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列表页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2  分类: 调查报告 手机版

篇一:汕头市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汕头市禁摩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汕头市禁摩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让汕头市取消禁摩令,特做相关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调查地点:汕头市

调查方式:走访、采访

调查的范围、对象:汕头市民

一、调查情况

(一)交通拥堵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富裕人员的持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员拥有私家车,不断出现的私家车,与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使得原本就拥堵的城市交通变得愈发严重,甚至可以造成了“走到哪里,就堵在哪里”的局面。可以说,交通堵塞是一个必须重视的严峻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为了切实了解城市交通的堵塞现象与分析其根本原因,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汕头市一主要交通路口蹲点观察了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车辆通行情况。具体如下:

2月19日17:30-18:30,地点:金砂路与龙眼路交界路口(设有转向红绿灯、无摄像头,设有人行天桥);因数车流、人流高峰期,本人通过蹲点记录交通混乱情况主要有:

1、车辆闯红灯:出租车26辆,私家车6辆,公交车5辆,摩托车78辆,自行车14辆,行人17人;

2、摩托车驾驶员不带头盔:约占经过的摩托车数量的70%左右;

3、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天桥;

4、车辆不按转向灯行驶,如左转灯亮,仍有部分车辆直行等;

5、其他交通混乱情况,如摩托车搭载2人以上、大货车照常经过等。

因时间关系,本人只在上述路口蹲点观察记录,因本路口对于市区道路交通状态有较好的代表作用,因为作为本文的重要依据,上述交通混乱行为也大致代表了目前市区的主要交通混乱情况。

(二)公交不发达

本人通过乘坐不同的公交线路车辆,以及结合自身一直以来在市区乘坐公交车的经历,总结出公交车存在的主要状况如下:

1、公交线路规划不科学、不全面,例如一些地方根本没有公交车到达(如周厝塭);

2、公交车数量普遍较少,如17路、19路等;

3、公交车班次少,候车时间长,主要跟公交车数量少有直接联系,本人试过等19路公车的最长记录是1.5小时;

4、公交车司机素质低,司机很少做到礼貌服务,部分公交车司机还经常闯红灯(如24路),有时到站不停车,有时出现司机骂乘客的事件;

5、公交车车况及设备差,有多条线路仍使用九十年代初期的公交车,夏天没空调、冬天不能关窗、座椅是坏的,遇到下雨天,车外下大雨、车内下小雨等情况时有发生;

6、其他情况如公车站无站牌或站牌损坏未补休、车辆不报站、投诉没有效果等。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了本市的公交车存在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此可见关系民生的公交事业,切实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出租车管理混乱

但凡在汕头乘坐过出租车的人都知道一个现象,那就是汕头的出租车基本都不打表,不管是什么样的出租车公司和司机,都严重存在着这个问题,给这个城市的出租车打上了很差的烙

印。

另外,出租车管理混乱,市民或游客乘坐出租车收到不公对待或服务差,向有关部门投诉,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交通意识和服务态度差,经常闯红灯、抢客、占道,对待顾客蛮横、奸诈等,所以,这个城市的出租车给人的印象都是很差的。加之部分私家车违法拉客,造成恶劣竞争,也给交通造成严重的隐患。

(四)停车位不足

市民杨姐反映,她家住在菊园,自从规定车要停放在划定的停车位后,她每天下班回家都要转好几个圈,运气好时才能找到一个停车位,有时候,耽误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一个停车的位置,她只能把车开进园区随便停放。杨姐抱怨说,菊园附近园区“扎堆”,这些比较老的园区都不设停车场,周围的居民每天为了找停车位而烦躁不已的人不在少数。杨姐说,划定的停车位太少是造成停车难的主要问题。

在菊园附近,兰园、凤园、竹园等几个园区紧靠在一起,这些园区都不设停车场,楼间距也很小,只够一辆小车通过,但还是有一些车辆停在了园区内的小道上,有的车堵到了人家家门口,这使得园内的空间显得更狭小。在一些区间路上,划定的停车位数量很少,在龙眼小学附近近百米的路段上,只有5个停车位,而且还都划在临街铺面的门外,有一个停车位就被放上了“门口请勿停车”的告示牌。一些没有划做停车位的地方也都停放了车辆,显然划定的停车位是供不应求的。

汕头计划市区范围内禁摩,使得不少人为了上下班方便,不得不买私家车,这让原本就已稀缺的车位变得愈发紧俏。

二、问题分析

(一)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城市道路的路面窄、路况差,交通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交通畅通;

