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企业文化 > 列表页

日本企业文化的不足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0  分类: 企业文化 手机版

篇一: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同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比较

——以海尔和索尼为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王黔

制作人:郭林锋 王永林 刘玮 杨孟 辛久林 冯继圣 范志华

目录

摘要 .................................................................................................... 2

引言 .................................................................................................... 2

(一) 研究背景 ........................................................................ 2

(二) 选题意义 ........................................................................ 3

(三) 研究不足 ........................................................................ 3

一、 企业文化宏观环境分析 ......................................................... 3

(一) 政治环境分析 ................................................................ 3

(二) 经济环境分析 ................................................................ 4

(三) 社会文化 ........................................................................ 5

(四) 国际环境的影响 ............................................................ 6

二、 企业文化微观环境分析 ......................................................... 6

(一) 硬件分析 ........................................................................ 7

(二) 软件分析 ........................................................................ 8

三、 企业文化与环境的适应性 ................................................... 10

(一) 核心价值观变更 .......................................................... 11

(二) 企业精神变化 .............................................................. 11

(三) 社会责任要求 .............................................................. 11

(四) 竞争历程变化 .............................................................. 11

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12

附录 .................................................................................................. 12

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以海尔和索尼为案例分析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40年后的中国企业也将会成为国际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将日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化,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宏观研究中国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对我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海尔和日本著名的索尼的企业文化作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本文所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做某些参考。

关键词:中日企业文化;差异性;海尔;索尼

我想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先介绍从海尔企业文化的发展情况介绍以及其竞争力 二、

分析企业文化的给核心竞争力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以建议

四、结论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起源于美国,开花结果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着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实现了抢占全球的市场。这种奇迹令美国也刮目相看。日本优秀的企业企业管理思想不仅仅是西方的管理思想,也融入了儒家的思想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的特征。可以说,日本企业文化结合了东西方优秀的文化

的结晶。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都是硕果累累。这是值得我国的企业研究学习的。

在日本很多优秀的企业中,索尼公司也是作为当时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之一。有人说:因为企业文化拯救了海尔,给与海尔不断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国少有成功的国际企业的企业文化典范。通过对比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得出它们企业文化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国际知名企业进入中国,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跨国企业。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通过分析海尔和索尼两个企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我国某些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具有实现指导意义的意见。

(二) 选题意义

1.从企业发展来看: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优秀的文化支撑。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更具科学性。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中最核心部分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国际知名企业成长过程离不开企业文化沉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会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获得升华,不仅仅带给社会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附加价值。作为亚洲优秀的企业:海尔和索尼,一个是老牌的文化巨人;一个是后起之秀。通过分析两个企业的特点,一定能够带来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意见。

2. 从国家发展来看:现代的企业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结合互相交流和碰撞。

全球化的经济带来的是全球化的文化交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企业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计划经济中的管理思想管理。随着西方科学的管理思想引进,我国的管理方式和制度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以前的思想和现代的管理思想会摩擦和碰撞。这样我国的企业会不断改进已有的企业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是国家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企业文化的水平对于促进我国的国家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研究不足

在研究海尔和索尼文化过程中,只是从宏观到微观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大量的实证案例和其他可信度的数据支撑。另外,只是能够得出相关企业文化具体的内容的差异性,而不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 企业文化宏观环境分析

(一) 政治环境分析

1.国家制度

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处少量合资和私营企业外)都是在国家或者国家职能部门全面制约和支持下 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政策和计划会对企业进行指令性或者指导性的管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的要求国家倾向的国家意识和国家意志对企业的渗透[1]。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很多所谓的企业文化掺杂着与政治相关的因素。企业文化制度的核心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而是一种言语形式的政治表达。

日本是一个自由程度很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意志不会直接体现的企业文化上。国家制定的政策只是一个引导性的文件。只要在法律制度允许下企业可以自由运作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减少大量的政治的因素干扰,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可以根据企业自己的需要自由自主倡导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企业文化。

