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列表页

旅游文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9  分类: 文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浅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

浅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方正小标宋简体 小2号字体)

姓名(黑体4号字体)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楷体_GB2312 5号字体)

摘 要(黑体 5号字体):正文(仿宋_GB2312 小5号字体)

关键词(黑体 5号字体):正文(仿宋_GB2312 小5号字体)

引言(黑体4号字体)

引言正文(仿宋_GB2312 小5号字体)

一、 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黑体 4号字体)

(一)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 (楷体_GB2312 4号字体)

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众多的作家资源、故事情节资源、小说场所资源以及山水诗歌资源 ,它们融合在一起 ,共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而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这些文学旅游景观或独立成景、或作为陪衬 ,与其他人文(或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大大地增强了旅游地的吸引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学旅游资源呢?有人认为,游客到某一地区,看到的锦山绣水,名胜古迹;或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的山水胜景、风土人情,这些各种美的表现形式,包括写、讲、歌、颂、刻、拔、铭等,向社会传递信息的载体,都叫文学旅游资源。还有人认为,文学旅游资源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的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人墨画、宗教圣

【1】地、园林建筑等,都可以归为大的文学旅游资源的范围;狭义的即是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

作品所描绘的审美的物质载体,或者是某著名旅游作家游历所经并留下墨宝之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记》,除了登楼观洞庭湖水波瀚汹涌的自然奇景之外,还有另一个旅游吸引物,就是岳阳楼是著名诗人杜甫吟诗抒情,用诗歌的形式揭示岳阳观水之审美内涵的地方。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岳阳楼对游客的吸引力因素。凡是因旅游而产生的,或者在旅游生活中所能引起游客兴趣的作家、作品、作家的遗留痕迹(包括传说故事、对联、碑文等),均可统称为文学旅游资源。正文(宋体 5号字体)

我们再试着从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来分析: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者其他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目前学术界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两分法”,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学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根据上述的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笔者试着把文学旅游资源定义为: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并依附于物质而存在的,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人文旅游资源,它既包括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旅游景观。

(二)文学旅游资源的一般特征

1.2.1反映社会生活

从文艺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旅游文学是反映一定时期作家的生活面貌而在旅游过程中抒写生活内容的特定文体。它不可能反映整个社会生活内容,而只能是作家所体验到的旅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文学旅游资源就是旅游过程中作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物质载体。旅游者由向往或者想体验作家当时的情感而产生的对这些物质载体的兴趣,这就必然形成旅游动机。比方说:《登岳阳楼》,它是杜甫描写洞庭湖的著名篇章。其中“吴楚东南坼,乾

坤日夜浮”两句极力描绘洞庭湖宏伟壮阔的景致,气象万千,意境阔大。洞庭湖的神态,气势及其跃然而出的胸怀,富于动态美和壮阔美。可以说这几句诗是吸引来此参观的极大动力。杜甫成为了一个景区宣传员,他眼中的洞庭湖景致成为所有旅游者来此的最高期望。岳阳楼也因此名闻天下。而《登岳阳楼》恰恰反映了当时杜甫的生活处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家的生活也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杜甫生活的这一片断也是对旅游者的最大吸引力。

1.2.2以物载情,以情衬物

旅游文学抒情特色主要是“景中含情”,由旅游文学作品、作家而积淀出的文学旅游资源必然饱含旅游热情和生活情怀。让旅游者睹物生情,由这些情感载体激发旅游者对其中深厚情感内涵的探究兴趣。我们还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诗的头两句即表达了诗人一种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下两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果然浩瀚无边,日夜汹涌,整个宇宙也为之低昂;诗人的襟怀也为之开阔。而诗的后两句,由眼前的景致引起情感上的巨大波动:从浩瀚的湖面,想到自己随波漂流的孤舟和贫病交加的生活窘况;从自然宇宙的低昂想到人间的烽火不断。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社稷安危关心的思想感情,而这感情全由浩淼汹涌的洞庭湖水所触发,并又与之交织在一起。这种审美感情包蕴在“岳阳楼观洞庭”这一自然景观中,使得自然的纯真美和人文的真情美很好地融汇在了一起。旅游者游览过程中再把它们充分挖掘出来重新体验,这些正是文学旅游资源的情感魅力所在。

