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规划 > 列表页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2  分类: 计划规划 手机版

篇一: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课程作业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由北碚区旧城规划引起的思考

姓名:童齐

班级:建筑学 0902

学号:0120906220207

指导老师:陈 铭

2012/11/3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旧城滨江段城市设计研究,概述了设计方案本身,并 对规划经行了多个方面的评述并在最后通过方案的研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布局、视线、绿色、景观、交通、肌理、城市保护、水

一、规划方案简介

1.概况

1.1区位分析

重庆市北碚组团位于重庆西北部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条件十 分优越。北碚旧城片区东接嘉陵江,南临龙凤溪,西 以碚青路为界,北由马鞍溪、文星湾大桥围合。三面临水,一江二面相围。北碚旧城滨江段位于北碚旧城 风貌保护区东侧,东临嘉陵江,与北碚东阳隔岸相望, 是北碚观音峡口视点重要对景景观,碚东大桥及东阳镇视点观看北碚旧城全景的前景景观,属于视线的高敏感区。

1.2视点分析

北碚旧城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特征.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要求观山、望水,而同时也成为整体山水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图1)。

景观视点主要有:自然景观为嘉陵江景观、峡 口景观、旧城背景山体景观、对岸东阳飞蛾山景观。建筑景观为对岸东阳城市景观,周边九院、锦绣江山、 广电大厘、碚东大桥等地标建筑物景观。

被肴景观视点主要有:西岸鸡公山视点、东岸飞蛾山视点,及两山所形成的峡口处朝阳桥视点,对 岸东阳视点,碚东大桥视点和碚峡路视点。

1.3机理分析

北碚旧城以传统街区为主,但近期规划和建设了一批新的低密度高层住宅小区,使其城市肌理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街区:建筑布局为均质的,街道为线性空间,街道局部空间放大作为人的休闲活动场所,空间格局较为清晰。二是新建现代街区:建筑布局为点状等非均质性的道路和开敞空间的格局较为模糊。规划区内现状基本表现为传统街区的肌理模式(图2)。

2.规划方案

2.1功能层面

伴随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空间和活力源将呈现两极化:一极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另一极是生态风景区。北碚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迎接新经济、新技术的挑战的同时,迎接新的城市设计理念,为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因此这设计中特别强调新罝入功能的合

理性和丰富性。为进一步保护北碚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风貌, 高标准、高水平地塑造城市滨江景观意象,与北碚旧城“旅游、文化”特色相协调,规划区功能定位为亲切宜人的高品质居住、休闲、会议度假区(图3),为市民提供滨江休闲和游憩购物等场所,塑造北碚嘉陵江江带持有的场所精神。

图1

图2

图3

在确定了两条缝合线以后t便自然产生了三条贯穿基地的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

滨江公共空间轴,生态景观绿化轴和一条隐性的商业轴。这二条轴线串联了整个地块,使基地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大区域。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功能组织提供了骨架。

中心绿带和滨水公共空间被确定了以后s賄要 在这个框架下确定功能区的位罝。

首先,居住区要尽可能多地被中心绿带所穿越,同时滨江公园也要尽量 被穿越。这样居住和公园便被固定在西面,且居住会以一个狭长面被中心绿带所穿越,而将滨江公园作为这条中心绿带的端头。在这样的大框架下,休闲商业区便被唯一确定在居住区,公园和滨水空间三者所 夹的一个核心区里,便于发挥其最大的活力辐射面。

2.2生态层面

未来的城市建设,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关注的核心。良好的城市生态,除了城市中更多的人工绿色空间外,更必须站在整体生态结构的高度考虑。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紧凑开发和疏散开发授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基本思路。合理的开发密度、适当的疏密布局,关注于自然的细致研究.将保障未来北碚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图4)。

滨江区的生态环境在20世纪工业化的过程中,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原始地貌的切削.使得山 城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破坏式的结果在某 些地块显得非常明显而当上一轮的破坏性工业化建设过去之后面对着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新时代的目标,规划师必须提出新的规划策略。也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规划师提出了生态都市的理念在滨江区内通过创 新的规划设计,合理利用现有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山地、草坡、陡坎等各种地貌,重塑一个地貌 持征鲜明的大地景观,更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整个北碚的旧城改造提供一个新的生态改造

2.3交通层面

未来城市提倡绿色交通。安全、便捷、环保、舒适的公共交通,尤其是机动交通和步行的结合,是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百年的汽车发展历史告诫规划师,私人汽车在带给人们良好的机动性的同时,也是几乎所有城市主

