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案例 > 列表页

垄断竞争市场,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案例 手机版

篇一:垄断竞争案例

第一部分 完全竞争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日化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全国范围内,较有名气的有上海的中华,天津的蓝天六必治,重庆的冷酸灵,广西柳州的两面针,广州的洁银、黑妹,丹东的康齿灵,哈尔滨的三颗针……

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牙膏厂;大部分牙膏的品质较差、包装粗糙,没有明确的品牌概念,品牌的含金量也谈不上,只是单纯的追求销量,并没有市场份额等概念。

仿如是群雄逐鹿的春秋年代。

第二部分 垄断竞争时代 1994年------90年代末期

1994年,美国高露洁公司(Colgate-PalmoliveCompany)在广州黄埔的工厂破土动工。2000年,colgate就以超过20%的市场份额,站在了国内牙膏第一位的冠军台上。

1996年7月,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Company)推出佳洁士牙膏(Crest)。 Colgate和Crest的加入,使得中国的高端牙膏市场彻底启动。

在CP、P&G的大集团营销攻势下,国内的品牌在市场上都溃不成军。曾经声名显赫的中华,不得不嫁给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CP的冒进,加上Crest的老谋深算,终于使得Crest在2005年超越CP,变为市场第一名。

从此,中国的TP市场进入两雄争霸年代;兵败如山倒的是国内的众多国产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但哪怕如此,由于中国市场实在是太大了,两强在总份额中也占的比重不大。 进入战国年代。

第三部分 寡头垄断年代 2005年之后

2005年之后,Crest新品不断、促销攻势一浪高过一浪;CP则兵败如山倒,份额很快下滑到17%,勉强排在第二位。

两批黑马是联合利华的中华牙膏(Zhonghua)和好来化工(hawleyhazel)的黑人牙膏(Darlie)。

到2005中期,Crest、Colgate、Darlie、中华四个品牌占据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大的战略格局终于形成。

国内TP市场实际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一是外资及合资强势品牌板块,主要由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中华组成。二是民族传统品牌板块,包括两面针、冷酸灵、黑妹、蓝天六必治、田七等。三是新兴品牌,如LG竹盐、纳爱斯、Lion、舒爽等。

虽然理论是三大板块,实际上2008.2最新的市场份额显示,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中华这排在前四位的品牌合计份额已经超过了70%。仅从这一点看,经济学的四企业集中度理论就显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正确无比。

中国牙膏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从市场发展看,世界口腔清洁用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细分程度高,品牌忠诚度起主要作用,价格竞争十分激烈;从市场供给看,市场规模相对稳定,市场增长率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销售额最高的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成为竞争的焦点;从市场需求看,个性化需求日趋强烈,追求新感觉、健康、美白、天然、多功能依然是主流;从品牌结构看,市场集中度高,全球主要市场由几家跨国公司品牌垄断,市场进入壁垒高;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市场进一步细化,新品大量涌现,广泛为市场所接受的是特殊感觉并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牙膏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目前牙膏产量达到60亿支,销售额达到近80亿元。据某机构的统计,主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为:高露洁23%、佳洁士20%、中华10%、洁诺10%、两面针4%、黑妹4%、其他12%。高露洁、佳洁士和中华三大品牌稳占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成为牙膏众多品牌的第一集团军;两面针、黑妹、冷酸灵等知名品牌也占据了20%市场份额处于第二集团军;上述品牌占领了全部市场份额的九成,给其他品牌仅仅留下了非常狭小的生存空间。总体来说,我国牙膏市场已经进入竞争白炽化阶段而且形成了高度垄断的竞争态势。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区域性品牌及新生的各种品牌不断出现,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呢。

牙膏品类丰富,从洁齿型牙膏一统天下发展到洁齿型、预防型、美容型、生态型、生物型等多种牙膏品类并存的格局。新的卖点不断出现,如纳爱斯的透明、朗力福的绿茶配方、舒敏灵的脱敏、竹盐、盐白、白药牙膏专门针对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等等。各大品类中产品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最终表现为激烈的价格竞争,而以高露洁为代表的大品牌依靠降价和不断推出低价位产品的方式来阻击竞争。从区域和价格上看,在中心城市,牙膏市场是由外资名牌和国产名牌占据。大众消费的价格区间是3元~4元,以佳洁士、高露洁、中华组成的第一集团军占据了3元以上超过80%的市场份额,形成高度垄断。而在地级城市,其中6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名牌占据,30%的市场由外资名牌分割。还有一部分杂牌占据。大众消费的价格区间是2.5元~3.5元,在县级市场,牙膏的大众消费价格区间已经降到了2元~3元,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80%,其中杂牌的市场份额已经逐渐攀升。到了农村市场,牙膏的大众消费只在1元左右,全国的牙膏农村市场被各地的杂牌占据半壁江山,正宗的外资名牌已经极少露面。城市和农村需求界面较为明显。产能不断扩大;价格结构开始形成;品牌细分定位逐渐在形成;供应渠道多元化是我国牙膏市场的特征。

