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列表页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3  分类: 管理论文 手机版

篇一:论文(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几点看法)

改善甘肃农村社会管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级班 市科协苟冠文

摘要:国家为了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发展的同时,农村社会环境污染、贫富加剧、人才流失各种矛盾日趋严重,必须通过认识农村社会的现象来深刻认识农村社会管理的本质问题,寻找对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小康社会,

关键字:农村 社会管理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发展成就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东方大国,为世界发展、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然而,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小的弊端在衍生,中国遍地兴起了大大小小的中小城市,人口大量涌向城市,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飙涨、贫富加剧、治安变难,由于生活压力的加大,各种社会矛盾日趋严重。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农村地区逐渐被人们忽视,许多政策和发展机会明显偏向城市,造成处在广阔农村地区的民众生活质量相对下降,社会管理滞后。本文以个人的角度分析农村现状并给出如何加强社会管理之建议。

一、农村现状

(一)居住条件差

当前中国广大的农村,仍是以传统的自然村落为基础,分散分布在各个地方,房屋建筑结构以土木、砖木结构为主,其中土木结构占60%以上,村庄内也缺少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乱占耕地占建房现象严重,农付生活垃圾和工厂垃圾随易堆放等等,有的村落危房还大量存在,村民居住环境很差。

(二)生产工艺落后

当今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农村在耕作方式上仍采用传统的方法,靠手工或畜力耕种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落后。这些年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机械化的改变只在平坦宽阔地区开始应用,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西北偏远山区仍未得到推广普及。

(三)青年劳动力外流

由于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他们基本上处在城市最底层的阶层,赚取较低的工资维持着较低而跟不上潮流的消费水平。当他们到了中年时期,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城市不再需要时就被迫回到农村。当前,农村村户大量老弱妇幼人口留守。没有生气没有生机也没有了朝气。劳动力的外流,导致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荒芜,农民种地只为解决温饱,很少有人用种地来创造经济效益。多数劳力外出打工。很多农村只剩下老幼病残,仅“留守儿童”就2000多万。

(四)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近几年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农村建设,逐步加强社会保障。但

是从目前的情况下,除了新农合能达到95%、新农保达到90的覆盖面以外,其他保障很少或者没有保障,近年因为新农合报销程序的繁琐和药品数量少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退出参加新农合。

(五)基层组织不完善

村级干部素质偏低。近年来,村级组织队伍结构、年龄结构虽然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部分村班子凝聚力不强,团结不紧密。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畏难情绪严重,工作积极性差,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部分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部分村级党组织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化,处事不公,为政不廉,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村级战斗能力不强。在农村,发展党员、教育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不相协调的方面。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大部分党员都是60岁以上的老党员,发展的年轻党员比较少;党员队伍文化素质较低,致富能力低下,缺乏带领其他群众致富的能力;部分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组织、法制观念较弱,违法违纪现象偶有发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健全,虽然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上制定了不少制度,但还比较零散、不系统。同时,由于村干部照章办事的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使村务运作还不够规范。

(六)交通信息落后

这几年农村广播电视和电话手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西部,很少有通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村子。网络信息、计算机的使用在农村很珍稀。部分地方交通落后,公共交通设施匮乏,部分村子去县城的班车一天才一趟,外出办事,看病当天无法返回。

(七)农民教育水平落后

因为农村学校偏远,教育资源匮乏,部分农村小学的入学率不超过80%,初中不超过60%,高中不超过30%。辍学、厌学等频出不穷。农民天天和田地打交道,工作环境脏累差,农付住宅也比较简单。大部分人员几乎都没有什么精神信仰,多数人精神空虚,即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精神寄托,迷信思想严重,部分农民有病了不去医院,以搞迷信代替看医生。

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意义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绩效,但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及其严重性以及解决的紧迫性,切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有效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基本实现小康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概念,并内含了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因此,只有真正重视农

村,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是农村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正处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从体制上看,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社会结构上看,社会主体正趋于多元化,社会组织正在进行重组,农民分化趋势明显。在以上方面中,农民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的分化最为突出,对农村社会影响也最为显著。农民正在由原来的差别不大的农村干部、一般农民两个主要阶层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农村管理者、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农村知识分子等多个阶层。各个阶层在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农村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尤其是收入的分化,在农村“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均主义思想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同时,在农村社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体现了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但是,也出现了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等现象。一些农民尤其是一些青年农民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没有了是非善恶和荣辱标准,甚至在农村一些地区,各种黄、赌、毒、封建迷信、小偷小摸甚至明抢明夺等现象开始泛滥。只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有效缓解和解决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农村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如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手段

篇二:“草根文化”助推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草根文化”助推农村社会管理

霞美镇,始建于99年7月,位处南安、泉州两城结合部,是南安市的“东大门”,区域面积57.04平方公里,省道308线纵贯全境,道路四通八达。全镇下辖16个行政村(其中4个老区村,一个少数民族村),常住人口6.7万人,海外桥亲5万多人。