2、机动车的车辆数量增加急速,远远超过了道路的车辆容积率,直接导致道路的“供不应求”;

3、汽车驾驶员未能完全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出租车司机和货车司机,经常出现闯红灯等现象;

4、摩托车驾驶员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不戴头盔,闯红灯,不按道形式,超载、飙车等现象严重;

5、部分市民的交通意识差、素质不高,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现象严重、非机动车抢占机动车道现象严重;

6、道路沿街商家的占道经营,使得道路变得狭小,商业中心、学校、医院

等地方经常出现大面积拥堵等。

(二)造成公交车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有:

(1)、有关部门投入有限,管理混乱,导致公交事业长期停滞不前;

(2)、公交车数量太少,而且不同的线路分配数量不合理,例如一些热门的线路和较清闲的线路公交车数量一样;

(3)、公交车管理部门管理不善,对于车辆行驶的班次、频率、司机的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方法;

(4)、对公交车司机的管理不严格,客户服务意识不强,官本位思想严重;

(5)、公交车硬件设施差,没有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设备,无法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等。 下面一个实际的例子,就可看出公交车给人们的出现造成的影响:

去年刚从广州某大学毕业的小陈刚来汕头上班时就对汕头的交通现状大有看法,他决定从自身做起,乘公交车上下班,坚决不买摩托车。但一年下来,他觉得这个做法不实际,因为现在他从事的是业务工作,经常要往外跑,而乘坐公交车不但要花去不少费用,而且还很费时间,有几次因为公交车误点而差点误了事。近日他不得不放弃篇二:汕头市环境调查报告

汕头市环境调查报告

陈恩颖033211010

一、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汕头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东经116°14′40″至117°19′35″,北纬23°02′33″至23°38′50″,地球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的交汇处。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沿海岛屿40个,海岸线长289.1公里,原辖汕头市区、潮阳市、澄海市及南澳县;现辖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龙湖区和南澳县,其中最大的岛屿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每年3月,是省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干湿明显,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年平均气温21oc-22oc,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最冷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二、 大气环境

总的来说,汕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为全国5个空气达优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api)范围17~91,保持在ⅰ级和ⅱ级之间,全年达到ⅰ级标准的天数为一年的1/3,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中心城区酸雨出现频率低于7%。 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和南澳县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潮阳区和澄海区酸雨频率分别为21.6%和20.0%,南澳县城区基本无酸雨。废气排放方面,年均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00亿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5万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4100吨,粉尘排放总量

6.5吨。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行业为电力行业。全市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烟尘排放量总排放量的85%。华能汕头电厂是汕头市最大的大气污染源,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万吨,占全市总量的38%;烟尘排放量为1500吨,占全市总量的33%。

市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截止2002年6月份,市区共有汽车5.4万辆、摩托车22.4万辆,机动车排气超标率达29.1%,其中二冲程摩托车、公共营运车、微型货车等部分车型超标率较高,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空气质量的主要控制对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各类废气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继续实施《汕头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全面限制使用高硫煤(油),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加强烟尘控制区日常监控,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建烟控区8个,总面积为359.88平方公里,全市烟控区覆盖率达100%。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促进超标机动车污染整治,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和公车班次,积极倡导城市绿色公交。

三、 水体环境

汕头市境内独立流入南海的河流有韩江、榕江、练江、濠江等。其中韩江和榕江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水质。韩江部分河段水质类别为ⅳ类,超标项目有石油类;练江有机污染严重,水质属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和石油类。

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全市近岸海域5个测点的水质均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功能区标准。

废水排放方面,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9200万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75%;工业废水占25%。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3.9万吨,其中生活排放量占90%,工业排放量占10%。纺织行业、造纸行业、食品行业、机械电子行业列全市工业污染负荷前四名,这四个行业cod排放

量分别占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29.19%、27.96%、12.52%、7.81%;其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8.99%、20.93%、8.66%、13.26%。

总的来说,汕头市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梅溪河和新津河二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至2004年末,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14万吨,全年共处理城市污水4937万吨,其中处理生活污水4747万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3.13%,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62.54%。全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数共有293套,处理能力20.38万吨/日,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66%。

四、 土壤环境

全市耕地面积约80万亩,土壤多为肥沃的冲积土,由于近海,土壤大多含盐量高,少数地区存在盐渍化现象。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良好,其中镉基本不存在超标现象。