国内牙膏市场三大版块的主要品牌群大致为: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两面针、田七、黑妹、冷酸灵、黑人、竹盐、蓝天六必治、狮王、洁银、洁诺、草珊瑚、永南、美加净、白玉等近20个。

2004年度,排名前6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情况大致为:高露洁26%、佳洁士19%、两面针13%、田七11%、中华10%、黑妹8%;

2005年第一季度部分主要企业/品牌产销排名情况:

序号 企业 / 品牌销量(100g/支*万支)

1、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15901.00

2、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白玉、上海防酸)15043.98

3、广州美晨股份有限公司(黑妹)6734.00

4、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冷酸灵)

5、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黑人)4438.00

6、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田七)3599.60 7、天津蓝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86.00 8、安徽芳草日化股份有限公司3040.76 9、江西诚志日化有限公司(草珊瑚)1662.95 10、广东永南日用化工厂(永南、舒爽)941.00

我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葡萄酒行业集中度较高,排名前三的公司是张裕、王朝和中粮长城,这三家公司的销量约占市场份额的50%,利润总额则占到行业的70%,而剩余的收入份额由140多家企业瓜分。这三家国产品牌通过超市等多渠道的扩张,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可以充分分享行业的增长。国产品牌三巨头各霸优势区域:王朝上海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长城葡萄酒在华北、华南、西南、西北4个地区市场综合占有率均名列第一,其中在西南地区,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66%,北京周边、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50%;张裕则分别在山东、福建等地区占据榜首。中投证券分析称,行业前两名地位稳固,张裕和长城逐步拉开和王朝的距离。张裕和长城占行业收入比重稳定在30%附近,而王朝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从此前的11.47%下降到2007年的7.01%,与张裕和长城的差距在逐步扩大。从行业利润总额比重来看,张裕占比达到53.87%,最近几年持续增长。长城稳定在25%左右,王朝的利润总额占行业比重和收入占行业比重一样均出现明显下滑。

在葡萄酒行业的高成长中,王朝虽然不断扩大产能,但销售渠道建设效果却并未同步,依赖传统的长三角布局,销量反而停滞不前。此外,其在高端酒庄酒的建设上更是远落后于张裕和长城。除去一线三家企业,二线企业的品牌众多,中部代表有龙徽、威龙和丰收,西部代表有新天、云南红、香格里拉和莫高等,东北阵营则以通葡为代表。二线品牌主要以本地市场或区域市场为主攻对象。从销售额增长情况来看,威龙、丰收、华夏五千年增速较快,龙徽、新天稍处弱势。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 2001至2005年葡萄酒产销量增长了一倍,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预计到2010年我国葡萄酒产销量将达到8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这已经足以让葡萄酒业者感到欢欣鼓舞、信心百倍了。不过,我的分析认为,目前葡萄酒未有效开发的可激发潜在市场需求是目前现实需求的一倍以上。也就是说,我国葡萄酒企业在品牌推广战略的规划上与最大部分可激发潜在消费者的潜在消费动机之间存在较大的错位。这种错位如果能够得于修正的话,葡萄酒的消费增长绝对不是多少个百分点的问题,而是成倍的增长。按我的估计,至2010年我国葡萄酒的可开发潜在市场和现实市场总和将达到200万千升以上。

如果我的观点能够得到个品牌企业的认同的话,那么接下来大家最希望知道的自然是如何修正或制定自己的品牌战略,才能最大限度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了。在此文中,我也利用四个理论分析了目前针对可开发潜在市场最有效的品牌战略类型,最后还简要地介绍了各类品牌形象最理想的比重和方式方法。

一、葡萄酒潜在可开发市场规模巨大

1.1中国与世界各国葡萄酒、啤酒消费量对比分析

之所以拿葡萄酒和啤酒消费量来对比分析是因为:作为同是酒类产品,葡萄酒的很大一部分市场肯定是从其它酒类产品市场中分流过来的。因为啤酒是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消费量的最大的酒种,酒精含量又与葡萄酒接近,在啤酒的潜在消费量已经比较充分的开发出来的情况下,消费者葡萄酒消费量增长的同时自然就会减少啤酒的消费量。

