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意思 > 列表页

送元二使安西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7  分类: 意思 手机版

篇一:送元二使安西402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分辨“朝、舍”的读音及含义。

2. 理解诗词大意并想象画面。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背诵、默写。

4. 能抓住“更尽”体会诗人情感。

5. 会用结合注释的方式学习古诗。

6. 初步感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大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一、找地名,初读解题。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在三年级一起学习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谁会背?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吧!

2、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新的送别诗,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题目。

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就是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

知道元二是个人名(师补充:名元常,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元二”。)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你知道是谁送元二吗?

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

家。

知道宋朝大诗人苏轼怎么评价王维的吗?课件出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3、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王维的这首诗,看看其中是否也蕴含着一幅画。

4.初读: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

汇报读,教师在点评中教学多音字。(播放课件)师:这句诗中的两个多音字你读的特别准确,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

指名回答,完成课作。师:看来大家已经把这两个字牢牢记在心里了。让我们把这两个字带回到诗中去,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谁还想来读?汇报两名后齐读。

5、师:读着读着,你从诗中看出画来了吗?请拿起笔,在诗句中圈一圈,这幅画都有哪些景物?

(1)交流:哪些景物?——雨、轻尘、客舍、柳

(2)生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说一二

句诗的大意,师根据学生的描述适时给予点评,引导理解: 朝雨、浥轻尘、柳色新。

(3)朗读:(课件呈现画面)指名读,师随机点评,如:空气一定很清新;柳树真绿啊;早晨的小雨让客舍旁的柳树更绿了;真是风光如画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闭上眼睛再读这两句诗,把这幅画读到你的心里去。

6.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指名读三、四句。

(1)朗读,交流:(再次渗透学法)你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理解:君、故人。

(2)结合“故人”拓展诗句(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读一读,诗句中的故人都是——指老朋友。

(3)想象,理解情谊: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是怎样劝我的?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师:你把自己当做王维了,劝得情深意重。)

三、抓诗眼,领悟深情

1.你们都只劝了一杯酒,王维劝元二呢?从哪里知道(体会:更尽——更:再,尽:完。)可见是劝了一杯又一杯啊。为什么劝了又劝呢?猜想一下。(生说,师随机点评)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王维为什么会如此不舍呢?再次出示地图,标明两地距离,师适当补充:安西距离渭城??公里,就算是坐马车,元二也要走上大半年才能到达,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配图)现在你觉得,王维对老朋友出使安西仅仅只有不舍吗?还有什么?(生说:还有担忧;还有祝愿)

离别在即,王维不舍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杯中的酒,酒有喝尽的时候,可不尽的又是什么?(生说)是王维对元二的深深不舍以及切切担忧,因此他饱含深情地对元二说——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好一幅离别劝酒图啊。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诗的大概意思说清楚了呢?指名学生说: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出使安西。他们在客栈里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还是不舍分离。

4.人生自古伤离别,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王维对朋友的款款深情吧!齐背。

四、多积累,体会真情

1.师:诗人在分别之际写下的诗,我们叫它送别诗。除了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别董大》。

2.指名读,了解:谁送谁?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对朋友之间的情谊?读后两句。和《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比一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3.深情朗读《别董大》,尝试背诵。

4.课后作业:把另外能体现人间真情的古诗誊抄在课作本上。

教学反思:这一次的试教,我认为很失败,首先自身准备的不够充分,在设计上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认真分析过,导致在上课的过程中造成了冷场和断片,其次,在设计的问题上过深,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古诗方面还是不是很强,想要学生理解透彻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且我在引导时语言太生硬,又一次给学生造成了困扰,再次,我自己说的过多,还没等学生想象出来,自己就着急说出来,教师要学会等待,慢慢的去等才能看到美好的花开,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让学生找找有哪些景物,并用铅笔圈一圈,学生从古诗中找到了朝雨、柳树、旅馆??这个设计是想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学生似乎对这种对比凸显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解。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以及分别时王维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学生由于在前面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写的时候也写的很平淡,教师的引导真是很重要,我要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

篇二:送元二使安西(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咏独树一帜。本节课我通过“读、想、议、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应多样,多让孩子尝试。如教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尝试读读,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比老师大多了,这也是他们年龄的特点,再听老师读,语言的设计是“你们读得比我小学时候好多了,想听老师朗读吗”,这样问,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明白“怎样才能读好古诗,不妨像老师学习一下”。教学水到渠成。像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才能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思维方式,“原来生活中、学习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像朗读评价一样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解答”。

二、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讨论交流,没有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小组合作有些走过场。另外,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意