尽管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但凭借着优良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这几年,霞美镇抢先开发城镇新区,深度拓展各组团空间,开启现代化工贸新镇的崛起之路,镇情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后有数十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十一.五”末,全镇各项经济指标在总量、增速上均跻身全市前列,呈现出增幅大、发展快、效益好等特点。2012年,全镇工商税收将力争达到3.103亿元,规模企业增至68家,工业产值突破70亿元。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旋律。随着镇域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关系镇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镇一方面注重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寻求和尝试“文化反哺民生”的新途径。为此,从2006年开始,我镇即以金山村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推崇“草根文化”理念,充分融合地缘、文缘、史缘、人缘四大元素,从打造文化精品到促进移风易俗,从乡风文明到解决民生问题,以文化为支撑,创建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

金山村,这个总人口不足2300人、村域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

篇三:论文(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几点看法)

对农村社会管理的几点看法

摘要:农村社会环境污染、贫富加剧、人才流失各种矛盾日趋严重,必须通过认识农村社会的现象来深刻认识农村社会管理的本质问题,寻找对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小康社会,

关键字:农村 社会管理

尽管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除了北上广等传统中心城市外,中国遍地兴起了大大小小的中小城市,人口大量涌向城市,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飙涨、贫富加剧、治安变难,由于生活压力的加大,各种社会矛盾日趋严重。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农村地区逐渐被人们忽视,许多政策和发展机会明显偏向城市,造成处在广阔农村地区的民众生活质量相对下降,社会管理滞后。本文以个人的角度分析农村现状并给出如何加强社会管理之建议。

一、农村现状

(一)缺少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村落分布十分分散和无序

当前中国广大的农村,仍是以传统的自然村落为基础,分散分布在各个地方,很多村庄内也缺少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及乱占耕地占建房,农付生活垃圾和工厂垃圾随易堆放等等,农村公共生活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缺乏,这就客观上制约了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发展。

(二)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远未实现

由于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农村经济,特别是建国以来承包分田以后,家家户户所分配到的责任田面积小,分布广,加之地形复杂起伏,绝大部分农户都是靠手工或畜力耕种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代价高昂,远没有达到人胶预想中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比起美国五十年代还要落后。这些年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这种机械化的改变只在北方平坦宽阔地区开始应用,在全国范围内仍未得到推广普及。

(三)大量青年劳动力外流,农村面临空心化

由于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他们基本上处在城市最底层的阶层,赚取较低的工资维持着较低而跟不上潮流的消费水平。当他们到了中年时期,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城市不再需要时就被迫回到农村。当前,农村村户大量老

弱妇幼人口留守。没有生气没有生机也没有了朝气。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人均土地不超出一两亩,很多地区不足一亩。无论种植粮食或作物,除了获得温饱外,“剩余价值”微乎其微。加入WTO后,受外国机械化、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农产品冲击,中国农民在农业上的收入每况愈下。多数青壮劳力只能靠外出到沿海城市打工,才能维持家计。很多农村只剩下老幼病残,仅“留守儿童”就2000多万。

(四)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处于较低水平

近几年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农村建设,逐步加强社会保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下,除了新农合普及程度较宽以外,农村养老、农村住房,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即使是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也只能解决少量被列为保险支付的范围。以广西为例,2010广西新农合报销基本药物的覆盖率只能达到60%,全区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30元,中央财政补助60元,自治区和地方财政补助60元,确保农民的参合率达到90%以上。山东省农付居民参加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的报销金额也基本控制在59%以下。

(五)党群关系处理较差,农村干部作风不够规范

党中央在农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还是很高的。由于农民的淳朴本性,一直将党中央确立为主导力量。但是,基层党群关系普遍做得不好的。群众的主要问题是对基层党员的行为不信任:腐败、损公肥私??等十分普遍,近年来有蔓延的趋势,并逐渐发展到影响对中央的看法上来。基层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较淡薄,导致的结果是党在农村没有号召力。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没有体现,或者已经丧失了先锋作用。在群众中的印象不好。农村干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农村干部职位繁多并且参差不齐,这个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

建国初期,国家曾发挥了生产队集中精力搞生产的优势建设了大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但是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型基础设施一是缺资金二是缺少集中人力物力,远未跟上发展的需要,有些基础设施在近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建设中遭遇破坏,有些农村的水利建设正在荒废。大沟大渠坍塌无修,有些已经淤塞,杂草丛生。每每遇到大雨暴雨,经常见到自然灾害屡见报端。

(七)农村信息通讯设施落后

这几年农村广播电视和电话手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网络信息、计算机的使用特别是用于生产管理等方面非常少见,与城市里的工业生产计算机管理控制有着天壤之

别。

(八)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教育水平落后

农民天天和田地打交道,工作环境脏累差,农付住宅也比较简单。大部分人员几乎都没有什么精神信仰,多数人精神空虚,即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精神寄托,容易成为异端思想的宣传对象。由于计划生育和人口减少,几个村子才有一所小学,一个乡(十多个村子)才有一所中学。孩子们很小就得住校读书,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必须每星期走几十里路。这些农村学校师资参差不齐,学生成绩也无法与城里人竞争。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过早辍学:一般农村小学的入学率不超过80%,初中不超过60%,高中不超过30%。辍学、厌学等频出不穷。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好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城市中心和财富中心,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不满。

