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化论文 > 列表页

西部旅游文化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文化论文 手机版

篇一:《西部旅游资源赏析》论文

西部旅游资源优势与开发分析

(***)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4级电子信息工程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我国西部美丽富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景观、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浓郁的民族旅游业作为西部的支柱产业。其旅游资源的特色是:旅游资源丰度大,精品生态旅游资源多,少数民族风情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组合度好。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类型最丰富、独特性最明显、集聚度最强的地区,是我国21世纪旅游业发展潜力主要后劲所在。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西部的旅游资源,将其旅游资源优势变为旅游产业优势,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对于振兴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异,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现实而迫切的意义。

关键词:西部旅游 生态旅游 旅游经济 资源开发

1.西部旅游资源的优势

1.1自然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和独有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西南地区水力资源丰富。我国已探明140种矿产资源,西部有20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此外,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一大特色。西部不仅自然风光独特,有雪山、草原、河谷、沙漠与戈壁;人文景观也非常有特色。“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这是英国人詹姆士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所描绘的西部著名的世界遗产之一的香格里拉。位于西部的其他世界遗产还有很多,譬如在丝绸古道上的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埋藏千年的历史古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号称四时仙境、水之童话的九寨沟;用自然谱写艺术的四川黄龙;世界屋脊上的建筑奇迹—布达拉宫;人与自然完美体现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高原上的水乡———丽江古城;雕刻书写的神话———大足石刻;有着巴山蜀水风骨称号的青城山———都江堰??所有这些都足以让每一个西部人自豪,也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据统计,在2 003年,西部地区实现的旅游总收入超过1 66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 20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4亿人次,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1.2政策优势

国家为了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了西部地区诸多优惠政策,为西部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西部绝大多数省份在“十五”规划中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20 04年,西部的旅游事业得到国家6亿元国债的支持。此外,国家制订了有关旅游的优惠政策:对从西部旅游城市入境的海外旅游者,根据条件实行落地签证或其他便利入境签证政策,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纷纷投资于西部旅游业。比如在2000年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上,西安市推出了文物考古、自然风光、特种旅游、休闲度假等36个旅游招商项目,签署合同外资旅游项目4个吸引外资达到3 13 2万美元;协议意向引资旅游项目5个,总投资达到1.7亿

美元;签订合同内资项目两个,总投资达到1.66亿元人民币。

2.因地制宜发展西部旅游

2.1精心构建,突出特色

西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非常有特色。可以从中精心挑选,确定一批旅游景点和路线,尽快构建一些富有西部特色、文化内涵的综合旅游区。四川历来富有天府之国美誉,作为四川省会的成都应努力从多方面、多层次尽快地打造成西部旅游休闲的第一城。据悉,成都正在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生态度假旅游城市,加快实施都江堰—青城山旅游设计方案,努力将都江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水文化博物馆。与此同时,将青城山一绝的道教养生和现代休闲度假有机结合,建设中国道教博物馆,形成道教文化的旅游精品。此外,成都正在着力打造我国最大的美食城。应充分发挥成都美食资源的优势,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已有资源,将成都建设成为集参观、品尝、购物、休闲、节庆活动为一体的“美食之都”,形成具有特色美食的旅游精品。此外,基于成都的历史文化,应加大力度打造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国文化城。一方面,将武候祠与南郊公园全面整合,增加景点,丰富内涵,完善设施,改善周边环境,建成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展示表演、观光购物、餐饮娱乐、影视拍摄为一体的成都三国文化旅游精品;另一方面,改造草堂旅游区,以诗歌文化为核心,在草堂内规划建设旅游购物街。在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成都更应大力开发本地潜在的旅游商机。如在近郊的农民村社推出“农家乐”旅游项目,使城里人周末到那里打牌消遣,享受新鲜的空气。大力培育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努力开发生态食品、绿色食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提升农副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进程。成都的多角度、多层次发展思路值得其他西部旅游地区借鉴。各地应依据本地优势和地方特色,充分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将旅游办成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2增强合作,整体提高

