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其他论文 > 列表页

关于西方文学的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6  分类: 其他论文 手机版

篇一:外国文学论文

浅析《复活》

内容提要:《复活》列夫·托尔斯泰是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复活》除了谈论当时的的俄国社会制度问题以外,也涉及到了道德问题。男主角聂赫留朵夫想要借上层社会的力量援助女主角玛斯洛娃,但是,在他为玛斯洛娃平反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俄国制度之迂腐、社会之黑暗。本文主要内容在于男女主人的艺术形象及其复活的过程及《复活》中人性是怎么样得到复活的。

关键词: 复活 聂赫留朵夫 玛斯洛娃

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一个叛逆的地主阶级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提示心理活动,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

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他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土地私有制的种种残忍和不公,把他父亲名下继承的土地分给了农民。他真挚的爱着姑妈家半养女半婢女的玛斯洛娃。当时,聂赫留朵夫从内心迸发出来对玛斯洛娃的爱情是无比纯洁的。

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的。受习惯观念以及违背真与美原则的日常生活榜样的影响,聂赫留朵夫变得委琐,空虚,渺小。他对女人不再有纯美的爱情,而认为女人不过是一种享乐的工具。他与同事抢情妇,与有夫之妇通奸,并罪恶地诱奸了玛斯洛娃。在这过程中,他也有过内心的斗争,忏悔和自责。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希望玛斯洛娃幸福,但在欲望的驱使下他还是滑下了堕落的泥潭。这样的描写也是对后面的“复活”做了铺垫。

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早法庭上认出玛斯洛娃后,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开始对自己10年堕落的生活

关于西方文学的论文

进行反省。他承认了是因为他才导致了玛斯洛娃现在如此悲惨的命运。于是他开始为玛斯洛娃上诉申冤。在为她申冤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进一步认清了社会的罪恶。他愤怒地揭露了法庭,监狱,政府机关和教会的黑暗。他看出了农民贫穷的主要原因,并按“真理的原则”处理家庭财产。在人民生活与官僚世界的强烈对比中,他看到了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腐朽的官僚贵族所造成的,于是他放弃财产随玛斯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最后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聂赫留朵夫有忏悔走向复活的过程,就是人性由失落走向复归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他的每一步都要经过痛苦的斗争。这一切都使

聂赫留朵夫的人物形象显得丰满。

综上所述,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的形象,他身上表现了作者自己世界观的矛盾,具有自传性。因为列夫·托尔斯泰本人就是出生贵族,早期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贵族庄园里,直到晚年他才幡然悔悟,开始与旧制度展开了斗争。

玛斯洛娃

玛斯洛娃原先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她最初对人的态度的变化是在了解到聂赫留朵夫的欺骗的卑鄙之后。

半养女的生活环境已经使她不能不能适应工厂、作坊的艰苦劳动,去有钱人家当女佣,结果遭到主人的奸污。这一切都强化了她对人的最初认识,而对善,对上帝的信念开始动摇,对恶的存在与力量之强大深信无疑。在环境的影响,逼迫下,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与痛苦后,最终沦落为麻木不仁,卖弄风情的妓女。与聂赫留朵夫不同的是,她的堕落是由聂赫留朵夫的罪恶和社会逼迫出来的。 玛斯洛娃的复活是在聂赫留朵夫向她表示忏悔的时候。当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来探监,并提出向她求婚的时候,玛斯洛娃宣泄了自己的全部愤怒和仇恨:“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够,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这是在具体情景下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表达了一个受尽侮辱的妇女对贵族社会的强烈抗议和

控诉。这种愤怒在以前麻木不仁的玛斯洛娃身上是看不到的。她在聂赫留朵夫身上重新看到了人的善,恢复了从前信念,内心也产生了真正的人的情感,并决心做一个新人。这说明玛斯洛娃也开始复活了。

玛斯洛娃态度的转变的过程是真实的,她的复活是有深刻的依据的。转变的契机是聂赫留朵夫的忏悔。他有两方面感动了她,一方面是他不仅自己悔罪,而且开始真诚的关心她的命运,前途,并向她劝善。二是他受她的委托,真心为监狱中那些无罪的犯人奔走求援,真诚地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她看到他的这些表现改变了看法,接受了他的规劝,戒烟酒,不卖弄风情。当她去了西伯利亚,受到革命者思想的感染后,她的思想和性格都起了明显的变化。如果说聂赫留朵夫感动了她,使他“弃旧”,那么革命者的感染使她“图新”。这正是她“复活”的全过程。最后她没有和聂赫留朵夫结合,而是跟着革命走者西蒙松走了,说明她已接受革命者的思想,获得了新生。