相关数据分析:

世界人均葡萄酒消费量7升,啤酒30升,葡萄酒是啤酒的23%左右。

我国2005年人均消费葡萄酒才0.3升,啤酒22升,葡萄酒是啤酒的1.4%左右。

葡萄酒旧世界国家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平均人均年消费量最高曾经高达近100升,只是在80年代以来受社会结构和啤酒的冲击大幅下滑,目前已经下滑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40升左右。至于这些国家的啤酒人均年消费量,还不如葡萄酒,平均才35升左右。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还不及这些国家的 1%,但啤酒消费量达到了这些国家的60%左右。

美国目前的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是45升左右,是我国的150倍,啤酒消费约80升,是我国的3.6倍。美国的葡萄酒消费量是啤酒的56%左右。

加拿大人均消费葡萄酒12.4升,是我国的41倍,啤酒84.7升,是我国的3.9倍左右。 还有匈牙利人均消费葡萄酒30升,啤酒30升;爱尔兰人均消费葡萄酒12升,啤酒135升;捷克人均是啤酒消费大国,人均年消费葡萄酒16升,啤酒160升。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葡萄酒与啤酒消费比重与以上国家相比葡萄酒的发展显得严重滞后,是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十六分之一。虽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这种差距好像远远的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可激发的潜在市场比目前的现实市场可能要大许多倍。

以上只是从简单的国内外消费数据对比得出来的结论,说服力自然是不够的。下面我们再用其它的方法来推测我国可激发的潜在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

1.2中国与美国中产阶层葡萄酒消费量对比分析

即使在发达国家,葡萄酒也主要是中产阶层以上的人消费,我们可以将我国的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和潜在消费量估算出来,再按照美国中产阶层消费量的一定比例粗略统计一下我国可激发的消费总量是多少,再对比目前的实际消费量也就知道目前还未有效开发的潜在可开发市场空间有多大了。

美国人口3亿,人均消费葡萄酒45升,中产阶层占80%,因此中产阶层人均消费量比较接近全国人均消费量。

中国人口13亿,城镇人口约5.4亿,拥有人均20平米以上房产人口接近1亿;2005年私人轿车保有量600万辆,包括人口2200万以上;按有些阶层分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中产阶层人口在1亿左右。保守估计,目前中国中产阶层(达到美国初级中产水平)家庭人口应该有1亿人左右。

按美国初级中产消费量是平均消费量的一半22.5升,我国消费者缺乏消费习惯和人际影响可激发消费量又仅为美国初级中产的三分之一,即7.5升来计算,目前我国葡萄酒的可开发潜在市场和现实市场的总和应该在75万千升左右,然而2005年的总消费量大约才43万千升左右。这表明,目前我国还有约32万千升的可开发潜在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这还仅仅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近年来,我国中产阶层每年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再加上部分中产阶层消费习惯的形成和整个中产阶层消费氛围的逐渐形成,至2010年我国葡萄酒的可开发潜在市场和现实市场的总和将达到200万千升以上。尽管如此,全国人均消费量也只是1.9升左右,相当于葡萄酒与啤酒目前世界平均比重的四分之一,目前世界平均葡萄酒人均消费量的2.85%,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处于非常滞后的状态。

1.3天然保健品市场高速发展对葡萄酒市场的启示

近年来,高档高价的非礼品型天然保健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药店品种丰富、位置醒目、面积较大;大型超市普遍有一个以上的专柜;高档小区、商业旺地随处可见保健品专营店;直销企业发展迅猛?D―这在2000年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表明,近年来对身体保健非常重视的消费者规模已经比较庞大,而且增长势头迅猛,崇尚纯天然保健的消费者比重增长很快。

我国卫生部通过的保健功能包括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疲劳、调节血脂等等,共有22种。2005年我国保健食品消费总额约超过500亿元,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据此估计,与葡萄酒具有相同的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的市场容量目前应该有100亿元以上。因为,葡萄酒防癌、降血脂的这两大保健功效在保健市场中需求量是排在较前面的。