要问题的根源。但一些滨江城市的交通设计的成功经验也给规划师提供了方向,

规划师通过休闲步行系统,滨江生态保护区和机动车交通的结合,努力创造一个绿色交通系统。

合理组织路网结是滨江道处的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及二级路网的布置。同时进一步研究 城市路网和区域内路网的合理关系T使得该区域与城 市整体融为一体。

2.4城市肌理及风貌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城市风貌定位决定着该城市和地区整体的走向和统一的风格。旧城滨江地段的风貌定位为,建筑风貌与旧城整体风貌相协调,保护北碚旧城内水岚垭、北碚公园--劳动村、河嘉村--马儿石三条脊线。保护沿嘉陵江的水际线。

北碚的建筑布局因山就势形成滨江休闲大道 到旧城中心的层次过渡。建筑

群定位力旧城整体风貌的前景景观,与背景景观相融合,保护传统山地小城的整体风貌。滨江建筑在尊重传统肌理和体量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建筑技术体现传统建筑形式并有所创新, 形成滨江地段的亮点,打造滨江地段精品。

篇二: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

------以西雅图城市为例

摘 要:以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为例,从概念、策略、结构和规划研究方法4个方面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分析,指出西雅图模式吸纳了马里兰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精髓一一内部连接的自然区域和开放空 间网络,同时立足于城市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这2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构建了一个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由五大交织的网络 系统构成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西雅图模式

正文: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一个商业、文化和技术中心。西雅图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率先提出并贯彻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模式,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区域意识和社区意识,成为世界上众多城市效仿的对象。

首先,确立了弹性生长的规划框架,提出了独创新颖的规划模式——“都市集合”,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规划策略,并建立了规划的法律和财政保障机制。其中“都市集合”的用地模式,主要是将西雅图都市区按建设密度从大到小分为“都市中心集合”、“核心型都市集合”、“居住型都市集合”和“社区中心点”四大类,每类按照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规划,充分体现了控制增长、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高效利用基础设施、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提倡社会公平、改进生活品质、加强社区意识、保护地方特色及整体规划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交通规划中,力求缩短通勤和购物距离,鼓励公交、小巴、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并为其规划和设计完善的设施及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节能、环保、高效、循环、多样以及区域性和社区性等综合特征。社区规划则遵循自上而下、协调合作、平衡利益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规划要素上,界定了规划的总体原则和框架,设计了专门的规划程序和格式,以保证每个不同的社区在规划上的同一性。

在整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高质量、高效率,系统而程序化的公众参与是西雅图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在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等多方面,都能保证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参与行动随具体项目进程分阶段分解到整个过程中。在参与过程中,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操作程序,涉及内容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由政府、专家和利益相关人共同协商制定,公众进行评判和监督。

西雅图背景

1903年奧姆斯特德兄弟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为西雅图制定了一系列 彼此连接的公园和林荫大道方案,为西雅图的开放空间系统奠定了最初的 框架。这个框架的人口容量为50万。然而,21世纪初西雅图的人口早巳 超过50万,而且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亟待 在现有公园体系基础上提出一个更加整合、多功能的生态网络,作为城市 生命支撑系统来应对比奧姆斯特德时代更为严峻的城市健康和生态问题, 同时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市民的身心健康。

2006年2月,以华盛顿大学风景园林系以及绿色未来研究室为主导,邀请400多位来自大学的教授及学生、政府官员、 环境保护人士、艺术家、风景园林及相关行业人士等,继承奧姆斯特德留 给西雅图的景观遗产,秉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理念,提出新的城市绿色框 架。

参与者以无报酬的志愿者身份,组成了23个工作小组,完成2025年 以及2100年的绿色基础设施生命网络(图”。这次准备时间长达一年,为 期2天的合作规划设计,称为“西雅图绿色未来研讨会”。研讨会成果由 风景园林系教授和学生整理,形成最终文本。“0332100,21世纪西雅 图的绿色基础设施展望”获得2007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八31八)规划分 析类

荣誉奖0。正如专家评审团给出的获奖评语那样,0332100“明智 有效,是每个社区都关注的主题。卓绝的尺度划定方式,从大到小,如此 的全面和彻底,必将效果显著”。西雅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讨会如 同化学反应中的触媒,激发了公众、专家和政府官员的参与热情,推动了 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全面实施。