西部的各个省市可以进一步加强区域间横向联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各省市之间以打破区域封锁、市场垄断和行业分割,支持旅游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建设旅游企业集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航母”。这种区域旅游规划可以与未来的城市群衔接,以品牌旅游区为核心形成跨省市区的旅游合作体,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企业为主角,进一步推进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建设。中国旅游学院教授王舆斌说,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在“西部大开放、旅游要先行”的大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共同设计旅游线路,把各方的主要景点串连起来,共同宣传促销;联合举办促销活动,印刷旅游宣传品,在各自的报刊、广播、电视上宣传合作方的旅游产品和企业;允许相关旅行社到对方辖区的分支机构,取消导游和陪同人员的门票限制;取消外地旅游车辆进入城区和景点的限制措施;加强在旅游信息、旅游商品研发销售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等等。共同组建旅游线游客服务中心,方便专线旅游,实行交通一体化。实行企业联合经营,通过收购、兼并、合股等资产重组方式增强地区性的骨干企业实力。加大力度建立以区域著名旅游品牌为域名的网站,开展数字化宣传、交流、管理和经营,共同培育区域主打产品或者名牌产品。目前,国旅总社已开通了四川—重庆—陕西一线游的旅游景点游览项目,外国客人可以一次游览西部几省著名的旅游景点。西部各省的旅游景点各具特色,风土民情不尽相同。西部各省若能进一步联合起来,发挥优势互补,对旅游资源进一步进行整合,形成规模效应,整个西部地区的总体收益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各省的旅游发展也将深深的受益其中。

2.3旅游先行,协调发展

旅游先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青海省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全省可利用草场5亿多亩,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境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多种药用动植物畅销国内外。这里也是享誉中外的“冬虫夏草”原产地之一。目前正在申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占地31.6万平方公里,近占青海省面积的一半。青海的旅游资源独具高原特色和民族风格,其中最为出名的有青海湖、塔尔寺、唐蕃古道、热贡艺术、日月山等,完全可以以旅游业为先机,带动青海的整个资源建设。大力宣传青海的“冬虫夏草”、牦牛和其他动植物资源;寻找各种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合作机会。旅游业以及它所带动的相关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研究表明,旅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全社会就能增加4.4个就业机会。旅游先行,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比如道路交通的建设,相关市容环境的建设,必将对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2.4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可使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

据报道,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区域,生态系统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很丰富。这个区域有着7 000多种维管束植物,其中3 000种为中国特产,1 000种为云南特产。哺乳动物大约有300种,其中66种为云南独有的。鸟类的品种为800多种,相当于世界上有鸟类品种的9%。此外还有150种爬行动物。亚洲的四大江河湄公河、长江、萨尔温江和依洛瓦底江的支流都横穿这个地区,总流量为世界所有淡水的五分之一。进行旅游开发,必须加强生态保护,使和谐的自然环境得以长久的延续。如果只抓旅游收入,忽视甚至破坏了生态平衡,无疑是“杀鸡取卵”。发展旅游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是天然可持续发展行业。旅游业与环境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发展旅游业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而以急功近利的掠夺性开发和一次性索取,必将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殃及后代。只有和谐的生态,西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才可得以维持和延续,西部旅游也才有长远的发展空间。总之,通过对西部旅游资源的积极开发,旅游业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和强大动力,可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强劲的增长。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坚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并重,坚持发展旅游和振兴经济并举,整个西部经济才能做到持续的发展,整个西部旅游事业才能实现稳步的提高。

3.西部旅游资源及其特色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独具特色,品位高,集聚度强,组合状况也较好,利于开发。

3.1旅游资源丰度大

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一个地区旅游资源丰度的大小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对旅游业发展的保证程度,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极大优势,是全国颇负盛名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许多省都是旅游资源大省。西部地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3.2特色突出,品位较高

精品生态旅游资源多西部地区拥有一大批在世界上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垄断性的精品

生态旅游资源,知名度极高,已为世人所公认。如神秘诱人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神奇的长江三峡、迷人的九寨沟,此外,还有敦煌石窟、“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大足石刻、丽江古城、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等。截至200 0年,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共有27处,西部拥有秦始皇陵(陕西)、莫高窟(甘肃)、布达拉宫西藏)、大足石刻(重庆)、丽江古城(云南)、九寨沟(四川)、黄龙(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四川)9处,占全国总数的33.3%;其中,四川省就有4处,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3.3少数民族风情优势突出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我国5 5个少数民族中,西部有46个,占全国总数的83.6%,少数民族人口共计3 000万人。西部地区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原始。各民族塑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民间歌舞、戏曲杂技、工艺品、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在世界上均

西部旅游文化论文

有极大的吸引力,构成了西部民族地区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内容。目前已开发较好的少数民族风情游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白族、苗族、藏族、纳西族等。

4.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1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由于地形、气候、社会文化及其他一些历史原因,与东部一些旅游业较发达的省份相比,西部地区所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少,而且资源分布得较为分散,没有在一定地区内形成相对集中的态势,这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难度;许多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是较浅层次的开发,景点单一;在景点设置、旅游产品推销上单纯模仿东部的情况很普遍,没有突出自己景点的特色和优势。长此以往,该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势必会减弱。