五、 固体废物

1、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5万吨,主要是燃煤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其中粉煤灰占60%,炉渣占24%。粉煤灰和炉渣主要来源于华能汕头电厂、松山电厂、热电一厂和万丰热电厂。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6%。工业固废处置量1.5万吨,排放量0.02-0.03吨。

2、汕头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6万吨,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六、 人口

全市2004年末总人口487.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左右。

七、 资源

1.森林资源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6.3万公顷,四旁植树占地面积5000公顷,森林覆盖率32.6%。林木年总生长量75000立方米,林木总消耗量2300立方米,占生长量的3%左右。活立木总蓄积量11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保持年生长量超过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汕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36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90公顷,绿化覆盖率35. 81%。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30.99平方米。

2.水产资源

汕头水产渔业资源包括鱼、虾、蟹、贝类等多种类型。资源量以鱼类和贝类为主。资源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明显。汕头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北回归线贯穿汕头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1oc,特别有利于海水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部分藻类的生长,且生长期长。加上汕头市海岸线289公里长,40多个岛屿,10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4.95万公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汕头市的鱼类资源、贝类资源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影响水产资源的因素有:环境污染、养殖病害、盲目围垦、捕捞强度过大、地理与气候等。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如采取禁渔措施、加强执法力度。渔政部门每年查处破坏水产资源的违规作业几百宗。海洋与水产部门每年还在近海区投放大量虾苗和鱼苗,促进水产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八、 噪声

汕头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6分贝,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生活噪声和工业噪声是影响我市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声源。 潮阳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2分贝,潮南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8分贝,澄海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7分贝,南澳县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0分贝,均达到国家2类标准。

汕头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8.3分贝,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潮阳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4分贝,潮南区道路交通噪

声平均等效声级66.0分贝,澄海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8分贝,南澳县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3.6分贝,均达到国家4类标准。

九、 环保投资

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年度重点项目的落实,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工程建设、城市绿化和河沟整治。每年投入环保资金十几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工程、河沟综合整治、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共投入10亿元,占环保投资的85%;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共投入2亿元,占环保投资的15%,环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综合防污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

十、 总结

汕头环境质量良好,环保工作到位,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总得分90分以上,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是人类居住,企业投资的好地方。

参考资料:

【1】广东省汕头市统计局?汕头市统计年鉴?1998-2002年

【2】汕头市环境状况公报?1997-2004年

【3】汕头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6.1

【4】汕头简介·2003篇三: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2008年7月27日。笔者来到汕头市小公园片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对汕头小公园进行初步了解。

其后,笔者又查阅了小公园的相关资料。

据了解,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缔结《天津条约》,中国被迫开辟十个通商口岸,汕头正式开埠。汕头小公园正是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 “四永一升平”指的是永安街、永和街、永泰路、永平路和升平路),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小公园是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亭于1969文化大革命中年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亭名为鲁迅所题。

据介绍,关于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还有一则精彩的商业竞争故事。原来,自从南生公司新楼开业后,此处商机日渐兴旺,遂传来香港大新公司派员来测地规划、拟在小公园兴楼营业的消息,这就惊动了邻近大小商户。当时的南生公司的老板李柏恒预感到这样不好,因为大新公司是财势力足的,在香港、广州、上海都有分号,所以必须阻止它选择这个地方来开展竞争。李柏恒想出一个用“死人”压活人的办法,这个主意,其实是当时绥靖公署秘书杨幼敏为他设计的。建亭“报告”一呈上,当然里应外合、立刻批准。于是,南生公司带头,中小商户也纷纷解囊,建亭之举便紧锣密鼓展开了。

大新公司派人来察看,见到小公园兴建中山纪念亭,也就打消了来汕头设商业点这个念头。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园周围商号松了一口气,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废。建亭工程搁置,舆论哗然,始作俑者欲罢不能,李老板等只好想方设法,用认捐广告石椅、摊送募款戏票等手法继续筹资兴建。小公园亭后来终于1933年开始建设,直到1935年才建成。

这里的商业大楼被称为骑楼,是汕头老市区独具特色的建筑。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1861年,汕头开埠后,骑楼这种欧洲风格的建筑传入汕

篇二:汕头市环境调查报告

汕头市环境调查报告

一、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汕头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东经116°14′40″至117°19′35″,北纬23°02′33″至23°38′50″,地球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的交汇处。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沿海岛屿40个,海岸线长289.1公里,原辖汕头市区、潮阳市、澄海市及南澳县;现辖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龙湖区和南澳县,其中最大的岛屿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每年3月,是省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干湿明显,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年平均气温21oC-22oC,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最冷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二、 大气环境

