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列表页

下乡驻村调研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8  分类: 调研报告 手机版

篇一:陈滩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金安区马头镇陈滩村村情调研报告

选派单位:任 职 村:选派干部:

金安区财政局 马头镇陈滩村张辉

2012年6月

1

金安区马头镇陈滩村村情调研报告

陈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辉

根据省、市、区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选派到金安区马头镇陈滩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4月26日到村报到后,为了尽早掌握该村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直接入户开展调研,实地考察、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情况。

一、陈滩村基本情况

马头镇陈滩村位于马头镇西南部,西隔老淠河与裕安区单王乡相望,南与淠东乡西店村相邻,东、北面分别与本镇龙滩村相连。陈滩村总面积4.0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36亩,人均耕地面积0.53亩。辖17个村民组,825户,总人口3298人,其中贫困户 604户,贫困人口 1983 人, 4个党小组,45名党员。村“两委”5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中共党员。

陈滩村属于典型的沿淠湾区,地理位臵偏僻,交通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打工。由于人多地少,缺粮缺钱现象非常严重,小麦、大豆、土豆、花生、大瓜虽说是村里的经济支柱产业,但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易涝易旱,达不到增产增收的保障,更不能将原材料深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475元。

2

陈滩村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落后,主要是交通条件落后和防灾能力差, 17个村民组,共长12 公里道路亟待拓宽和升级改造,因此,农产品销售运输十分困难。农业生产更是处于落后现象,防灾抗灾条件差,本村排水渠建于70年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的被淤成路,有的被水冲毁,阻碍抗洪排涝和农田排灌,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受到很大影响,各种因素制约着本村经济的发展。

二、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 全村现状

我村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农户贫困十分严重,详见表1

陈滩村贫困群众分类表

表1

3

(二) 制约因素

1、交通不便,路状极差,存在安全隐患; 2、水利设施老化,水渠不畅,制约生产发展; 3、防灾抗灾能力差,收入少; 4、无技术,产量低; 5、缺资金,脱贫致富难。

4

三、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市、区、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陈滩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已实现全村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但仍然还有很出突出问题有待分析解决:

1、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有待提高

(1)农业经济发展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小麦、大豆种植作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大多数小麦、大豆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小型、分散种植模式成为了发展规模经济的瓶颈。专业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如今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真正潜力所在。而我村目前的农业格局还保持着联产承包早期的模式,土地流转没有形成,与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全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基本上没有加工能力,产业化经营尚处在萌芽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民收入低下。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支撑跨越发展。没有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搁浅。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我村较大的跨越发展,就目前来看,由于去年新盖了村部,现在村里正常的运转都成了问题,靠借钱维持着正常的村级开支。

5

篇二:强基惠民活动驻村调研报告

强基惠民活动驻村调研报告

----地区质监局驻八宿县拥巴村工作队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部署,地区质监局驻拥巴村工作队于10月18日按时到达拥巴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强基惠民活动”驻村工作,并于10月23日至31日对拥巴村进行了驻村前期的工作调研。在调研期间,工作队积极走访党员、干部、群众,通过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座谈、听取村两委班子汇报、召开村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了解群众实际困难,探索促进拥巴村经济发展及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队对拥巴村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拥巴村的总体现状是:人口相对较多,土地、牲畜相对较少,手工业、企业等基本没有;不通电,交通不畅(物资运输主要靠拖拉机、摩托车),人蓄饮水困难(系山泉沟渠引水),家庭年人均收入低;大部分群众温饱问题能基本解决(粮食生产、外出打工),少数群众生活十分贫困,靠各级党委、政府救济维持。具体情况为:

(一)地理位臵。拥巴村地处怒江流域,位于八宿县西北部,东经96.5o,北纬30.5o,距八宿县城305公里,海拔3130米,气候温和,属于半农半牧村;拥巴村海拔低气候好,适合种植青稞、荞麦、元根、葡萄、梨、核桃、蓝瓜、玉米、青椒、土豆、萝卜、白菜等果树和蔬菜。

(二)人口及其他有关数据。全村共有33户249人,有学生34人、党员20名、僧尼34人、残疾人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517.71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55.00元;安居工程扶贫搬迁已完成21户,准备搬迁或是正在搬迁的12户;全村有拖拉机15台,摩托车24辆(?系贷款购买);全村有牦牛141头,山羊98只,马36匹,黄牛142头,驴87头,猪46头。(详见表一)

表一:拥巴村人口及相关数据表

(三)交通、电力、水力、通讯等方面。交通一直是制约拥巴村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道路交通仍然相当差,路基不牢,路面不宽,很受制约;电力方面,有微型水力发电的19户,根本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用电;通讯方面,信号极不稳定,通话中通信突然中断现象十分平常(夜间绝对没有通讯信号),通讯难以保障;水力方面,全村人畜饮水、生产用水依靠山泉水引渠满足,部分村民院里的“饮水工程”形同虚设,根本没水到达家院。(说明:拥巴村水资源丰富,山上有增扎山泉水,山下有德曲河河水,德曲河系怒江一支流,距怒江边约5公里)。

(四)村两委领导班子情况。村委班子是2011年9月由拥巴村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成员包括:罗布次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桑邓罗布(村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村委会副主任),琼琼(村委会治保调解委员、社会保障委员、团支部书记),次松(村发展纪检委员、宣传委

员、村委会统战民宗委员),向巴曲珍(村委会文教卫生委员、妇代会主任)。

二、工作队调研的方式和内容

工作队一行在驻村后按照要求迅速开展工作,通过汇报、座谈、走访、勘察,认真开展驻村工作调研。

(一)积极座谈,主动汇报。为做好与乡党委政府的衔接、沟通与协调,10月21日,工作队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座谈,汇报工作队相关情况,了解拥巴村村情概况、经济发展、特色产品、村民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同时,就下一步驻村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与乡党委、政府负责人交换了意见。