2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策略、结构和规划方法

1概念

在美国被广泛采用的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是由美国保护基金会提出,此概念体系由两大基本举措发展而来:一是为了人的需求,如娱乐、 健康、美学等目的,保护和连接公园和其他的绿色空间的城市公园和绿地 保护运动;二是为了其他生物的需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反生物栖息地的 破碎化目的,保护和连接自然区域的荒野保护运动⑴。此概念体系面对的 是郊野地的开发,秉持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的概念体系,延续了奧姆斯特德时代的公园体系的精髓一一 “为了人的需求,保护和连接公园和其他的绿色 空间”,同时汲取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一“为了其他生物的需求保护和 连接自然区域”。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以城市为研究点,吸纳了同时代城市 暴雨水管理、城市彳氏影响交通、城市森林、城市溪流恢复等一系列的城市生 态化的研究成果。这是较被普遍认可的美国保护基金会专家马克等提出的绿 色基础设施的最大不同之处,这也使得网络结构更为复杂。 2策略

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人性化的、生态的开放空间系统,构建城市 的生命支撑系统,并将其扩展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层面?研讨会结束后, 23个团队400多人的智慧结晶被提炼和总结,形成了以下具有普遍应用价 值的四大策略

3结构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迷人之处在于它能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系统,同时 能为人类提供多样的娱乐、休憩、生态等服务功能。但是如何将这些互相 重叠的服务功能变成清晰的结构并向公众传达是巨大的挑战。研讨会结束 后,参与者的想法被提炼成五大互相交织的网络系统4规划研究方法:设计研讨会及流程

设计研讨会在美国规划设计界越来越流行,它采 用合作式规划设计方法,为利益相关者、专业人士及相关领域人士等提供 讨论、协商、头脑风暴的平台,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似乎不可能实现的 任务[气基于这样的理念,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及规划采用合作式规 划研究方法,为学生、专业人士、政府官员和公众等提供平台。众人的智 慧在此聚集,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一一生命支撑系统进行 了阐释。

整个研讨会过程可以理解为前设计研讨会、设计研讨会以及后研讨会3个阶段。

为了使得设计研讨会能在很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期的准备 非常重要。来自各个行业和不同社区的参与者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对自己熟知的城市和社区有深刻的情感和认知,这是研究者本身所不具有 的,但是非专业的参与者缺少专业知识基础,对参与者进行专业培训,加 深其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也是合作式规划研究成功的重要原因。西雅图绿 色未来研讨会经历了 1年时间的准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在教授指导下 收集和整理资料,与参与者分享,使其充分理解所需面对的问题,并通过 公开讲座等方式培训和启发参与者。基于此,“全副武装”的参与者才能 在2天的研讨会充分地交流和讨论。为了扩大研讨会影响,教育公众,研 讨会成果的总结和共享也是非常重要的。研讨会结束后,组织者花费大量 的精力对研究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和共享。3案例特点分析:立足城市的五大交织网络

西雅图模式既吸纳了以大尺度荒野保护规划发展而来的绿色基础设施 的精髓一采用内部联系的网络对现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连接和保护,同 时考虑城市现有机构和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一一通过将步行道和自行车 道整合进开放空间系统,成为城市通勤的方式,

通过人工、半自然和自然 的方式尽可能模拟自然水文系统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管理,减少城市水体 污染和雨水管理成本,同时城市的农业种植和食物生产(都市农业)也成为 其考虑的系统。可以说,西雅图模式最鲜明的特色是它立足城市、综合各 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搭建绿色的框架一五大交织 的网络。

3.1立足城市:马里兰模式与西雅图模式的异同分析

由郊野地保护规划发展而来的马里兰模式,以及立足城市发展而来的 西雅图模式,是当前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实践具有代表性的2种方法。为了 阐释西雅图模式的特色,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在美国,马里兰州最早开始绿色基础设施研究,随后佛罗里达州展开 类似研究匸6]。马里兰模式是国内外学术期刊出现的典型案例,介绍最为翔 实卜8],它的“中心(卜㈧^)一联接仏旧⑶)的自然系统”经美国保护基金 会的推广,被美国许多州效仿,成为大尺度保护规划发展而来的绿色基础 设施的范例。

西雅图模式是马里兰模式的发展和革新,是最早提出城市绿色基础设 施的成熟案例。它将⑶的关注点从区域尺度聚焦到城市尺度,从郊野聚焦 到城市建成区,彳探索并行成了一套适合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和方法。

马里兰模式与西雅图模式本质上均是: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2〕自然生命支撑系统;

3)内部联系多功能的开放空间体系。

不同点在于马里兰模式立足于大尺度郊野地,西雅图的关注点从区域尺度聚焦到城市尺度,立足于城市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因子,寻求二 者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整合、优化的方法,以构建适宜城市的生命支 撑系统一一五大交织的网络,塑造宜居的可持续城市结构。

