍:学校布局、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2.校门3.围墙

4.课桌椅5.操场6.厕所7.升旗设备8.教学仪器9.图书资料10.劳动基地)、“创安先进单位”、“先进教工之家”、汤阴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

范校”。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教育初具规模的省市级示范名校、文明学校。

具体内涵为:

突出“四性”:

1、超前性:教育观念意识超前,各项规划及配套设施具超前性。

2、开放性:借助信息高速公路,学校融入整个信息熔炉之中,广泛与兄弟学校、家庭、社会交流沟通,不断调整办学举措、教育方法及课程设置等。

3、示范性:办学方向、科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

4、实验性: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做到“人人有课题,课课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优化办学要素:

1、教师队伍:五年内在原有基础上,培养5-7名省、市、县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90%左右。同时打造一支理念前瞻、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富有创意的教师群体队伍。

2、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成效显著,课堂链接学生生活、社会、自然,通过特色建设实现学科融合,培植“伏道”特色,彰显办学效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使师生广泛享受教育、享受课堂。

3、育人环境: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有限向无限的突破:建立“大课堂”理念,以特色建设为纽带,倡导综合化,让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与自然之中。二是有形向无形的突破:通过网络开辟时空园地,实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学生群体:具有五种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四大优势:基础扎实优势、文艺特长优势、英语口语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

四、主要举措:

篇三:职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打造学校品牌 建设品质江滨

——**市江滨职业学校(2013—2017年)发展规划

(讨论稿)

(校八届三次教代会通过2013年 月)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的经济建设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实施学校2010—2012年三年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本着“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学校特制定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校三年发展性评价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三年来,学校依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质量,向创新要品牌,打响“学在江滨”、“活力江滨”、“和谐江滨”三张金名片,初步确立了江滨特色的教学、德育、行政运作机制。

“平安校园”创建取得新成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安全工作制度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严密管理到位。有学校安全、重大灾害事故、食物中毒、发生传染病等应急预案和防范演练。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防范演练。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有效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学校连续三年无学生犯罪记录,连续多年被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学校风气正,校风好。

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学生社团有32个,社员达829人,学生专业创业工作室5个,即:动漫工作室、小赢家创业工作室、“小管家”企业经营工作室、“小会计”财务工作室、“小老板”电子商务工作室,参加学生98人。学生参与率达到在校全部学生总数的73、57%。其中动漫工作室获“市第三届中职创业实践活动决赛一等奖”。每年一届的“活力江滨”校园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参与率高,深受学生欢迎。

师生技能提升上新水平。全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85%,在职研究生有14人。学校现有省学科教研大组理事3名,**市中小学学科带头培养人1名,市学科教研大组组长4名,大组成员11名。

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校外各种教研活动、教学技能演练和业务竞赛活动。。

2.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以学校《章程》为纲,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办学体制。

3.开门办学,加大专业现代化建设力度,提升学校品质,丰富学校内涵,增强学校专业社会吸引力,扩大办学规模。

4.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各方面建设,以师德为核心,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健全校本培训体系,搭建教师成长有效平台,促进师资水平的更快提高。

5.加强德育针对性、时效性、校本性、科学性的实践与探索,提高全员德育意识,提高平安校园创建水平。

6.教学模式创新,根据行业职业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

7.借助职校教育集团资源优势,探索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研究,保障学生有效实习就业,提高学校发展后劲。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立创新学校现代职业教育的品牌,以职教现代化、多样化、小班化、

国际化、信息化为载体,实现集团办学、开放办学、规范办学、特色办学,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培养人才、多作贡献。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品牌响亮、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管理一流、校风良好、平安和谐,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较强、学生学有所长、办学形式多样、质量效益较高,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职业学校,争创国家级重点职校。

(二)具体目标:

1. 行政管理:以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内部管理,建设现代职业学校。突出教育观念与制度创新,注重质量内涵发展,对外提高和扩大声誉,寻求差异发展,建设创意江滨,创立创新学校品牌,建设和谐江滨、活力江滨,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2.德育工作: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文明素养为主旨,以德育队伍提升和德育载体创新为抓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丰富德育课程体系、提升德育工作队伍、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加强德育工作评价,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的、规范的、开放的、创新的、发展的、长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3.教学改革:以专业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以规范组室建设和紧抓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质量,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打造教学特色品牌。构建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专业课程体系,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4.师资建设: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快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逐步建立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师梯队,加快名师培养速度。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5.专业建设:以培养适应本地区行业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能从事本专业专门人员为目标。加强与相关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有步骤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校易地建设为发展契机,做好专业实训室建设工作,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努力将各专业打造为省级市级示范专业或省级市级实训基地。

6.实训工作: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积极与有关行业、企业共建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进一步优化实习管理,理顺工作职责。全面提升实习管理、服务能力;积极主动的面向市场,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

7.教育科研:以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战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网络、教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教科研与教研工作、专业建设、教师发展的结合,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师资队伍,加强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推广。

8、对外交流:以“服务江滨学子、成就国际人才”为宗旨,坚持优先发展,践行育人为本,推动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为打造优质、特色的江滨现代化教育品牌而努力。

9.总务后勤:以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为目标,完成学生活动楼篮球馆(礼堂)改建等基建项目,切实做好垃圾分类、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强食堂、物管监管工作,争创省市数字化

示范学校,做好新校区软、硬件建设工作,完成学校搬迁工作,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打造品质后勤服务。

四、主要任务与策略

1、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构建规范化校园。

认真制订并实施《**市江滨职业学校章程》,整理、修改、汇编学校各种种类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积极创新学校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职教的体制机制。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针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建设一套创新教育管理激励机制。努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教职工民主,保证教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

2、校本培训,提高素质,建立学习型校园。

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重点,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开展多形式的教师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健全学习制度,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注重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机制,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精神,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生产工艺。。

3、齐抓共管,措施到位,创建平安校园。

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日常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安全管理制度与长效机制,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教育,开展逃生避险、救护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重视做好后进学生、特殊学生的帮教工作。建立健全后进生、特殊学生管理档案,定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制定教育挽救措施。

4、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营造和谐校园。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