托尔斯泰通过男女主人公“复活”的描写,强调了“道德自我完善”在改造人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但托尔斯泰所制定的这种拯救人类的宗教道德药方是空想的,虚幻的,具有消极性。不过,在作品中,作者“撕下一切假面具”,对沙皇俄国时代的一切国家制度,社

会制度,教会制度,经济制度作了强烈的批判。因此,尽管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消极的一面,但它的社会批判的深度和力度以及对社会各阶层的描写,都是作者以前的任何一部作品所不能比的。

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任晓晋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版

《外国文学》 蒋承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复活》简介与赏析评论及读后感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6版 《笔的见证∕托尔斯泰理想的实践──小说<复活>的赏析与启迪》黄友玲 《新编外国文学》 蒋承勇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 南开大学出版社

篇二:西方文学论文

你若不离不弃

--浅谈《呼啸山庄》中Heathcliff与Catherine的爱情悲剧

一.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二. 你若不离不弃

三. 世间安得双全法

四. 如果还有如果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

13级本

电子商务1班

栗晨曦

3013209175

你若不离不弃

--浅谈《呼啸山庄》中Heathcliff与Catherine的爱情悲剧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Heathcliff被山庄老主人Earnshaw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Catherine结婚的地主Linton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在课上,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由原著改编的09版的英国电影,影片在阴暗萧瑟的气氛中展开,男主人公悲惨的身世和童年生活,和女主人公之间沉重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悲剧的结局,都让我感到印象深刻,这和我以往看到的情感故事不同,这是一个既让人流泪和又让人心痛的故事。课后,我重温了这部电影并仔细阅读了这部震慑人心的作品的中英文版本,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H与C的爱情悲剧的理解。

一.当时只道是寻常

老Earnshaw在利物浦街头看到了可怜的H,善良的老Earnshaw将其带回 家抚养。大儿子Hindley“把H当做篡夺了他父亲的感情和自己特权的人,每次想到这些损害,他就更加对他恨之入骨”,而热情活泼的C却把他视为朋友,“她真是太喜欢H了,我们千方百计想得出的对她最严厉的惩罚就是把他和她分开”。老Earnshaw死后,在这个冷漠的家里也只有C不讨厌他,而C的善良美丽以及她身上散发出的光芒像磁场一样深深地吸引了这个少年(虽然寡言的他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情感)。一切在开始的时候总是那么美好,再悲惨的结局也会有美好的曾经。两个少年在最纯真的时候相遇,彼此寄托,彼此依赖,这种纯粹的爱带来了喜悦、热烈和刻苦铭心。

二.你若不离不弃

平静的生活在C遇到Edgar后开始改变。H与C在Linton家外嘲笑着Edgar与妹妹Isabella的高雅生活,不料C被狗咬伤,之后在Linton家休养。这五个星期改变了C,尽管她不愿意承认。“在她听到别人说H是个‘粗俗下贱的小流氓’和‘畜生不如’的场合,她就留神不像她那样行事”,或是C与H争吵时“你就像个哑巴,或是个吃奶的孩子,你能说什么,或是做什么,让我觉得好玩吗?”都体现了她的虚荣和优越感已渐渐代替了曾经的朴实天真。就这样C背叛了H,而此时她的心里也十分矛盾,E和H她都不想抛弃,“谁要来把我们(H)分开就要遭到米罗的下场!”“地球上每一个E都可以化为乌有,我也不答应抛弃H!”“我对E的爱就像深林里的叶子,时间会让它改变;我对H的爱则像地底下永恒不变的岩石,我就是H,他无时无刻不在我心里。”“可是,如果H和我结了婚,我们就会变成要饭的。”她深爱着H,但她并不愿意为了他放弃优越的生活,其实说到底,她也没有自己说的那么爱他。而H呢,对H来说C就是支撑他活下

去的动力,可如今,C说出了这种话,如果我是H的话想必也会心如刀绞。于是,他选择了离开。其实他早就想要逃离,是C的存在让他毅然留在呼啸山庄,哪怕丧失尊严,受人侮辱,他从没有畏惧过世俗的门槛,可是C变了,她开始介意别人的眼光,介意物质的饱足,他只有选择离开。你若不离不弃,我又怎会心碎;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三.世间安得双全法