(二)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听取村两委班子汇报。 10月27日,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拥巴村发展经济的设想以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三)召开村民大会,摸清基层实情。10月30日,工作队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把群众的所需、所急、所想、所盼进行整理汇总(共收集群众实际困难109件),摸清实际情况,同时,并对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热心的解答,始终坚持思想上尊

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到群众的“知心人”,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四)实地环境勘察,了解资源优势。10月31日,工作队一行在乡党组书记嘎亚、乡长次成多吉及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罗布次仁的陪同下,对全村耕地、道路、水力、电力、泥石流地段进行了察看,对德曲河、增扎山泉水源头进行了勘查,发现拥巴村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气候条件温和,适应种植果树、蔬菜和饲养鸡、猪等家禽,进一步了解了拥巴村的资源优势。

(五)逐一入户走访,了解群众实际困难。11月1日至3日,工作队深入33家农户,逐一走访,对农户家庭人口、生产生活、耕地种植、牲畜牧养、住房搬迁、经济收入、儿童上学、看病就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认真核实、登记,并详细询问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对全村村民的基本情况有了详细、真实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调研期间,工作队还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自治区“两会”以及地委(扩大)会议精神,突出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工作队队长、地区质监局党组成员、标计科科

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贵州大学2010年梦之翼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

报告题目:角旁村村情和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下乡驻村调研报告)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团的十六大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春晖行动,服务家乡建设。反哺故土、回报社会,参与家乡的扶贫开发建设,力所能及的为家乡做实事,回报家乡人民,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调查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协调性。为改善这种状况,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农民生存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一些调查。

三.调查方式:

送学生回家时走访附近乡民,了解他(她)们家及附近农家的情况,或者去当地村委会向村支书索要当地资料,以聊天、座谈会、问卷表的方式进行有关调查的话题(如:家庭收入及其支出情况,家庭成员及其生活情况,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等),然后回家后总结出调查结果。

四. 调查情况:

总结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家庭成员情况:(16-46周岁的人基本上都在外务工,46岁以上的基本上都在家里照顾孙子或者自食其力的干农活,其人数分布大

致可用下图表示:

16-2626-3636-4646-60

2. 家庭收入主要是靠在外务工寄回的钱,其次是出卖农产品包括包谷,菜籽,烤烟,辣椒,猪,鸡等。土豆,红薯大批的白菜等无法获得利润,而是用来养猪,同时很多就因此而坏掉,浪费很大。单是靠农产品获得的收入每年每家平均5000元左右,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老农式经济。

3.大部分家庭的支出主要用在人情客网和住房建设上(1500元以上),农村办酒席的特别多(有句笑话今天推一堵墙,明天添一块瓦,后天办酒);少数家庭的支出主要是孩子上学;然后是医疗,生活用品等。所以农村人就有一种说法,不去打工就没有钱用,这就是农村家里总是老人和小孩的缘故,这也将使农村老人的生活和小孩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了。

4. 在农村文化这一块,很多村民都反映若不看电视,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没有什么学习的东西,有时会有一种沉闷的感觉,农家书屋没有建设好。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也应该一起发展,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文化并存,要从心里面得到一种满足。

5. 在谈到邻居之间的和谐关系上,凸显了几个方面的问题,邻与邻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大力改进。矛盾主要是因为口角,很多人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干脆不蹿门了,所以这也验证了第四点为什么人们感觉沉闷。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的观念跟随改变,城市人每天都是接触与时代同步的东西,而农村则不同,相对比较闭塞,接触与时代同步的文化当然会落后于城市人,为了改变农村人民的观念,一定要扩大他们的胸怀,这就需要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个人都无顾虑的到邻里蹿门,增加彼此的去处,自然的找到了娱乐的场所。

6.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是前些年的说法,而现在,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空出了大批的土地再也无人耕耘,这些闲置的土地成为荒山,没有树木,一些杂草丛生。而当问到为什么不种些经济作物时他们说没有根苗,能力有限,不知从哪儿引种。

7. 还有谈及他们对现在国家各项政策的看法时,他们都觉得政策开明的胡锦涛主席和关注民生、体贴民情的温家宝总理是他们心目中的好领导,他们都特别支持。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时他们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把农民能够得实惠的法子想给他们,送给他们。希望国家能够在农产品销售

这一方面下更多功夫,投入更多,这样他们得的实惠就越多越大。他们说我们农村人并不是不富裕,而是没有把我们的固有财富以钞票的形式在城市中体现出来罢了!

8.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远在外地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农村孩子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起步就落后于别人。如此长久下去,所谓教育的公平性就更加变质。都说要拉小城乡差距,缩小家庭收入,但是在教育没有搞好,知识没有学好的情况下如何去缩小呢?在单方面上,农村经济确实一直在发展,但是与城市增长速度比起来,差距将会是越来越大的。

9.角旁村在进两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的房子外观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改观,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在收入上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因为开发溶洞的是外地人,来开办山庄的是外地人,搞运输的是外地人,本地的居民没有足够的起始资金,所以什么也没有参与,自家的资源让别人来开发,似乎与自己无关。

10.在小学师资力量上很弱,那些老师仅有中专文凭,不少还是在职时进修的,从根本上没有改变他们落后的教学方式,没有足够的“耐心、爱心、良心、恒心”四心老师,所以学生还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学生的娱乐体育用具落后,活动举办得极少,不足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不足以完善其小学生的身心,这与城市孩子的生活现状比起来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11. 乡村教师待遇低 这也是不少高文凭教师不愿到农村的原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