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清明宜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4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2015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

宜春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朱安荣(上高二中)钟勇明(万载二中) 审题人:朱宇(宜春中学) 王泽芳(宜春教研室)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刘魁立

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更新,它的许多功能也在弱化或隐性化,同时,也会增加另外一些新的功能。节庆仪式的形态,以及对这些形态的解释也会不断变化。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曾经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自唐代以后,清明逐渐增加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节日。同时增加了许多节庆仪式活动。原来与它时间接近的两个古老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仪式活动渐次被纳入其中。这时,清明节便成为了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例如,在寒食节期间,按习俗曾经家家不举火而冷食。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火是神圣的。神圣的火也像一切万物一样要更迭、要不断取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于是,每过一段时间便要熄灭旧的火种而取得新火。这样的活动直到唐宋时期仍还留存。

到了今天,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不断地变化,它更增加了民族的和国家的内容。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会把祭奠民族始祖和祭奠为民族历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同时,清明节也成为我们怀念和祭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

瘁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的盛大节日。当然,传承上千年的为故去亲人扫墓的活动仍然还是大家认真遵循的习俗。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扫墓活动更获得了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意义。

2008年,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我们看到,清明节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我们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民族认同。它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时节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会鲜明地显现出来,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在国际对话中,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问题上,虽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和所有的人都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然而,这显然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1.下列对“清明节变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期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唐代以后,上巳节和寒食节的节庆仪式活动也渐次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范围。

B.唐代以后,清明节成为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

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节是怀念和祭奠革命先烈们的节日;而扫墓活动的意义更体现在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D.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

2.本文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功能表现在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不同。

B.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系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它处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

C.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认同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形成民族凝聚力。

D.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海外侨胞欢度传统节日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鲜明地显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成分,作为重要的文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是历史沉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B.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身份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C.传统节日包含着我们群体的价值观,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D.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而文化多样性发展则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骃传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

、《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

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

“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

”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

遂不之官而归。(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二)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遑仕进之事 遑:闲暇,空闲 .

B.公爱班固而忽崔骃忽:忽略 .

C.窦氏之兴,肇自孝文 肇:开始 .

D.矜矜业业,无殆无荒 殆:危险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B.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C.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D.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骃十三岁便能通晓《诗》《易》《春秋》,博学多才,通晓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于写文章。

B.崔骃呈上《四巡颂》以称颂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亲睐,予以破格提拔。

C.窦太后掌朝后,窦宪以贵戚身份出入传递诏命。崔骃献书告诫窦宪要谦恭崇德,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永泽恩惠。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写孤烟和落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被后人誉为诗句中的神品。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激流

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临

江斟酒,持矛赋诗的英雄豪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案。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答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答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梅花灯 陈柳金

那位身家几千万的老板硬是被梅鹤老人用扫帚赶出门,村长梅宗心里气愤,这老古董,一辈子就知道修族谱、扎花灯、喝米酒,眼球长了锈,看谁都不顺眼。

梅鹤老人颇有长者风范,这晚翻着族谱对院子里一群小脚丫说,我们梅州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南宋王朝时期,第四次??过去先祖虽四处流荡,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根”,这“根”就长在良心上!

篇二: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左常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 黝黑(y?u﹚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wù) ..B.诘责 禁锢(gù)翻来复去 长吁短叹(xū) ..C.褪尽 污秽(huì)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mào) ..D.愚钝文绉绉(zōu) 颔首低眉 藏污纳垢(h?u)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巴金的《家》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

C.高耸入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袤无垠的钢结构摩天大楼,无不都在诉说着中国建....筑工业的发展史。

D.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作为一档新肖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我校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C.通过我县举办的“名师好课”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D.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剌中了他的心窝。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倘若智慧和这感情相结合,那这种感情就会化作一种高尚的美德. ②热爱祖国是人类一种实实在在的感情,也是一种伟大的感情。 ③因此,让我们在了解祖国的屈辱和破败的情况下去爱她吧!

