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列表页

重庆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6  分类: 情况报告 手机版

篇一:重庆市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问题研究

目次

1引言 .................................................................. 1

2 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概述 ................................................. 1

2.1 建国后重庆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 1

2.2 重庆市城市化的现状特征 ............................................. 3

3 重庆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 ........................................... 5

3.1 对“农民工”的界定 ................................................. 5

3.2 重庆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 ..................................... 6

4 重庆市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的解决对策 ................................... 7

4.1 建立城乡劳动力统一市场,营造劳动者公平竟争环境 ..................... 7

4.2 逐步建立覆盖城镇所有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8

4.3 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 ......................................... 8

4.4 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 ................................. 9

4.5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 ..................................... 9

结 论 ................................................................ 10

参 考 文 献 ........................................................... 11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1 1949—2000年重庆城市化水平发展统计表······························3 表2 2004年全国部分省市城市化水平比较表································3

1引言

“农民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部分人群,不同于国外的移民,简之就是在中国 特色主义发展道路上所出现的新的人群,他们怀揣对城市生活的梦想,在城市工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充分的劳动力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出现的是各种问题阻碍了这种发展。

重庆市升为直辖市以来,大量农民工来城市务工,为重庆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进而推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并且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地区的平衡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政府却没用重视这个现象带来的问题,导致现在农民工收入不平衡,歧视问题相当严重并且农民工素质低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为巩固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位置,就应该实施各方面的措施。

2 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概述

2.1 建国后重庆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重庆的工业化、城市化持续推进时代从新中国成立后延续至今,这是重庆城市化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这一时代又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2.1.1健康发展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协调,随后的“一五”计划时期,进行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建设,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50年代重庆用于城市发展建设的投资占到了同期基本建设投资的64%,8年间平均每年增加非农业人口16.6万,年均增长率8.9%,同时期的总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7%,城市化水平由12.1%提高到15.58%,年均增长0.57百分点,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时间较短,增长过程并不稳定,1950和1954年

城市化水平急剧增长,而1953和1957城市化水平又急剧下降(参见表1)。

2.1.2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

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一个大跃进时期,其间重庆重工业产值年均增速高达31.4%,轻工业增速高达7.1%,全市城镇职工每年增长约10.84万人,非农人口平均增加27.44万,平均增长率高达8.5%,非农人口比重从1957年的15.58%猛增到1960年的20.95%,每年平均上升1.79个百分点。过度的城市化,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骤减,另一方面使城镇供给严重短缺。1961年又开始大规模精简职工,仅一年内重庆市城镇职工就减少了41.75万人,非农业人口减少了89.1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同期下降了3.99个百分点,到1965年城市化水平仅14.68%,与1960年的高峰值相差6.27个百分点。

2.1.3反城市化阶段(1966—1977年)

这里的反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的反城市化或逆城市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重庆这一阶段的反城市化主要是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量的城市青年和知识分子被动员到农村接受“再教育”或支援边疆,致使城市化水平较大幅度地下降,同时,国民经济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几乎到达崩溃的边缘。据统计,到1977年重庆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2.11%,比1965年下降了2.56个百分点,比1958年下降了

5.7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23个百分点,大致相当于五十年代初期的城市化水平。

2.1.4持续发展阶段(1978—2000)

1978年后,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随着城乡人口管制的松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23年间非农人口共增加329.99万,城市化水平由1977年的12.56%提高到2000年的21.38%,平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前的10倍。重庆直辖后的五年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0.55百分点,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是重庆城市化发展的最好时期。不过,这个阶段重庆城市化的“表面加速”特征也十分明显,即小城镇的数量增长很快,而非农业人口比重上升却相对缓慢。1978年全市有小城镇70座,1985年增加到151座,到2000年增加到685座,小城镇数盘共增长了9.8倍,而全市非农业人口增长约99.7%,可见小城镇数盘增长过快,但

篇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调查报告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调查报告

(注:本次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是:户籍在农村而长期在城市务工的80、90后的群体,没有文化程度的限制。同时,本次调查主要是以玩具厂职工为调查对象,所以男女比例可能有点欠妥。)

调查目标: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对自身的认同感、城市融入的状况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趋势。同时,面对中国城市发展的不断成熟和社会工作机构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势头,作为社会工作者的我们在对待这一群带有特殊性质的群体时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服务,从而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至2013年9月1日

调查对象:针对深圳、海口、株洲共三个城市的二十四名80、90后新一代农民工。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个案访谈法。 正文:

