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赤壁的三四句的意思是什么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3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赤壁》阅读题

《赤壁》阅读题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 而发。诗中“前朝”指的(答:折戟。前朝:这里指赤壁大战时期。)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答:诗人借“折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3.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或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5.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的妻子大乔、周瑜的妻子小乔)

6.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8.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9.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10.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写作特色。并说说最后两句诗的妙处?

答:(1)、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前两句的作用),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2)、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过零丁洋》阅读题

1. 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答:叙写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

争生活)

2.“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答:儒家经典)

3.诗中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和个人的境遇,巧妙地利用地名来书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找出这些句子(答:(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5.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答: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最后两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7.反复诵读:“人生自古……”体会它的内涵,并举例说说它深远的历史影响。

(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仁人志士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8.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起:做官。(2) 汗青:后来特指史书。

《己亥杂诗》阅读题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答: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离别京城的忧伤、乐于奉献的情怀。)

4.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写了诗人的(志向)

5.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思想感情(答: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答: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

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b) 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请举出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类似的名句:(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

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

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

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9.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即:走向。 (2) 落红:落花。

篇二:赤壁话六级考试

一、听力部份

一、短语对话(5分*5=25分)

1、A:洽冒?

B:洽了啊,嗯拾?

c:我还冒洽。

问题:这段话中他们在谈什么?

A,上网,B,打电脑游戏 C,吃饭 D,坐车

2、A:嗯哪么又迟到鸟?

B:闹钟坏了。

A:嗯个闹钟莫时家是个好个?

问题:A:B的闹钟是好的 B:B的闹钟是坏的

B:B的钟一直是个好个D:B老找借口

3、A:嗯哒个擦到不到金三角?

B:不,只到板桥该。

C:冒得么事,到了那儿我再较滴路

问题:B是什么职业

A:司机 B,老师 C,屠夫 D,学生

4、A:嗯哒个趴菜好多钱一斤

B:湿块?

问题:A和B是哪里人

A:中伙 B赵李桥 C,蒲纺 D,凤凰山

二、短文理解

早上我气上学,刚出门,牙把我呕回来:“军军,艾滴有点懒,回来加件毛线衣.” 我只好穿得像个肉巴跎去上学。上了课,老丝在高滴讲课,我在哈滴想昨儿呀里看个电视连俗主。

三、选择题{每小题五分,共五题,计25分}

1. 打撤是什么意思?{ }

A 撒谎 B打架 C摔东西

2敲死的含义?{ }

A去死 B敲坏什么东西 C一种动作

3将才是什么词?{ }

A名词词 B动名词 S时间状语

4扯闪是什么意思? { }

A形容打雷 B 形容闪电 C下暴雨

四、名词解释:

1姜踏

译:

2卡嘛

译:

3寒筋

译:

4慈米

译:

二动词

1矮热

译:

2阔腰子

译:

3巴灰

译:

三 形容词

1奥水

译:

2窦底

译:

3抛皮

译:

4搁不得

译:

(提示:

花饭=蛋炒饭.

麻木=三轮摩托.

侨子=很好的朋友.

次皮头=橡皮擦.

老脚=老头子.

老么=老太婆.

扯皮=吵架.

鸟了=吐了.

搁倒=放下.

较了=走了.

挖到=碰见.

抛死恩=一脚踢死你.

达到鸟=摔到了.

落鸟=丢了

磕腰子=聊天

洽饭=吃饭

蹲点=上厕所

肥气=回去

冒得=没有

吸奥个=冰凉的

握=烫

哈热=温度适中

甩么!=不是这样的

肉人=丢面子 )

五、短语翻译{每小题5分,共5小题,计25分}

1. 搞肩烂索,踢(绑)个圆车个蛇头鼓,作力一甩,板到角里,扑东一声响.打个甩硕个眼 译:

2. 蜡时腊月,不能瞎穴,瞎穴打嘴,打得有理。{这是顺口溜喔!}

译:

3东般壁上挂着个半边北瓜

译:

4一麻粟壳壳死嗯

译:

5快恰快恰,恰完豁许!

译:

来句经典个:我信鸟恩个弯倒邪,真是黑起鸟减!

译:

篇三:赤壁

学习《赤壁》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3、背诵并默写古诗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案】

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

默无声息的赤壁里,渐渐幻化出了赤壁之战的历史画卷。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神采,战争进程的悬念起伏,激战场面的刀光剑影,船旌猛火,逃者的惊惶,伏击的神妙……纷至沓来。让我们走进杜牧的《赤壁》,走进历史。

1.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 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三国形成时期, 、 联军于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 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3.诗人杜牧

杜牧, 代诗人,字 ,号 ,人称“小杜”,和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史载杜牧胸怀大志,知军事、好议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

4. 写作背景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有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游览赤壁,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确立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史诗。

5.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学习怀古咏史诗的赏析方法:

(1)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2)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3)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如何做好古诗词鉴赏题?

一、如何审题

分析考点

1、品味关键词句

2、理解内容情感

3、赏析表达技巧

二、怎样答题

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

答题格式一般为:

(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一)品味关键词句

这类题多以诗词中有特色的字词或句子作为考察对象,这些字词或句子在诗词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或效果,因而值得品味。

(二)理解内容情感

1.爱国

2.思乡

3. 惜别

4.怀才不遇

5.对现实黑暗不满

6.热爱大自然

三)赏析表达技巧

诗词的表达技巧有很多,如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语言特点:含蓄、直露、平实、典雅、华丽、雄浑、沉郁、自然、清新、优美、质朴、风趣等。

作用: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深等

【探究案】

二、预习反馈 自主探究

(一)了解诗的内容

1.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将:把,拿。前朝:以前的年代。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赤壁的三四句的意思是什么)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分组合作 讨论质疑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总结点评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杜牧的《赤壁》与胡曾的《咏史〃赤壁》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

1、态度不一,前者写周郎的成功有偶然性,东风不与周郎便,便没有周郎的成功;后者主要说周郎成功的必然性。

2、杜牧诗写了一个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又联想到关于“二乔”、“铜雀台”这些历史上的人与物,虽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却能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写法却不一样,直接歌颂周瑜的才能、功绩以及这场胜仗的重要意义,充分流露了赞美之情。

3、性度恢廓,器量颇大,雅量高致

训练案

五、清理过关 当堂检测

杜牧名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南朝四百八十寺,。(《江南春》)

借问酒家何处有,。(《清明》)

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

六、自我完善 训练提升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两诗末句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3)题乌江亭与叠题乌江亭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杜牧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王安石喜欢颠覆传统观点,本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