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18年工作总结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9-05-16  分类: 安全工作总结 手机版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生化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学校党政正确领导下,以“深化内涵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为目标,圆满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学院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心组学习、周三教职工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统一安排,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在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专业认证等工作方面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抽调1名支部书记到学校评建办工作,3名书记为学校专家组联络员,为学校顺利通过审核评估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共评选出14名“党旗领航做模范 审核评估当先锋”先进个人。
3、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学院党委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履行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学院党的宣传教育工作部署,完善新时代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4、继续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各项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专题。
5、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抓好《准则》《条例》的学习,加强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教育,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厉害了,我的国》、《领袖1935》等电影,组织党员到王稼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抓好班子的廉洁自律。
6、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提升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队伍建设质量,2018年度学院对教工党支部和系部设置进行调整,目前学院9个教工支部书记中有8人具有博士学位。
7、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经过学院党委和各支部的共同努力,学院党委和16个党支部全部达标。
8、作风建设。针对巡视整改和专项整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重要位置,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化。
9、2018年1月顺利召开了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学院第一届教代会执委和工会委员。
二、师资队伍建设
2018年共有4名教师出国访学研修;6人企业挂职锻炼考核合格,14人到企业挂职锻炼;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晋升为教授,3人晋升为副教授;全职引进博士11人、引进四类人才2人;柔性引进二类人才1人、三类人才1人;2人申报省领军骨干人才,其中李南文教授获批“皖江学者”特聘教授,获省平台引才资助1项,聘请芜湖市流动岗专家5名。通过“四化”工程建设,目前生化学院师资结构合理,博士学位教师数、高级职称教师数均达到学校要求。
三、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老带新制度,积极帮助青年教师站稳三尺讲台,教书育人。1人获校第二批“我心中的好老师”称号;2人获第六届 “学雷锋优秀事迹”称号;在学校庆三八“幸福欢乐动起来”趣味运动比赛中学院获二等奖;学院荣获学校第二十二届教职工气排球赛第五名、获学校第四届教工男子五人制足球赛第六名;学院荣获优秀二级网站。
四、本科教学工作
1、常规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了两学期的各项教学任务,按时完成了期初/期中教学检查、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教学执勤、各类考务安排、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考核等工作,按时完成了2017-2018学年工作量核算和所有教学环节的期末考核安排。
完成了2018年度500万元省级虚拟仿真中心和专业设备的购置计划上报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招投标工作,部分专业仪器已经陆续到货并开始安装调试。
完成了学院2018年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初赛和校赛的人选推荐工作,14名教师获院级奖励,2名教师获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完成了思政说课比赛人选的选拔工作,推荐3位教师参加校赛,2人获二等奖,1人获优秀奖。完成了校第三届教学骨干评选推荐工作,共有12名教师入围,其中2人入围特、一档。完成了校第三届“我心中的好老师”推荐工作。
完成了本年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学院7个专业共转出学生54人,应化、高分子等5个专业共接收转入学生7人。完成了2018届本科生共719人的毕业论文和毕业审核工作,配合教务处完成了部分学生延期申请等学籍管理工作。
完成了2018级745名本科生的招生工作,总报到率为98.52%;同时完成了应化拔尖班2018级的组班工作,共有48名学生入围。
完成了全院各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汇编的修订工作,结合专业国家标准、工科专业工程认证要求及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先后邀请企业专家3人、同行专家5人参与了培养方案论证,顺利完成了7个本科专业(含应化拔尖班)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2、质量工程及新工科建设:组织协调并完成了校级质量工程和新工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累计获批校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名师工作室各1个,教学名师1人;教研项目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新工科建设项目方面,获批生物制造产业学院1个,新工科示范课程2门,新工科教研项目重点项目1项。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安徽省各专业委员会的推荐,累计推荐13个项目参加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选。
