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规划 > 列表页

宁波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6  分类: 计划规划 手机版

篇一:宁波市“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宁波市“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我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宁波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三个科技专项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发挥市级科技计划的宏观引导作用,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现提出“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领域申报指南。

一、工业领域科技项目重点支持方向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与环境保护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继续支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一)电子信息领域

以微电子设计和工艺、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软件与系统集成、数字音视频技术攻关为重点,支持开发移动通信、液晶显示、数字音视频等微电子技术,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大力推进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网络游戏及动漫软件的开发应用,培育发展微电子、网络通讯等产业,加大对通信与网络产品、信息家电、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智能化仪器仪表等优势产品的支持力度。

1、集成电路设计及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应用

数字通信、智能家电、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的集成电

路设计技术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整机企业建立集成电路设计及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整机制造联动发展。

2、网络与通讯

光纤通信技术;先进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多媒体终端技术及产品;蓝牙技术;新一代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终端设备配套技术及产品研制。重点支持符合3G标准的新一代移动通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开发。

3、数字视听设备与技术

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和系统、数字音视频编解码系统、数字电视核心器件、数字电视专用软件、节目制作设备等的开发及产业化,促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实现数字电视应用和产业的互动发展;支持开发数字音视频接入播放、数字监控、移动多媒体终端、数字影相设备、激光视盘机等,构建数字音视频完整产业链。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等主流平板显示器件技术,在超薄玻璃、大尺寸TFT工艺、彩色滤光片基板、驱动电路、背光源等方面。

4、企业信息化

生产流程先进控制技术、过程优化技术、供应链管理及ERP等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着重推进五大临港产业和十大优势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二)光机电一体化

以数控精密装备及先进制造设备、自动化和柔性化系统为技术攻关重点,通过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升专用设备、

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研发制造能力和系列化、成套化与柔性化水平,提升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系统集成能力。

1、数字化制造技术及设备

高性能伺服机电及高精度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高性能的车、铣、镗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高精度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可重组柔性数控机床及特种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动静压高速主轴、直线滚动导轨、旋转7台、刀库、动力卡盘、光电传感器等),文具机械成套设备。推进造纸、修造船等临港产业的数字化设备应用。

2、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形设备

精密零部件(如精密轴承、高速齿轮)的成套加工技术,近终形加工技术(如精密铸造、精密锻压、精密冲压、超塑性成形、回转成形),自动化成形装备及集成系统,快速原型成套技术及装备,相关工艺过程分析、模拟和优化软件等。

3、高压输变电及控制设备

封闭式组合电器SF6断路器和户内户外真空断路器系列产品,高压单断口灭弧技术和提高自能灭弧SF6断路器电压等级,免维护及智能化断路器。充气式开关柜、预装式变电站等高压开关成套设备。新型高压开关高压操作机构。智能型开关设备;加快单相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卷铁芯变压器、安全环保型敞开式干式变压器的开发;220KV及以下的各种铝合金导线,500KV及以上的防腐型裸导线和大跨距导线,220KV超高压电力电缆和特种线缆;配网自动化设备,高压超高压的并联电容器,有机复合绝缘子和避雷器等输变设备产品。

4、全开放分布式控制系统及智能仪表

适应于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和工业以太网并能利用Internet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的检测与控制仪表,适用于现场总线集成的各种软件及硬件产品,智能化工业控制部件和执行机构。

5、现代纺织加工技术及装备

重点研究差别化、功能性强的纺丝成型和改性技术,织物染色、后整理的工艺优化及过程控制技术,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型新型纺织机械。提高我市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比例,解决面料色差、色牢度、抗皱性等难题,扩大高档面料的比例,提高纺织机械进口替代率。

6、现代注塑机、印刷机制造技术及装备

现代注塑机、现代印刷机等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平台技术;光机电多媒介集成技术与系统;微小尺度光机电器件与系统等。

7、船舶制造与修理技术

重点推进修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宁波市船舶设计、技术和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船舶性能和结构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系统以及国际公约、规则、标准、规范的技术支撑,承担宁波地区船舶报价设计、生产设计等船舶设计业务。提高修造船企业装备技术水平和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提高关键工序装备的数控化、自动化水平,积极推行现代造船模式。