总的来说,汕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为全国5个空气达优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API)范围17~91,保持在Ⅰ级和Ⅱ级之间,全年达到Ⅰ级标准的天数为一年的1/3,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中心城区酸雨出现频率低于7%。 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和南澳县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潮阳区和澄海区酸雨频率分别为21.6%和20.0%,南澳县城区基本无酸雨。

废气排放方面,年均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00亿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5万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4100吨,粉尘排放总量6.5吨。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行业为电力行业。全市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烟尘排放量总排放量的85%。华能汕头电厂是汕头市最大的大气污染源,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万吨,占全市总量的38%;烟尘排放量为1500吨,占全市总量的33%。

市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截止2002年6月份,市区共有汽车5.4万辆、摩托车22.4万辆,机动车排气超标率达29.1%,其中二冲程摩托车、公共营运车、微型货车等部分车型超标率较高,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空气质量的主要控制对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各类废气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继续实施《汕头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全面限制使用高硫煤(油),有效控制二氧

化硫排放。加强烟尘控制区日常监控,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建烟控区8个,总面积为359.88平方公里,全市烟控区覆盖率达100%。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促进超标机动车污染整治,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和公车班次,积极倡导城市绿色公交。

三、 水体环境

汕头市境内独立流入南海的河流有韩江、榕江、练江、濠江等。其中韩江和榕江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水质。韩江部分河段水质类别为Ⅳ类,超标项目有石油类;练江有机污染严重,水质属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和石油类。

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全市近岸海域5个测点的水质均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功能区标准。

废水排放方面,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9200万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75%;工业废水占25%。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3.9万吨,其中生活排放量占90%,工业排放量占10%。纺织行业、造纸行业、食品行业、机械电子行业列全市工业污染负荷前四名,这四个行业COD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29.19%、27.96%、12.52%、7.81%;其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8.99%、20.93%、8.66%、13.26%。

总的来说,汕头市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梅溪河和新津河二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至2004年末,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14万吨,全年共处理城市污水4937万吨,其中处理生活污水4747万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3.13%,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62.54%。全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数共有293套,处理能力20.38万吨/日,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66%。

四、 土壤环境

全市耕地面积约80万亩,土壤多为肥沃的冲积土,由于近海,土壤大多含盐量高,少数地区存在盐渍化现象。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良好,其中镉基本不存在超标现象。

五、 固体废物

1、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5万吨,主要是燃煤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其中粉煤灰占60%,炉渣占24%。粉煤灰和炉渣主要来源于华能汕头电厂、松山电厂、热电一厂和万丰热电厂。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6%。工业固废处置量1.5万吨,排放量0.02-0.03吨。

2、汕头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6万吨,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六、 人口

全市2004年末总人口487.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左右。

七、 资源

1.森林资源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6.3万公顷,四旁植树占地面积5000公顷,森林覆盖率32.6%。林木年总生长量75000立方米,林木总消耗量2300立方米,占生长量的3%左右。活立木总蓄积量11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保持年生长量超过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汕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36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90公顷,绿化覆盖率35.

81%。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30.99平方米。

2.水产资源

汕头水产渔业资源包括鱼、虾、蟹、贝类等多种类型。资源量以鱼类和贝类为主。资源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明显。汕头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北回归线贯穿汕头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1oC,特别有利于海水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部分藻类的生长,且生长期长。加上汕头市海岸线289公里长,40多个岛屿,10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4.95万公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汕头市的鱼类资源、贝类资源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影响水产资源的因素有:环境污染、养殖病害、盲目围垦、捕捞强度过大、地理与气候等。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如采取禁渔措施、加强执法力度。渔政部门每年查处破坏水产资源的违规作业几百宗。海洋与水产部门每年还在近海区投放大量虾苗和鱼苗,促进水产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八、 噪声

汕头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6分贝,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生活噪声和工业噪声是影响我市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声源。 潮阳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2分贝,潮南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8分贝,澄海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7分贝,南澳县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0分贝,均达到国家2类标准。

汕头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8.3分贝,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潮阳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4分贝,潮南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0分贝,澄海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8分贝,南澳县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3.6分贝,均达到国家4类标准。

九、 环保投资

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年度重点项目的落实,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工程建设、城市绿化和河沟整治。每年投入环保资金十几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工程、河沟综合整治、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共投入10亿元,占环保投资的85%;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共投入2亿元,占环保投资的15%,环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综合防污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

十、 总结

汕头环境质量良好,环保工作到位,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总得分90分以上,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是人类居住,企业投资的好地方。