④倘若宣传与炫耀和它相结合,那它就会变为一种既有害于持这种感情的人,又有损于他的祖国的卑劣丑恶的东西.

⑤但这种感情又是一把“双刃剑”。

A.③②⑤④①B.②①⑤④③C.②⑤①④③D.③⑤①④② 5.下列句子中最能表达屈原的愤怒之情的一项是( )(2分)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D.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

6.下面作为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15年9月9日,省发改委、宜春市政府在南昌召开《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有关情况,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晓明代表我县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会上获悉,该规划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首个专项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全境。战略定位为:全省绿色崛起示范区,全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典范区,全省协同发展创新区。其中,我县以协同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积极主动对接长浏地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竹木工艺品、生物医药产业,整县推进有机农业,积极培育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和湘赣边经济合作示范区。 (铜鼓手机报) A.《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

B.铜鼓县进入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范围。

C.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晓明代表我县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D.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规划助力铜鼓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②中夜:半夜。③泠泠(ling):形容声音清越。④楹(yíng):房屋的柱子。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觉闻繁露坠”一句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

B. “月”前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

C.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

D.“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表明诗人虽然心中寂寞,但还有话要说的愿望。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 B. “石泉远逾响”中的“逾”字,能很好地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

C.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写,以有声写无声,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D.诗人通过有声世界巧妙而鲜明地刻画出了“他物”形象,激起了读者无尽的想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①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 ①随园:在江苏省南京市北小仓山上,袁枚中年辞官后居住的别墅

②强(qiǎng):勉强。 ③惴惴(zhuì)焉:忧惧的样子。④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⑤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 ⑥庋(guǐ):放置、保存。⑦通籍:出仕,做官⑧素蟫(yín):指蛀食书籍的银白色蠹虫。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A.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D.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俟() (2) 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12.本文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对比?(2分)

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和本文都写到了求学借书之难,宋濂 “以中有足乐者”袁枚“归而形诸梦”,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受国内动荡局势的影响,叙利亚大批难民流离失所,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由联想到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慨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真的是密切相关。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7分) 春天的楠竹林

①江南三月,细密的雨声中,传递着温煦的杏花消息。这时候,应和着天边隐隐滚过的隆隆雷声,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

②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默默积蓄,泥土下的幼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它们从厚积的枯叶和泥土下脱颖而出,在一瞬间,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一个目标: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哦,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飞翔。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同样也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③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竹竿上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

竹”。也许是传说故事本身的悲情,使我觉得这种竹子缺少一种清新和挺拔的朝气。在四川广安乡村,云遮雾罩的川西坝子一带的农家院落里,我见过一丛丛的慈竹。慈竹虽美,竹竿却过于纤细,只适宜栽植在窗前宅后,装点庭园居所。在云南的少数民族村寨里,我见过美丽的凤尾竹,又叫观音竹。但凤尾竹只喜欢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不耐强烈的阳光和风雪严寒,而且株丛密集、竹竿矮小,也只适宜充当低矮绿篱。在赣南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即老作家袁鹰散文里写到的“井冈翠竹”。然而,众多品种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要数遍布鄂南大地上的楠竹。④每年的清明和谷雨时节,是楠竹林里幼株茁壮、老竹吐翠的季节。这时候,走进生机勃发、绿意荡漾的楠竹林,抚摸着青青的、粗壮的竹竿上的新鲜粉霜,仰望着直指青天、高入云端的竹梢,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不折不从,坚贞魁伟”,什么叫“骨节凌云,寸心春晖”。

⑤上个世纪70年代,诗人郭小川在鄂南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楠竹歌》。诗人喜爱楠竹,把楠竹比作南方的秀丽少女,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气质风采:“她的忠贞本性,世世代代不变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一派清香,不许歪风留邪气。她永远保持的是——蓬勃朝气!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诗人对楠竹的自然生命力,也了然于胸:“一株幼笋出生,半月升高十尺;一月长成大竹,几年就是战士。”这既是抒情,也是写实。楠竹的生长力,正是这么旺盛、这么迅猛。