2.价值观取向

在社会主义主义制度下,社会的价值观受到国家倡导的因素影响。在我国的价值观导向主要是两个核心: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既然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受到政治因素影响,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否真正做到国家倡导的价值观,总会想方设法提及相关内容。甚至有些企业为了显示企业文化崇高性,把企业价值观取向与国家的倡导的一致。这种价值观取向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很明显是与企业的本质相矛盾的。

在日本的社会制度中政治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小。企业的运行体制与国家的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企业预期的目标和计划较少受到政府的力量干涉。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自主按照个人意向来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日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更多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不管企业的建设出于什么目的,都要求符合员工的要求。

3.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

不同的价值观引导下,对于员工的利益取舍出现了极大的分歧。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倡导的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冲突时,为了集体的利益,员工需要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企业的发展需要可以牺牲一少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取企业乃至社会更大的利益。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可能考虑了主要大部分的人的利益,忽视了少部分人的利益需要。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两者是利益相对补充而存在的。企业既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当企业的文化与员工的发展不匹配的时候,员工可以自主选择发展的方向。员工的付出与企业的回报建立在心理契约当中,当单方面破坏心理契约都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这种行为员工不会更多考虑集体利益,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问题。

(二) 经济环境分析

1.经济制度

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称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种经济制度的特点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规律两者共同调节市场的运行。许多市场的活动都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指导。其中国家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行政、法律等手段。因此,企业必须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良好的政府关系可以使企业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和企业发展的道路更加平坦。

日本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一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需要按照经济规律运行。企业在运作中需要关注的法律。所有的企业只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经营,就不会受到政府强大的政治力量干预。政府的作用更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充当一个监督者的角色。所以,政府的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影响的力量相对较少。企业在发展中可以更多考虑与企业发展相关因素,减少了外部因素的干扰。

2.企业属性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我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国有企业中。许多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在这种压力下,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如何为国家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是最先考虑的问题。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中也会享受到部分利益。当市场经济的特点要求与政府的利益取向冲突时,企业首先考虑的不是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而是从政府的政策要求出发。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文化的利益取舍出现盲目的行为。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理解和认知错觉。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归资本家所有。日本的企业家族企业的特点也显著。平等、公平的观念已经深入员工的观念中。为了缓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促进资本家企业发展,企业就会考虑员工的需要,更大满足员工的需要。因此,这种关系是企业与员工互动的关系。

3.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注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注重关系的建立。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资本的要求。这些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私人与政府私人关系,企业私人与政府组织的关系,企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前面两种关系都是与私人关系确立的可能会导致企业一些不透明的交易发生。一旦被揭露,企业的社会形象将会受到严重损失。后面一种企业是可以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加以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日本企业中,企业不仅仅是注重依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也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 社会文化

对于社会文化的界定,不同学者的定义不一样。本文将会把划分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国和日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属于亚洲的儒家文化圈。但是日本也在自己的文化中融入了自己本身民族文化的精华。外来文化主要是指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等一系列的管理思想。下面将会具体分析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中国和日本具有明显影响意义的“忠、仁、、自强不息、守法”。

1.儒家思想影响

对于儒家文化中的“忠”对中国和日本的企业影响都深远。对中日企业文化共同之处:忠——“臣事君以忠”,是下属对上司的一种自我道德约束 。它的员工忠实与本企业,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二是企业本身要懂得回报,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不同之处为:中国还要强调忠于祖国和社会。日本强调维持其内部的主从关系,强调企业、公司、社团的雇员。

“仁”是企业对人的核心的理念。

“仁”有多种的解释:“仁者爱人”“以人文本”“人本主义”“人尽其才”。这几个说法都是关于一些对于人的理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那就是如何对待员工和下属的态度。相对于国内的人本理念和实践。中国人性化的理念很多情况下都

篇二:论文:日本企业文化 文档

日本企业文化

摘要:

日本企业文化造就了日本企业的飞速发展,连最发达的美国都不得不像这种企业文化低头,日本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洗礼包括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各种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了就有日本文化特点的先进企业文化。让日本企业文化更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中国企业应看到日本企业文化优点 学习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对加快培育与形成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影响 启示中国企业文化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竟在战争的废墟之上,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经济大国,成为创造经济奇迹的故乡,也成了美国的主要市场竞争对手,从而引起了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深度关注,都在认真研究、探讨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公认是日本的企业文化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影响。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同时,学习与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非常注重“软件”的建设——企业中的文化因素,如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企业中的人际关系等等,并统称之为“组织风土”。他们认为“组织风土”是在日本企业中经过长期管理实践的产物,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言