(三)新材料

以纳米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为技术攻关重

点,扩大新材料的应用领域,重点研发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稀土材料、膜材料、超级纤维材料、高性能橡塑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

1、金属材料:新型金属结构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轻合金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粉末冶金技术、半固态成型、精密液态模锻、表面工程。

2、磁性材料:高性能Nd-Fe-B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器件;磁性材料在稀土永磁电机中的应用技术;特种稀土材料;特种永磁材料工艺技术。

3、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半导体材料及基片产品、多晶硅片及太阳能电池材料;单晶硅片外延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技术。

4、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改性技术;复合纤维材料及应用技术。聚烯烃高性能化、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具有光电磁等特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无公害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5、精细化工材料:新型水处理剂研制;造纸用新型化学品研制;适用于保护性开采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型油田化学品研制;新型表面活性剂研制;高性能、水性化、功能涂料研制;专用精细化工产品研制。

6、新能源材料:贮氢材料、环保型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材料在高容量循环长寿命电池、动力电池产品中的应用和产业化技术。

7、纳米材料:纳米材料表征技术;纳米材料制备及产业化技术;纳米分散技术,纳米材料在工程塑料改性、陶瓷改性、功能涂层材料、功能性制品中的应用技术。

篇二: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

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

生态化改造

规划和实施方案

浙江大学

宁波化工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

2006年6月

项目负责人:

浙江大学:何潮洪 陈新志

宁波化工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岑国兴

项目参与人员

浙江大学:

汤建飞 韩 艳 虞肖鹏

房 升 钱 超 苏叶华

宁波化工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

陈武威 赵 健 等

目 录

第一章 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简介 ......................................................................................... - 1 -

1.1 序言 ..........................................................................................................................................- 1 -

1.2 自然地理位置 ..........................................................................................................................- 1 -

1.3 发展状况 ..................................................................................................................................- 2 -

1.4 环境质量状况 ..........................................................................................................................- 2 -

1.5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 - 图1.1 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区块图 .....................................................................- 4 -

第二章 循环经济工作基础 ......................................................................................................... - 5 -

第三章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 - 7 - 第四章 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 - 11 -

4.1 目标定位及产业发展目标 .................................................................................................... - 11 -

4.1.1 目标定位 ............................................................................................................................. - 11 -

4.1.2 产业发展目标 ..................................................................................................................... - 11 -

4.2 产品链 ....................................................................................................................................- 12 -

4.2.1 产品链 .................................................................................................................................- 12 -

4.2.2 乙烯产品链 .........................................................................................................................- 13 -

4.2.3 CO2、CO产品链 ...............................................................................................................- 14 -

4.2.4 HCL产品链 ........................................................................................................................- 16 -

4.2.5 H2产品链 ............................................................................................................................- 18 -

4.2.6 NH3产品链 .........................................................................................................................- 19 -

4.2.7 S产品链 ..............................................................................................................................- 21 -

4.3 空间规划体系 ........................................................................................................................- 23 -

4.3.1 工厂布局 .............................................................................................................................- 23 -

4.3.2 隔墙供应体系 .....................................................................................................................- 23 -

4.3.3 配套管网设施 .....................................................................................................................- 24 -

4.4 公用工程体系 ........................................................................................................................- 24 -

4.4.1 液体码头 .............................................................................................................................- 25 -

4.4.2 供水、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 26 -

4.4.3 废弃物处理中心 .................................................................................................................- 27 -

4.4.4 集中火炬系统 .....................................................................................................................- 28 -

4.4.5 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 29 -

4.5 技术支撑体系 ........................................................................................................................- 29 -

4.6 园区与外界的循环 ................................................................................................................- 30 - 图4.9 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澥浦片企业分布图 ...................................................................- 30 -

第五章 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 - 31 -

5.1 工作重点 ................................................................................................................................- 31 -

5.2 重点发展项目 ........................................................................................................................- 31 -

5.2.1 大乙烯项目 .........................................................................................................................- 31 -

5.2.2 氯碱项目 .............................................................................................................................- 34 -

5.2.3 甲烷氯化物项目 .................................................................................................................- 35 -

5.3 公用工程建设 ........................................................................................................................- 37 -

第六章 保障体系 ....................................................................................................................... - 38 -

6.1 配套政策 ................................................................................................................................- 38 -