⑥如果拿一株楠竹与一棵树木相比,要长到同样的高度,树木需要60年的话,楠竹却只需要60天。因此,在中国南方的大地上,青青的楠竹林随处可见。

⑦楠竹不仅是广袤大地上的青葱植被和自然物产,也是大地母亲赐予江南山乡的丰厚的经济资源。

⑧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提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无论是绵延的山冈、起伏的丘陵,还是山雀子噪醒的湖畔、小河环绕的村落,最常见的就是蓬勃旺盛、青翠无边的楠竹林。

⑨一片片楠竹林,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发着药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临冬的苦荞一起,和一道道永远流淌不尽的山泉一起,和山乡人家飘不散的山歌与炊烟一起,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冈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⑩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力的启迪,而且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15.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路梳理(2分)

本文以“楠竹林”为线索,依次写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赞美楠竹的生命力――

揭示楠竹的精神内涵

16.文章主要写楠竹,第③段为什么还要写斑竹、慈竹、凤尾竹?(3分)

17.本文修辞丰富,用词精当,请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6分)

①.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

②. 慈竹虽美,竹竿却过于纤细,只适宜栽植在窗前宅后,装点庭园居所。

18.某校组织“与作家面对面”活动,假如你是本文作者徐鲁,你将如何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6分)

①.学生:本文第⑤段引用郭小川《楠竹歌》中的诗句,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2分)

②.学生:鲁迅的《雪》、巴金的《日》《月》等课文,他们虽写景状物,但立意深远,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请问您描写楠竹,仅仅是为了表现其“挺拔、粗壮、高大”的外形吗?能具体谈谈吗?(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3分)

无线充电,迟早的事

①不久前,在深圳市举办的英特尔全球技术峰会上,英特尔技术人员展示了一张神奇的桌子:这张木质的桌子大约5厘米厚,手机放在上面,就会自动开始充电。

②无线充电基本原理,就是将电流转换为磁场,磁场通过空气传输后又转换成电流输送给智能终端。19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场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约60年之后,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特斯拉线圈”,证明了电流能够通过空气传输

电力,从而启发人们探索抛开线缆传输电力的新方法。

③从消费市场来看,无线电波式由于功率低、能耗高、可行性差,不被看好。电磁感应无线充电技术相对成熟,而且成本低、充电效率高,目前在商业化上走得远一点。最早实现无线充电应用的产品是电动牙刷。上世纪90年代,多个品牌的电动牙刷已经基于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无线充电。学界普遍认为,它可能只是一种过渡的解决方案,因为该技术要求电源发射设备和接受设备近距离接触,目前一个充电点只能充一个设备,也无法做到透过一定厚度的桌面进行充电。磁场共振方式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可实现远距离,能够实现一对多充电、可以做出更薄线圈等技术优势,使基于..

磁共振原理的无线充电标准更被看好。

④无线充电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并不是新鲜事。早在3年前,诺基亚推出的一款手机就随机配备了无线充电板,一些第三方厂商也推出了可以用于无线充电的配件。今年3月三星推出的旗舰手机S6新款手机,就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苹果手表也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有IT调查公司预测,未来3年,市场上将会有超过8亿个无线充电传送器与接收器,有望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⑤公共领域的充电服务,是无线充电的一个重要布局方向。星巴克已经提供免费无线充电,宜家也开始尝试推出支持无线充电的家具;一些机场航站楼登机口也配备了无线充电桩,并为手机预留无线充电的金属触点。

⑥目前,消费领域的主要无线充电标准包括Qi、A4WP和PMA三大标准。从市场规模上看,采用电磁感应的Qi标准目前普及率最高,使用成员包括微软、松下、三星、索尼、东芝等。A4WP和PMA在今年初宣布合并,共同开发新型标准。据专家介绍,英特尔的无线充电标准是A4WP,该标准采用磁共振原理来传输能量,可同时给多个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时的位置与角度选择也更具弹性,并且还可以透过一定厚度,从桌下为桌上的设备充电。三大标准互不兼容,缺乏通用标准,是无线充电发展数年后没有被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原因。