1.2.3强烈的美感性

任何旅游产品都给人以美感,而文学旅游产品更是有丰富而强烈的美感性,文学旅游资源就是蕴含着人文美学精神的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因为旅游活动多种多样,文学旅游资源的审美内容也丰富多彩。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在文学旅游资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再者旅游者的一次出游往往要追求多种美的享受。这要求旅游资源具有多种形态美。例如北宋柳永的《

旅游文学论文

望海潮》词中有杭州繁华景象,钱塘潮的壮观和湖山的秀丽,展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给旅游者以古杭州社会风情,城市建筑,海湖山水的多种美感。

1.2.4丰富的知识性

所谓的知识性是指文学旅游资源能给旅游者提供与观赏客体有关的种种知识信息,包括名胜知识,历史文化知识,民情风俗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名人生活知识,等等。

在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步伐加快的今天,人们在心理上常常产生一种知识的危

【2】机感。通过旅游获取知识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文学旅游资源不仅展示山水美,社会美,并传达

出丰富的知识,给旅游者以更多的艺术营养,还纪录了某些著名文艺作家旅行中所见的风俗民情,关梁扼塞,名胜物产,并把这些内容在旅游者旅行过程中再现出来,让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获取教益。

二、 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现代旅游学理论认为,旅游文化一般说是旅游主体(游客) 、旅游客体(资源)和旅游媒体(旅游业)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三大要素之间即旅游主体的文化 ,情趣的潜在需求 ,旅游客体的文化内涵、成分、价值存在着能动的反作用,旅游媒体对文学旅游资源的经营意识,三者构成了

【3】富有活力的文学旅游文化市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遵循旅游“三大要素”统筹原则:

2.1.1是开发文学旅游客体资源要注意“景观文本”对文学文本的再创造。

如何把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成富有意义的文学旅游景观(或产品)以供游人观赏?首先 ,文学旅游景产品的开发设计者必须以作家、作品情节、真实或虚构的场所以及作品思想的认同或再认识等原始文学旅游资源为根本依托 ,赋予景观产品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设计的内涵用意 ,在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的具体形式、位置选择和分布、产品内容的包装组合、目标观众(游客)的选定等方面 ,

匠心独运 ,进行有关的生产、加工和创造。如曲阜孔府的游览设计以忠、孝、礼、义的儒家思想为主线 ,济宁的太白楼陈设则伴以诗文律句的解说语言 ,按诗人游历华夏大地的先后及其思想诗风的变化为序 ,并突出“酒醉”这一主题。作品情节游览线上的景点分布与距离必须有故事情节上的认同意义 ,如水泊梁山游览线 ,大观园中各大院、馆、楼、亭的分布和空间顺序等。真实(或虚构)的作品情节游览场所必须有思想教育和情感渲泄的意义 ,如重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馆

【4】等场景就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意义 ,等等。

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的生产以原始文学旅游资源为基础 ,但其开发设计又不完全囿于原始蓝本。文化意义的赋予和开发设计的再创造使这类景观产品成为独立于原始蓝本之外、意义全新的另一种文化存在——即“景观文本”。“景观文本”是产品 ,而不是作品。我们在注意社会效益、文化内涵和景观文本意义的创造性之同时 ,还应注意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

2.1.2是要充分考虑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兴趣和市场情况进行文学旅游客体的规划、设计 ,开发出高品位的文学旅游文化景点。

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原始的蓝本资源为依据 ,以旅游市场消费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消费过程是文学旅游景观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消费过程的结束才标志着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真正结束。景观场所的促销是现代旅游营销的主要内容。开发设计者在创造性的生产中既要考虑景观特点、形象等产品方面的问题 ,又要考虑游客消费需求、动机、行为等市场方面的因素。游览这类景观时 ,带着原有的知识、各自的价值观念、个人的素养、甚至

【5】文化(或亚文化)的差异等等主观能动因素 ,诠释景观文本的意义。游客的认同、接受、反应和

批评等等评价活动 ,使得景观产品开发设计的用意、文本的内涵以及游客的期望和满意度在这里相互交织碰撞。他们会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的空间顺序参与游览并对意义进行诠释。因此设计用意难免会被扩大、被缩小、被曲解、甚至被否定。为了使景观产品更好地为目标市场所接受 ,使景观文本的意义按设计目标得以接受和诠释 ,开发设计者应结合这类景观产品的意义和特点 ,积极主动地应用景观的促销手段 ,如景观场所的设备设施、标记、图文、口头导游 ,多媒体导等解说形式 ,引导游客的游览过程和消费顺序。