4.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和经济开发相对滞后于东部地区,旅游发展的硬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特别是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严重制约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行路难”的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旅游者进不来又出不去,或进得来而散不开。世界屋脊西藏,拥有众多的品位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其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至今进出西藏主要只能依靠航空和公路,没有铁路。如果乘坐汽车进入西藏,不仅耗时长,而且极不方便和安全。甘肃敦煌,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其旅游收入占全市1/5以上,但进出难的交通状况成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敦煌到兰州有1 100 k m,没有火车,坐汽车起码要2天。从空中走,小机场小飞机,人满为患,旅游旺季时一天起降16次仍不能满足需要

4.3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知名度是无价的无形资产,“知名度就是生命力,知名度就是效益”。西部地区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宣传。许多专家认为,西部旅游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旅游宣传。虽然西部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高,但许多旅游资源还不为人知,“藏在深闺人未识”,没有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明确的、独特的地位。如西北经典旅游线路“丝绸之路”,这条线路常组不起团。这条线路推广不开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误解,一提起“丝绸之路”,通常人们就会想到“西出阳关无故人”,“古来战几人回”的凄凉沧桑之感。其实,今天的“丝绸之路”已今非昔比,旅游者既能领略到古战场的萧条氛围,又能感受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美景。

4.4缺乏科学的区域性旅游规划

西部不少地区已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许多省、市、自治区还把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已制定了各自的旅游规划。但是,西部地区缺乏宏观上的区域性旅游开发规划,导致西部旅游开发“遍地开花”,数量多而质量差,缺乏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趋同性强导致重复建设,从而没竞争力。

4.5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西部旅游资源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实力还不很雄厚,不可能对西部地区展旅游有多大的投入,加上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也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因而资金缺乏就成为制约西部发展旅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只能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加重了其贫困程度。

4.6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人们的观念与素质已日益成为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西部地区旅游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和旅游规划人员、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人员以及具有较强业务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导游人才,普遍感到缺乏,这也是制约西部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5.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

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部各省区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应突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本地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近来的一些报道中可看出,西部各省区正在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重新审视本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重新规划。如19 99年四川省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制定了《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制定的区域旅游规划,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大都没有考虑旅游资源的内在规律性和互补性。其实,开发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应该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色,按照资源的互补原则,考虑旅游客源市场条件来制定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5.2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特点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性极强的产业。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就上得快、效益好。法国、西班牙、新加坡等都是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国家,他们的旅游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我国西部的云南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云南旅游业之所以发展快,也是因为云南省委、省政府重视,政府主导力度强。99'昆明世博会的巨大成功,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重要原因,从而使其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大省。因而,西部各省区开发旅游,更应学习这种经验。西部各地要提高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拿出魄力,在地方营造出一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的气氛,发挥重要的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各地和外商投资旅游的积极性,加快实现西部由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篇二:西部旅游资源鉴赏论文

西部旅游资源鉴赏论文

12城规

马建勇

2012081029

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第4季冰川、板块运动、岩溶地貌、钙化滩流等互相作用而成。它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域跨东经103°46'~104°4';北纬32°54'~33°19'。因沟中有荷叶、盘亚、亚拉、尖盘、黑果、树正、则查洼、热西、郭都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分为3条沟,分别是:树正沟、日则沟、则渣洼沟。有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九寨沟水系流经白河、白水江、嘉陵江,最后流入长江。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108个海子里面长海是最大的一个海子,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20米。以翠海(高山湖泊)、叠瀑、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春看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看古柏苍翠、碧水蓝天;秋看满山斑斓、层林尽染;冬看冰雪世界、圣洁天堂。 地理气候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北纬

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东临甘肃省文县,北与甘肃省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接若尔盖县,南同平武县、松潘县接壤。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拨1000-4500米,县城1400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现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县城置永乐镇;有藏、羌、回、汉等民族,常住人口8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2.47万人。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九寨沟海拔1900~31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春天气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夏季气温回升且较稳定,平均气温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季气候宜人,但昼夜温差很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冻土出现),白天可穿单衣,夜晚就得穿防寒服了。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以下。九寨沟降雨较少且多集中在7~8月。九寨沟一年四季均可旅游,尤以秋季为最佳,10月中下旬是九寨沟最夺目的季节。九寨沟的冬天和初夏也各有韵味。

图片

季节 平均气温 备注

春季 9度-18度 有冻土及残雪

夏季 19度-22度 夜晚较凉,7、8两月是雨季

秋季 7度 -18度 秋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

冬季 0度左右 较寒冷

要十分隆重地搞一次请山神的活动。请山神的两位姑娘,是由法师根据当年天文历法推算的生辰八字来确定的。

迎圣水——新年背水:九寨沟藏族同胞有着在藏历的除夕夜到海子边背水的传统。当各寨的鸡第一声鸡叫时,寨里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赶到水源地,先烧香泼水,然后背回新年最早的圣水,供全家人团圆饮用。

