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列表页

民间文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4  分类: 文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民间文学论文

提交书面打印论文,A4格式,字数不少于2000字。所提交论文必须保证原创,杜绝抄袭。违者按作弊论处,并报告所在学院。

试论民间传说的价值。

---以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为例。

民间传说的价值

——以潮汕地区民间传说为例

文学院师范二班 罗东文 20090101009

语言风格——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多运用口语,通俗易懂。形象强。大多运用夸张的修辞,从故事的情节开展和人物的行动来展示性格特征,而正面人物多半是理想化的,有的甚至“神”化为具有超人力、超自然本领的人物,从而表现出人物精神的美好和高尚。感情真挚,情节单纯,风格粗犷,语言简朴,通俗易懂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特征。其中,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口头性。民间文学的其他基本特征的形成也和口头性有一定的关系。所谓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基本特征。尽管个别时候也有民间文学的抄本,还有搜集记录本,现在还有电子本,但文字不是民间文学必须的载体,只是辅助性的载体。相反,作家文学用笔写作、通过书面文字流传。个别时候,作家文学也诉诸口头传播,例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播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是辅助性的。到今天为止,人类之间的社会交际还是以口头语言作为最常用的工具。口头语言有很多优越性。第一,人人都会口语,而文字却需要专门学习,所以,口头文学更加适合所有人。尚未学习文字的幼儿,未能学习的文盲,都可以欣赏民间的口头文学。第二,口头表达适合各种生活环境,十分方便,而文字阅读需要占用眼睛,很多场合不适应。农民一边赶牛耕地,一边唱歌。第三,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第四,口头表达有时候是非正式的,由于不留痕迹,影响小,可以获得比书面表达更大的自由。叶梦得(1077-1148)《避暑录话》记载,苏东坡喜欢听鬼故事。请朋友讲。但那个朋友觉得鬼是虚无的,不适合讲。苏东坡说:‘姑妄言之,故妄听之。’”口头讲一下,无所谓。今天,我们可以听到很多政治笑话,讲也无所谓。可是,政府不许我们公开出版。

艺术价值——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又继续发展,反映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信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某些社会矛盾。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出现的情节、事物和一部分人物,大都带有超自然的性质。它常把某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它借助法术和宝物的帮助,实现贫困、诚实主人公的愿望和憧憬,并对恶人、贪心者予以惩罚。这类故事中的宝物大多为日常事物,它们的神奇性能实际是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作用的理想化,并且经过幻想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幻想故事情节常采用“三段结构法”;人物、情节、语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区也时有变异;叙述经常夹有韵语。

历史价值——部分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而传说则总是以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的风物、风俗习惯等作为依据来幻想和想象。换句话来说它总要与一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上的特定事物、自然景物、风俗习惯等等联系着,具有很强的历史性。被称作代代相传的 “历史书”的民间传说仍然对于考证历史人物的相关事例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甚至可以弥补史书记录的一些不足之处,或者纠正有阶级立场的史官在撰写上的政治倾向。 民间传说中的典型形象,一般是单纯、明朗,主导性格突出,有某些类型化倾向。如鲁班的智巧,包公的刚正廉洁,白素贞的忠贞善良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潮剧《白蛇传》、《包公赔情》

实用性——

如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搬到荧屏中,某些地方刻录山歌光盘销售,网络上的潮剧动画制作等。

(1)作为表达方式:1 民歌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谚语、故事、神话和传说等用来表达思想、经验和理想等。如《康定情歌》,优美之极。《花名歌》、《药名歌》等等 2传达百姓对时事政治的意见的歌谣。最早的就是《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2)作为交际手段:在一些交际场合,如欢迎客人唱迎宾歌,喝酒时唱劝酒歌等,都是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交际作用。

2、民间文学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表演,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劳动号子是各种重体力集体劳动所必须的。抬树干、打夯、撑船、拉纤都需要。举例:土族《打夯歌》。计量劳动量的歌谣,解放前北京西郊门头沟一带矿山的《水工歌》

3、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如笑话“指南针在路上走,走着走着,突然说:‘我怎么找不着北呀。’”龟兔赛跑等笑话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处,帮助制造轻松轻松快乐的气氛。还有如绕口令、颠倒歌、宝塔歌等语言游戏。 品德教育:热爱劳动、团结、对爱情坚贞等。法制教育:传统的石牌、款词等。传统道德教育,对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良好的影响。历史教育的工具如:帝王将相、农民起义领袖的历史故事、