⑦实现越来越远的距离、支持越来越大的功率、充电越来越方便,更小、更薄、更具移动性是智能设备的最终发展趋势,摆脱线缆的困扰是迟早的事儿,未来无线充..电有望和现在无线网络一样普及。

19.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写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0.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方法的作用。(3分)

21.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一难题”具体指什么?(2分)

22.说说文章第⑦段加点词“迟早”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3.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19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特斯拉线圈”,证明了电流能够通过空气传输电力,从而启发人们探索抛开线缆传输电力的新方法。( )

2.未来3年,市场上将会有超过8亿个无线充电传送器与接收器,有望创造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

3.今年3月三星推出的旗舰手机S6新款手机基于磁共振原理来传输能量,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铜鼓二中本学期开展了“书香二中.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活动以“古诗文经典诵读”为主要内容,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一起诵读经典,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1. 活动一[谈配乐]:八年级(5)班小明准备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你认为选择什么风格的背景音乐比较合适?并谈谈理由。(3分)

2. 活动二[谈技巧]:小明试着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后,你发现他读得没有感情,语调过于平淡,请你从情感、语调等方面逐句进行指导。(3分)

25.写作 (50分)

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一、命题作文:《特别的你》

二、半命题作文:韩愈的《马说》告诉我们,只有才能是不够的,你还需要“伯乐”;杜牧的《赤壁》告诉我们只有智慧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机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告诉我们只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勤奋??。请以“只有____是不够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铜鼓县2015-2016学年度初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C (2分)2.B(2分)3. D(2分)4.C (2分)5.B (2分)6. D(2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7.D(2分) 8. D(2分) 9.B(2分)

10.(2分)(1)等待 (2)就(每小题1分)

11.(2分)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在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看过的书,就会牢牢记住。

12.(2分)(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2)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3)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答对两点即可)

13.(2分)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学习不慕富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专心学习勤奋学习,勇于战胜各方面的困难,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不汲汲于富贵 2. 东风不与周郎便,3. 天涯若比邻4. 千里共婵娟

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5分)

15.(2分)①描给竹林爆笋的景象 ②介绍楠竹的用途

16.(3分)通过楠竹与其他竹子的对比描写,(1分)使得楠竹的形象更加鲜明,说明了作者喜爱楠竹的原因,从反面衬托出楠竹清新、挺拔、粗壮、高大、不畏强光和严寒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分)

17.(6分)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幼笋破土而出”比作“鸡雏顶破蛋壳”“幼蝉冲破蝉蜕”,形象生动展现出楠竹幼笋破土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的自然力和生命力。(3分)

②“过于”强调慈竹竹竿“纤细”的程度,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只”强调“慈竹”可载种的范围之小。(3分)

18.(6分)①不仅突出楠竹与众不同的气质,风采,赞颂了楠竹旺盛的生命力,增添文章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

②不是,作者通过描写“挺拔、粗壮、高大”的楠竹,意在歌颂楠竹的坚强、蓬勃、进取之心;歌颂楠竹对乡村的奉献;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以及楠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4分每点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15分)

19.(2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无线充电技术,(1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0.(3分)作比较(1分),突出了磁场共振方式可实现远距离,能够实现一对多充电,可以做出更薄线圈等技术优势,强调了基于磁场共振原理的无线充电标准更被看好。(2分) 21.(2分)一个充电点只能充一个设备,电磁感应技术无法做到透过一定厚度的桌面进行充电。

22.(3分)不能删除,因为“迟早”表示揣测,表明摆脱线缆的困扰实现无线充电很快会变成现实,语气委婉、肯定。(1分)如果删去,就绝对化了。(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3.(1)× (2)√ (3)×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本题为原创题,答案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能够表达出自已对诗歌的理解和对朗读本诗的见解,不要死抠答案,酌情给分)