行举止自觉表现出来的,这种“组织风土”就是企业文化。

对于日本,在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以其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震撼了整个世界。汽车与钢铁工业不仅抢占了美国企业的市场,而且由松下、索尼、日立等企业集团组成的日本电器产品席卷了整个美欧。企业文化作为日本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推动着日本企业高速发展。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先生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以后,得出了结论: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日本企业文化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1、民族传统心理对其企业文化的影响

首先日本人有一种渴望成为强者的心理。基于传统的生存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日本民族特别渴望成为强者、成功者(而这里的强者、能者往往是指包括自己在内的成功的团体、民族),崇拜强者、能者,而鄙视弱者和无能者。1853年美国舰队轰开了当时较落后的日本国门,日本人并不把它当作一种耻辱,反而拜美国为师,吸收西洋文化,终于在1868年发生明治维新的划时代变革。这种源自危机忧患意识的渴望成为强者的心理意识已深深积淀在他们先祖们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已成为一种民族特有的心理。这种心理使日本民族成为一个敢于开拓冒险、勇于创新、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民族。日本企业无法例外地秉承了这种民族心理,使它们无时无刻都在寻找成功的机遇,敢打敢拼,百折不挠,善于学习吸收别国先进的为我所用的优点和长处。无论世界哪个角落,一旦有新思想、新技术出现,它总是不惜代价,

甚至不择手段搜罗回来,使自己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意识反映到企业战略上则是宁可容许企业发生赤字,也不能将市场占有率让给竞争对手。有人说:“这种传统民族心理发展到极处,则表现为活着就要在竞争中胜出,成为强者、成功者,一旦失败,则去跳楼自杀吧,无人会可怜一个失败者,日本民族是一个容不得失败的民族。”虽然,日本的自杀率较高,一些文学作品流露着欣赏死亡的审美倾向。但是,对于日本绝大数人来说,是不存在如此极端的心理的。

其次,务实心理。亦基于传统生存的危机意识,日本人特别地务实。他们不喜欢思辩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倾向于事实、现象、经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如后面所提到的“即物主义”性格。现代的日本人,在经济上有总体规划,又尊重经济规律,让激情与想象的热流注入客观规律的模子,浇铸出切实的产品,而不是恣意妄为及以主观想象的方式从事经济建设。他们务实求真,不尚空谈,不玩花架子,不搞自欺欺人的把戏,老老实实以辛劳和智慧来培植理想之花,因而能创造奇迹。

最后,“忠”、“和”心理。“忠”:现代的日本人已把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化成对关系个人生存的企业的效忠。每个成员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归宿,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他们往往自愿超时工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许多员工都罹患疲劳综合症,都是为了回报企业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和”:绝大多数日本管理者都是缄默、含蓄、安静、内向和以他

人为中心,为了所有企业成员保持一致和合作,管理者往往以这种“和”作为管理方式,导致不断的讨论和妥协,以成就企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和谐。

2、日本宗教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在5世纪前后,我国的儒家思想就开始传入日本。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忠、信、智、孝、和、爱、恭、俭、忍、让”等伦理思想,在日本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因而崇拜强者的民族中,并不是全部都能在日本生根发枝,被日本人民全部接受。日本主要接受了儒家的“忠”、“和”思想。

此外,在企业的经营哲学中,还融入了佛教中的“经世济众”、“虔诚感恩”等宗教思想。他们绝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是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由于日本宗教信仰上的多元体系和兼容性,日本员工对企业这种充满宗教色彩的管理思想也容易接受。宗教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日本历史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站在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角度,日本的历史有3个重大转折期,分别是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二战之后。这样的历史让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闭保守的专制国家脱胎换骨,走向富强, 虽然二战中战败投降,两颗原子弹在本土爆炸使数十万人丧生,100多个城市夷为平地,近千万人流离失所??但对于日本的经济和企业都有了一个根本上的启示:不可能靠武力去谋求生存和发展,要选择另一条发展之路——经