H的离开让本来就矛盾的C更加自责,她因此生了一场大病,随后与E结婚。在没有H的日子里,她心安理得的过着以前自己嗤之以鼻的贵妇人的上等生活,直到三年后的一天,H回来了。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和善的对待他,但那是不可能的,尽管此时的H举止摆脱了粗俗鄙陋,俨然变成了一位绅士。H此次归来,并不仅仅是想念C,最重要的是—复仇。他利用Isabella对自己的爱慕报复E和C,他让C陷入更深的愧疚和自责,虽然他还爱着她,结果这个目的达到了,C的精神几乎崩溃,身体也染上了重病。在影片中,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C像疯了一样冲出去,奔向那个他们曾经有过美好回忆的地方,她知道自己行将就木,她要去见他最后一面。而H也仿佛受到了一股神秘力量的驱使,来到那个地方。不久,C停止了呼吸,而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是H陪在她身边。她走的宁静安详,“她眉头舒展,两眼合拢,双唇含笑,就是天堂里也没有哪位天使能比她显得更美了。”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天堂上的C终于摆脱了这个两难的选择题,带着两份沉甸甸的爱。

四.如果还有如果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开始思考----何为爱情,又是什么左右着爱情。C与H互相爱着对方,可他们并不幸福;C与E也互相爱着对方,可他们也不幸福。C对待爱情的态度令我感到很可笑,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和H永远不会分开,可她为自己的话又做了什么呢,中伤H,与E结婚?在我看来,这个悲剧完全就是由C一人引起的。H出走是因为她,因为她在爱情和金钱面前选择了后者,甚至还为自己辩解。H回来是因为她,因为她说他给不了她富裕的生活,嫌弃他的粗鄙低俗,于是他挣了很多钱,改变自己的举止让自己变成绅士。如果不是C,H大可不必回到呼啸山庄,回到这个受尽耻辱的地方,丧心病狂的复仇,毁了两个家庭,两代人。H为了C而活,C死后,他陷在回忆里不能自拔,陷在内疚中几近疯狂,最后不堪忍受内心的折磨而选择自杀。如果还有如果,希望Catherine不要爱上Heathcliff,如果不能放弃金钱和地位就不要爱上他,如果注定要爱上别人就不要爱上他。如果还有如果,希望Heathcliff不要爱上Catherine,如果不能容忍她就不要爱上她,如果不能忘记她就不要爱上她。如果没有如果,请不要让他们在最美的时光里相遇相爱。

篇三:毕业论文(外国文学类选题)目录

毕业论文(外国文学类选题)目录

编号 论文题目

5-1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精神

5-2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 5-3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5-4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5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5-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5-7试论基督教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5-8但丁与基督教文化

5-9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

5-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

5-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5-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5-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5-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

5-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5-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5-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5-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5-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5-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5-2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5-2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5-2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5-2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2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5-2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5-2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5-2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5-2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5-3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5-3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5-3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文化意蕴

5-33 论《包法利夫人》

5-3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5-3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5-3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5-3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5-3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5-3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5-4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5-4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5-42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5-43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5-44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5-45 “威塞克斯小说”与“约克纳帕塌法世系”——论哈代与福克纳 5-46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及《莎乐美》看唯物主义的特点 5-47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5-48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49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5-50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5-51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5-52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5-53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5-54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5-55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5-56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5-57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5-58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5-59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5-60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5-61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5-62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5-63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5-64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根源探究

5-65 黑暗王国的新女性---安娜与娜拉之比较 5-66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5-67 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艺术

5-68 托尔斯泰与司汤达比较研究

5-69 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5-70 契诃夫与鲁迅小说比较研究

5-71 略论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俄国文学的模式 5-72 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倾向

5-73 试析劳伦斯主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5-74 毛姆《人性的枷锁》主题谈

5-75 毛姆短篇小说浅探

5-76 论约翰·克里斯朵夫形象

5-77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与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5-78 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5-79 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 5-80 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独特的叙事视角 5-81 王熙凤与郝斯佳比较研究

5-82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5-83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5-84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5-85 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5-86 论海明威的虚无思想

5-87 “硬汉子”与“阿Q”两种生存方式的比较 5-88 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 5-89 高尔基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90 高尔基《母亲》中的尼洛夫娜形象分析 5-91 论高尔基的戏剧创作

5-92 论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5-93 论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

5-94 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

5-95 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表现形式 5-96 索尔·贝娄与犹太小说

5-97 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方式 5-98 当代美国犹态文学的文化解读

5-99 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

5-100 论艾略特的戏剧创作

5-101 浅论艾略特诗歌的创作手法

5-102 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 5-103 尤金·奥尼尔戏剧艺术初探

5-104 浅谈《尤利西斯》的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 5-105 福克纳与意识流

5-106 论福克纳算篇小说的乡土情结 5-107 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