尽管国家近十年来每年投入很大精力实施农村改革,但中国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和封闭社会,自始至终未被打破过。今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在工业和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占半数以上的人口(七亿多),事实上仍被抛在“现代化”之外;整个中国工农、贫富和城乡差别,越来越大,由此而引起的“二元社会”,双规多轨阶级,越来越壁垒分明;经济失衡,治安恶化,干部腐败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将越来越大??如果再不抓住时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全面“建设新农村”,中国就无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较为重视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

鉴于基层社会组织在多元共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传统社会较为重视基层社会组织的作用。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党、乡、大保、甲这些较大规模的基层组织上,也体现在五家十家组成的伍、什、比、牌等最基础的微基层组织上。这些微基层组织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在社会管理机体上发挥着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寓管理于利益之中

从上述可看出,无论是家族管理还是乡里管理,其共同特点就是都有大量为成员提供互助救济、纠纷调处、危艰帮扶等利益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有规范成员行为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惩罚。只要是基层社会组织内部成员,无论其地位高低,财富多寡,都可以享受这样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的一种组织福利。而这种福利非常贴近民众生活,每一个人特别是基层社会的小民百姓,一般都不会舍弃这

种组织福利。为了享受组织福利,一般社会成员都会自愿接受组织的规则约束甚至惩罚,乐于遵守习行组织规范。这样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家族、乡里这些社会组织就把利益和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利益之中。

(三)化管理于日常生活秩序

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每一个社会成员,无论是达官贵人抑或普通民众无不纳入其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均要受到家法族规制约,读书就学受私塾书院规章制约,在乡受保甲乡约制约,经商受行规行约制约。而这些规约与救济孤弱、纠纷调处、鼓励科举等等功能在组织框架下得到有机结合,其融监督、责任、教养于一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管理于日常生活秩序。

(四)国家管理与民间自我管理有机结合

国家管理着眼于国策和法制保障等宏观方面,而具体的、细化的管理事务则由基层组织完成。这样,通过大量的民间规约,使每个人时时刻刻生活于规范之中,而且这些规范一般都符合本地区、本民族实际情况,人生活于其中没有陌生感、隔膜感。而对国家来讲,无须支出巨大的管理成本即实现了社会管理效果。这显然在农业文明时代生产生活条件下符合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巨大的国家管理的需要,这样的管理也最适合中国古代国情特点。如是,通过抓大放小,国家管理与民间自我管理实现了有机结合。 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是化解农村社会结构矛盾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加剧发展,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造成社会不公现象日益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扩大。城乡二元结构引发的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做好农村弱势群体、老年人、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征地拆迁引发的政府与农民的矛盾,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心理问题、社会稳定安全问题,独生子女政策下家庭养老问题,网络突发事件问题等等。社会高速发展,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急需我们的管理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理顺“党政”“政社”等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以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政治保证。

四、如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第一,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并积极利用与引导。

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就是传统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随着合村并建的步伐加快也要不断地创新,几个村子合起来了,要真正做到“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就是应加强对已合村班子的建设,当前我们感觉最为迫切的是把心合起来,除教育外,还要适当投入使之能做到几个统一。另外,应坚定不移地推动合村建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务必动摇不得。只有这样才能给农民以希望,最终达到真正的心合、村合、人合。

第二,办好政府应办的事的同时,加强社会协调机制的建立。

胡锦涛总书记在论及社会管理时特别强调了“社会协同”。浩荡前行的农村现代化浪潮中,乡村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已成大势,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也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的肌体中寻找“减震器”与“粘合剂”,以不使我们的乡村不因我们所推进的转型而产生大的震荡。首先,要改变对这些社会力量的认识,打破一些错误和过时的思维,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谈自发组织就有些谈虎色变的感觉,怕不是什么“非法组织”吧。其实坚持用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做试金石就足够了。其次,要在协调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能给的支持要尽量给,适当的资金支持,合适的办公场所,其实在新的社区建立起来后,这些大致上都不是大问题。再者,密切与这些社会力量的联系和互动,互通信息,定期通报等都相当重要。

第三,创造宽松环境,不断激发社会创新,增强农民社会活力。 农村社会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例如,收入差距和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社会稳定代价日益增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面临挑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搬用,没有既定的答案可以参考。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努力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社会自治。社会自治是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不是无组织的,而是有组织地实现的。社会自治的组织载体,主要就是各种公民社会组织,而不应当是政府组织。没有健全的公民社会组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自治。中国农民从来不乏创造性,只要给他们宽松的环境,他们就能创造人间奇迹。比如城区合村建区的几个典型,象村民自建型的“第三店模式”,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农民的创新动力,进一步增强社区及广大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应是我们在一个时期所做的重点工作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减少执政成本,提高执政能力,才能不断赢得广大农民持续的支持和拥护。(文/广西省 孙先生)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