2.1.3要提高旅游媒体的文学(如导游人员必须对有关文学旅游资源的作家作品背景资料有所了解、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等)意识和素质 ,能够为游客提供与文学旅游文化产品相匹配的服

【6】务。

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导游工作者的语言艺术和审美修养 ,能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导游讲解服务是贯穿于游览过程的一种系列性的连续行为 ,也是一种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行为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和艺术感染力 ,直接指导导游者导游和介绍景观 ,都有助于培养导游工作者的语言艺术、文学知识和深刻的审美底蕴 ,有助于提高导游水平。导游者通过精彩的讲解 ,揭示景物中隐含的审美价值 ,渲染审美气氛 ,构筑有利于游客进入特定审美关系的情境 ,以引发游客的审美心理活动 ,使其进入情景交融的美感世界。把各个景点的美扩散给旅游者 ,完成旅游审

【7】美信息的传递 ,把外界美的景观变成人们的精神享受。

三、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一)旅游文学所反映的内容带有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且是一种活生生的、富于感召力的旅游资源

这种资源可称为文学旅游资源。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而每一大类又包罗了许多亚资源类别。但是这些资源都是以其客观存在的景物特色来吸引游人的,而游人通过户外观赏、浏览及旅游指南、导游介绍来了解景观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但是旅游活动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人们为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8】

合,具有更深的层次和内涵,就要借助文学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和作为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学的统一,从而开发出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学旅游资源,以提高观赏对象对游人的吸引功能。旅游文学中的抒情和议论,往往能使山水花木等旅游资源,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所以旅游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具有吸引力的

【9】一种独特旅游资源。

这种例子很多。如在我国古代山水诗文中,虽然有不少是纯然写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当一部分作者是离家远客,羁旅行役是由于遭贬谪而被流放,或迫于战乱而颠沛流离;有的隐居田园、遁迹山林,有的浪迹江湖,登临凭吊,寻幽探胜,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抒发了乡关之思,乱离之感以及脱离世俗官场、渴望建功立业、憧憬美好未来等高尚情怀、政治抱负、思想感情。这种抒情,往往是触景而生,融情于景,记实和抒情紧密相结合。实感包括时序、方位、名称、色彩、气候、环境、山川、景物、历史、现状、游踪、旅趣等;抒情有自我感受、想象和幻想等,二者缺一就不能称其为旅游文学。更不能成其为旅游资源。

(二)文学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前来探索文学审美性的作用 文学旅游活动是捕捉美感的高级精神活动,而“美”是一种气象万千的诗意,画意和理想交融的境界。美感的捕获又主要靠山水名胜的优美度,同时也要靠旅游文学对这些山水名胜的诗情画意描写。干巴巴的介绍固然也能领略部分美,但是在运用旅游文学的艺术手法后,会使人们得到的美更趋本底性,原始性,能够使美升华,能够回味无穷。旅游者的审美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学旅游资源内涵开发的过程。

(三)文学旅游资源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激发爱国热情,传布精神文明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宫等,都是无与匹敌的。人们可以通过品赏著名作家作品或者作品所描绘的景物,了解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从而激起人们爱祖国、爱乡土的感情,对陶冶理想情操,培育高尚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身居国外的华人,对这些文学旅游资源更是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对祖国产生眷恋之情,更欲亲临其境,一饱眼福为快。

(四)开发文学旅游资源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就是文化性活动。食、住、行、游、购五个环节是物质的消费,但本质还是文化消费。人们通过旅游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自己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由此而形成了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和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可见文化,不论是古典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游客不仅吸收游览地的文化,同时把所在国所在地的文化带来,形成了相互交流和渗透的局面。这种文化交流除了直接旅游观察了解外,还要借助一些书籍加以实现。其中大量的描写文学旅游资源的作品,就有着独特的作

【10】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旅游资源的灵魂乃是文化知识,有的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就很有文化内涵。