3.2五大交织网络:考虑城市结构和城市生活方式的绿色基础设施

如何在尊重城市既有结构的前提下,创建一个鼓励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为人类和其他自然生命在城市背景下的生存繁衍提 供一个生命支撑系统,一个“绿色”的框架呢?西雅图模式吸纳了城市暴 雨水处理、绿色街道、绿植屋面、绿墙、都市农业、彳氏影响的交通模式等 新概念和实践,并将其与开放空间系统整合形成了五大网络系统。这五大 网络并不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终极完美模式,而是将各领域研究成果进 行有机的系统化整合。比如,新陈代谢这一系统,其中的子系统食物系统 和能源系统如何与规划设计整合仍需进一步的探索。

4结语

马里兰模式,针对尚未城市化的土地资源提供了先保护后开发的理 念,对于中国城市新区建设意义重大。西雅图模式,为生态环境髙度人工 化的城市建成区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这为巳经基本建成的城市,朝 着宜居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提供了另一视角 参考文献

李开然,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理论及实践⑴.中国园林

付喜娥,吴人韦.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吴人韦,付喜娥,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

篇三: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 “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 统领商脉 绿色环保 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

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处在重庆市在两山之外的城市发展主方向上,位于沙坪坝行政区中心区域,概念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

规划区地处中梁山、缙云山之间的重庆市西部新城东部。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西部新城分为西永组团、西彭组团和北碚组团。本规划区属于西永组团。

5.2基地与城市的关系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东侧是中梁山、西边是缙云山,被两山环绕,南侧是西部新城中心区、重庆市大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北面(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城市规划设计案例)是北碚区。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空间结构的西部片区西永组团,处于西部新城的东部西永组团。

重庆处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集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起到一个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的作用。重庆物流城具有水陆空综合的物流城,直接联系上海,天津、深圳等大的港口;重庆西部物流是进入西部的天然入口,按照规划将在西部乌鲁木齐、兰州、成都、昆明、西安、重庆设置集装箱中心站,西部的物流主要通过重庆联系中东部。重庆是内地的重要的物流枢纽。

5.3重庆主城区物流布局

重庆物流“一基地四港区”。基地以

集装箱中心站和快速路形成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基地,主要提供公、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性生产、生活资料的加工、分拣、包装、仓储、配送、代理等服务。

寸滩港将成为继上海洋山港、天津东疆港和大连大窑湾港之后,中国大陆第四个保税港。以水陆空货运及出口加工为特色的物流基地,主要提供水路集装箱中转、综合性生产、生活资料的制造、加工、仓储、配送、代理等服务。

果园物流港区是重庆市最大长江水运港口。果园港主要功能是铁水联运,主要提供水路集装箱中转、综合性生产、生活资料的制造、加工、仓储、配送、代理等服务。

东港物流园高速公路、茶园工业园形成以公路货运为特色的物流基地,提供仓储、配送、分拣、制造、加工和包装等服务。

黄磏港物流园是水陆联运物流基地,主要提供仓储、配送、制造、加工和包装等服务。

5.4交通现状分析

1.内部交通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道路状况较差,等级不高,仅有

渝隧高速已建成,从规划区南部、土主镇区北侧东

西向穿过,在土主镇设有一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内

主要已建公路为团歇公路,技术等级为三级,呈南

北方向贯穿规划区,在回龙坝有新建凤回公路为东

西向,双向2

车道,技术等级

二级,位于规划

区中北部,联系

回龙坝镇及凤

凰镇。

2.外部交

通现状

规划区周

边几乎没有什

么交通道路,襄

渝铁路、兰渝铁

路以及渝隧高

速是规划区的

对外交通。

六、设计内容

6.1空间形态意向图

“围合环抱,中部崛起”

以周边中梁山、缙云山对整个物流城形成围合环抱,通过物流城商务区高层建筑形成中部制高点,从整个物流城的中部崛起,通过物流城的发展进而形成全国的西部崛起。

6.2总体形象概念

“山水走廊、物流基地”

以山、水为脉,物流为基础,打造现代生态物流

基地。

6.3空间结构

“一心、两轴、三廊、五点、六区”

一心:商务中心区

两轴:一纵线与二横线形成的南北向与东西向

两条交通与景观轴线

三廊:物流城东西两侧山体绿化形成的两条南

北向景观廊道以及梁滩河形成的水系景观廊道。

五点:土主镇、回龙坝、现代物流居住区中五

个配套服务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