济全球化之路。

4、战后日本政府与日本企业的关系

日本政府早在50年代初,就大力扶植本国企业适应生产国际化和实现资本国际化,以汽车和电子产品为先导,加紧向国外市场扩张,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建跨国公司,积极参与他国的资源再分配。日本政府给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提供出口信贷,由国家给予担保。在税收和财政上,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甚至由政府直接参加跨国公司的国外投资活动,由政府扶植的日本跨国公司从1951年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到1986年时投资累计已超过1000亿美元。到九十年代初,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位,使日本的跨国公司遍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并以技术领先优势,质高价廉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的优势,形成了在国际市场独具的竞争优势。

日本铁矿石储量微不足道,但1987年,日本生产的粗钢却达9850万吨,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当时的苏联),之后一直遥遥领先。日本钢铁工业创造的这一奇迹完全是在日本政府的扶植下依靠补偿贸易,利用进口澳大利亚高品铁矿砂来发展本国钢铁工业才得以实现的。日本企业填海造地,兴建技术世界顶尖的轻津钢铁厂,也完全由政府扶植的。

日本政府从政治、法律、财力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致使日本企业可以迅速成长和强大。这除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外部环境,亦直接影响了日本的企业文化。

篇三: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摘要】:管理是一门艺术,然而文化又是管理艺术中的精华,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并进而在管理领域内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对人的管理以及结果则完全不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由于企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而日本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一些传统的企业家文化和日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日本的这种典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得许多日本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从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本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借鉴

1.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特征

1.1日本的企业文化的根“合和”文化

日本文化是由中国的儒学、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融合而成的复合文化。儒学、佛学和神道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三种基本颜色。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才较多地传人日本。中国的儒学,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所提倡的礼教和为人哲学,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年长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常常以孔孟之道作为“座右铭”;而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仍具有相当浓厚的儒学色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天地人知仁勇”为其座右铭,它的来源却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这样总结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根据孔子的“礼”的思想并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的; 日本的企业工会制是根据“和为贵”的思想提出的; 日本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是儒家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具体体现。

正是日本企业紧紧地把握了“合和”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员工们之间,员工与企业

之间及其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员工们始终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温暖的家,一心一意地为这个企业效力,最终为企业创造出许多丰富的利润,最终使得很多家日本企业高速地腾飞,最终成为了世界上知名的企业。

1.2提倡“以人为本”的团体主义

日本民族的团体主义精神由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由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 中的忠于国家构成,由忠于国家到忠于企业、忠于自己所属的团体;二是由植根于日本国民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而形成的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思想构成,在任何时候都以群体发展为基础,以整体优势为动力;三是将中国文化“和为贵” 的思想融入其中,日本人认为“和为贵”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双方的需要,领导者始终相信:职工的干劲和士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比财、物更重要;同时职工也需要一个和谐的、有归属感的、能相互帮助的集体。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实际上是团体在经济上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同舟共济,在大海中航行,不团结就要翻船。所以日本的企业非常重视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整合力、形成巨大的战斗力。这是因为如此,日本的企业依靠着强大的团体主义,使得员工们心连心,企业之间互相帮助,最终使得日本的企业渡过了战后重建最困难时期以及后来的经济危机,使得日本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最终使得日本经济腾飞了,使得日本成为了发达国家。

1.3根深蒂固自强不息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

日本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是要使每一个日本人都有危机意识。从小学开始每一个孩子就必须懂得:日本是一个国土窄小、自然资源贫乏、但人口并不少的岛国;日本人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固守本土而生存; 日本必须得到世界各国的资源支持;必须学习外国的文化,包括科技和管理等等。

民族的忧患意识促使日本人勤奋学习外来文化,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尽量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并尽可能地使之与本民族原有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日本的文化能博采各家之长,形成优秀的文化,从而为日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有力的基础,日本战后的企业飞速发展正说明

了这一点。

2.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代表了当今企业管理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理念。日本企业注重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利益,形成独特的感恩伦理,但同时存在过于以本企业为中心,对企业绝对忠诚而忽视了企业对社会其它利益集团的关注,使企业漠视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启示我国企业、社会和政府都应当积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2.1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