继老一代农民工的老去,新一代80、90后的年轻一代也不断涌现到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为这些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1.5亿农民工市场中占据了60%的比例。庞大的人群涌入到这些原本就已经趋于饱合的市场。在这些经济迅猛发展、生活快节奏的现代化城市中,在这个所谓“拼爹”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日异扩大的的大时代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同时,面对中国城市发展的不断成熟和社会工作机构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势头。作为社

第 1 页 共 24 页

会工作者的我们在对待这一群带有特殊性质的群体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本次调查以城市融入为切入点,主要采用访谈法,其中有面对面的方式、网上交流的方式以及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父母访谈收集信息对二十四名不同城市、不同学历、不同岗位、不同性别、不同观念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9人,女性15人。而城市融入的问题中又是通过衣、食、住、行四个大的方面为调查方向。具体包括:从社会认同、社会心理、日常生活行动以及制度四个方面来进行访谈。为了这次调查,我开始了我为期一个月的工厂生活。开始以一个普工的身份融入这群在工厂工作的新生代农工,以同样的身份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由于工厂为玩具厂,所以在(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重庆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报告)工厂所接触的多为女性职工。因此男女比例未能很好的权衡,但这都是一手资料。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我以文化程度、职业性质的不同将二十四名被调查者进行了分类。一类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普工,二类是高中或高职专科的普通员工,三类是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四类则是自己创业的小BOSS.同时,我对这二十四位被调查者进行了一个文化程度的统计,数据如下:

第 2 页 共 24 页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二十四名新生代农民工中,有15名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而高中以上学历的仅9人,不到总人数的一半,而大学的就更少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他们的父辈,虽然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相对于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知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今天,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是往往不够的。在我看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即使不是农村,他们在城里上学,也基本上是在私立学校上学,教育资源的不合理使他们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另外,他们中间有许多人的父母本来就是普工,父母本身的低文化加上教育观念方式的老旧,以及对教育的不重视,使他们的孩子在小时候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来帮助他们学习,也使他们小小年龄就有了厌学的思想。这样一系列的因素,使得他们的社会年龄远远的高于生理年龄,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因此,作为社区工作和企业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们,我们不仅要在平时工作之余对家长们进行家庭亲子教育方面知识的灌输,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对待80、90后的他们,我们也要定期的与他们进行游戏和心理沟通,让他们不断的去学习、去进行技能培训,学自己想做的事,在学习中充实自我。还有,我们要让他们寻找到自我,不断的滋润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做一个爱自己、爱他们,充满力量的人,而不是像他们父辈们一样只知道工作的机器。

第 3 页 共 24 页

第 4 页 共 24 页

上表是我对二十四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的调查,由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我们以将以上的二十名新生代农民工分为四种类型的人,一类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普工,二类是高中或高职专科的普通员工,三类是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四类则是自己业的小BOSS.他们虽然都是新生代农民工,但是他们却各自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差别也是挺大的。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个分析。

一、 新生代“厂妹”、“厂仔”的不思生活。

生活环境描述:首先,新生代“厂妹”、“厂仔”他们大多数都是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来到城市工作,这便是集体式移居。一般工作都有好几年了。未婚的就是和父母,已婚的就是和家人。他们在城市的住所一般是租来的而不是买下来的。租的也是在厂外租,很少有人租厂内,租来的房间中相应的冰箱、空凋等普通电器还是有的。吃饭是自己在家做,除了有时早餐外,很少下馆子。并且他们所住的地方一般离上班的地方很近,这样可以采取步行上下班,有的平时也骑自行车但步行是多数。在面对穿方面,他们也愿意多花点钱,穿得体面些。但是一般上班是穿厂服,因此,平时的衣服也不是很多,只是衣服还都会要买好点的。因为人都是有虚荣心、爱面子的。还有,他们一般对自己的认同感不高,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城里人,更不会说是乡下人,这样夹在二者中间,他们成了一个“夹心层”。面对沿海城市如此高的房价,80后成熟的他们很少有在城市买房定居的愿望,而是想赚了钱,以后老了就回乡下生活好了。而90后的他们则还未考虑这么多。

这是一个还算比较正规的工厂,有分厂。主要制作出口国外的网游玩具,需要扫二维码。而在工厂,他们的工作分淡旺二季 ,淡节工作轻松,工资也没这么高;而旺节(我所在的玩具工厂是在七月份

第 5 页 共 24 页

篇三:11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