3、审核评估工作:年初学院成立了第二届院督导组,遴选了唐定兴等5名教授任学院教学督导员开展督导工作。4月至11月,先后完成了学院自评报告的撰写和修订工作,建立了学院教学过程材料资料室,配合教务处及校督导组完成了四轮审核评估材料的检查及教学专项检查工作,对近三年的各类教学材料进行了全覆盖核查和整改,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预评估和正式评估学院承担的现场考察、专家接待、座谈访谈等各项工作。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通过多轮调研和专家评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年7月按时提交了工程认证自评报告,11月18日-21日完成了认证委员会专家的进校考查工作,目前已经通过食品专业委员会审查。2018年初正式启动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认证工作,9月份提交了认证申请报告,但最终未进入自评报告撰写阶段,需要后续继续努力推进。
5、承办学科专业竞赛:2018年,学院牵头组织或指导各相关专业先后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校赛、全国第十二届全国化工设计竞赛、第六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安徽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含水平测试赛)暨校第八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预赛和决赛、安徽省第二届生物标本大赛校赛、安徽省第一届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校赛、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大赛校赛、安徽工程大学第一届诺康杯演讲与口才知识竞赛、安徽工程大学大学生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安徽工程大学第三届诺康杯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10余项专业竞赛,参与各类学生竞赛的学生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累计有2000多人次获奖,创历年学院学科竞赛获奖新高。
五、实验室建设工作
1、图书馆南楼改造:对图书馆南楼改造方案进行了多轮论证,11月底完成图书馆南楼改造工程,目前正在验收和搬迁之中。
2、危化品库和废液暂存柜设计与建设:在生化实验楼建成了学院危化品库,解决了学院实验室危化品储存管理的空白,并已投入正常使用;同时为降低实验过程产生的“三废”危害,开展了实验室废液暂存柜设计和招标工作,该项目目前正在施工之中。
3、实验室环境与文化管理:对图北和生化楼实验室进行了全面出新与环境卫生治理;加强实验室文化宣传,制作了学科、专业和基础实验中心等各类宣传与规章展板300余件;设计和张贴实验室警示门牌和标识贴500余件。
4、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实验过程的安全意识,建立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推进实验室安全巡查和检查工作。编制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和《实验室安全测试题库》;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操作测试。
六、学科、学位点建设
1、学位点评估:按照学位点评估要求,学院对标评估指标体系,合理配置资源,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3个学位点评估报告和学位授权点基础数据信息表整理并提交教育部评估系统。
2、专业学位点申报:根据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要求,学院积极推进专业硕士学位点的申报与建设工作,组织完成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的论证和申报工作。
3、重点学科评估:为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实现学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突破,学院组织了生物工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评估验收工作,评估报告已提交学校学科办,启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学科验收工作。
4、一流学科申报:对现有学科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展安徽省本科高校“生物工程”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和安徽省一流学科的申报工作。
5、博士点立项申报情况分析:按照学校要求,对学院相关学科方向与特色、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和培养环境与条件进行了摸底,并对照基本要求和现状发展情况,完成了学科建设与改进方案。
七、科研工作
1、科研平台申报与建设: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能源方面重大需求,组织了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的申报;联合安徽九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芜湖市“芜湖英特菲尔生物制品产业技术研究院”。 参与安徽工程大学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征集了研发课题34项;组织相关领域教授、博士,深入宣城地区近20家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与8家企业达成合作;组织了研究院2018年度自然类技术开发项目申报工作。
2、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组织申报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获批4项;启动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确定各专业申报指标,组织申报动员和选题撰写指导。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重点项目8项、安徽省高校人才基金项2项、校级国家基金预研项目6项、校级青年拔尖人才项目3项、校杰出青年基金1项、校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2项。组织申报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出校9项;组织申报2019年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3项。到账纵横向科研经费696.3万元(含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100万)。
3、科研项目管理与推进工作:开展2018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绩效目标的考核;结题验收2012年以来省高校重点项目3项、校预研项目5项、校杰青2项、提升计划和校青年基金9项;开展2013年以来到期横向项目的结题工作。2018年度发表一类学术论文55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6篇,高被引论文2篇;申报发明专利56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
4、科技奖申报与培育:积极开展安徽省科技进步奖的培育和申报工作,联合企业申报了安徽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二等奖1项(公示)。
5、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成功对接合作项目近20项;转让发明专利1项;开展了6个省级平台成果的推送工作。