四、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粗糙,资源浪费

当前,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文学遗迹遗产极大丰富,从哪儿哪个

角度怎样开发令开发者感到很杂乱;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从可持续发展上研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学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够精致,数量众多而缺乏深入地挖掘其中博大的文化内涵,致使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到非常粗糙,很多历史文化内

【11】涵被人为地忽略了或者根本没有体现。

(二)开发力度不够,景点分散,缺乏整合,虽有较厚重的文化内涵,但缺乏视觉上的美感

目前,文学旅游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已经初具规模和档次,对市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和全国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相比,已经开发出来的文学旅游产品还非常有限,许多文学旅游资源还

【12】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各分散的文学旅游产品缺乏有效的整合,

而且旅游产品档次较低,缺少名牌产品。最为重要的是有些文学旅游产品很有说头,却没有看头,更没有玩头。就是说有些开发出来的文学旅游产品只有深奥的故事,缺少可以让人触景生情的“景”,对游客缺乏吸引力。使游客在景点缺乏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从而对文学旅游产品的深层次

【13】再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三)发展中保护不够,破坏严重,不利于文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学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开发利用文学旅游资源时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尤其是生态旅游和我们的文学艺术旅游资源更要严格保护,然而,一些地方的文学旅游资源缺乏必要的保护,如一些山崖绝壁之上历史名人的石刻或者题词或者诗作,经年日久,

【14】风吹雨淋,蚀化严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就很不利于我们文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一)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意境的创造

一些旅游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往往是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焦点。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注重意境的创造,一些旅游文学作品中创造的意境往往指导着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古代旅游文学作品意境所显示出来的一些原则对我们今天旅游资源开发仍有重

【15】要意义。例如柳宗元在《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一文中提出“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

【16】也,如斯而已”。就是说,对游览来说,最适宜的是旷达雄健和隐谧博奥两种境地。这种旷达、

隐博所组成的游览境地不但为柳宗元所追求,而且也为许多旅游者所向往。再如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所展示的旷达意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所展示的隐奥意境。都是古代旅游文学家们所极力追求的,历代园林家、旅游资源开发者也都力图让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达到这样的审美境

【17】界。

(二)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应反映生活美

在景点开发中依照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景致修建景点,让开发出的景点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现实世界。

结论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者常常参照旅游文学家描写的内容修建景点,再现旅游文学所反映的生活

【18】美。在唐代,人们就按照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内容修建寺观,宋代时达

篇二:旅游地理论文

旅游地理课程论文

题 目:嵊州旅游发展思考

指导老师: XXXXX

专业班级: 会展策划与管理111班

姓 名:xxxx

学 号: 20115030111

上交日期:2013年6月24日

摘要:

嵊州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是中华唐诗之路,许多文人墨客曾在这寸温柔的土地上流下了他们的诗篇。嵊州拥有许多全国之最,是越剧文化的发源地,是领带的发祥地,是亚洲最大的电子配件基地,是中国厨具之都。这里的竹编艺术作品飞进了美国白宫,就是这样一个最之县,旅游业却并不发达,存在着许多缺憾。下面我将结合嵊州自身情况,对嵊州这样的县城旅游业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嵊州旅游业文化底蕴 旅游模式 发展网络平台 地方特色

嵊州名片: 嵊州隶属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强市绍兴,是绍兴都市圈的南部副中心和工业旅游新城,随着绍台高铁等交通设施完善,嵊州将迎来大发展。嵊州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早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嵊州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有书圣故里、越剧故乡、天下第一瀑、绍兴温泉城等。嵊州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嵊州是闻名中外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茶叶之乡、围棋之乡、竹编之乡、根艺之乡以及中国厨具之都、电声零件之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嵊州市获“轻工业特色区

域和产业集群先进单位”称号。

地理位置: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北纬29°35′,东经120°49′ 。东邻奉化、余姚,南毗新昌、东阳,西连诸暨,北接上虞、绍兴。全市境域东西长64.1千米,南北宽55.4千米,总面积1784.43平方公里,总人口73.43万人(2010年)。嵊州市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剡溪横贯其中,地貌构成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内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嵊州人,虽然故乡拥有着许多光环,但是在现实中,我深知我们嵊州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并没有合理的运用起来,这些年虽然我们也有搞旅游业,开发乡村度假村,温泉城,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嵊州的旅游业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旅游业的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旅游中心