作为兼具休闲价值和保健价值的产品,它不仅能基本满足保健品的消费群体而且还能吸引大量对保健意识较为薄弱但又有足够的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群体。另外,部分消费层次较高的白酒、啤酒和无饮酒习惯的消费者也会被分流到葡萄酒的消费行列中来。因此它潜在的市场规模必定会大大超过单纯的同功能保健品或白酒市场。在其他一些产品市场中,也有许多产品价值组合以后大大超过原来市场规模的例子――例如润喉糖市场大大超过咽喉药市场;咖啡饮料、茶饮料市场大大超过咖啡、茶叶市场;维生素饮料市场大大超过维生素药品市场;凉茶饮料市场最近两年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凉茶原料市场,等等。所以,葡萄酒目前在我国可激发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之和应该是远远高于同功能保健品市场100亿元的市场空间的,至少也有300亿元以上。然而2005年的葡萄酒的实际消费总额才100多亿元,还有比现实市场更大的可开发潜在市场未得到有效的激发。

篇二:垄断竞争案例

因为垄断市场中,产品是非常接近的,虽然,有的企业根据产品的差别形成垄断,但由于市场上的厂商数量非常多,进出该市场较容易,所以,产品是供给大于需求,也就导致了ed>1需求的价格弹性

因为ed>1,所以,但产品降价时,销量会大大增加,但其他企业也会跟随降价,所以企业获得的利润总是均等的

在垄断竞争上,厂商存在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会导致厂商的利润下降,因此,非价格竞争成为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产品差异化是垄断竞争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差异化包括产品本身差异和人为差异(服务的差异,包装差异,营销手法的差异等),企业希望通过差异化来刺激需求

因为手机属于ed>1的商品,即随着销量Q的增加,厂商TR也会增加,所以,市场价格竞争较为激烈,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成本相差不大,价格就必定趋近一个点,厂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需将目标放入其他位置,所以非价格竞争成为垄断竞争的主要关键

手机市场是一个容量非常庞大,同时也是高度细分的市场,所以需求量非常大,当价格不能竞争手段时,厂商必须将眼光放入其他位置,形成垄断竞争,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案例:

在国际知名企业手机品牌竞争下,来自深圳的宇龙酷派并不逊色,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这家公司名气并不是那么响亮,进入手机领域的时间也不算太

长。宇龙之所以能快速成长,关键是抓住了差异化的产品和营销模式。从进入手机领域之初,宇龙酷派就致力于高端智能手机产品的研发与营销,成为第一个推出CDMA/GSM可同时在线的手机企业。05年底,宇龙酷派凭借双待机产品酷派728击败三星、LG等巨头,获得中国联通最大的世界风双模手机采购订单。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为实施个性化营销奠定了基础。牢牢抓住技术、产品的差异化,实施差异化营销和差异化服务,从而实现宇龙酷派的差异化突围。明白目标消费群的偏好是什么。在服务上,我们也坚持差异化、人性化服务,在服务政策上,我们针对VIP高端客户,第一个推出了上门服务的举措,受到高端消费者的欢迎。

非价格竞争即强化了竞争程度,也加强了对产品的垄断程度,虽然非价格竞争也需要成本,但是当价格竞争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时,非价格竞争就尤为关键,非价格竞争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以及垄断利润,MR=SMC=LMC(长期均衡)时,企业正常生产,非价格竞争形成更多垄断,从而使MR>=SMC=LMC,所以厂商是能够接受并实施的,同时,非价格竞争也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

现实中的例子

? 餐馆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以华工校门外餐馆业为例观察。华工校门外餐馆数量众多。

– 新陈代谢较快说明进入障碍很小。

– 产品差异性把它和完全竞争行业区分开来。

– 产品之间替代性又把它和垄断区分开。

? 服装、鞋帽、家具制造、行李包、图书出版、鼓风机和风扇,旅游景点饮料,酒类,水果罐头,化妆品健身器材等等也大都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案例

被牙膏“追杀”

? 只身旅行在外,正好没带牙膏,就近走进一家商店。店主是个年轻人,得知来意,双眉紧皱。

? “请跟我来,”他把我带到一个角落,“这里有45种多用途牙膏,您用的是电动牙刷还是手动牙刷?”我略感羞愧:“老式手动牙刷。”年轻人又把我带回柜台前,递给我一张纸说:“这里是用于老式牙刷的32种牙膏目录。” ? “随便吧,”我尽量想把事情简单化,顺手拿起一管牙膏。店主一把夺过,有点生气地说:“这种牙膏不含增白剂!”