在我们这里有很多地方,传说的主人公是人或与神有关系的人,它的内容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本来样式,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但它又不是真人真事的实录,因为现实生活中鸟兽不能变成人,人也不能变成鸟兽。这就是说传说往往带上了不少幻想的色彩。

影响力大。集体性保证了民间文学在民众中间的最大限度的自由传播。集体性越强的作品,其重要性越高,越能代表该民众集团的精神面貌。

篇二:民间文学论文

民间文学论文

系别:文学院

专业级别:06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20065021133

学生姓名:王会芳

授课教师:蔡亚玲

论郏县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郏县地处河南豫西地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县城。这里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遗址等。其中,太朴遗址、文庙大成殿、文奎楼已经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坟、文奎楼、陕山会馆、谒竹沟钧窑遗址等列入《中国名胜大辞典》。在这样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地方,民间传说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1、有关名人的传说

这里的名人,主要指的是文人骚客以及帝王将相。在郏县北部黄道乡,广泛流传着王莽赶刘秀的故事:传说刘秀被王莽一路追赶到此,又困又饿,想要喝水,却苦于井水太深,正在他焦急之时,那井却突然向一旁倾斜,井水自然涌出,于是留下了“扳倒井”的传说。然而,真正在郏县为人所广知的传说,要数与苏轼父子三人有关的三苏坟了:相传苏轼经过郏县,看到小峨眉山风景秀丽,于是立下遗愿,百年之后要葬在此处,于是,在郏县的西北地区,便有了一个集自然与人文兼得的名胜古迹。除此之外,关于三苏坟的传说还有很多,例如与那块石碑有关的故事:传说明代一位石匠,受人委托雕刻黑贔做三苏坟石碑的底座他选用青石为材料,在雕刻过程中,从未发现任何部位有其它色象。当刻成运回三苏坟时,黑贔的头部却神奇的出现了深红色斑。等到广庆寺落成后,它又呈现出棕红颜色。人们评论说:这是神龟显灵,暗示它聪明透顶,要和大文豪比一番呢!除了有关三苏父子的传说以外,这里还流传着甚至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张良吹箫,逼死项羽乌江(民间称湛河为乌江)”的传说。

2、反映农民淳朴愿望的

这其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人们对欺压自己的势力(包括地方恶霸甚至官府)的痛恨和蔑视。另一类是基于人们淳朴的本性、出于惩恶扬善的目的而形成的故事

就前一种而言,众所周知,作为最下层的老百姓经常是地方恶霸甚至腐朽官府鱼肉的对象,同时,他们又无力反抗或者说是不敢反抗,这时候,倘若能有人挺身而出,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出于对这些人的敬仰以及感激,就会编造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一方面是为了的纪念他们,另一方面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即希望有人为他们出头,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比如汝江寺的传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楚范村与路寨村之间的汝河滩上,有一座寺院叫汝江寺,周围松柏环抱,绿树成荫,风景宜人。过去汝河叫汝阳江,宽有10公里,北起栓船岗(今郏县太朴寨),南到岔河寺,所以这个寺就取名汝江寺。据说当时有四个山东响马,在家有人命官司,就外逃至此,躲在寺里落脚。他们白天在河里截路抢劫,夜里还偷鸡摸狗,扰乱得这一带鸡犬不宁。百姓们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法制服。当时,楚范村有个外号叫范四野人的绿林好汉,平时经常在外跑江湖,耍武术、卖艺,为人豪爽,见义勇为,当他得知汝江寺有匪人扰害一方时,就决心为民除害。他又约本村的“范大胆”和路寨村的“天不怕”,三人合伙趁夜深人静,带着兵器,赶到寺院门外,准备动手。谁知响马早有提防,范四野人脚刚踏入门栏,忽听头上“刷”的一声,三尺长的铡刀朝他砍来,他听到风声,用刀一迎,将那人震得手骨疼痛,铡刀脱手而飞,谁知铡马恰飞到大殿上,不偏不歪刚好落在正睡觉这个响马身上,这个响马也进来,六个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多个回合,难分胜负。范四野人说道:“咱们这样打不行,你们三个,我一个,就用这口铡刀,你们先朝我的肚子地各砍五刀,我再朝你三个肚子上也各砍五刀,死者算完,不死算命大。”三个响马听了,认为只要一刀,就可结果这个对手的命,哪还有他还手的功夫!便欣然同意。结果,他们三人各向范四野人砍了五刀,范某素有硬气功,砍后微笑着,动也不动,肚子上丝毫没有痕迹。三个响马吓坏了,范四野人向两个伙计说:“拿棍来,各打五十大棍,叫他们滚回老家去。”三个响马被打得皮开肉绽,满身是血,连滚带爬地跑了。从此汝江寺一带再无匪害了。

而对另一种传说而言,其种类也很丰富,例如讽刺人贪心的鸡冠山传说:有商人夜里打山中经过,见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啾啾觅食。他上去逮住一只,被老母鸡狠狠啄了一口。天一亮,小鸡变成了金元宝。可不知为什么,母鸡啄出的伤口总也长不住,直到金元宝花光才得痊愈。还有讽刺知县好面子而无视亲情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后期郏县的知县家里。这天,知县办完公事回到内室,妻子和三个女儿正在一起做针线,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不由的飘飘然道:“我说,你们娘儿几个,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整天吃不愁穿不忧的,享谁的福?”

