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案例 > 列表页

毒胶囊案例引发的反思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案例 手机版

篇一:毒胶囊案例分析

毒胶囊案例分析

一、事件简介。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因为有些药品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刺激性,所以需要用胶囊包起来才便于服用,胶囊作为药品的重要辅料同样也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在调查中调查者发现,这小小的胶囊里却隐藏着大秘密。儒岙镇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调查者在当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在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经理透露,他们厂生产的药用胶囊主要供应东北、江西等地一些药厂,所用原料主要就是明胶,因此胶囊价格悬殊跟明胶原料有很大关系。在前后长达8个月的调查中,记者走访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的多家明胶厂和药用胶囊厂,发现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和江西弋阳龟峰明胶公司两家明胶生产企业,采用铬超标的“蓝矾皮”为原料,生产工业明胶,然后套上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包装,通过一些隐秘的销售链条,把这种白袋子工业明胶卖到浙江新昌地区,这种铬含量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由于价相对便宜,被当地一部分胶囊厂买去作为原料,生产加工药用胶囊。这种被检出铬超标的药用胶囊最终流入青海格拉丹东、吉林长春海外制药等药厂,做成了各种胶囊药品。

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调查中掌握的线索,记者分别

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对药店销售的一些制药厂生产的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二、官方评价与结论

1,卫生部

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卫生部部长陈竺今天下午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有标准。“毒胶囊”曝光后,有患者自行打开胶囊,只服用药粉。对此陈竺表示,服用胶囊药品一定要遵医嘱。企业家、科学家应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卫生部发出《关于配合召回和暂停使用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药品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购入和使用。

2,公安部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会上指出,“毒胶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中央领导同志对公安机关迅速有力坚决打击“毒胶囊”犯罪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力度,彻查“毒胶囊”犯罪。尽管目前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打击“毒胶囊”犯罪活动是保卫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餐桌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所在。各地公安机关一

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毒胶囊”犯罪的现实危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此类犯罪。

3,国家药监局

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该局公布第一批抽检结果,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部分省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报告,修正等9家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胶囊铬含量超标,并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违法违规企业予以严肃处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开展药用明胶和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药用空心胶囊企业严格原料把关和质量检验,严防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有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空心胶囊,严防不合格药用胶囊流入药品生产企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决维护公众利益,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4,最高人民检察院

“问题胶囊”事件发生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领导当即指示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及时掌握情况,关注事态发展,派员督办事件背后的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日前向全(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毒胶囊案例引发的反思)国各省级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发出通知,要求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和食品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查办“问题胶囊”事件背后渎职等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增强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感,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配合,发现和查办“问题胶囊”事件背后的渎职等职务犯罪。目前,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省检察机关已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介入事件的调查工作。

5,当地政府

据浙江省新昌县委宣传部发布新闻,截至2012年4月15日18时,新昌县已紧急查封媒体曝光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空心胶囊的相

关问题企业,公安机关已对4名企业负责人实行控制。据央视报道,在2012年4月15日,河北省相关机构的执法人员赶到河北薛洋明胶蛋白厂现场进行执法。蹊跷的是,当执法人员到达现场的时候,厂房车间突然起火,后来,经过当地消防部门扑救,大火已经被扑灭了。目前,该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被公安执法人员带走协助调查。

6,修正药业

央视报道有所失实,修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之光对此回应,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王之光强调,央视报道有所失实,作为制剂生产商,其明胶空心胶囊外壳由药品包装供应商提供。央视送检的羚羊感冒胶囊供应商目前暂时未能确定,而其公司在选择明胶空心胶囊供应商时非常谨慎,且供应商也需要提供相关的产品合格文件。

在央视曝光“问题胶囊”4天后,涉事药企业之一的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于19日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在这份通告中,修正药业称央视15日曝光此事后,他们立即全面召回并封存批号为100901的涉事羚羊感冒胶囊。据了解,该批次产品主销往吉林地区,共有199件,通告中说,目前修正药业羚羊感冒胶囊生产线已全部停产自查,同时安全小组已展开内部质检、采购、流通等环节的检查和责任追溯,并积极配合国家药监机构对胶囊产品的检验。

三、个人对事件的观点与看法。

事件曝光至今,几乎没有任何一家涉事企业主动对外发布事件的进展,也没有企业站出来回应民众的关切,但电视广告却照播不误,当事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漠然令人气愤。

毒胶囊事件不仅使被曝光的9家企业名誉扫地,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也面临一场公关危机,声誉和形象受到重创。在惨痛的教训面前,药企有必要检讨和反思,那种长期存在的,以明星代言加广告狂轰滥炸拉动销售、重销售轻技术研发、重单向宣传轻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经营

模式。一个真正的品牌一定是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坚守企业社会责任、重视与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沟通,仅仅靠明星代言和广告以及自我标榜无法打造持久的品牌。