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游客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因此我们要根据地方特色开发出各种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旅游模式:

一. 文人旅游模式

这种模式是针对社会上文人学者而设计的,根据这部分人群的特点,可以为他们安排一站式的文化之旅。模式下根据文化板块划分旅游专题。例如专门做一条唐诗之路专题之旅,文人们可以泛舟剡溪,重走唐诗之路,体验当初诗人们的心境。在唐诗之路的建设中,我们嵊州应该尽量保护好古者留下来的足迹,在保护的基础上,增添一些设施。例如在谢灵运坐过的谢岩附近,在王羲之的故居边上,在李白杜甫诗中的荆门,专门为现代的这些文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抒情挥笔的地方,跟

篇三:旅游文化 论文

旅游文化

课程论文

题目 论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

姓 名 学 号

院 系专 业

年月日

论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

专业: 学号:

摘要:通过研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来分析和了解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研究性的课题。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旅游;文化;作用与影响;加强建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人类的旅游活动进入了历史上发展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范围最广、形式最多的时期。因此旅游业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朝阳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经济增长点,有力的促进了全球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预计未来旅游与文化将会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将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

一、 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广义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二、旅游的概念

(一)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旅游的定义

1、交往定义

德国的蒙根.罗德(1927)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何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未来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该定义强调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2、艾斯特定义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1942)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引起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这个定义强调旅游的综合性,指出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由于这个定义在20实际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所采用,因此被称为艾斯特(AIEST)定义,是国际上一直被普遍接受的旅游定义。

3、目的定义

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次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该定义强调了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

4、体验定义

我国学者谢彦君(2004)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遣属性的短暂经历。”该定义强调旅游是一种享受异地愉悦和体验的短暂经历。

(二)综合上述及有关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5个带有共性的要素:

1、旅游具有异地性:离开自己的常居地到异地活动;

2、旅游具有暂时性:不在异地进行永久性居留;

3、旅游具有目的性:不涉及任何赚钱和移民活动;

4、旅游具有时间性: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

5、旅游具有综合性:可以引发各种现象和关系。

三、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一)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另一方面,旅游又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游客不仅汲取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同时也把自己生活地的文化带的目的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从旅游的对象角度看,人文旅游资源包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艺术和民俗风情等因素,这些都涉及社会文化因素。自然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包装,也总会打上某种社会文化印记。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设施和服务融入了地域文化的沉淀和历史遗产的渗透,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如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从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到旅游过程中涉及的要素,文化贯穿始终,构成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

从经济的外壳进去,从经济的外壳出来,才能真正认清旅游所具有的非经济内核和文化本质属性。人们在接触旅游现象时,首先看到的是旅游业的经营,难以看到旅游动机的文化性,掩盖了其文化的本质。另一方面,人们要通过理论分析对旅游者动机与心理以及旅游过程形成的主客关系加以推导,才能理解旅游文化实质,并认识到这种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旅游的经济意义。

(二)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其特质有三个: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和加工后所产生的园林、景观则是一种文化,从而使旅游商品和文化融合为一体。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不是游离存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建筑材料,而主要在于它们所体现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审美观念,从而极大地扩充了旅游的文化含量。

(三)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面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四、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文化在旅游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1、增强当地人的自豪感

旅游可以使当地人以目的地的遗产为骄傲,当地人常常忘记就在其周围的东西的价值,只有通过游客的眼睛,他们才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价值。一代又一代的节事庆典渐渐变得乏味,对当地人也没有了吸引力。游客们的好奇心给这些节事庆典

注入新的活力,使它们获得重生。老工业技术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旅游业,他们会因为失去实用性而被现代社会淘汰。当然老工业技术是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安然地被淘汰,还是应该为了满足游客的兴趣,作为一种古怪有趣的事物而继续留存,还有待讨论。

2、提升社会文化意识与促进和平

旅游把人们带到了新的地方,以新的文化和环境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认识。这是文化教育的一个过程,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引导正确,这种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知、认同和赞赏其他社会文化。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和平往来。人们坚信旅游可以推动和平发展,于是旅游促进和平国际协会(IIPT)于1986年成立了。协会组织了几次会议,并且于2000年11月发表了安曼宣言(Amman Declaration),提出了基本目标和确定了加盟国家。它得到了来自60个国家的450多名代表的认可,其中包括22个大型国际旅游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曼宣言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件,它努力把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目标统一在一个组织下。