? “什么是增白剂?” “增白剂?”他解释道,“就是使牙齿像白雪般晶莹的物质。用一次可保持12小时,用了它,在黑暗中,3米外也能看见您的牙齿闪闪发光。

? “那好,我就买增白剂的那种吧。”我实在懒于纠缠下去了。

? “你想要含牙龈强壮剂的Z68型的呢,还是不含强壮型的?”店主花样实在多。“都要。”我不想选择。他终于拿出一管牙膏,后退两步,上下打量我:“这种牙膏图案有好几样,您身材瘦长,我建议您选用苏格兰花格图案的。”我点点头,算是默认。“这里有四种规格的牙膏,”他又补充道,“有家庭型、经济型、标准型和微型。”“给我旅行用的微型牙膏吧。”我脱口而出。 ? 店主转过身,从货架上拿下一管微型牙膏。我接过后一步跑到门边,那家伙还在问:“您从哪个国家来的?我们有……”

? 幸好,关键时刻,门自动关上了。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① 市场上有较多的厂商。

② 产品之间既有一定差别,又有一定的替代性。

③ 厂商进出行业比较自由。

案例

手机生产商除了在通话质量方面开展竞争,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外,还在功能、外形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差异化竞争。如在竞争中,手机的功能目趋多样化,可玩游戏、拍照, 可记事、计算等,甚至已越来越具有掌上电脑的特点。手机的式样也日趋时装化,丰富、别致的式样不断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空间,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许多消费者弃用旧手机、改买新手机并非冲着新手机的通话功能,而是冲着它的其它功能甚至主要是手机的式样、颜色。

垄断竞争下的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状况,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 市场上生产和出售的产品都具有差别,这种差别是指同一类产品的不同之处。

② 市场上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多,因此,各个企业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度。

③ 3、企业进入和退出某一类产品市场比较容易。 案例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看,上述特征都存在着:企业虽然都是生产和销售同种产品即商品房,但每个企业开发的楼盘都或多或少与其他楼盘有所差别,不存在绝对相同的楼盘。目前,全国房地产企业达2.3万余家,不可谓不多。同时,进出房地产业的门槛也并不高。显而易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下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厂商可以任意变动一切生产投入要素。如果一行业 垄断竞争市场出现超额利润或亏损,会通过新厂商进入或原有厂商退出,最终使超额利润或亏损消失,从而在达到长期均衡时整个行业的超额利润为零。因此,垄断竞争与垄断不同(垄断在长期拥有超额利润),而是与完全竞争一样,在长期由于总收益等于

篇三:垄断竞争市场中

垄断竞争市场中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在差异产品中,在由垂直差异(质量方面)所引起的对产品的需求方面,生产者为了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要,每个生产者都会做

垄断竞争市场 案例

一定的取舍,选择市场需要的一个或两个品种进行生产,这样市场上的生产者会很多,比较接近垄断竞争的市场类型。

以中国市场上的牙膏行业为例进行说明。目前中国市场上所拥有的牙膏生产厂商众多,比如有:(国产品牌)云南白药、好来化工厂的黑人、重庆冷酸灵、广西柳州两面针等,(进口品牌)联合利华中华牙膏、美国高露洁、宝洁佳洁士等。虽然这些厂商都在生产牙膏,但每个品牌在市场上所售价格却不一样,甚至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产品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既有只需三四元的普通牙膏,也有三四十元的高端特效牙膏,功能分为美白、健齿、防蛀、清新口气等近十种。在如此众多的产品中,国内本土牙膏品牌无论是从功效还是包装、营销等方面都显得单调许多,其主要消费群也集中在低收入者以及中老年人当中。相比之下,国外厂商技术先进,生产的牙膏产品结构丰富,质量高,满足了国内年轻人或中高收入水平人群。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生产和

销售的市场结构,这几个企业被称为寡头企业。其特点是:

1.厂商极少。2.相互依存。3.产品同质或异质。4.进出不易。

案例:2007年,中国石油集团生产原油1.08亿吨,占全国原油产是以的57.6%;国石化集团,生产原油4102.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22.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生产原油2675.9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14.4% 。全国共有150多家炼油企业,数量不少,但几乎完全掌握在两大国家石油公司手中,处于寡头垄断状态。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是国内两家最大的炼油企业,占炼油能力的89%,其他企业占11%,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在这种寡头垄断条件下,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两大厂商供给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其中每一个大厂商在整个原油市场上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足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2007年10月,随着国际油价冲击100美元,中国广东等地随即出现了油荒,紧接着本国每吨原油涨价500元,创近年来新高,价格的提高影响到了石油的供给,一部分居民选择放弃私家车改坐公交或地铁。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