参考资料:

【1】广东省汕头市统计局?汕头市统计年鉴?1998-2002年

【2】汕头市环境状况公报?1997-2004年

【3】汕头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6.1

【4】汕头简介·2003

篇三:关于汕头地区企业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汕头地区企业文化的调查报告

“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支撑”这一理念已经被许多优秀企业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信仰。在我国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德信为道,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管理思想为底蕴的精神核心,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通过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造精品服务和技术以及优质的产品和品牌,以实现最优化的经营管理为目标,最终以顾客满意为归宿的企业管理新理念。本文对汕头市一些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情况如下:

一、汕头企业文化与潮汕地域文化的关系

汕头位于韩江三角洲南端,扼韩江和榕江出海口,素有“华南要冲,粤东门户”之称,是潮汕文化辐射地和创新地。汕头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根系深深的植入于潮汕多元文化土壤之中,它以“以人为本”的中原儒家文化为精神内核,以重实务及豁达开放的侨商文化为基础,以重乡情的潮汕文化为纽带,团结海内外潮人共同发展。

二、汕头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定位迷失。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赚钱效应,忽视从长期性战略方向着手,企业经营哲学定位迷失,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了解、分析不透彻,目标顾客群体定位失真错位。经营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以企业为中心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阶段,而忽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使得产品生产技术、工艺落后,功能、款式老化,忽视品牌形象建立及推广,品

牌价值处于低档层次水平,不能迎合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后消费者对产品档次的深层次需求,使品牌市场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低,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下降。企业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市场战略目标迷茫期和以企业使命、经营哲学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理念定位迷失期。

2、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滞后。

在企业文化建设各个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培训未能同步协调进行,企业

战略发展改革新观念受到落后思想抵制,影响了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效能和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发展。同时由于企业缺乏科学经营管理决策和技术研发能力人才支撑,导致了整体创新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发展成为一个控制整个产业链条核心竞争优胜的智能性企业。这将导致在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中,以高科技智能化和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经济为特征的、以多元文化整合力为核心导向的企业人才发展战略中,企业由于失去人才核心竞争力支撑,导致了

培养不出人才,吸引不住人才、留不住人才,而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地位。

3、弱势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占主导。

弱势文化,指企业没有典型的经营理念可以指导员工各项行为,企业的

文化现象大多来自于社会文化,其特点不鲜明,主题不突出,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超过企业文化影响力,并支配企业家和员工的经营管理思想和行为。在弱势文化影响下,社会文化痕迹在企业影响根深蒂固,企业员工行为受不良社会文化影响很深,大多数人有着“浮躁、拜金、享乐、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摒弃传统品质、讲关系、不按照规定办事”等思想。这也反映出了汕头本土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没有把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与企业行业文化及企业自身实际相融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魅力并为员工所接受的强

势企业文化,使企业自身文化免疫功能下降,不能自觉过滤、抵制不良社会文化风气,更不能激励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价值取向。

4、重情文化下裙带关系严重。

潮人重乡情,讲情义,这是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将人情关系导入汕头企业的管理经营之中自然成了本土企业文化特征,这样做有积极的方面,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消极作用。老少几代人在同一公司的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接班、沾亲带故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裙带网络。三五成群的“小团体”主义,使非正式组织就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这些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没有受到正式组织良好文化的引导,潜规则影响和阻碍了正式组织的文化、制度建设和执行,导致企业机体出现分化,逐渐使企业组织机能弱化,惟亲任用,人力资源优势不能有效整合,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塑造汕头企业文化理念——“以人为本、德信为道、和谐发展”

1、汕头企业文化精神核心——“以人为本”。企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格化经营管理哲学旋律,把人视为核心竞争力第一要素,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培育人、造就人,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发展的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标准,使企业、顾客、员工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促进企业和人的协调发展。

2、汕头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德信为道”。李嘉诚以“以德立身诚信立业”的经营之道,打造自身商业帝国的繁荣盛世,成为潮商典范。德信是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旋律之韵,是企业无形资本,博取消费者、社会公众和投

资者信任的精神利器,广纳贤才的基础,打开市场大门金钥匙。“德信为道”的经营理念将演奏着:“德信=市场,市场=效益”的永恒乐章。

3、汕头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和“德信为道”两者有机整合升华为企业“和谐发展”辨证统一的音符,把这种企业核心理念导入品牌价值之中,使企业品牌内涵得到提升,使企业品牌成为企业文化的载体核心,向企业目标公众传递企业价值。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