宗教祈愿——桑烟: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沿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桑烟又称熏香,多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

习俗禁忌

九寨沟多藏民,到九寨沟旅游需要注意的一些风俗禁忌:

1、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2、较为正式的敬酒场合,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3、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4、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5、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6、藏民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7.不能踩门槛,意为带来了厄运。

资源分布

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是九寨沟景观的主角。碧绿晶莹的溪水好似项链般穿插于森林与浅滩之间。色彩斑斓的湖泊和气势宏伟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

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林中植物种类繁多,现有天然森林近3万公顷,植物2000余种。多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于此,其中包括脊椎动物170种、鸟类14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羽毛,充满原始森林的风貌,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世外天地。

九寨沟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其水景规模之巨,景型之多,数量之众,形态之美,布局之精和环境之佳等指标综合鉴定,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

篇三:旅游文化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

旅游文化公选课结课论文

灵动山水之美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神州大地美丽富饶的山山水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宝库与精神家园。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在我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人们普遍观赏的审美对象,山水首先进入人们的视域,成为人们心神向往的审美客体,并形成了由深远的历史积淀与广博的文化内容相结合的山水文化。

中国山水文化是以中国山水为载体和表现对象的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是一个不断创新又不断积累的动态发展过程。山水文化源于山水,又美化着山水,产生于人与山水的关系,又服务于人与山水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审美就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应用各种表现方式展现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抒发真挚情感,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融通的一种审美活动。山水审美的特征首先表现为他的自然性,既然是山水审美,就离不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这种审美必须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最后又回归于自然,一切人文的、世俗的、人性的东西都必须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其次是时空性的特点,自然山水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它无边无际,浩渺博大,同时自然界又是不断循环往复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一年四时之更替。最后,山水审美的最终归宿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老子还强调以宁静的心态观察自然万物,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然之美,他的这种虚静淡泊、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促进了人们认识山水、关注山水、体悟山水的审美活动。 山水美是指具有美的形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山景水色之美。对

于山水美的推崇,人们有着超越时代、种族、文化素质等几乎各种限制的一致性。山水美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基础和核心是形象美,而形象美可归纳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多种特征。

提起中国的山山水水不得不让人们想到“五岳”,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千百年来,皇帝在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这里修行念经,善男信女在这里烧香许愿,名人雅客也喜欢在这里吟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五岳更加有名了。难怪人,们登五岳后,会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慨叹。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天下。它既能迷惑古人、倾倒天子、吸引修道者,就更会让人群中情感更为丰富的一族—文人和士子陶醉和迷恋。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

泰山坐落在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高度居五岳第三位,但它却被历代称为“五岳独尊”,原因首先是泰山平地拔起,山势雄伟,更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它是历朝统治者祭天的场所,目前山上有古寺庙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泰山山麓的岱庙为泰山第一名胜,天贶殿是岱庙主殿,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画有《泰山神出巡图》。岱庙内陈列的沉香狮子、温凉玉、黄蓝釉瓷葫芦瓶誉为泰山镇山“三宝”。 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2160米,以险峻著称。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华山五峰为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北峰云台。峰上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擦耳崖、苍龙岭均为名闻天下的极险之道。华山脚下西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的神庙,创建于西汉,至今仍保存着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因其形制与北京故宫相似,有“陕西故宫”之称。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中部衡山等县境内,海拔1290米。南岳古木参天,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以风景秀丽著称。南岳庙是衡山最大殿宇。祝愿融峰之高、藏经楼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称为衡山四绝。近年又开辟了麻姑仙境、穿岩诗林新景点。 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东,海拔2017米。相传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见此山势雄伟,遂封北岳。恒山分东西两峰,双峰对峙,浑水中流。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楼台殿宇,以幽静著称。恒山景观之最为悬空寺,建于恒山金龙口西崖峭壁上。据恒山志记载,始建于北魏

晚期(约公元6世纪),全寺有殿琮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风景优美,别具一格。 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海拔1440米,以峻闻名。嵩顶有峻极峰,是嵩山最高峰。嵩山东端中岳庙,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始建于北魏,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嵩阳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

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发源地,也是我国少林拳的发源地。

由此可见,五岳是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人们向往的灵动之地。

智者爱山,仁者爱水,而这两者兼具的要数桂林的山水了。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是一个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四绝”,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千百年来,桂林山水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观光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12个县的大桂林山水风景区已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于神气美妙的桂林山水中。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