1.应选择一首悲伤沉郁但结尾应是昂扬向上风格的背景音乐。作者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全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和无限辛酸,所以应选一首悲伤主旋律的音乐,但最后作者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音乐的结尾应是昂扬向上的。

2.首联回顾贬谪生活,应读出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感情,语调伤感低沉。 颔联感慨世事变迁,应读出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语调平缓而低沉。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应读出乐观精神,给人向上力量,语调昂扬向上。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应读出坚守意志和乐观精神,语调慷慨昂扬。 25.作文(50分)

见江西中考作文评分说明

注:第一篇作文题为写人的记叙文,但题目有一定的限制,“特别”考生应理解“特别”在何处,能围绕特别去叙事写人,“你”是非常宽泛的,“你”可以是人,但也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抽象的物,如语文或一位古人如李白,李清照等

第二篇是原创题,思辨性很强,这也是近年来江西中考的命题方向。本题从课文本来,又超越课文。考生可以叙事也可以说理。但初二考生仍应以写事为主。

两篇作文要写好,有一定的难度,但优秀的学生,能脱颖而出。阅卷老师应把握几个标准:一、文体分明。写人记事的作文,还是议论说理,特征应明显,绝不能出现“四不像”作文。

二、应有一定的档差。好作文就是好作文,应在45分以上。一般的作文就在30-35分之间。字数不足600字,30分以下。

三、抄前面的阅读理解或大部分抄,或抄课文等应判0分,字迹马虎,有错别字的,均应扣分,维护语文考试的严肃性。

篇三:【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

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问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

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

B.不及以闻,自追之 .

C.若亡,何也若:你 .

D.王素慢无礼素:一向 .

具:准备,备办 闻:听说

5.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

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

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

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

6.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译文:

(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分)

译文:

(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夜长

张籍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

8.“愁人不寐畏枕席”中的“畏”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城市的气味

苏北

有昆虫的气味,有植物的气味。有朋友说,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那么,我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我想,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可能主要还是指在恋人之间,在亲人之间,在朋友之间。

要说世界是由气味组成的,也不为过。比如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对她的气味就相当熟悉。这里的夏天,主要是香樟的气味。骑车上街转一圈,在那些小马路上,在遍植香樟的人行道上,那些气味就深入到人的内心。那些香樟树,枝叶密密织织,样子清秀圆润,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特别适宜于这样一个小而温润的城市。

“城市”这一称谓,有其相当开阔的地域范围。因此,说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气味是不准确的。比如在早晨的大蜀山,人一踏进那个林子,那情不自禁的第一口呼吸,几乎就是吞咽。那种忘情的呼吸中的踏实和快乐,是无以言说的。在半山道上,人就慢慢体味到植物的气息。那种多植物混合的气息中,也许还有一夜小雨后的、松软的泥土的气息。这种泥土的气息不同于其他——它混合着无数生命的气息,带着小草的、野雏菊的、昆虫的,甚至是小兽物的粪便的气息。大自然是敏感而羞涩的,人的态度亲切,它们就不发紧,人就能在平等中感觉到它们的呼吸、它们的劳作、它们的生息和繁衍。比如那经了一夜小雨的土地,那杂杂的不知名的青草,还湿湿地带着些潮气;那开着蝴蝶般白色小花的野菊,高高兴兴地在晨风中摇着,像一个个头上扎着小花的天使,集体在跳一支小天鹅舞。至于草丛中,可是乾坤大了:一只像蓑衣虫一样的黑褐色的虫子,有这么一拃长,身上有几十节,它先是不动,之后像列车到点了,身下几百只细细的触须,一起划动起来,像列车的无数个车轮(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清明宜春),滚滚地向前,一点也不别扭地拐弯、减速,在密密的林中(其实是草丛)穿梭。它那一颗小小的脑袋,有极严密的结构,比一列D字头的火车还要精致。在这列火车面前,那些蚂蚁就像一个个的乘客,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