(二)文化在旅游中的消极作用和影响

1、消极经济影响

大多数旅游活动发生在世界上的工业化地区。但在旅游行为的工业化地区与不发达的目的地之间,游客和当地居民存在着经济压力的巨大不平衡。游客要比他们所接触的当地居民富裕,当地居民会产生仿效或仇恨的两种不同心态。这会在行为举止、衣着打扮和消费方式上体现出来。此外,旅游业导致了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并且吸引了传统部门人员到旅游行业工作,使一些居民流入高收入旅游业部门,这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剧。也会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尽管没有旅游业,这种贫富差距也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各种形态出现。

为了满足对道路、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需要,当地居民的税收负担将会增加。因旅游业驱动的基础设施改良费用没有摊加在旅游产品的价格中,而使当地居民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税收,当地居民为了税收进行的斗争将会加剧社会矛盾。

2、性

事实上,旅游者到国外旅游去寻求不受禁止的暂时的性享受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想象。欧洲早期的旅游者去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旅游,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抱着对性行为的放纵态度。近年来,一些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进入性旅游的目的地的规模有所增长,一些国家也在积极推销它们加有性内容的产品。艾滋病的蔓延使这种旅游的发展速度有所减慢,但它还是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旅游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与性交易,还是性交易刺激了旅游市场,这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但是就各类的卖淫活动而言,还不能做出哪一方面是对还是错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恋童癖活动的增多是旅游所导致的因素之一,这种活动一般是被旅游产生国法律所禁止的,只是在国际旅游的伪装下进行。

在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流行的情况下,利用性活动作为发展旅游的催化剂是没有生命力的。但确实有许多来自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期望能在旅游中放纵他们的性行为,从而会选择那些提供性交易和可以让旅游者进行放纵的目的地。

五、提升旅游文化的新举措

(一)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如当今世界一部分人长年生活在拥挤喧嚣的城市中,过着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生活,许多人想放松情绪,希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而生态旅游、农家乐、农业观关游等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时尚。一般而言,旅游者的文化消费心理,不外乎审美、求新、求知、求乐、怀旧、偏爱、共鸣、从众等,要针对这些心理需求,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二)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性产业,其文化建设除抓好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外,还有抓好旅行社、旅游宾馆、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建设。旅游企业的有形产品,除了要具备实用的功能外,还必须满足顾客求美、求新、求知的文化功能。作为主要接待的旅游饭店要突出其建筑文化、装潢文化、功能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建设,重视大堂文化、楼同文化、卫生间文化、餐厅文化和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设计和建设。旅游目的地要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借以提高旅游区的品位和档次。旅游市场营销,除加大产品的文化内涵外,营销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言谈举止、礼节礼仪都要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给人以鲜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

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典范

在国内无数的旅游胜地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如:山、建筑、园、庙、馆等。

1,园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行宫、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皇家园林。它融合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2,庙

广东的悦城龙母庙,它坐落在德庆县悦城镇三江汇流处,因其蕴含着深厚的龙母文化、古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而闻名海内外,成为了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四海朝宗、祈福观光的旅游圣地。

3,红色旅游

广西的百色市的革命老区,1929年邓小平在这里领到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交相辉映。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文化城市”。百色著名的人文风景名胜:(1),百色起义纪念馆AAAA,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名;(2),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3),百色起义纪念碑;(4),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5),瓦氏夫人墓;(6),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旅游景区。

4,山

(1),五台山,五台山地处山西省五台县,是“大智菩萨”文殊的道场。(2),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上,素有“海天佛国”之誉。普陀山是“大悲菩萨”观音的道场。(3),峨眉山,是“大行菩萨”普贤的道场。(4),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是“大愿菩萨”地藏的道场。(5),东岳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之地。道教称之为“第二小洞天”(6),西岳华山,为“第四小洞天”,是五岳中唯一由道教独占的名山。(7),北岳恒山,为“第六小洞天”,是道、佛、儒三教荟萃之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