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 列表页

到台湾读研究生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02  分类: 研究报告 手机版

篇一:2017考研:大陆学生赴香港和台湾读研有何好处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大陆学生赴香港和台湾读研

有何好处

?香港

香港是著名的购物天堂,但是比之更有名的就是它的大学教育。去香港深造有如下优势:

1、学校排名高,学历认可度高。在香港有两所大学的世界排名超过了内地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是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其排名是23和33名。此外,它的传媒专业、设计专业、商科等专业也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含金量大;

2、全英文教学,语言环境好,西方教学模式,可接受不一样的教学模式;

3、奖学金高。有些内地优秀考生在香港读研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最高可达十几万元;

4、毕业后可以留在香港工作。

与其优势相比,要去香港读研还有很多硬性门槛。首先,去香港读研大部分不需要笔试,但是要准备很多资料和推荐。大学本科的成绩单、正式实习证明,做过义工或是专业方面的奖项对申请offer有很大帮助;其二,英语门槛高,部分香港大学承认内地的四六级考试,但因为香港是全英授课,所以申请者最好是通过托福or雅思考试,而且成绩不要太差;第三点就是花销大,虽然其奖学金很高,但是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去香港读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台湾

台湾与香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其高等教育包括大学、独立学院及专科学校合计161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公立清华大学、公立台北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与香港相比其优势有:

1、中文环境,生活、学习更容易适应;

2、学费低廉,生活成本低;

3、台湾大学的人文学科较强。比如类似传播学这样的“舶来品”专业,最先都是先传入台湾,后来内地才慢慢接触的,台湾在某些专业的研究上比内地要深入。

但是申请到台湾读研是件更麻烦的事情。首先台湾目前没有对大陆人才开放,不允许大陆人在台湾久留或就业。其次由于一些政策限制,你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有:

1、户籍所在地为大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及辽宁8省市地区;

2、你的本科院校必须在台湾认可的院校名单之列。

根据2015年最新的认可院校名单,国内共有129所认可院校。感兴趣的考生可以进行详细了解。

第 1 页 共 1 页

篇二:2016大陆学生赴台读硕士博士创新高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6大陆学生赴台读硕士博士创新高台湾高校今年招收大陆来台就读硕、博士学位日前放榜,75所大学共录取1095名陆生,比去年增加246名,增幅约29%。

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台湾高校硕、博士班核定招收陆生名额分别为1225人和

341人,最后分别录取866人和229人,都高于往年。

据了解,首届来台就读本科的陆生将于今夏毕业,其中有349人选择留台继续攻读研究生,最终录取312人。这是今年台高校录取大陆研究生人数增加的主因。

统计显示,今年台湾高校录取陆生攻读硕、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是台湾大学,超过170名。录取人数较多的学校还有政治大学、辅仁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和交通大 学等。此外,录取陆生主要来自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他们来台就读的热门专业包括电子工程、企管、财金、中文、大众传播和法律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第 1 页 共 1 页

篇三:首批赴台读研大陆生的毕业求职记

赴台学生回大陆找工作被问:台湾怎会有清华 山寨的? 2013年07月26日 13:22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何谦

台湾政治大学陆生廖龙波毕业前夕与同学合影。 (崔楠/图)

台湾大学心理系陆生胡俊峰出书《台湾,你可以更赞!》被台湾多位“国情”顾问传阅,并得到马英九青睐和送上签名著作。 (崔楠/图)

原标题:“台湾怎么会有清华?” 首批赴台陆生毕业之路 赴台陆生就像两岸教育交流的“试验品”,经历轮番政策波动和争论而命运起伏。“台湾试着接收我们,我们试着在小岛了解自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陆生回大陆找工作,被面试官问得不知如何作答;台大是指台北大学还是台湾大学呢?台湾怎么会有清华,山寨的吗?

“那么人心呢,彼此内心划限,互不了解的双方做好准备了吗?”叶家兴说,“陆生到台湾,两岸或许更该让彼此的边缘变为历史的核心。”

2013年4月,陆生任翰达刚到北京某招聘现场,就“单挑”十位面试官和撞上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问题,例如:在台湾读大学和大陆有什么区别?怎么会选择台湾?

这位手持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学位的男生,颇费番口舌解释,试图向面试官们“证明”自己的母校是台湾最好的大学。

另一位毕业自台大的女生,为了争取两家大陆招聘单位的面试,不得不在课业仍繁重的时期就开始“折腾”。其中一家的面试就进行了3次,她每次得从台湾飞回去大陆一趟。2012年11月内,她往返两岸飞了10次,“机票钱都得自己承担”。

而在这个月的同一周内,她完成了如下事情:五份在线考核,两、三轮面试和两场学校的期中考试。

被称作陆生元年的2011年,台湾高校首次开放面向大陆招生,928位和任翰达一样的陆生奔赴台湾求学。两年跨海“试水”后,却并非每个陆生都如任翰达早早去寻找“出路”——有人不得不决定延期毕业,有人纠结着筹备留学欧美的学术之旅,有人尚在毕业论文中挣扎,有人规划继续申读博士以留守台湾。

陆生中大部分选择今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仅和大陆的同龄人一样遭遇今年的就业“寒冬”,还面临台湾陆生政策歧视所导致的未卜命运。

“(台湾学历)并不像大家预期的那般优越,也暂无明显劣势:我们的状况叫做一切待定。”回到大陆参加过数场面试的陆生方佩(化名)总结道。

“除了记忆和一纸文凭,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带回去的?”另一位陆生“七七”则感慨,“这或许要交给时间的续集。”

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年轻人正尝试在不同选择之间探索出路,一面珍藏登“台”飞行的记忆,一面则触碰着“陆”的现实。 “一个都没解决”

“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敢声张”就是陆生面临的尴尬。第一代陆生就像经历试验的“小白鼠”。

在2013年6月中旬的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典礼上,陆生胡月在拨穗仪式(台湾毕业生把学士帽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上竟摆了一道乌龙:还未开始自己便拨了过去,还好台湾同学帮他拨回来。 与此同时,位于新竹市的台湾交通大学陆联会在为即将离开台湾的陆生举办“送旧会”。在场的陆生詹洋洋因为陆联会会长一席惜别词,忍不住泪光闪烁。

在此之前,“离别感”早就在台湾陆生群体里蔓延。在台北,陆生王钦曾策划发起过一场旨在帮助陆生就业的“2013第一届在台陆生就业人才交流会”。然而,事与愿违,陆生和招聘企业互动的结果是“供求不对应,一个都没解决”。

王钦最终发现,一般台湾本土公司只倾向招台湾学生,而台企在大陆的公司则倾向招大陆学生,在台留学陆生只得“在夹缝中求生存,不

到台湾读研究生

敢声张”,这也是他们所面临的尴尬。

即便回到阔别两年的家乡,作为唯一的台湾“海归”面临类似尴尬,还被家人质疑学历认证的未来价值,方佩却还是感到并不后悔。“都还在摸索,第一代就像经历试验的小白鼠。不经历就不会结果啊。”

时至今日,作为台湾针对大陆开放高等教育市场政策的产物,像她一般的陆生正在形成独特的群体:比陆客更长久,比交换生更深入,均有某种台湾情结,赴台的动机体验大过镀金。他们看到台湾所能给的最多是见识和视野。

2007年马英九参选“总统”时,“开放陆生就学”作为其重要的施政理念被提出。2010年4月,立法委初审陆生到台法案,8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