妻子和两个大的女儿都说“享你的福呗!”只有三妮儿说:“各自有福各自享!”哎呀,气得知县是吹胡子瞪眼睛的:“好啊,不知好歹的东西,我要看看你到底多有福!” 。于是,这位县令把女儿嫁给了一个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乞丐石猴。女儿临出嫁时,知县夫人心疼不过,偷偷送给女儿一个金元宝。结果那个乞丐一见,居然说自己栖身的洞穴里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一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结果呢,自然是石猴搬回了很多的元宝,两个人过起了富足的生活,只剩那知县在那儿干后悔吧。

3、关于自然风景的传说

关于自然风景,最有意思的是关于三蛇山的传说。在郏县茨芭镇北部有三座山,分别坐落于山店村、付村、和大沟湾村村边,这三座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山上的土和石头大部分是红色的。现在人们分别称她们为“东蛇山”、“中蛇山”、和“西蛇山”。 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一个传说说起。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卖货郎,天天挑着筐到处卖货。有一天他路过俺村山边,见一条受伤的小蟒蛇蜷缩在一起,很是可怜。一向乐善好施的他就动了恻隐之心,把小蟒蛇放在自己的筐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走哪带哪,用心养护。正是在货郎的爱心、细心照料下,小蟒蛇很快恢复并迅速成长。随着蟒蛇体重的增加,货郎的筐已放不下蟒蛇,无奈之下,他又把蟒蛇放到俺村的山边下,让她回归自然。放归时,货郎对蟒蛇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她只准吃野生动物,绝对不能伤人,否则决不饶恕。见蟒蛇点头后,货郎流着眼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蟒蛇,四处卖货。货郎走后头一年,蟒蛇只以野生动物为生。但随着体重的增加,蟒蛇的食量越来越大,光吃动物已不能填饱肚子,就开始不断吃人,造成附近村民的恐慌,人们都不敢从山边经过。这件事惊动了皇上,皇上派人去捕杀,但蟒蛇威力太大,离很远的地方就能把人吸进肚里,皇上派去的人都无功而返。皇上很是着急,全国招募能捕蛇的能人。货郎知道后,前去见皇上,向皇上讲述了他和蟒蛇的渊源。皇上赐给货郎一把尚方宝剑,让他去捕杀蟒蛇。见到有人前来捕杀自己,蟒蛇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吸人,但定睛一看,来着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恩公,就急忙收回了舌头。货郎走上前去,很伤心地对蟒蛇说:“当初我是怎样告诫你的,你怎么不听我的话呀,我真后悔救你,你很让我失望,现在你吃了那么多人,无人能救你了,我这次来是皇上让我捕杀你的,你有两条路选择,一是你把我吃掉,二是我把你

杀死。”说完后,货郎把宝剑插进了地里。听完恩公的话,蟒蛇二话没说,双眼含泪地缠在宝剑上自尽了。自尽后,蟒蛇的头、腰、尾分别蹦落在了山店村、付村、大沟湾村村边的山头上。由于蟒蛇体积很大,流了很多血,把3个山都染红了,所以人们看到这3个山上的土和石头都是红色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善良的货郎,就把这3座山分别叫做“东蛇山”、“中蛇山”和“西蛇山”。这就是“蛇山”的传说。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民间传说,例如关于老子在莲花山讲道的故事,还有黄道农民李二起义的传说。这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淳朴的愿望,甚至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显现一个地方的风俗以及文化渊源,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民间讲故事风俗的逐渐消逝,民间传说这一宝贵的原生态文化,也正将面临消失的危险,这也许是应该真正引起我们担心的事情。

篇三:民间文学论文1

民间文学学期论文

教师:

学生:

专业:

学号:

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摘要】“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世的无数男女。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