毒胶囊横行,源于企业集体道德失守和监管失范。从报道中来看,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道这种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竟然也无所顾忌地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对“有毒胶囊”的来龙去脉都心知肚明,却集体失守了企业的责任底线,心照不宣地开展合作,这也暴露出监管的死角和盲区。比如用废旧皮鞋熬制工业明胶,相关的当地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是否都尽到了管理职责?比如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已经流入了修正药业这样的大企业,当地的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又都是如何做的事前监督与检查?何至于相关管理与监督、检测部门的专业设备还不如记者的采访有效?媒体曝光问题药品,何尝不是在曝光行业问题监管。

毒胶囊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串通一气,为追逐利益罔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如果说,工业原料堂而皇之地进入药企成为治病救命的药品令人震惊,那么,从毒胶囊曝光到现在当事药企应对公关危机的态度则更令人失望。

从毒胶囊事件不难看出,只要企业没有社会责任,那就好比企业商人没有流着道德的血液。可是包括修正药业在内的许多大型制药企业出现的毒胶囊,不仅仅使企业陷入信任危机,更是在道德上给予谴责。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和缺乏道德的企业怎么能够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问题放在一定的位置上?也许今天是铬超标,明天也可能公开造假药,制毒品!反正只要有经济利益,一切皆有可能。

篇二:从毒胶囊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从“毒胶囊事件”引发 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课程:企业伦理 授课教师:白少君 类型:案例分析 题目:从“毒胶囊事件”引发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班级:2010级工商管理二班 姓名:高苗苗

学号:1007020213

时间:2012-2013年第一学期

摘要 ?????????????????????2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3

1.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的现状 ???????????4

2.对“毒胶囊事件”的分析 ???????????4

2.1事件产生的原因 ????????????4

2.2事件造成的影响 ????????????6

3.解决措施 ??????????????????6

4.总结 ????????????????????8 附录 ?????????????????????9 参考文献 ???????????????????11

中文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品药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本文以“毒胶囊事件”为例,从企业伦理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毒胶囊 食品安全 伦理道德

Abstract

Food is the first necessity of the people. Food and drug safety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od and drug safety problems appeared frequently and have caused a very bad influence. Taking poison capsule even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terprise ethics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food and drug safety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 Poison capsuleFood safetyEthics

1.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苏丹红、吊白块、毒大米、毒奶粉、瘦肉精等一系列危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有害食品频频出现在各大报纸上,让人对食品安全忧心不已,也对那些所谓的“知名品牌,放心食品”产生怀疑。最近又发生了用工业皮革废料做成药用胶囊的“毒胶囊事件”,在全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造成消费者的恐慌,所以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对毒胶囊事件的分析

毒胶囊事件是一起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严重药品安全事件。毒胶囊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源于其使用的工业明胶原料中的重金属化合物六价铬含量超标。六价铬有较强的毒性,且摄入人体内代谢速度非常缓慢,可能对人体的肝肾等内脏器官造成损伤,产生溃疡、痉挛等临床反应,甚至导致癌症或死亡。2010年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而据调查人员对9家药厂13个批次的胶囊药品买样送检,重金属铬的含量均超过限量值,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毒胶囊事件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暴露出我国药品生产和监管体制中的众多深层次弊端,表明当前我国药品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2.1事件产生的原因

(1) 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

毒胶囊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相互勾结,为了谋求利益不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甚至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这种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却也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都了解“毒胶囊”来龙去脉,都丧失了企业的道德底线,置企业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

篇三:毒胶囊事件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cn

毒胶囊事件的思考

作者:若水超然

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2年第06期

近日,一桩毒胶囊的报道,又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了不安和恐惧。不知还有多少生存的必需品是安全的。

看了有关报道和新闻,感到不寒而栗。小小的一粒胶囊,仅为一厘一粒的利益,竟也有人为此而大动心思,为赚黑心钱而使用有毒原料贻害人民。

近年来的医药价格,在各级利益的驱使下,已经涨到难以容忍的地步。各种药品在出厂时就改包装,改剂型,改名称,摇身一变而身价大增。各级经销商又在其流通过程中巧立名目,层层加价,处处掠利,使老百姓在医疗过程中饱受其害。

一盒药,价格昂贵,内外都有精美的包装,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待到打开一看却只三五片,让人不知买的是药还是包装。

已然如此,可还有人并未放弃那一粒胶囊的利益。制作和应用单位狼狈为奸,为了经济利益,置人的生命于不顾。在敛财的过程中,他们读懂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道理。为了获得利益已经不怕以害人为手段了。这,便是草菅人命。

尽管事发后,各个方面都开始例行的互推责任。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无论表面文章如何做,内里乾坤其实早都是天下皆知了,人们的神经从三聚氰胺开始就已接受锻炼,现在早已麻木。

这些年来,在拜金主义的作用下,一些人为了获得利益而丧失了做人的准则。什么都可以用来赚钱。在很多国人的眼里,世上的事情只分两种,一种是可以赚钱的,一种是不能赚钱的。能赚钱的事一定要做,诸如隐私、尊严乃至灵魂等的一切只要可以将之换钱,统统都卖掉来赚钱;不能赚钱的事一定不做,即使非做不可,也一定是形式主义,只要不能赚钱,统统应付差事。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