6.2 项目立项与审批 ....................................................................................................................- 38 -

6.2.1 鼓励项目与限制项目 .........................................................................................................- 38 -

6.2.2 项目立项程序 .....................................................................................................................- 40 -

6.3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 41 - 第七章 需要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 ........................................................................................... - 43 -

第一章 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简介

1.1 序言

人类的经济必然并且应该不断发展,但是由于人类资源的使用和废物的排放,氮、磷、碳等元素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受到严重干扰,与自然量相比,人类的排放量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因此,从全球当前和未来的物质态势出发,循环经济是人类未来必然要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来看,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也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学习国内外化工园区的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的。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组织开展了我国循环经济(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宁波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战略框架、立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2003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循环经济试点市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逐步纳入国家环保总局的日常管理中。2005年1月28日,浙江省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称号,同年10月,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被列为宁波市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在园区迅速发展。

1.2 自然地理位置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沪杭甬金三角,居全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宁绍平原东端。宁波处于工商贸发达地带,拥有广阔的周边市场,具有发展石化工业的难得自然条件。宁波市南高北低,在甬江口西侧沿海为滨海堆积型滩涂地貌,其东侧多为海蚀岸地貌,形成了深水良港。宁波港集内河港、河中港和海港于一身,具有江海联运的有利条件,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并建有大型液体化工码头。宁波与上海金山、漕泾化工区隔杭州湾遥遥相对,周边还有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乍浦石化工业园区、浙东南医药原料药基地等,具备形成石化工业圈的有利区位优势。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周边及其发达的纺织、化纤产业,为宁波石化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宁波镇海化学工业园区正是处于宁波市镇海区的这个广义的“长三角”经济合作区范围内,东起威海路,南靠万弓塘公路,距骆驼街道约3km,西依慈溪与澥浦交界的龙山大堤,北至规划的滨海高速路与杭州湾口的大鳌洋相接,总规划面积56.22 km2。宁波化学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上海和杭州分别相距1.5-2小时车程,其地理位置区块图详见图1.1(附于第一章后)。现在,宁波化学工业区正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良好的配套设施,日益成为杭州湾石化产业带中的投资热点。

篇三:宁波市十二五规划

宁波市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

2011-03-04 17:14:19 信息来源:市政府门户网站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宁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预计201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97%左右,继续向着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稳步迈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12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保持1万美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71.7亿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4万标箱。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具有宁波特色的临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的4.2∶55.6∶40.2。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带动和创新驱动趋势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如期完成规划目标。城乡区域统筹取得积极进展,“中提升”战略深入实施,中心城区辐射功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象山港区域保护力度加大,统筹余慈地区步伐加快,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顺利推进。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到2010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0166元和14261元,年均增长11.6%和12.8%。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服务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文化大市和“平安宁波”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协调性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市功能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和平台上。

(二)发展环境

纵观国内外宏观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产业转移深入推进,这使得外向度极高的宁波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市经济发展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继续长期向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宁波开拓国内市场、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我国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态势进一步凸显,区域竞争更为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更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为艰巨,社会矛盾不断增多,这对宁波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宁波实际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实力比较雄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港口资源、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等具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物质条件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不平衡不

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统筹任务繁重,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改革攻坚更为艰巨。

总体上,“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处于较快增长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城市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社会建设进入强力推进期,生态文明进入全面提升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推进“六大联动、六大提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富民强市、文明和谐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质,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必须坚持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变低端加工为主、二产带动为主、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出口和投资驱动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转入到一二三产协调带动、内外需协调拉动、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必须坚持内外需并举。全面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在充分发挥我市对外开放的优势,牢牢抓住国际市场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国内市场的开拓上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推进投资平稳增长,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新型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快建设现代都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要素合理配置,促进公共服务城乡对接,实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建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

——必须坚持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等特色优势,抓住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择优发展临港工业,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再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必须坚持和谐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发和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十一五”实绩,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

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0亿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市化取得新突破,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达到70%。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区域统筹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实施,基本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区域协同的市域发展新格局。

——港口发展能级明显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

——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文化大市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国际港口城市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低碳经济加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阶段性目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林木蓄积量达到1245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水平快速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和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500亿美元,基本形成内外对接、互利共赢、高效安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