关键字:仓央嘉措、达赖喇嘛、诗歌、西藏、自由、爱情

仓央嘉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在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邬坚岭的一个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家庭,仓央嘉措的本籍是门巴。1683年,第五世达赖圆寂,第五世第巴桑结嘉措秘不发丧,私下寻找达赖的转世。1685年,他找到仓央嘉措。1688年,确认他是达赖的转世。1697年,举行坐床仪式,仓央嘉措正式成为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性浪漫,不受拘束,喜欢射箭胜于研读佛经,他经常离开布达拉宫,到野外比赛射箭。传说他经常到拉萨的酒家妓院游荡,在城中拥有许多的女友,并写作许多浪漫情歌。但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说法并不确实。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仓央嘉措写了很多诗歌。1705年,准噶尔部与清朝再度发生战争,拉藏汗进攻拉萨,罢免了第(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民间文学论文)巴桑结嘉措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拉藏汗杀桑结嘉措后,上书康熙皇帝请求废黜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此举激怒了拉萨的僧

侣,他们在哲蚌寺齐集保护仓央嘉措。然而,当拉藏汗的部队炮轰哲蚌寺时,为阻止喇嘛们的惨重伤亡,仓央嘉措选择自愿受缚。之后,押解至北京。按官方资料记载,仓央嘉措于同年11月15日北上途中死于青海湖附近公噶瑙尔。另一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逃脱,曾现身藏东南,后前往藏南、拉萨、蒙古,并在蒙古阿拉善隐居直至1746年去世。

作为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在佛教上的个人成就非常突出,他在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文集达30函之多,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同时,他的弟子众多,经他授戒的门徒数以千计。文学上,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心中的仓央嘉措不仅是作为“活佛”的仓央嘉措,更是作为诗人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在他的诗歌中无不体现着对人、对生命的热爱,对于人们来说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活佛”,而是一个有着普通人的最普通情怀的活生生的人。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

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在佛的世界里,他或许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然而在人的世界里,他却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

有关资料上记载仓央嘉措一生爱过三个女子:仁增旺姆——仓央嘉措坐床前在门巴遇到的一位美好的女子,此时的他并不知自己便是六世达赖喇嘛,不久之后他修行期满,不得不与仁增旺姆分别,回到他应该去的地方——拉萨,他们的这一别竟成永远,几年之后仁增旺姆为了维护“佛爷”在民间的声誉远嫁到一个仓央嘉措也找不到的小山村。仁增旺姆远嫁、政治上被第巴压制这一系列原因使仓央嘉措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孤绝境地。“从此他便蓄了发,脱了僧袍袈裟,换上了细氆氇长袍,蓝绸子腰带,高筒牛皮靴,甚至带了松耳宝石”?从布达拉宫隐秘的侧门出了宫,化名宕桑旺波,日夜游荡于美丽的日光城拉萨。就是在这期间他遇见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子——达娃卓玛,他们仅有一面之缘,仓央嘉措彻夜游玩的事被第巴知道后,第巴就派人把达娃卓玛送到了偏远的山村嫁于樵夫为妻。第三个女子是玛吉阿米——仓央嘉措这一生最难忘的便是她了,他们相识于拉萨城内的一个酒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发于情止于礼的纯洁的感情,碍于仓央嘉措的身份,他们的交往非常隐秘,但那个雪夜中的那一串脚印还是出卖了他,为了不让这一消息被拉藏汗利用,第巴不得不在拉藏汗之前找到玛吉阿米并把她送走,仓央嘉措再一次与爱人分别。作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永远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拥有自己的人生,除了他的佛、他的爱情、他的人生之外,他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各种政治纷争中,

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充满传奇、充满争议的一生。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有人认为他既然作为六世达赖就该为他的信徒谋福祉,就该遵守格鲁派佛教的清规戒律,而不是拒绝受戒,不该拥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爱情。他独自一人在佛教理论中穿越荒芜和禁忌。可是更多的人对他是钦佩和尊敬的,因为他的勇敢、因为他与生俱来的温柔与慈悲、浪漫的情怀,和对自由与爱情的最初的渴望,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他既不愿辜负佛祖,亦不想辜负他所珍爱之人。一如他的诗歌所云“只恐多情捐梵行。入山又恐负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维摩经》中维摩问文殊:何等为如来种?文殊菩萨曰:“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恙、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人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仓央嘉措,忧难其身,亦是佛种。他身虽流离,佛仍在他心。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信众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仓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出戏。起承转合,波澜壮阔。他仿佛是那台上清雅幽静的小生,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情意唱入你我心底。是这样的一个男子。半生荼蘼,半生寂。清净而生,清净而去。圆满的却是锦绣的一辈子。也曾在这世间趟过凡心不灭的水,笃定地要去握住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