6、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邀请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开展学术交流;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国内相关学科学术会议100余人次。
7、学术活动:组织学生申报校专利大赛34项,其中6项 其中获得特等奖及最具创意设计奖1项;二等奖及最佳选手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0项。组织申报省科技专家入库16位,芜湖市专家入库4位。
八、研究生教育
1、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大纲修订:加强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完善培养过程管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学院6个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修订,并全面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
2、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完善了《研究生复试与面试细则》、《研究生实习实践管理办法》等制度。积极落实研究生日常教学、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答辩各环节管理;完成研究生评奖评优、“三助”等管理工作。强化学术不端管理,开展学术不端专项检查。
3、研究生招生与就业:积极开展2018级研究生招生调剂和复试工作,完成2018年招生计划52人;制定2019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方案,印制2019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册及海报,赴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宿州学院等院校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2019年研究生报考63人,报考数量显著提升。积极组织研究生就业工作,2018年全日制毕业生就业率96.6%(只有1人因考公务员未就业)。
4、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发表论文26篇(其中一类和二类论文分别为10篇和2篇);研究生4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校鑫龙奖学金;1人获优秀学生干部。
5、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推进研究生申报各类实践和创新等项目。获校实践与创新基金6项;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共计71人次,其中5人在中国化学会、生物工程学会、植物学会联合学术年会青年论坛中分别发表论文共计10篇;积极参与各类比赛,获国家节能减排大赛节能减排大赛5项,其中一等奖1项;校节能减排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芜湖市发明专利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校发明专利大赛7项。
九、学生工作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结合实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青马工程”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线上线下联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
2、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院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食品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围绕学风建设,持续推进“课堂新态”建设,开展课堂笔记抽查、走访寝室、召开学风建设、审核评估等主题团日活动,紧抓课堂管理、学生出勤和优良班风建设;深入实施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寝室制,主抓学生宿舍学风建设;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教学和学生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考风考纪和诚信考试教育,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带头示范,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持续推进应化拔尖英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积极做好学生安全与稳定工作。落实综合治理和各项安全责任制,深入学生宿舍,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巡查工作。
4、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强化早锻炼、晚自习学生的出勤率,树立教育在先、预防第一、管理提前的工作思路;摸排特殊困难学生情况,建立学院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一对一”帮扶机制,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诚信教育等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坚持日汇报制度,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5、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活动。成功举办了校第九届“三民”大赛、校第三届科普知识竞赛和校第八届啤酒节活动,举办了学院排球赛、篮球赛、大学生涯规划大赛、女生节趣味活动、水果拼盘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6、打造高质量的校园科技文化品牌活动。2018年学生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第十二届全国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安徽省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优秀组织奖1项。安徽省大学生食品设计创新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
7、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与创新创业工作。举办企业组团招聘会2场,有80多家企业参加,30余场专场招聘;举办考研动员会、咨询会、交流会等,鼓励学生考研;大力倡导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2018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62%以上,考研录取率达24.79%,全校第一。新增创业项目3个,创业带动就业学生数9人,建立就业基地8个。2位毕业班辅导员获得学校考研优胜辅导员称号。
8、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紧抓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2018年,1名辅导员获得安徽省辅导员技能竞赛三等奖,理论微宣讲比赛安徽省二等奖。在校“青春共筑中国梦学懂弄通十九大”辅导员主题班会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各1人;“放飞中国梦、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1人获得三等奖。
 
本文已影响