四、语文教学,只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杂志,面太窄了,视野太有限了,难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变一下,结局就不同了。如历史、地理、数学等等,比如教这首古诗,运用地理知识,能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运用数字,使学生心中知道实际距离竟这样遥远;运用历史知识,把远距离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刚刚发生的一样。??因此,老师平日的阅读应该广博而宏富,对教语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应有

送元二使安西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一桶水”也就是这个理。

篇三: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知诗人:

1、师:在古代,交通、通讯不便,人们一旦分离,就很难相见。如果路途遥远,一次分离,可能就是永别了。所以古人非常重视送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每个人说一步,我找四个同学) 生: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

2、生展诗人资料

师:下面我们首先进入第一步学习:知诗人,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王维)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对他的了解。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听,前面同学介绍过的就不必再重复了。

3、师介绍元二

这首诗中还有一个人是谁?元二,他是作者的朋友。

师: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是在家中排行第二。

4、诗里还提到了三个地点哪儿?安西、渭城、阳关,你了解吗?(学生简介,ppt处室) 师:我们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步:读诗文。

二、读诗文:

1、自读诗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王维送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

2、过渡:诗人送别朋友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让我们赶快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请你出声读诗句,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朗读?指名三人读。

3、相信你现在一定对整首诗的大意已经读懂了,能试着填一填吗?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天的______,诗人 在______送朋友 出使遥远的 。

4、诗歌具有音韵美,你能试着给诗画一画节奏吗?谁来读出节奏感?两人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让我们一起按照节奏读一读吧!

师:这首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下一步:解诗意。

三、解诗意

1、过渡:每句诗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小组内按照这四步骤交流一下,一会儿准备汇报。

小组交流四步骤 (ppt出示四步骤,指名4人读)

2、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说一说前两行的意思?可以小组说也可以派代表说。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边的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师:看到渭城这的柳色了吗? 生(齐):看到了

师:谁来说一说?生2:柳树碧绿碧绿的

师:多好啊,善于学习啊生3:还看到了王维送他的朋友元二

师:在这青青柳色之中,王维送着元二,还有谁看到柳色了? 生4:我看见了浅绿、淡绿的柳色 师:你看的颜色不一样 生5:我看到柳条非常非常细,碧绿,上面没有一点灰尘

师:《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杨柳依依。”读到“依依”两个字,就想起—依依 生6:不舍

师: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的时候,就是要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所以以后你读到这个“柳”啊,你就要明白,此刻诗人要表达的是心中那份依依不舍。

师导:多么美的渭城啊!(齐读前两句)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哪个小组来解释后两句。

3、解释后两句的意思

师导:王维送到渭城,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敦煌的西南,古时候这有一道关,叫—— 生(齐):阳关

师: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到了唐朝,这还是一座外族和我们汉族相争辟的地方,也就是说,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

师:这就是阳关的路。(配乐)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

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第一遍师生齐读,第二遍生齐读)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生2:这是一条惊险的路 生3:坎坷的路 生4:很难走的路

师:而正是这条崎岖的、布满沙石的、难走的路,元二从渭城到安西整整要走三千多公里啊!如果在当时用最快的交通工具,骑着马去的话,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满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是那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作为好朋友的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

生1:元二,你一定要安全地回来啊!我等着你。??

四、悟诗情(品酒悟情)

师引读: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之际的留恋与不舍,都赋予了临别时的这一杯酒,让我们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前路珍重的关切与牵挂,都凝聚为离别时的瞬间豪爽,让我们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建功立业的期盼与祝福,都汇成离别时的这杯酒,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喝下的仅仅是酒吗?

生1:还有王维对元二的关心。生2:还有王维对元二的挂念。生3:王维和元二间珍贵的友谊。

师:这一杯酒够不够呀? 生:不够。 (师举起酒杯:再来一杯。和生干怀。生深情地读:劝君更尽??)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起程了,让我们再一次送送他吧。

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师: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相信,此刻诗中的情景已经深深刻在了你的心中,能试着背一背吗?齐背

五、总结拓展: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写出了1200年前朋友之间的普通送别,却饱含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惜别之情,以情谊殷切、韵味深永而独树一帜,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曲子。

师:课下同学们也找了一些送别诗,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生展示。

师:诗由心生,其中蕴含了诗人深深的情意,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找一找能够表达人间真情的诗积累下来吧。下面看我们本节课的实践任务。

必选: 1、背诵这首诗。2、选择背诵一首:

李白 《送友人》王维 《山中送别》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 《别董大》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自选: 1、把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为诗配画。3、用自己的话把诗讲给家人听。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