在日本企业发展的几十年中,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这些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日本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七大特点:① 向社会提供有用的财富和服务;②努力实现职工的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富裕;③在注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企业活动;④通过各种活动积极为社会做贡献;⑤通过各项事业活动,努力提高所在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⑥不参与破坏社会秩序及安全的活动;⑦努力使企业的行动原则与社会常识一致。

2.2关注员工利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

从社会责任实践看,日本企业关注员工利益,提倡“以人为本”。日本企业大多注重社会责任,着力把企业变成员工的大家庭,不会轻易辞退员工,企业维护职工个人的利益并努力满足员工的需要,只要是员工合理的要求,在能力范围之内都应予以满足,同时企业在实现其目标,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将对员工的责任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加以追求。企业尊重员工对自身价值的占有,反对异化劳动,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关注员工成长,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日本企业家信守“社会责任为中心”的经营哲学的结果,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观念。具体的表现着有三大方面,具体如下:

2.2.1企业是人的集合体

众所周知,人是认识客观,也是改造、变革客观事物的主体,主体的素质状况如何,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变革客观事物的深度、广度的效果。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类的潜能是巨大的。实践证明,一个人只要处于自由、轻松的状态,工作学习的效果就特别好,创造性就会得到空前的发挥。一个企业要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就应使企业员工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能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就会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日本的一些企业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2.2.2企业应满足人的需要

日本大多数企业认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不是单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是为了尽可能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发展,不是把员工仅仅作为机器体系的一部分,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在“企业为人”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方面,日本企业在保证生存的条件下强调企业的终极价值不仅仅在于维持生存发展,而在于发挥企业真正的价值。日本松下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价值观: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的繁荣,得到社会和全体员工的认同。

2.2.3企业靠员工发展

日本企业的“以人为本”的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日本在战后一段时间进行民主改革运动中产生了日本员工主权制度,确定以核心员工为中心的员工基本上就是企业的主权者与管理者,从而赋予员工主权。在企业内部倡导的是“人性尊重”,把自由作为每个人的人性本能,在此基础上凝聚起亲密无间、相互依赖的尊重人性的组织。在企业与人的关系上, 日本式团队是在“家庭”和“效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依靠员工的主要手段是对其成员终身雇佣,并随年龄增长给予相应的地位和待遇,允许并鼓励成员积极参与企业事务。这样,企业充分考虑了员工的利益需求,使其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不断为员工的工作及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 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3.1企业重视员工利益,关注员工成长

日本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行终身雇佣制及年功序列制,企业成为员工的大家庭,企业主在情感、道义和责任上都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反而想尽办法去提升员工价值,而社会也给辞退员工的企业以一种文化的压力,使得这类企业形象不佳,经营难以成功,这样劳资双方形成稳定的雇佣关系,不再是只关系到员工的一次工作机会,而是与员工的事业发展,甚至是家庭生计息息相关。

我们中国的企业应该向日本企业积极学习,特别是要对员工负有社会责任,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员工也会(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日本企业文化的不足)努力工作,企业没有必要担心员工的工作态度。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这种稳定的关系,与企业家这种“以社会责任为中心”的经营哲学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中国通过这样可以使得员工和企业的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员工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中国的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2树立类似日本家族企业的“大家族”观念

日本文化具有“欧、汉、和”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具有相当的同质性。日本家族企业广泛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但在“家”文化上又和中国不同。日本人的“家”通常不是指生理基础上的家庭,而比较像是家庭成员共同使用的家庭财产的信托机构。

与日本家族企业的“大家族”观念不同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观念仍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从企业人力资本的搜寻和获取角度上看,中国民营企业的这种狭义的家族观念,使得家族企业难以真正突破以血缘关系为背景的人力资本选择的局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在家族成员中选择管理人才的结果,就是选择空间会变得越来越狭小,可用的人才会越来越少。同时,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也会使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变得刚愎自负,减少了优秀人才加盟的机会和可能性。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得不借鉴日本的经验,树立类似日本的“大家族”观念,拓展企业管理人才选择的空间。

3.3培育健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